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问界,作为华为与赛力斯共同打造的品牌,自面世那刻起就注定了其未来之路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毕竟,俗话说的好“搭伙的买卖做不得”。华为、赛力斯同床异梦,当问界销量快速上涨时,局内关系还算是稳定,而伴随着问界销量的失速,两者的关系也变得愈发微妙。
成立初期,在华为的赋能下,问界销量一路狂飙,成为去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匹“黑马”。去年12月份问界销量更是一举突破1万辆。同时其用15个月的时间,累积销量突破10万辆。
而面对问界销量突飞猛涨的上涨,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曾对媒体表示“如果这个时候宝马来跟我谈合资造车的事,我都不干,我会坚定不移地跟华为跨界合作。”
然而,就在外界纷纷看好华为、赛力斯间的合作时,两者的“孩子”问界的销量在今年却来了个“急刹车”,这也使得二者间的关系似乎变得不再那么“美好”。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问界累计销量仅2.18万辆,平均月销量仅4374辆,与同年的月均8525辆相比下跌了48.7%。而且今年问界的这一销量表现,还是建立在降价的基础之上。
而6月份,问界销量则继续下滑。据赛力斯6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6月份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668辆,同比下滑25.99%。虽然未提及问界具体销量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6月份问界销量低于5668辆,仍低于去年的平均月销量数据。作为对比,6月份广汽埃安销量突破4万辆,理想汽车销量突破3万辆,销量突破1万辆的车企多达7家。
要知道,3月份刚刚有一些门店使用“华为问界”进行宣传时,就被紧急叫停。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在内部发布公告强调“华为不造车”,同时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也正因如此,进一步刺激问界销量下滑。要知道,很多消费者之所以选择问界车型,是冲着华为而去的。现如今,华为却正面回应,不造车,无疑打消了这部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但紧接着,事情又貌似有了“反转”。6月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受让21个问界商标,而转让申请时间则是今年的3月7日和8日。虽然拥有“问界”商标后的华为,依然不造车,但“代工”意味更加强烈了。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华为进一步强化对问界商标的话语权。
此外,面对华为的一系列动作,处于劣势的赛力斯也有意去“问界”化。今年3月份,赛力斯发布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与问界不同的是,蓝电虽然也搭载了华为的智能车机技术,但目前并未和华为达成智选车合作。
同时,在今年的6月底,AITO问界品牌又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小伙伴的信,大致内容就是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成立了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自7月1日起全面负责营销、销售、交付、服务、渠道等业务的闭环管理。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华为正进一步加强对问界的隐形控制。
目前,赛力斯由此前的“紧抱”华为“大腿”,到如今成立全新新能源品牌,逐渐有意去“问界”化。而华为一边对外强调“不造车”,但一边又对问界步步加紧控制。赛力斯与华为之间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微妙了。
写在最后
问界之所以经历了上市后销量的狂飙期,是因为有华为的加持。但由于产品品质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问界M7在中保研测试中不够优秀的成绩,令消费者大跌眼镜,问界销量出现大幅下滑,而且今年以来其销量持续低迷。而随着华为与赛力斯之间关系愈发微妙,也将进一步影响其未来的销量预期。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