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碳索之路 携手同塑—专访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副总裁和技术总监

碳索之路 携手同塑—专访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副总裁和技术总监

汽车与世界 44浏览 2023-04-20 IP属地: 广东

文图 汽车与世界阿静

4 月 17 日, 在 Chinaplas 2023 国际橡塑展期间,作为世界著名化工企业巨头的巴斯夫展示了其如何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推动其绿色进程,为塑料的制造、使用和循环提供解决方案。随后,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博士,巴斯夫高级副总裁,亚太区特性材料部负责人鲍磊伟先生(Andy Postlethwaite),巴斯夫亚太区特性化学品部塑料添加剂创新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尹满凯先生(Michael Ishaque)就未来的战略发展布局、疫情期间的积极应对和新产品以及碳中和等问题接受了媒体一行的采访。

碳索之路 携手同塑—专访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副总裁和技术总监


《中国化工报》:我是来自于中国化工报社的赵霞,我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比较大,我想请教一下两位,希望能具体介绍一下橡塑材料在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方面应用后的环境友好价值,谢谢。

楼剑锋:首先我想讲讲我们的产品在这些行业当中的应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新发展趋势。我们的产品,刚才鲍磊伟先生也讲到,不仅仅是在风能当中有应用,我们在风能当中有一些聚氨酯的解决方案,这里面的叶片,很多用的是环氧。环氧关键的催化剂,都是巴斯夫专利的解决方案。在太阳能当中,我们的光伏板,其实中间的粘结膜,用的是EVA,我们巴斯夫都有生产。包括光伏板的安装,一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传统用的都是金属、铝,我们用的是塑料的解决方案,很多用的是工程塑料,就是我们特性材料部提供的。电池里的解决方案就更多了,刚才鲍磊伟先生已经做过非常详细的介绍了。

碳索之路 携手同塑—专访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副总裁和技术总监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 楼剑锋 博士

所以你说到,可持续发展有什么样的贡献?我首先从可再生能源讲起。比如我们有的方案,可以帮助风能叶片减少阻力?同样的风力,能不能产生更多的电力?我们也在推广,也在跟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探讨。我们有一种“鲨鱼皮”膜解决方案,灵感源自鲨鱼皮,已经应用于飞机当中了。这里面涉及空气动力学,减少阻力以后,飞行同样的距离,你可以用更少的燃料。我们想把这个技术用到风电当中,在叶片当中用这个膜以后,可以减少阻力,同样的风力,发电更多,这是材料的创新方案,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益。

还有用光伏的边框,本来是用金属的,如果用一些工程塑料来取代的话,并不只是一个轻量化,因为金属完全是导电的,工程塑料是绝缘的,这也使光伏的发电效率更高。讲到电池,刚才我也提到了很多,比如在电池上,我们的材料是轻量化的,其实整个电池包占汽车40%左右的重量,成本是30%~40%左右。其实轻量化,一直是我们关键的难题,汽车太重,同样的电力和能源跑得不远,所以减重能助力燃油效率的提高。同样的能耗,汽车可以开更长的里程数,从而减少碳排放、减少能源的消耗。

这就是一些例子,谢谢。

鲍磊伟:谢谢楼博士,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实际金额的、财务上的价值,但是我知道,它的价值一定在上升。为什么?刚才楼总都提到了,“碳索之路”就是一个历程,不同的阶段,你先计算碳足迹,我们想通过计算的工具,让我们把碳足迹更透明,让我们采取一些生产工艺和流程,让它更高效,让我们的生产解决方案有助于新能源的启用,让更多新能源使用。同时,我们还想在回收方面做更多的贡献,确保我们的这些材料被不断回收使用,效率就更高了。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最终做的贡献就是实现“碳中和”。这是很复杂的话题,但是我们要从很多的角度,最终来实现“碳中和”。

碳索之路 携手同塑—专访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副总裁和技术总监

巴斯夫东南亚公司董事会董事及主席、巴斯夫亚太区特性材料部、全球高级副总裁 鲍磊伟

Plastics News:几位领导好,我是Plastics News的Lynn。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两位领导。第一个,刚刚听两位有聊到SCOTT碳足迹核算工具,我也了解到,它是巴斯夫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开发的,能否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样的一个核算工具呢?第二个问题,刚刚聊到了很多关于可持续方面的,供应链可持续也是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巴斯夫也非常关注这方面,所以我想知道,巴斯夫在管理全球供应链可持续方面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采取了哪些举动,来主动应对供应链管理中的ESG管理呢?谢谢。

楼剑锋:首先,这个工具我们在欧洲已经推广了。巴斯夫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全球45000种产品,我们都要有透明的碳足迹。但现在碳足迹的计算,虽然欧洲有一个标准,但是在中国是没有标准的。一方面,我们也在力推。我们说的SCOTT方法,包括范围一和范围二。范围二里用的电,就是直接用户,但是产生电过程中的净零碳排放怎么算?这个是很数字化的,我们有一套(方法),根据平衡、碳排放,把它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我们在国内跟国内同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已经有交流了,我们现在也在助力推动。我的理解,大家的计算方法大同小异,但是一些小的方面,还需要大家的统一意见。在此,我也想呼吁一下,在中国要推广碳排放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标准。每个企业可以把你的范围一跟范围二做得很好,但我们还是要依赖于范围三,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标准。

我稍微偏题一下,我们还希望中国有一个审计制度,每个人都自己算,把产品的碳足迹算出来,就跟财务报表一样,我们希望有一个审计制度,这样的碳排放是可以认证的。

鲍磊伟:谢谢楼博士,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经常会说,不能评量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对它进行判断。所以在欧洲,我们会有一些汽车领域生产当中的PCF的计算,他们会计算自己汽车领域制造过程中的产品碳足迹,比如每一个组件、每一个原材料的碳足迹是多少,这个是公开发布的信息,这是欧洲的通用做法。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标准,没有计算的方法,没有一个标准的流程,我们就很难达成共识。没有这样的共识,就没有办法进行评量,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声称说我的产品是绿色的。我们刚才也提到,巴斯夫旨在赋能我们的客户实现绿色的生产制造,所以我们认为SCOTT这个方法很严谨,而且是很全面的计算工具,通过这个计算工具,能够支持整个塑料行业有一个指南,形成一定的共识,基于这样的指南和共识,能够让我们以低碳的方法使用更加环保的原材料来生产塑料产品。

楼剑锋:巴斯夫这方面的宣传很多,我们说TFS (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携手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我们的环保、安全、健康。作为德国公司,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我们在德国的Supply Chain Act已经立法了,作为德国公司,我们也是全球化的,我们还会关注供应链管理范围内的部分,我们会做很多审计核查。总的来说,很多都是类似的,但内容会进一步更宽,我们也在不断地消化之中。

环球聚氨酯网:您好,我来自环球聚氨酯网,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巴斯夫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聚焦制造、使用和循环三个阶段,您认为在哪个阶段更容易推进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哪一个阶段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第二个问题,巴斯夫现在有一些通过ISCC生物质平衡的认证材料,在性能方面,与化学试剂的产品相比,它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谢谢。

鲍磊伟:好问题。我想说,所有的方面,各有各的解决方案和挑战。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原料够不够,从而能够产生足够多的可进行化学回收的TPU,这种分类能够实现PU的回收、分类和使用。现在我们已经积极在这方面做出一些贡献了。我们有一个技术叫 trinamiX,不同的原料进行回收中心分拣,还有一些过程可以进行化学回收,实现充分的回收。现在这一类材料,可能还没有全面地进行回收的过程,材料还不够多,但是我们正在采取措施。以聚氨酯为例,要看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总归是两条路线,要么是机械回收,要么是化学回收。对PU本身,我们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取决于你这个PU本身的质量怎么样,它是哪个品类的,它是哪种类型的,不同阶段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一些挑战,但是把这些挑战接下去做好以后,其他的事情都会比较容易去操作。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在制造这个阶段,我们通过冷模塑的形式,减少它的能耗使用,所以效率会更高,生产过程就更绿色。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好的例子。在使用阶段,刚才楼总说到,聚氨酯能够提供很多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解决办法。无论是光伏还是电动车里面,他们都可以非常轻量化地减少效率,带来电池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有很多好的例子。在回收这个阶段,我们巴斯夫在做很大的努力,在尽全力推动。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化学回收这个领域。材料是一样的,我们是不是要用这种生物基的,还是用其他的一些原料,用裂解的方法。不管怎么样,最终用的还是聚氨酯,这是本质。但是我们大大减少了一个碳足迹。对于客户来说,都是同样的材料,对于价值链的伙伴来说,同样的工艺,但是在生产的过程,碳排放的数量要大大减少。

Chemical Daily:我来自日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说了全球目标,到2025年的时候,25万可再生的材料要生产出来,是可回收的材料要生产出来,这个数据是全球的目标。那中国的目标你有吗?

楼剑锋:这是我们的全球目标,中国目标我们不方便透露。

Chemical Daily: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全球和中国政府,都在推进石化这个行业的绿色融资,是不是要有一些绿色融资的做法,和中国银行、本地银行开展这方面的合作?在广东湛江的一体化项目,本身它有没有绿色融资,还是你说的整个中国绿色融资的项目?

《流程工业》:您好,我来自于流程工业,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一下。第一个,巴斯夫如何解决机械回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有什么创新方案吗?具体是如何提高材料利用率的?第二个,我刚才听到有关于巴斯夫湛江的介绍,今年会有PPA和TPU投产,我还想问一下,今年还会有哪些装置在巴斯夫湛江基地新建?以及今年还会有什么投产计划吗?

楼剑锋: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湛江的投资是分批进行的,总投资100亿欧元,到2030年的建设会全部结束。我们首批装置包括两个项目,一个是改性工程塑料,去年9月份已经投产了,另一个是生产的TPU热塑性聚氨酯,今年年底前也会竣工,这是首批装置。

我们的一期,现在在全面建设当中,这个要等到2025年才能竣工投产。一期项目后面还有二期、三期,这个我们都在稳步推进当中。近期在湛江投产的新工厂,下一个就是我们的热塑性聚氨酯装置,时间是今年下半年。

鲍磊伟:我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在机械回收方面,在亚洲肯定是有一些瓶颈要解决的,巴斯夫在几个方面提供支持服务。拿较为明显的方式来说,我们和价值链的合作伙伴,共同创建一个全球联盟,叫做“终结塑料废弃物联盟”,目的是最终结束塑料垃圾的污染问题。比如在印尼很多的河流里,有大量的塑料垃圾,所以这个联盟正在和本地的伙伴一起合作,把本地的这些塑料进行分拣、回收,并且把它进行一些机械回收,重新进行重复使用。

在这些里面,巴斯夫有一个技术,是手持设备,跟一根笔差不多大,你靠近一个材料,就能发现这个材料是什么类型的塑料,对分拣来说,这是特别管用的一个工具。关于塑料添加剂的材料,请我的同事尹满凯先生(Michael Ishaque)也说几句。

尹满凯先生: IrgaCycle®产品组合是塑料添加剂解决方案,主要是应对机械回收的瓶颈,从而提升机械回收的效率。在机械回收的过程中,很多塑料废弃物被污染,无法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IrgaCycle®产品组合,可以生产更高质量的材料,最终提升可回收材料的比例。没有这些添加剂,很多废弃塑料就没办法进行机械回收。

荣格工业传媒:您好,我是来自荣格工业传媒的记者Lily,我想请教鲍磊伟先生一个问题。我们经过低碳认证的材料,在巴斯夫的整个产品体系里,现在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比重?另外,刚刚提到,在欧洲,现在已经有汽车行业在使用低碳产品的相关标准了。我想问一下,目前巴斯夫经过低碳认证的这些材料,主要是销往欧洲的吗?除了汽车行业,还有没有其他行业在用这款材料?谢谢。

鲍磊伟:好问题。在亚洲,我们现在在开始认证的过程中,我们去年开始对装置进行认证,2023年的时候将完成对上游的认证,通过MDI,或者PA66价值链认证,这些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现在更多是对生产装置以及这个生产装置里所生产出来的一些产品进行认证,并且对它的上游进行认证,比如对分子、裂解的过程进行一个认证。无论是改性装置,还是热塑聚氨酯装置。到具体材料的比例,现在在大中华区,包括在欧洲,认证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但我们觉得,这些经过认证的产品,需求会进一步上升,因为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客户也在做目标、做计划,进一步减少他们的碳足迹。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想减少自己的碳足迹,要关注自己的范围一、范围二,也要关注自己的范围三,所以他们对上游供应商也有这方面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准备。因为我们认为,这些来自于亚洲的产品认证需求,在未来的两三年里面肯定会增加。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两位先生好。我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偏离今天的循环经济和碳索之路。巴斯夫在中国的投资是将不断扩大的,我们知道,湛江一体化是德国企业在中国最大的一个单体项目,我想请问楼总,巴斯夫在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底气在哪里?第二个问题,请问鲍磊伟先生先生,离开今天这个话题,巴斯夫不断地创新,是全球最前端的化工企业。我想请问,巴斯夫在人工智能和化工的结合上,有没有什么前沿的探索或看法?谢谢。

楼剑锋:关于第一个问题,首先,从市场来看,巴斯夫有一个理念,我们的投资要贴近客户、贴近市场,有市场增长的地方去投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现在占全球化工制造的45%,我们预计2030年,全球半壁江山(50%)的化工制造也会在中国。巴斯夫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是116亿欧元,占到我们全球的比例只有13%。相较而言,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第二,我要感谢中国政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市场准入不断优化,这让巴斯夫有机会100%的外资投资到广东湛江。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力度,我们的投资项目也是做不成的。

第三,中国的机会。中国不仅仅有量,还有质。制造业中,高端制造的份额也是越来越大。现在中国高端制造的比例越来越高。巴斯夫的一些产品解决方案,能够助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汽车行业来讲,我的同事鲍磊伟先生讲了这么多,就是典型的高端制造。巴斯夫全球销售额的25%左右是用到汽车行业。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创新、产品,能够助力高端制造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仅是有量,在中国的市场也有质,这也是我们看重的机会。

还有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可持续发展,这跟我们的理念是一样的。刚才有记者也问到,我们低碳的产品卖给谁了,有谁在用?现在可能还不是很多。我觉得以后,我们巴斯夫跟产业链的伙伴,一起来推动低碳的产品、低碳的解决方案,前景是无限好的。这就是巴斯夫投资中国、投资未来的底气。

鲍磊伟:非常有趣的问题,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用的机器智能的一些解决方案。长期以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做一些工程模拟的工作。汽车的结构部件,你要把它做成塑料件、聚氨酯来替代,你就需要做一些模拟,比如说回收的模拟、撞击的模拟,以及其他一些非常严格的模拟流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肯定不想把整个车都去撞一下,你肯定想要先做一下数字化的模拟,但是需要一些非常高度精准的数字化模拟,确保在生产之前就有全部的信心。

我们的维护过程,也做大量的模拟工作,所以在关键部件里,如果用人工智能,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计算一些预防性的维护项目,尤其是非常昂贵的一些维护和保养流程的时候,让我们提前进行一些预防性的机器学习和模拟非常有用。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我们也开始使用机械学习,从而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完美组合,碳效率也好,生产效率也好,能效也好,让我们每一个点都能够踩到。

《建筑时报》:我这个问题想问一下楼总,疫情三年左右,巴斯夫受到影响了吗?如何走出困境?谢谢。

楼剑锋:过去疫情三年,我想不仅仅是对巴斯夫比较困难,我觉得,全球所有企业都是非常困难的时期。

首先分享一下巴斯夫在中国做了什么。在这种疫情封控的严峻情况下,我们巴斯夫的所有基地是基本保持正常运营的。我们可能会因为人员不足等等,出现一点点生产的产能损失。而且我也很高兴地跟大家分享,我们尽量保障了员工的健康、安全,我们也没有出现工伤事故,生产运营一切正常。

第二,感谢政府的支持,因为当时(上海疫情)跨省的物流,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原材料运不到我们的基地,我们的产品运不出去。各界政府,包括上海,包括我们的邻省,都给我们大力支持,给了通行证,这些产品可以跨省运输,这也是非常强有力的。

但挑战也很大。挑战也是现实的,疫情期间,需求的确较为弱。到现在,(需求)还在慢慢地恢复当中。虽然中国2022年的GDP有3%的增长,但我们还有很多挑战。比如我们的失业率,还是蛮高的,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率。

巴斯夫的很多产品,刚才我说了,许多进入了汽车行业。这个汽车行业可能是客户行业当中唯一的亮点了。很多其他行业,消费品,包括鞋子、冰箱、家具,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离不开巴斯夫的产品,但这些产品用到这些行业去的需求都比较弱。消费者信心在过去三年一直较低,这可能跟中国的消费观念也有关系。另外是出口的需求,欧洲、美国通胀加息,包括能源价格等。

当然,我们对中国市场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也看到了恢复的迹象。今年,我们各个客户行业都在恢复当中,中国2023年的GDP目标也很明确。我觉得我们的客户行业,下半年也是谨慎乐观的,应该会有良好的需求。巴斯夫也跟我们产业链的各个伙伴一起推进中国的制造和产业发展。谢谢大家。

附: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楼剑锋博士的新闻发布会发言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想在座的很多朋友,我们都已经见过面了。非常高兴能再次来到我们的国际橡塑展,与各位媒体朋友做面对面的一些交流。巴斯夫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来推动在华的业务发展——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巴斯夫全球业务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但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做传统的化工产品,我们的业务组合非常宽,我们的产品从上游的大化工,到精细化学品,到一些高性能的化学品、新材料、营养与健康、农业解决方案等等。我们服务的客户也涉及各行各业,衣食住行方方面面。

巴斯夫集团2022年销售额是~873亿欧元,跟2021年相比,还是有所增长,这也显示出了巴斯夫强大的韧性。我们今天讲的话题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全球的员工(~111,500人)当中,有将近10%是研发人员,去年全球的研发投入是23亿欧元,这是很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再看看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们的业务在不断增加,但可以看到右边的数字,我们集团的碳排放量在逐年降低,所以这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

接下来,我讲讲巴斯夫在中国的布局与发展。

最近可能各位对巴斯夫的关注度也比较高,因为我们在广东湛江有一个100亿欧元的、比较大的投资。为什么巴斯夫这么重视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体量最大的,也是增速最快的化工市场。到2030年,将近一半的化工制造将在中国,所以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你也可以看到,我们在中国有很大的布局,我们有30个生产基地,我们有2个一体化生产基地是上下游整合的,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在广东湛江正在全面推进建设的一体化基地;还有一个在南京,是巴斯夫跟中石化是50%、50%的合资企业。还要介绍一下我们的研发网络,我们在中国的员工有11000多名,其中大约10%的员工是做创新和研发的,这也是引以为自豪的,上海创新园是巴斯夫亚太区的研发枢纽,也是巴斯夫全球研发的中心之一。

巴斯夫在中国有很长的渊源,在中国开展业务有138年的历史。1885年,我们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了。这个里程碑里面,有几个点,我想提出一下。1969年,在中国台湾的第一套装置,作为一家外企来讲,这是非常非常早的。巴斯夫南京一体化生产基地,是2005年就推进了,所以巴斯夫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这个一体化基地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也在不断扩建南京一体化基地。还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12年,我们在上海的创新园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在全面推进创新园的建设。2022年,湛江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投产。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里程碑。当然还有我们在电池材料在中国的布局:2021年,巴斯夫与杉杉成立了合资公司。你可以看到,不仅是产能的投资,我们还跟中国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合资,在电池等新兴产业的布局。在华南地区,我们也有前瞻性的建设项目,这些都表明了我们巴斯夫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讲几个具体例子。我们讲了很多投资中国,刚才讲的都是过去138年的。最近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巴斯夫在中国的投资是坚定不移的。我们第一个项目是上海创新园的三期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今年6月份会竣工。2005年,南京一体化基地已经落成,现在我们正在不断地扩建该一体化基地。刚才我谈到电池材料,我们的布局是在湖南长沙和宁夏石嘴山,我们的产能也在继续扩建。讲到湛江,就是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首套装置,去年已经投入生产了,这也是我们特性材料部的改性工程塑料,一会儿鲍磊伟先生会详细介绍。另外,去年我们在浙江平湖,巴斯夫全球最大的表面处理基地正式投产。虽然过去几年的疫情非常严峻,地缘政治也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但巴斯夫还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来引领巴斯夫的未来。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双碳”目标是2060年碳净零排放,2030年前碳达峰。化工行业,说真的,也是面临很多挑战的,作为能源密集型的行业,巴斯夫也有宏大的目标,致力于实现气候中和。我们的目标有近期的,有远期的。远期的目标是2050年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个跟欧盟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也有一个近期的小目标,2030年要比2018年的碳排放减少25%。这也是非常有挑战的,因为这是我们业务生产产量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要实现碳排量的减少。

怎么做到?碳排放有三个范围,包括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首先我们关注范围二,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如我们在中国,有六大生产基地已经加入了国家发改委绿电直接采购的试点交易,巴斯夫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绿电购买方,在珠三角我们也是第二大的。我们在湛江的一体化基地,2025年我们计划一期项目全面竣工。到一期项目竣工运营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100%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第二,使用全新的技术和创新,大幅降低我们范围一的碳排放。比如我们的化工工艺、化学反应,以前是天然气来驱动的,现在我们的技术都要改进,利用绿电来驱动反应。同时,我们尽量通过工艺优化,使用低碳技术,来达到整个化工生产过程的低排放。在智能管理、数字化管理、人工智能等等(之外),一体化基地也是有效的手段。比如说我们生产前道工序产生出来的能源、废气,都能尽可能最大化地利用。在大中华区,从2017年到2022年,过去六年间,我们的销售额在大中华区增加了超过50%,但我们的碳排放减少了将近20%,这也是我们非常引以为自豪的。

在使用刚才我讲的众多手段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企业能做好的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还是要跟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推动。能源有绿电,但我们的原材料,很多还是依赖于化石资源,比如石油、石脑油等等。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要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原料,我们2025年计划的目标是25万吨;(2030年)实现循环经济相关的销售额是170亿欧元。这是非常宏伟的目标,因为这涉及方方面面整个产业链的合作,我们要把垃圾回收起来,再把垃圾循环利用,无论是机械回收还是化学回收,这个我们后面可以进一步探讨。

讲到循环,首先我们要讲闭环的循环。上面谈到,首先是塑料垃圾怎么回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塑料是个很好的东西,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可以让食物保鲜,减少浪费。但同时,如果没有很好地回收,会产生不同的垃圾,给我们的生态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巴斯夫积极推动塑料的回收,我们不仅仅是做机械回收,我们也做化学循环。我们也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比如我们从植物当中提取高质量的化妆品的活性成分。

关于现在很热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很重要的就是电池,但是电池的关键材料也不是取之不尽的,所以巴斯夫也在积极推动回收电池关键原材料,我们要把它循环利用起来。另外我们要拓展循环。这个目的就是怎么来节约原材料,减少产业链上的浪费,用更少的材料,生产出同样性能的优异产品。这是我们远大的目标,以更加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我们的产品,为我们的客户行业来服务。

创新,是巴斯夫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是离不开创新,创新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我刚才谈到了巴斯夫的员工,我们在中国的员工有10%是从事研发创新工作。创新的模式是怎么样的?有两方面。

一方面,开放式创新。我们在中国,跟很多大专院校、科学院所、机构等合作;另一方面,面向市场,跟价值链上的伙伴协同创新,比如跟我们的客户,来共同找出市场的需求,共同推进开发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023年的CHINAPLAS,巴斯夫重磅回归。我们两大部门,塑料添加剂部门和特性材料部门,将展示我们的创新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是针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生产、使用到循环使用,我们来创造可持续价值,加速可持续塑料之旅。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我们的塑料添加剂。虽然这类产品的使用比例很小,但是它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非常大。巴斯夫的产品组合非常丰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抗氧剂、光稳定剂。特别是我们最近发布的 VALERAS®产品系列。我们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VALERAS®是一个比较宽的母品牌,下面有 IrgaCycle®等一系列可持续解决方案,能大幅助力塑料产品的机械回收比例。我们的产品不仅仅是助力我们的客户,还助力循环经济。添加剂本身,我们也提供产品的碳足迹,从而量化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塑”造下一代创新解决方案。

在塑料的全生命周期当中,巴斯夫解决方案,不仅仅塑料添加剂是我们的一大版块,还包括我们的特性材料,无论是产品还是创新,也非常多元化,下面我就把话筒转给我的同事鲍磊伟先生。

鲍磊伟:非常感谢楼博士,感谢各位媒体的朋友们。我特别高兴今天回到中国,尤其是回到深圳。当年来过很多次,这次又见到非常多的老朋友,很高兴。

今天谈谈我们特性材料部门的情况,尤其是关注中国的情况,以及刚才楼博士所说的一些情况。我们说说可持续发展以及塑料的全生命周期回收利用的问题。

刚才楼总已经说了,我们湛江的一体化基地的首套制造装置,现在已经开始投产了,我们的TPU产线很快也将开始启动生产,这将是全世界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生产线之一,单线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可以说这个将填补我们产品组合里的一个空白。也可以看到,在电动车里进行产品应用,还有高端的鞋类应用,还有电子电气类产品的应用。

好消息是,现在工厂的进度是一切按照计划来正常推进的,在今年年末会开始启用,并且供货。除此以外,我们也在做PPA,这是在湛江一体化生产基地生产的Ultramid® PPA,将于2023年二季度开始本地供应。这些材料能够满足在汽车工业、电子电气领域、机械工程、智能消费品领域当中的客户需求,这些领域的需求也是非常强劲的,我们也很高兴,在湛江一体化基地可以做这种高温规格的特殊材料,生产PPA。

我们现在做的努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针对一些新兴产业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在基础设施、新能源以及环境友好出行、绿色能源、电子行业的需求,在后面,我们也会给大家讲到生产的装置,会尽可能保证碳足迹是最优的。

我们也讲了很多投资和产品,我们其实自我定位并不止于一个材料的供应商,我们愿意跟客户,包括中国的客户,一起做共创,共同研发,尤其是能源效率的提升、减少碳足迹、实现碳中和这方面的共创,今天在展会上,我们也会展示这方面的共创成果和产品。我们在中国的研发,也在持续投入,这里面将产出许多创新的材料和成果,这些能力可以赋能中国的客户跟我们进行共创,来支持一些新的产业和领域。因为在这些新兴产业当中,对于塑料的性能是有新需求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共创和研发的投入,来满足新兴产业对于塑料性能的新需求,包括电动车领域的新需求。

刚才楼博士也讲到我们的特性材料,在中国的这些生产基地,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生产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得我们在范围一、范围二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三分之二。

范围三的碳足迹减少,主要涉及到一些低碳产品包括供应链的认证。我举个例子,在华南地区,中国南沙有多元醇和聚氨酯系统的工厂,它已经获得了ISCC+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的认证,这个认证机制涉及到了上游和下游的重要战略,因为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这样的认证能够去证明客户有供应链的这种有效监管,帮助客户更好地验证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而且根据认证组织REDcert²和ISCC+的要求,证书的有效期只有一年,也就是说,每年都要进行年审。

同时,我们在各个地方的基地,也都在积极开展认证。比如我们在中国,也有很多的基地会继续进行认证,在上海、南沙的基地也都在认证。在2023年,我们还会推动湛江一体化基地的,包括TPU的生产设施和工程塑料这些生产设施的持续认证,这样能够让他们获得BMB(生物质平衡方法绿色认证)。

另外,我们也认识到,碳足迹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对客户来讲,它是进行验证的重要科学手段。所以我们也会搜集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提供给客户,客户可以基于产品碳足迹的数据,来进行自己产品的碳足迹计算。我们的碳足迹计算,有一个专有的数字工具,叫做SCOTT,该工具由第三方认证,并且是基于广为认可的一项工具进行计算,这样能够帮助客户来证明,自己是使用了绿色的技术,自己的供应链材料是经过认证的,而且提供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客户去计算自己产品生命周期当中的碳足迹是多少。

我也很高兴给大家介绍这张幻灯片上的好消息,就是这些年在认证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通过收购包括上游一些合作伙伴等等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我们的产品组合能够满足低碳足迹的要求,并且复合平衡质量方法的认证,包括聚甲醛、PC聚碳酸酯等一系列产品。包括POM聚甲醛在内的产品,都获得了低碳足迹的质量平衡法认证。在产品的组合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陆续获得认证,这样我们能够把这些有验证的绿色产品提供给客户。

总结一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我们希望能够赋能巴斯夫的客户,在自己的可持续的路径当中不断地发展,在我们的生产装置、生产基地当中,用到更加科学的产品碳足迹计算、生物质量平衡认证等方式,来赋能客户的绿色路径。我们也会通过认证,确保产销链的有效监管,进行第三方认证。同时,我们还会减少产品的碳足迹,通过循环产品组合,来符合市场的需求。

接下来我想讲一讲,在近期的新闻当中,包括刚才楼博士提到的,我们在展位上也会给大家传达的主要信息。今天参展,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市场和社会:我们希望能够促进整个塑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能够推进我们的企业、客户以及整个塑料产业的可持续未来。我们会主要去展示一些市场引领的产品,提供了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覆盖了三段旅程:制造、使用和循环,来赋能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刚才楼博士也提到了一些例子,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些先进产品和共创产品,再一次地去彰显和证明巴斯夫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决心和努力。

我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碳索之路 携手同塑”。

首先是制造阶段。我们提出了怎样提高制造阶段的绿色性能,比如通过一些可再生或循环使用的材料,(PPT图示)这里边是一个制鞋工艺,其实是共创的技术,我们跟英国天祥集团合作。它在成型的过程当中,进行了低温成型,这样就比高温成型、热成型(相比),减少了整个过程当中的能耗,通过冷模塑,有效降低了产品的能耗,生产过程中的耗水量降低了89%。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就可以帮助客户从多个维度,不管是减少能耗,去掉整个发泡的过程,减少水的消耗,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了76%),这样可以有效赋能客户,实现制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跟台湾宝成集团也有一个合作,首先是鞋身部分,用到了不使用有机溶剂的Haptex®的合成皮革解决方案。在鞋底夹层,用到了Ultrasint® TPU 88A的解决方案,它是一个100%可循环的3D打印材料,来制造鞋底夹层,是100%可循环的,能效非常高,能耗很低,而且让本身鞋底夹层的性能更优。在外底,用到的是生物基质的TPU材料Elastollan®,它也使碳足迹大大降低。因此,这样一双鞋,虽然只是一个样板鞋,不是一个真正量产的(鞋)。但是这个样板的鞋,就能够很好地展示,通过我们三个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一双鞋里,从不同的角度减低它的碳足迹,对于客户和终端的用户来说,这都是更加绿色的产品。

我们来看一下家具制造工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是跟广东金海纳实业有限公司共创的解决方案,简单的方法得以应用以后,让家具的制造更为绿色。我们用到的产品是 Freeflex® TPU的3D网格材料,而且表面用到的是热塑性聚氨酯制成的 Freeflex纤维,使得整个TPU的材料可以循环,并且是更环境友好的。所以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到了Freeflex纤维的TPU材料,就能够让整个产品更加绿色、环保。

下一个例子,是跟丰田汽车一起合作共创的,是他们的新普锐斯这款车型。这里面,我们用到了一个高光免喷涂的聚酰胺牌号的产品,这是我们全新的一款产品,在产品的加工当中,可以用免喷涂的技术,实现高质量表面的要求。它能实现高光泽度的饰面效果,不需要再进行传统的喷涂技术,而且是可以直接注塑加工成型的——将产品的材料、塑料、树脂进行预先着色,就可以注塑加工成型。它的热流动性、高溶体的流动性非常好,可以使得它的循环周期大大缩短,通过高流动溶体来得以增加循环速度。

还有一个在使用阶段的共创案例,是跟朗诗集团和朗绿科技一起共创的。这个案例是零碳技术概念馆,主要是用到了保温解决方案。这个保温解决方案用到Elastopir® PU喷涂泡沫的内墙和地面。它的内墙和地面,都用到了Elastopir®的PU材料,通过Elastopir®聚氨酯材料的使用,使得它首先非常薄,而且喷涂的泡沫也有卓越的热稳定性,可以节省空间。

再举个例子,碳基础设施建设。在这里面我们举的例子,也是PU聚氨酯的应用。比如更轻更薄的风机叶片。风能现在在中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行业,现在有非常多的风能农场正在建立,它的这种核心叶片上,用的如果是聚氨酯材料,将会让它更轻更薄,效果更好。

还有一些其他有意思的解决方案,道路表面的贴面,用的是一体化的光伏板。在这个光伏板上,既能够产生能量,还能储能,它也是通过聚氨酯作为一个表面成剂,让它提供卓越的环保和耐磨性能,从而获得优异的性能,并延长它的产品寿命。

还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我们正在跟客户合作,主要是两家公司,巴斯巴和上上电缆这两家公司,做充电枪和充电线、电缆的设计。你可以看到,我们所使用的TPU、聚氨酯、EIastoIIan的产品,就是在湛江一体化基地所生产的材料。一方面,有阻燃(的特性);另一方面,可以直接与液体的冷却剂进行接触,所以它提供的是非常出色的柔韧性和耐化学性,成为了一个首选的材料。因为它里面是在增压桩里设置了液冷系统,调整充电组件的温度。这个时候要防止它过热,我们用的是Ultramid® 聚酰胺,因为它有比较出色的耐化学性和柔韧性,所以它作为比较首选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动车的需求。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开发那些新能源汽车里的电池板。他们在中国的电芯,就是为中国的电动车来进行生产的。电动车的发展要成功的话,它的能源管理要非常高效,主要就是电池系统以及充电系统。刚才说的那些充电枪系统,用了我们的TPU材料,可以很好地绝缘隔热、阻燃。电池方面,我们同样也需要高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化学性的材料,我们用的就是Ultramid® Advanced N。我们的PA66材料用在里面,它也有很好的阻燃性能。我们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你可以看到,具体的电芯周边用的材料,就是可以把它固定在中间进行阻燃的部分,用的就是TPU的材料。在外面的电池包材料,我们是跟国轩高科公司一起开发了材料STM,也是把聚氨酯放在上面的,非常轻,非常有效,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电池的重量,而且生产的效率很高,生产的速度非常快。

所以你知道,无论是电动车的电池还是充电,都是我们特别关注的满足中国客户需要的地方。研发也好,制造装置也好,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

还有好的例子,回收利用。我们希望加速循环经济的转型,通过科技的技术闭环,比如说用于包装即食食品的可堆肥的纸托盘,这是Confoil和巴斯夫一起合作生产的,用的是ecovio® PS1606认证的涂料产品制成的托盘,最终能够实现可堆肥的生物聚合物,也就是生物可降解,也可以减少食物垃圾进入垃圾填埋场,我们这种食品托盘也能够全面降解或可循环利用,支持食物残渣和食品包装污染的有机回收。

总结一句,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这个话题非常复杂,需要很多因素来加以关注,从而实现零碳的结果。我用很多的例子给大家展示、在国际橡塑展中进行展示巴斯夫的很多措施,通过制造装置的认证,或者PCF,就是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的应用,还有塑料之旅“制造、使用和循环“的各个阶段的可持续方案。我觉得现在这个塑料之旅才刚刚开始。和谁合作?跟客户、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来实现这个结果。我们技术能力的上升、研发能力的上升,也让我们的创新的实力进一步加强,这也是我们要在关键行业,成为关键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要在生产、研发方面不断地投资,以及为共创做出的努力,才能真正帮助我们实现对客户的承诺、对中国的承诺。

 
相关推荐
汽车与世界 1.1万粉丝    911作品 关注 汽车资讯视频内容原创,因为传播世界有我!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