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B是个筐,现阶段任何国内车市遭遇的问题都在往里面装。网上节奏一带,似乎降价潮、库存压力这些问题的症结,都在今年7月份切换国六B排放标准这里。既然气氛烘托到这了,目前给推行国六B实施“缓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国六B”真有这么大能耐吗?就算推迟国六B,到底是为了给疲软的车市找一个提振信心的理由,还是真的有挽救非国六B车型的必要呢?
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便是,离7月份的时间节点还不到3个月时间了,市场上到底还有哪些车不是国六B?因为从公开信息来看,似乎大多数主流车企都早早的就宣传过自己家已经全面切换国六B了。就拿这次降价潮暴风眼中的神龙汽车旗下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品牌为例。早在2019年,两家法系品牌就旗下满足国六B排放的动力总成进行过宣传。更不用说其它诸如大众、丰田、本田等日系、德系主流品牌,甚至从2018年开始,就不乏有切换至国六B动力系统的产品开始推出。至于所谓的国六A产品,比较知名一点的,不过是此前国行版的斯巴鲁BRZ、Jeep角斗士等小众车型。照这样说,之前流通协会组织的座谈会中,怎么还会得出非国六B车型尚有200万辆左右的库存待消化呢?
这里就得扯到一个“冷知识”了。大家都知道国六A与国六B是有差异的,但国六B本身其实也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则是RDE。RDE即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试验,这一测试方式将传统汽车排放检测的场景,从实验室抬到了真正的道路上。不出意外,就像国内排放标准更多参考欧标指定一样,RDE也是欧洲提出的“新玩法”,然后被国内引用。而RDE诞生的背景,则是大众的“排放门”事件之后。因为,使用相关设备采用RDE测试时,将会绕过“排放门”中用于作弊的车载侦测器,使其无法识别测试场景,从而得出更接近于真实行驶的污染物排放数据。
回到国六B这边来,由于各地区、各车企有着天然的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因素。所以在正式切换之前,提前切换国六B属于鼓励性质。于是基于真实道路的RDE测试在当时仅强调是认定国六B的必要条件,但不强调必须完全符合限定值(毕竟其实验室数据是满足的,这便是所谓动力系统满足国六B要求的宣传由来)。但随着最终切换时限的迫近,RDE测试也得符合国六B数据要求。除了严苛的排放检测,其耐久性测试的里程也将大幅提升至20万公里,堪称“全生命周期”的国六B排放标准检测。我们姑且把这种带符合限定值RDE测试的称作“真国六B”。而此前区分国六A与国六B就一团乱,如今细化到RDE以及其标准性,又该怎么去识别呢?
与车企热衷于推广自身动力系统满足国六B的宣传不同,面对现阶段库存高企且清库不易的情况,“真国六B”如何区分,肯定不会被拿到台面上来聊。但从各家车企的动作来看,也有一些值得推测的线索(接下来完全是推测,且并不严谨)。以国内主流的大众、丰田等车企为例,正如前面所说,它们旗下的主力车型基本已经宣传过满足国六B标准。但就在今年3、4月份左右,包括帕萨特、凯美瑞等核心产品,纷纷开启小改款。且改动核心无一例外都涉及,甚至仅涉及动力系统的“微调”。此番调整是否涉及对“真国六B”标准的迎合,暂时无法肯定。但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国内车市而言,围绕国六B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说是大可不必做。
虽然无法明确认定现阶段谁还不是“真国六B”,但前面也聊到了,约200万辆的待清理库存基本盘是明确的。那么,我们依据前面的猜测来看,如果国内主流车企和热销车型也在这份名单内。继续参考乘联会今年3月份乘用车零售销量约160万辆的数据,以及排除其中约55万辆的新能源车。即便今年第二季度仍然保持一季度的市场低迷程度(实际在春节影响下,这点是很难的),这200万辆的基本盘到了7月份也剩不下多少台车了。在此推断基础上,可以发现,所谓的延长非国六B车型的市场生命周期,完全没有必要。除非还有车企想要浑水摸鱼,在现阶段还准备继续生产不满足“真国六B”标准的车型,那就另当别论。
反过来说,我们按“最坏”的打算来推测。即主流车企和热销车型基本已经“上岸”,这200万辆的基本盘就是以小众品牌,或小众车型为主。那结论还是一样的,没必要去救。因为它们的库存难以清理,不是因为排放标准,而是单纯地因为产品力不足,所以卖不好。可能有人要说了,这种观点太过武断,完全忽视小而美的个性选择,只为销量大户摇旗呐喊。那行,还是以前面提到的斯巴鲁BRZ以及Jeep角斗士为例。它们要么大大方方承认自己就是国六A,要么早早的大降价清库存,反正也还有平行进口这条路,堵死小而美的产品?不存在的。只有产品力在线,才有谈价格合适的资格。反观真正不好卖的产品,把切换排放标准的时间继续放宽,也只是“死缓”而已。冷不丁再搞个价格战,反而把“良币”拖下了水。燃油车已经很难了,拖后腿的就别来折腾了。
总之,即使把国六A与国六B当做两次排放标准的切换来看。它们的诞生、落地与执行,也已经是给足了时间。虽然有着RDE这个变量,导致最终的落实让大伙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看到主流车企在节奏上的予取予求。最多不过是因为2023年的车市预冷,让这些车企心里有点没底,原来的节奏似乎要再加把劲。但对于客观上被优胜劣汰掉的车企与产品而言,排放标准不过是托词。与其说救它们,不如等待即将不合格的产品被市场规律自然消化。对消费者而言,则是更没必要陷入排放标准的纠结。现阶段的优质车型基本早就满足了国六B的排放要求。只是按计划从今年7月份的注册开始,想要获得国六B头衔,需要附加一些新的要求。这本是对车企的紧箍咒,消费者还是把注意力放在合适的产品,与合适的价格就好。
6月21日至22日,由贵阳市孟关经贸促进商会、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贵阳尚格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执行承办的2025第七届贵州汽车交易会(以下简称:贵州车交会),将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1号馆启幕!
本周摩纳哥大奖赛结局更早出现,排位赛基本决定了正赛的排名,诺里斯在排位赛最后时刻秒杀主场作战的勒克莱尔,夺得杆位,也在正赛中拿到冠军。
5月26日,“生活从此 日新悦意——中国一汽奔腾悦意电混之夜暨奔腾悦意07全球上市”发布会盛大召开,中国一汽逐日动力BMP超级电混首款力作、超大大大电混SUV——奔腾悦意07正式发布。
年中购车消费节:惠民福利6月21-22日来袭!
比亚迪赵心童冠军携手,共创巅峰新篇章
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面临罢免危机:国资股东动议夺权与公司未来走向
时评 | 邓承浩致歉老车主背后:深蓝汽车的“短期主义”或难以为继
近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犹如向汽车行业投下一枚深水炸弹:阿维塔在新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创新指数中击败BBA,59%的用户来自奔驰、宝马、奥迪车主群体。这个数据背后,不仅是一个品牌的逆袭故事,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在高端化进程中,正以技术重构、用户运营和全球化视野......
文丨陈杰瑞(Jerry Chen) 编辑丨吴海珊
2025年5月20日,方程豹汽车交付量正式突破10万台,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便达成10万台交付,与小米、问界共同跻身新势力品牌交付最快破10万台的TOP3。
近日,比亚迪刀片电池和闪充刀片电池双双提前通过最新国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全项检测,并获得中汽研汽车检测中心专业认证证书,提前满足新国标要求。
2025年5月20日,方程豹汽车交付量正式突破10万台,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仅用18个月的时间便达成10万台交付,与小米、问界共同跻身新势力品牌交付最快破10万台的TOP3。
“蔚小理三年内团灭?”
5月23日,长安汽车携手阿里联合发起的走进长安·会数据同学活动在重庆如期举行。
“零公里二手车”低价流入市场:车市乱象与监管失利
日产汽车断臂求生!千亿日元总部楼将被出售
5月28日,小鹏MONA潮玩派对暨M03 Max新车上市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发布会上,小鹏MONA M03升级上市,并重磅加推4款全新版型,分别为小鹏MONA M03 502长续航Max、小鹏MONA M03 600超长续航Max,以及小鹏MONA M03 515长续航 Plu......
近日,比亚迪作为“CCTV. 科技强国战略合作伙伴”加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践行品牌强国建设,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的科技力量与时代担当。
5月20日,方程豹汽车宣布累计交付量突破10万台,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品牌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结构性变化。“10万车主的热爱”背后,是方程豹以差异化技术路径重构用户价值的成功实践,其品牌力、产品力与创新力的协同进化,为行业提供了鲜活样本。
GL8陆尚:真7座,第三排也抗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