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车主必读 5.3万浏览 2023-03-18 IP属地: 湖北

近期,部分车企掀起了“史上最强”的降价潮,瞬间引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作为自主品牌市值三强之首的比亚迪也按捺不住,开启了2023年的第一次“自杀式”大降价,其中不乏王朝系列热销车型。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比亚迪此次的降价行为可以理解为“清库存、提销量”,同时也是背刺燃油车大打价格战之下,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争夺市场的直接表现。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可谓是突飞猛进,在政策的支持下,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首的汽车企业和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而作为中国汽车企业传统第一阵营的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相对而言在智能新能源的转型上,略显“后劲不足”。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站在智能化和新能源的风口,长城汽车积累的30年燃油车整车制造、自研核心技术、用户基盘等优势,会被转化为更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还是会被新时代所淘汰?带着这样的思考,记者参加了3月10日长城汽车在保定举行的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探寻燃油车起家的长城汽车如何应对。

头部占位成形,谁才有资格去竞争?

在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穆峰的一句话让我们明白了过去两年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慢”半拍的原因:坚持长期主义,相对于追逐潮流,把握趋势更为重要。

在长城汽车看来,当前最大的变革体现在能源变革、科技变革和用户体验变革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但最终要实现驱动用户体验变革,为用来带来更好的技术和产品,花更少的成本,获取最好的体验。

不仅长城汽车如此,中国车市更是经历着不同阶段的变革。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从过往的20年历程中可以了解到,中国汽车企业从2010年开始具备独立的整车制造实力和初步的技术能力后,市场竞争开始加速分化,仅仅用了8年时间,第一阵营企业就已普遍具备技术建设能力、品牌建设能力以及体系建设能力,在这之中尤以长城汽车最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第一家推出中国高端品牌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带领了中国品牌持续向上发展,逐步实现赶超合资,弯道超车,稳固其领导的地位,此时的市场格局已是梯度布局,头部占位强者恒强。

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下,中国车市在变革中进入了生态建设阶段,面对汽车与互联网、传统汽车与智能汽车以及中国车企与全球车企的PK加剧,企业格局再次进行分化。

那么,在新旧时代交替之下,长城汽车是否拥有这一“入市”资格呢?答案毋庸置疑。

不惧价格战挑战,新能源技术让造车回归本质

2023年对中国车市而言是意义非凡的。

据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国乘用车累计销售共267.9万辆,其中,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分别占据总销量的71.26%和28.74%;但与去年同时期相比,燃油车减少了近30%,而新能源车却大幅增长22.8%,更有专家预测,截止2023年年底,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36%。

作为国内首个公开提出“碳中和”时间表且不惧价格战、无视此次“降价潮”带来的短期利益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在八年前就已意识到新能源转型大势终会来临,通过精准持续的人才、资金方面的投入,围绕智能化和电动化两个维度进行了整体的产业布局和技术布局。

在此次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上,长城汽车发布了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宣言——更省,更远,更安全,要“回归造车本质,科技实现平权”,这也是继2020年和2021年创变,宣布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以来,再一次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与此同时,还发布了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要“等价平替两驱”,以四驱的享受,实现两驱的能耗,做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根据计划,到2024年将全面普及四驱,进入全民电四驱时代。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据了解,该技术通过三动力源双轴分布新构型、iTVC 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新突破、机电耦合传动系统新高度在内的三大技术革新,相较传统能量管理,实现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整车能效提升约8%,并将首搭在哈弗全新新能源产品之上。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换言之,全新Hi4解决了“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体验”和“怎么开都好开,去哪开都能开”两大问题,利用新能源技术的升级,把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车还给用户,真正做到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享受生活的资本。

随着森林生态体系下最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之一——全新Hi4的推出,让长城汽车成为了成为中国唯一、世界唯二完成了新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扁平化、网络化、去中心化的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在能源布局上,森林生态体系拥有了“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可以说,在包含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储备上,长城汽车不仅做到了拥有,更多的是在现阶段下的独一无二。

在钙钛矿光伏领域已经产业化,率先突破20%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全球范围内保持最高纪录;在分布式储能领域,长城汽车通过蜂巢能源打造了叠片短刀电芯,利用能源服务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满足多端的储能及能源管理需求。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当大家对氢能源还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时,长城汽车已经构建起了“制-储-运-加-

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自主研发的“氢动力系统”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赋能,多项技术突破了“卡脖子”的行业痛点,核心零部件也已经实现100%的国产化率。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车用动力领域,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的发展策略,加速了长城汽车电动化转型,从而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例如欧拉闪电猫搭载的“无忧电池”以及此前推出的“大禹电池技术”等,均来自于森林生态体系下的蜂巢能源,其布局了磷酸铁锂、磷酸猛铁锂、无钴等多化学体系的动力电池,把动力电池安全提升到行业全新高度。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不仅如此,还将高速叠片技术引入方形电池领域,这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首开先河。

目前,长城汽车森林生态体系下蜂巢易创构建了M、L两大平台,能够实现“集成、高压、高速、高效”,将电驱动做成拥有100-220kW的系列化产品,覆盖A-D级车型。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DHT混动技术自2020年发布以来,在汽车行业内掀起了一场油电转型改革,并凭借“1-2-3”的架构特点和独有的四大优势打破了日系车型垄断的HEV专利壁垒,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该领域站稳了脚跟,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了中国人原创的HEV技术。

这得益于长城汽车在混动领域的多架构并行、横纵置并举的技术路线,不论是哪个品类车型这种,均能做到性能与效能并存。对企业而言,技术推动行业影响力,生产成本降低;对消费而言,用车成本更低,动力享受提升,无疑是一举两得。

至于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国内首创的CSS技术平台,模块功率密度可提升50%,但成本降低30%,据了解,规划车规级模组年产能可达120万套。 

从感知到认知,长城汽车领导了智能汽车的时代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具备了从感知硬件到计算平台的全域自研能力。

国内首例采用1700万像素感光芯片的车载摄像头、业内首个媲美激光雷达的高分辨率成像4D毫米波雷达、自主开发的V3.5高算力计算平台,以及中国首个可大规模量产落地的城市NOH导航辅助驾驶产品,都是智能驾驶软硬件架构的重要成果。

另外,智能线控底盘和智能座舱是这两年最为热门的话题,长城、吉利等第一阵营企业都在陆续研发,但在智慧线控底盘的方面,长城汽车实现了领跑,在全球范围推出首个融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CTC、一体化压铸铝车身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机械部件四合一,达到响应速度更快,同时可实现减重10%。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举例来讲,搭载了智慧线控底盘的车型,每百公里制动距离能够减少4.8m、续航里程提升超20%以及传动比在9-16范围内实现动态可调,在紧急状态之下,驾乘人员可从根源性提升安全性。

数据智能体系是智能驾驶的灵魂,以最低的成本积累更多的数据,用最快的速度进行产品迭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毫末智行在国内引领了自动驾驶技术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的发展方向推出了中国首个数据智能体系“雪湖”、中国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智算中心“雪湖•绿洲”以及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认知大模型Drive GPT。

目前,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的学习时长,已超过50万小时虚拟驾龄相当于人类驾驶6.2万年,推动智能驾驶产品快速迭代并向全场景迈进。

长期主义下,森林生态布局才是用户体验变革的“捷径”

通过长城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其变革的底层逻辑——坚定造车初心,把好的技术交给市场,把好的产品还给用户。

正如穆峰所说,未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竞争一定体现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站在当下这个风口之中,企业要想突破时代交替的迷茫和解除“降价伤企业、不降价伤销量”的焦虑,关键点在于生态的布局,而长城汽车的生态布局不是从今天开始,是在今天收获。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我们了解到,长城汽车的生态布局——森林生态是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新能源、智能化等相关技术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在森林生态体系下,作为最注重核心技术研发性和研发投入力度最大的中国车企之一,长城汽车拥有千余项专利。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2022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再创新高,蝉联中国民营车企年度专利公开量、在华车企专利授权量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公开量、授权量四项年度冠军。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在2022年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榜单上,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达6042份,同比增长62.86%,蝉联中国民营车企第一;专利授权量达4652份,同比增长42.87%,位居在华车企第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专利公开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966份、1650份,分别同比增长51.11%和80.53%,均蝉联在华车企第一。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与此同时,在森林生态体系的加持下,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氢能及钙钛矿领域均实现行业领先,成为独角兽企业的超级母体,是行业最看好的千亿独角兽孵化器。

据内部人士表示,森林生态体系推动了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相对更低成本的制造,利益让渡,实现更具价值力、更出色的产品优势。

从长城汽车过往两年财报中可以看出,2021年其营业收入为1364亿元,同比增长32.04%;净利润67.3亿元,净利润远超比亚迪的30.45亿元和吉利的43.5亿元,同比增长25.41%;2022年营收1373.51亿元,增长0.69%,净利润达82.79亿元,同比增长23.09%,良好的营收表现,稳健的财务扩张,为长城汽车的生态建设和技术布局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

编者说:

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长城汽车在平台建设阶段对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反应“慢”了半拍,但现在看来,超前的生态建设意识以及生态布局更加重要。毫无疑问,对于长城汽车,我们都此前都低估了它。

在记者看来,此次智能新能源干货大会的举行,更像是一场成果分享会,以“强心丸”的方式告诉大家,长城汽车不仅具备生态建设阶段的企业竞争资格,更有能力和实力实现弯道超车,继续稳坐变革后的企业第一阵营,以其过往30年的技术、用户基盘等方面的积累成为影响市场格局的资本和底气。

智能新能源浪潮下,长城汽车是否被低估了?

正是由于企业对长期主义的坚持、对研发持续的投入才能将森林生态完整的布局,才能在“价格战”强势压迫的环境下依旧泰然处之,最终推动用户体验变革终极目标的实现。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车主必读 722粉丝    213作品 关注 一个App阅读所有汽车自媒体。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