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一款很有意思的小车——宝骏悦也,它在5月25日的时候推出了两个常规版本,其中旗舰版售价7.98万,智尊版售价8.98万元。接着官方在5月29日还推出了「罗马假日」、「绿野仙踪」和「黑武士」三个官方改装版本。
其实在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品牌和五菱品牌一样,都是通过纯电小车探索电动化转型,不过五菱打造了一代神车宏光MINIEV,不但常年霸榜中国新能源市场,就是在全球市场也有一席之地。而宝骏这边,虽然也有被寄予厚望,且素质优秀的KiWi EV,但在市场上的成绩和影响力,远不及隔壁的“兄弟”。
所以我们看到五菱品牌接着又连续推出了诸如Air ev晴空、Nano EV、宏光MINIEV各种衍生车型(敞篷、GB版),并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尺寸更大的缤果。而到了宝骏这边,他们在为KiWi EV推出了一个10.28万元的大疆版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全新纯电车型面世了。
就在这个背景下,宝骏悦也来了。虽然它张了一个“特型脸”,看上去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打造的小车,但对于宝骏品牌来说,悦也所肩负的任务和希望,远比“征服小众市场”更重要。
那么悦也到底在这个价位市场里是个什么水平?它主要的竞争对手会是谁?接下来我们盘一盘。
从宝骏悦也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
首先我们来说说车型定位,其实宝骏悦也的设定很巧妙,它虽然是一款小型车,但在外观设计上更像一辆非常精致的硬派越野车。所以即便它并没有硬桥硬马的底盘,也没有专业四驱系统,更别提“跋山涉水”的通过性了,但宝骏悦也还是能在10万以内价位上,成为非常稀有的“品种”。
因为对于手握不到10万预算的消费者而言,宝骏悦也首先就像其它价位的SUV车型一样,具备比较宽敞的驾乘空间,更加灵活的储物空间,以及更加挺拔威猛的外观造型,无论是从实用性还是购车、用车心理上,宝骏悦也都能像常规SUV车型一样满足大家“有里有面”的需求。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SUV市场成长迅速,新车“成材率”很高的核心推动力。
当然除了“身材形象”的优势以外,宝骏悦也的功能配置也很不错,全系标配直流快充、低压蓄电池智能补电、电池加热及智能保温、ABS+EBD、坡道辅助、蠕行功能、倒车影像、前雷达、倒车雷达、主副驾安全气囊、碰撞自动解锁、低速行人警示、胎压监测、LED灯组、自动大灯、10.25英寸双联屏、多功能方向盘、主驾座椅电动6向调节、PM2.5空调滤芯、自动雨刮、带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的外后视镜、定速巡航、无钥匙进入/启动、全车车窗一键升降、4个USB接口、可变装3D虚拟语音助手、在线音乐/导航、自定义卡片式桌面、APP手机互联。
这里面可能有很多配置看起来很“普通”,似乎不应该列在这里,但考虑到宝骏悦也是一款不到9万元的小车,所以这些功能看起来就是很实在,也很厚道了。如果你想买辆踏踏实实的“代步车”,或者对更高阶的智能配置不感兴趣,那么7.98万的宝骏悦也旗舰版就绝对够用了,它已经能带给我们足够的舒适和便利。
而正好贵了1万元的智尊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60°影像、高性能运动卡钳、副驾座椅4向电动调节/一键进出,以及包含智驾语音控制、智能巡航辅助、车道保持辅助、智能变道辅助、智能避让、智能泊车、记忆泊车、手机APP泊车、自动紧急制动、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开门预警、盲区监测等功能。
相信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各种平台上看过了宝骏悦也自动泊车的视频,而我们也实测过这款车的这些智驾能力,效果也还不错,无论是在同级别,还是同价位车型中,宝骏悦也的智能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如果你的预算允许,同时对这些智能服务和辅助配置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8.98万元的智尊版,相信这些功能不仅会带来轻松和便利,还会增加乐趣。
最后宝骏悦也在CLTC工况下的标定续航为303km,电池容量为28.1kWh,同时配备的直流快充在常温下将电量从30%充至80%仅需35分钟。这样的续航行驶和补电能力,在同价位、同级别市场里属于偏上水平。
由此来看,我们从宝骏悦这样一款特立独行的小车彰显个性以外,也能通过尺寸和功能配置获得实质的舒适、便利、智能体验。所以我们认为这款车能够面对的市场和消费者群体可以更加广阔,它也将有更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面对这些对手,悦也靠什么脱颖而出?
虽然宝骏悦也自身的条件都不错,但毕竟现在市面上也不仅仅这一款车可以选,它还是有不少竞争对手的,有些是所在品牌渗透到细分市场的主力车型,比如价格相近的比亚迪海鸥,也有之前已经“成名成家”的前辈车型,比如哪吒V、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等。
宝骏悦也面对绝大多数竞争对手,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其一就是上汽通用五菱「造高品质小车」的招牌已经立住了,从宏光MINIEV,再到缤果以及眼前的宝骏悦也,这些产品的素质都不差,能够满足这些价位大部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和期待,所以像宏光MINIEV和缤果的销量能够持续向上生长。如今宝骏悦也仍然以“精致小车”的素质和价位走向市场,起步就有扎实的品牌基础。
另外还是配置功能,其实和前辈车型KiWi EV和零跑T03一样,宝骏悦也再一次打破了“微小车型只能代步”的“次元壁”,将更丰富的配置功能装配在身,以适应更多的出行场景,力求做到“一车多能”。而前面提到的“招牌”在这时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帮助宝骏悦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
最后就是价格,相比于拥有整套L2级别驾驶辅助的同类车型而言,宝骏悦也不到9万的售价既没有低于平均水平,也没有定价过高,总之是没有“破圈”。而这个价位对于很多不具备智能驾驶辅助的“代步车”来说,压力就比较大了,尤其是一些小型SUV车型,即便它们尺寸有些许优势,但考虑综合性价比,还是宝骏悦也相对更有吸引力一些。
6月份提前完成目标,宝骏悦也的销量能到多高?
通过官方的公告信息,我们看到了宝骏悦也的上述特质已经在市场上有所回报。此前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宝骏悦也上市一个月时,大定订单已经超过5000个,而6月份实际销量达到了3500台,已经超过原本制定的2000台目标。
那么接下来宝骏悦也在市场上究竟能维持多高的销量水平,在细分市场可以拥有多大的份额体量呢?我们可以从这几个维度评估一下。
首先就是从目前各个品牌的新车规划来看,近期内像宝骏悦也这样定位和重要程度的全新精致小车不是很多,基本上就是现有“玩家”继续竞争,这将会给宝骏悦也相对宽松的成长空间,逐渐形成良好口碑和销量基础。
其次就是从当前消费趋势来看,无论是什么预算、类型还是尺寸级别,消费者都希望自己买到的车尽可能做更多事情,满足更多需求,毕竟眼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回暖复苏的阶段,大家的收入不稳定,购车将更加理性和追求“一步到位”,以此延长用车、换车周期。而在大家最不抱希望的小车市场,宝骏悦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这些消费趋势,所以我们相信它能够成为畅销“爆款”。
最后我们用几个相近类型的“爆款”车型销量作为参考,大胆猜测一下宝骏悦也接下来的月均销量能达到什么水平。目前微小型车市场比较热门的产品销量大致在8000到将近20000台左右的水平上,而对于宝骏悦也来说,我们期待它的月销量能够连续达到15000台。
邦点评
随着微小车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往靠“代步车”建立的购车观念已经远远不够了,如果品牌想要在这里继续深耕,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果宝骏悦也真的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那可真的算是“爆款”了,同时它这种看似服务“小众”,实则满足“大众”的设定,也能成为微小型纯电车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的“爆款模版”。
不过无论宝骏为这款小车制定了怎样的销售目标,他们都不能只靠“酒香不怕巷子深”,单纯以优质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更多营销手段也要及时跟上,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不会错过一款精致小车,期待厂商的更多“玩法”。
在一起 共守护 2025奇瑞&贵州村超战略合作再深化
与用户玩在一起,双向奔赴再叙新篇
吉利银河哈尔滨峻搏体验中心耀世启幕
作为一款10万级的电混家轿,吉利银河A7可以说“静态天赋爆表”:它首发搭载雷神 AI 电混 2.0、全新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系统、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拥有 2L 级超低馈电油耗,2100+km 超长综合续航,2845mm 超长轴距等越级体验。在动态体验中......
已经不是腰斩了。
我们此次试驾的车型是腾势N9,行车方面,天神之眼的智能覆盖范围大幅提升,新增环岛通行、复杂场景连续绕行、高速施工路段借应急车道绕行以及窄路多把掉头等功能。针对城市拥堵环境,系统还增加了前车加塞场景下的闪灯鸣笛提醒功能,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和驾驶舒适度。
“大厂小车”标杆选手,奔腾小马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当月销或接近1000万只labubu的泡泡玛特在港股引领新消费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时,多年的港股龙头腾讯控股也在悄然间一步步实现王者归来。
乘用车、商用车“双牌照”,上汽获颁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八极拳的刚,星越L的韧:中国星在运河畔演透 “真功夫”
告别打工焦虑,上市公司HR“0经验”跨界,创下30万元月营收
一汽奥迪客户关爱在行动——致敬马娇女士公益热忱
7月26日,苏州奥体中心将迎来“2034杯”全国小学生足球总决赛,比亚迪携手“中国足球小将”继续冲刺向前,现已进入4强。
“钢铁侠”马斯克的盔甲出现裂痕
2025 沈阳五洲车世界诚信焕新季 引领二手车行业新变革
2024年7月,A股共有6家公司发行上市, 分别为安乃达(603350.SH)、键邦股份(603285.SH)、乔锋智能(301603.SZ)、科力装备(301552.SZ)、绿联科技(301606.SZ)和力聚热能(603391.SH)。 如今这6家公司上市时间已满一年,它们在......
7月28日,保险券商板块领涨A股,综合金融龙头中国平安表现尤其亮眼,盘中涨幅一度接近4%,盘中最高价突破60元大关。市场分析中国平安股价持续上涨,背后原因除了公司近年业绩和分红方面表现出色,更与近期政策面重磅利好频传有关。
英国强推歧视性电动车补贴政策,中国车企出海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财富500强中国车企上演集体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