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智驾网 3476浏览 2023-05-29 IP属地: 辽宁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问界第十万台车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跨过了从0到1,而从1到N,问界要怎么走?是否如余承东所言,智选车模式将进入让行业看不懂的阶段,并逐渐追不上?在今年内卷白热化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前,问界的未来并非坦途。

文丨智驾网   黄华丹

在新造车运动大潮初起之时,十万台是李斌、李想们口中的生死存亡线。

今天迈过十万台门槛的新造车品牌多了一个问界,它的背后是华为和赛力斯。

从产品发布到累计销量破十万台,蔚来花了35个月,小鹏花了34个月,理想不到24个月。而问界,从2021年12月2日问界品牌发布,至2023年5月27日,问界用了15个月的时间,从这一点看,华为和赛力斯将后发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我认为今后主流车企要想活下去,千万台的产能是必要的,没有的话就活不下去。”在赛力斯重庆两江智慧工厂举办的问界十万台下线仪式中,余承东又提出了新的“小目标”。“几百万台是基础。”“问界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没有第二名这样的选项。”

目前,问界已经发布三款车型,包括M5增程版,M7增程版和M5纯电版。

不过,余承东也坦言,目前问界还是起步阶段,要达到这个“小目标”,还需要时间成长。从发布到十万台下线,问界实现了0到1的积累,而从1到N,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智能驾驶会是问界新的增长点吗?

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的第一个品牌,可以说没有哪个品牌像AITO问界这样充满话题性。

除了最快实现十万台下线的新能源品牌,问界还曾创下从零到月度交付过万周期最短,从上市到量产交付最短等多个记录。从去年8月至10月,问界更是连续三月交付过万。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余承东直言,这一方面是产品好的口碑和体验,同时,和华为终端的门店,以及用户对华为的信任也是分不开的。

但今年以来,问界销量下滑严重。今年1-3月,问界交付量分别为4475台,3505台与3679台,与去年过万的交付形成鲜明反差。4月AITO问界公布的最新数据,交付量为4584辆。

这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降价,Model Y进入M5价格区间,同时理想L7,L8发布,导致问界直接竞争对手陡增。而今年以来的非理性价格战又导致用户处于持币观望态度。

这多少使得问界的形象有些分裂。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关于车市白热化的竞争,余承东表示“没水平的人才搞价格战”,真正的市场竞争,长久看,还是要看竞争力。“靠低价,是没有出路的”,打价格战是在自杀。

而问界对于竞争的回应便是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包括上海车展前正式发布的M5智驾版,以及同时亮相的M9。

M5智驾版搭载HUAWEI ADS 2.0,可实现高速和城市的智驾领航辅助。而问界M9除了搭载HUAWEI ADS 2.0外,还将首搭Harmony OS 4.0,其配置包括华为百万像素智慧大灯、HUAWEI AR-HUD、AI大模型、HUAWEI Sound等黑科技,带来全场景的智能体验。

问界M5智驾版官方指导价为:27.98万元-30.98万元。而M9预计售价区间则将在50-60万之间,将于今年四季度正式发布。

赛力斯的测试中心挂着一条横幅,坚持“以软件定义汽车”。活动现场,赛力斯副总裁王平也表示,要以软件定义汽车。

显然,双方是将华为的智能化作为了问界产品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手段。而智能驾驶,则是目前问界主打的方向。

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智能驾驶领域总经理李文广表示,华为做智能驾驶的目标是使驾驶更安全,同时也将路上的时间归还用户。

余承东则在采访中多次强调,华为在智能化上要做到最好。

目前,华为在智能座舱上已经超越了市值最高的特斯拉,后面在智能驾驶上也要超越特斯拉,另外,在智能网联和车控方面,华为也要做到最好。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这次,智驾网也体验了问界M5智驾版的智驾领航辅助功能。

在全程约半个小时的体验中,整体路线覆盖城市道路,高速道路和郊区道路。开启智驾领航后,除了大客车近距离加塞,以及道路右侧有障碍物,但左侧车道线为实线,系统无法向左偏移避障时,采取了人工干预,全程系统能自主进出匝道,适时超车换道,整体体验流畅自然。同时人车交互充分,乘客能及时了解系统意图,给人的安全感也非常充足。

目前,M5智驾版的智驾领航辅助功能还需要高精地图。据介绍,到第三季度,将在15个城市推送不需要依赖高精地图的版本。

不过,智能驾驶是否能成为问界新的竞争力,是否足以扭转问界目前的销量下滑趋势?

一方面,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据智驾网了解,目前依然处于智能化产品有更好,没有也不是影响很大的阶段。也就是说,目前智能驾驶仍处于锦上添花的阶段,但还尚不足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智能化是新汽车竞争的下半场。在尚处于传统汽车向新汽车进化阶段的当下,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因素除了智能化,依然是不同产品的性价比,以及其在基本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

而后续,智能化的影响力会有多大?当其为用户带来的便利性足够大,其对决策的影响会有几成,仍未可知。

不过,余承东对智驾版信心十足。在谈到智驾版时,他表示自己每天M5和M7换着开,觉得智驾领航的功能很好用,既安全又能节约时间,并直言,买M5,就要买智驾版。

此外,余承东也表示,华为还将用大模型训练语音助手小艺,并预计年底其能力会上一大台阶。

02.

余承东:智选车模式一定会成功

而外界对问界的另一个争议是华为与赛力斯之间似乎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此前“AITO问界”品牌曾改为“HUAWEI问界”,彼时余承东表示问界将成为华为生态汽车品牌。但随后任正非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并明令“华为/HUAWEI”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HUAWEI问界”不了了之。

虽不再执着于“HUAWEI问界”品牌,但智选车模式俨然成为华为主打的合作模式,目前公开消息已知的就有江淮、奇瑞和北汽将与华为以智选车模式开展合作。

在交流会上,余承东表示,现在其实有很多企业想和华为以智选车的模式进行合作,但华为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精力。而赛力斯是第一家和华为展开智选车模式合作的车企,赛力斯是最大受益者。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关于华为赋能汽车产业的三种模式已广为人知,这三种模式呈现出一种递进关系,参与度一步步加深。

1、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向厂商提供标准化的零部件,如电机、模组、激光雷达、热管理系统、鸿蒙系统等,参与度较低。

2、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聚焦帮助车企造好车,合作方式为华为提供HI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SoC+OS), 包括计算与通讯架构。

该模式下,华为与车企联合开发,合作关系大大加深,从研发再到软硬件上车需要华为深度参与。华为与极狐汽车、阿维塔的合作即是这种模式。但现在华为与北汽的合作也将转为智选车模式,因而HI模式目前仅剩下阿维塔一家。

3、智选车模式——华为不仅参与产品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还负责车型营销和终端销售。

这其中HI模式在一定程度遇挫,目前主打这一模式的仅剩下与阿维塔一家品牌,在极狐极狐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本车型在5月18日发布了新版本,更名为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售价直降了10万元。

余承东在上海车展之前表示,华为与北汽会推出新的品牌,双方的合作会从HI模式升级为智选车模式。‍‍‍‍‍‍

智选车模式下华为在渠道和品牌上深度加持,参与程度最深,已在华为的汽车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华为与江淮、奇瑞和北汽的智选车合作项目尚未正式公布具体内容,但其是否会进入问界体系,又是否会对问界品牌形成影响?而当华为与其他几家的合作深入,其与赛力斯的合作又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摆在问界品牌面前的不确定因素。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日前,企查查信息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个“AITO”商标,国际分类涉及医疗器械、日化用品等,同时,华为还申请多个“界”字相关的商标,包括和界、筑界、致界等,国际分类均为12类运输工具。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而关于造车问题,余承东在交流会上强调,华为说的不造车,指的是华为不单独造车,华为是要和车企一起造车,造好车。

问界十万台车的下线,被余承东解读为华为智选车模式走过了从零到一的摸索期。

对于这种模式,余承东坦承,在华为与赛力斯合作初期是被大家看不起的。

“在当时,我说,我们这种模式肯定是被人看不起的,那么现在我们和赛力斯的俣作处于什么阶段呢?我们正处于从被看不起到逐步让他们看不懂的阶段,将来会让他们都追不上。当然要让别人追不上,但还需要时间,但在我们双方紧密合作下,一定会越跑越快。”

03.

赛力斯:跨界合作是正确的

对赛力斯而言,问界品牌在其新能源体系中显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赛力斯发布的销量数据来看,公司一季度新能源车累计销量19973辆,同比增长40.65%,其中问界系列销量11674辆,同比增长131.44%,而非新能源车销量一季度同比下降超50%。

可以看出,问界系列是赛力斯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一季度问界系列占赛力斯新能源车销量的58.45%。2022年全年,赛力斯新能源销量13.5万辆,同比增长225.9%,其中问界系列销量7.5万辆,占比55.6%。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不过这种对华为的高度依赖正是外界对赛力斯质疑不断的原因。

而在今年春天,赛力斯汽车独自推出了新品牌“蓝电”的全新新能源品牌,并发布了起售价13.99万元的首款产品电混SUV E5。

这一度被解读为赛力斯寻求掌握自主权的觉醒。‍‍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但在昨天的仪式现场,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回应了外界的质疑,他表示:“(赛力斯与问界)两个团队的紧密合作,实现了15个月十万台下线,这就是(对外界质疑)最实实在在的回答。汽车企业与ICT企业的合作,是汽车企业拥抱了科技企业,科技企业也加入到了汽车行业。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是开了先河,为行业做了一个范本。

他强调:“跨界合作是正确的,我们将沿着正确的方向正确地走下去。”

不过,双方的合作也面临市场端传导过来的压力。

在4月公布的产销数据中,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下降15.82%至6514辆,销量同比下降19.12%至6917辆。其中,包含问界在内的赛力斯汽车销量占比最大,但产销同样面临压力,4月问界公布的销量为4584辆。

同时,另一方面,问界的销量虽然为赛力斯带来了营收上的大幅增长,但赛力斯的亏损局面并未因此扭转,反进一步扩大。

财报显示,2022全年赛力斯实现营收341.05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扣非净利润-42.96亿元,亏损金额同比扩大53.79%。

而2023年一季度,由于相较去年问界系列销量下滑明显,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50.91亿元,同比下降0.79%,归母扣非净利润-9.24亿元,亏损金额同比扩大2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更是达到-21.68亿,净流出金额同比扩大超10倍。

问界十万台下线:华为智选车模式能被证明成功了吗?

对赛力斯来说,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问界,同时承载着巨大的盈利希望与亏损压力。

当然,目前华为的车业务也同样亏损严重。

数据显示,2022年,华为汽车业务的营收为20.77亿元,仅占华为总营收比例的0.3%左右,而其在汽车业务上的相关研发支出则超过103亿元。也就是说汽车业务2022年净亏损约82亿元,成为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对此,余承东并没有回避,他表示,智选车模式一定能成功,双方是在做难而正确的事。

当然,包括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开辟的新能源品牌们,目前都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只有近期销量表现出色的理想已实现连续两季度盈利,走到盈利临界点。

而对问界来说,目前的首要任务显然是扭转销量逆势。

做为中国汽车市场最独特的一种造车模式,华为智选车模式已走过了从零到一,就此而言,它比更早进入汽车产业的阿里、百度、腾讯都更握有主动权,也更为风生水起。

但现在是否能说问界模式己经成功?

显然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则是我们对于新汽车的竞争与未来过于仓促,这场智能化、电动化推动的新汽车浪潮事实上刚刚开始,远不到谈论终局的时刻。‍‍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智驾网 2万粉丝    2572作品 关注 有温度的汽车科技媒体,智驾传媒拥有智驾网、智驾杂志、智驾新媒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