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头部车企员工工资大起底,这也太真实了吧!

头部车企员工工资大起底,这也太真实了吧!

汽车商业评论 1438浏览 2023-05-30 IP属地: 北京
头部车企员工工资大起底,这也太真实了吧!

撰文 / 吴 静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劳动调查失业率为20.4%,首次突破20%,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就业的严峻形势只会加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1100万,达1185万人,比2022年增加82万人,增长率或将达到7.62%。

现实是残酷的,冷冰冰的数据表明,对当代年轻人而言,从学校顺利过渡到职场,想成为一名打工人,似乎都并不容易。

前段时间,有媒体盘点了各行业2021年和2022年的员工数量。数据显示,2022年十大减员行业分别是教培减员38.5%、房地产减员33%、陶瓷减员22.4%、影视减员18.7%、互联网科技减员10.9%、商贸零售减员10.7%、建筑装饰减员9.5%、家具减员8.4%、广告营销减员6.8%、消费电子减员6.2%。

即便大环境不容乐观,但也有行业逆势而上,在艰难的2022年顺利实现进一步扩张。

2022年十大增员行业分别是锂电池行业增员38.4%、乘用车增员37.1%、半导体设备增员33.6%、光伏行业增员27.5%、激光加工设备增员17.7%、基础软件增员13.9%、生物医药增员13.1%、检测检验服务增员12.8%、半导体材料增员12.3%、医疗器械增员10%。

其中,乘用车在增员行业中位居第二,而乘用车上游的锂电池行业位居第一。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梳理主流汽车公司2022年年报时发现,几乎所有的主流汽车企业在2022年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员。

除了行业增员相较乐观,主流汽车企业打工人的人均薪酬也高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万元。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行业人均薪酬为14.14万元。

头部车企员工工资大起底,这也太真实了吧!

在人员扩张方面,可能没有比比亚迪更疯狂的企业。

2021年,比亚迪在职员工数量合计28.81万人,但仅过去一年,这一数字激增至57.01万人。这也意味着,2022年期间,比亚迪员工总量快速扩张,实现翻番。

但疯狂扩张的背后是日益凸显的人员管理问题。

今年4月,“比亚迪长沙工厂现批量辞职”等话题引发关注。有消息称,比亚迪长沙工厂出现“排队辞职”现象,本月离职名额已满。虽然后续比亚迪官方回应,表示“排队辞职”等说法与事实不符,但这也侧面反映出,比亚迪疯狂扩张背后,其带来的管理压力。

比亚迪的人均薪酬在整个行业里并不算高,主要原因是其生产人员就有44.2万人之多,占据总员工的77.5%。其中,技术人员为7.6万,占比13.3%。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员工数量占比为86.5%为49.3万人。

一般而言,整车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和非管理技术人员的比例是4:6,即企业4成是管理技术人员,6成是生产人员。比亚迪生产人员高于行业整体,其生产性质更强,故薪酬水平和人均创利均不高。

同为民营企业的吉利和长城,人员扩张步伐稍缓和一些,2022年,吉利和长城分别实现增员9433人和5000人,同比增长12.1%和11.4%。其人均薪酬水平均处于行业中上游,分别为14.5万元和16.4万元。

不同于民营企业的人员扩张比例在10%以上,作为央企和国企的长安、上汽和广汽,他们在人员扩张方面表现地更为稳健,其人员增幅均低于5%。以长安汽车为例,2022年,其人员增幅仅为1%,增员450人。

在薪酬领域,一直以来,上汽集团的平均薪酬一直处于高水平。2022年,上汽集团平均薪酬为18.1万元,作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的经营情况处于下滑趋势,2022年总营收少见地出现下滑。随着传统燃油车相关业务的收缩,其薪酬水平是否能继续维持也将是一个挑战。

长安汽车的人均薪酬在行业里位居第一,2022年,长安汽车的人均薪酬为22.1万元。广汽集团薪酬水平在业内并不高。2022年,其人均薪酬水平为9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广汽集团生产人员占比61%为60799人,技术人员占比14.6%为14662人。其中,广汽集团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员工数量占比为72%。

头部车企员工工资大起底,这也太真实了吧!

通过对比主流车企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情况会发现,比亚迪和长安汽车发展较为良好,吉利和广汽利润增长不高,但是业绩相对较为平稳,反观长城和上汽,总营收几乎没有增长,企业整体业绩承压。

汽车商业评论还横向对比了企业的人均创利这一指标,一般情况下,人均创利越高,说明企业的生产效率越高,对企业的贡献越大。

可以看到,和薪酬水平一样,长安汽车的人均创利在行业内也处于较高水平。2022年,长安汽车总营收微增,但其净利润出现大涨且人员增员基本没有变化,这也意味着,长安汽车的内部管理效率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长安汽车2023年一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345.56亿元,同比微降0.06%;但净利润为69.70亿元,同比增长53.65%。

比亚迪的人均创利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仅为长安汽车的四分之一。原因在于其业务范围包括三块,分别是汽车、手机部件、电池光伏。其中,汽车业务占到75%。业内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比亚迪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内供,零部件利润不会很高,分摊下来,所以人均创利跟其他车企相比差距较大。

当前,汽车业内卷严重,各车企对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相关的研发投入不断加码,但汽车产品整体的定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这也意味着,当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车企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以上汽集团为例,2022年,上汽集团实现总收入7440.63亿元,同比下降4.59%;净利润为161.18亿元,同比下降34.3%。其总营收的规模跌回到2016年的水平,其净利润更是跌回2010年的水平。2023年1季度,上汽集团的总营收和净利润还处在下滑通道。这也直接导致上汽集团过去一年人均创利并不高。

长城和上汽的境遇类似,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7.1%,但其总营收表现地更为坚挺,总营收同比微增0.7%至1373.4亿元,净利润更是实现22.9%的同比增长,这归功于企业品牌高端化建设的成功,其人均创利水平位居行业上游。
前段时间,“特斯拉中国工厂普通工人月薪1万块”登上了热搜,特斯拉被称为“普工天花板”。有媒体报道,特斯拉招工网站被“挤爆”,不少人专程赶到特斯拉工厂门口寻求机会。

总体而言,如果是作为一个参考的话,对于这一届毕业生来说,成为一名汽车打工人,或许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汽车商业评论 7112粉丝    6463作品 关注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