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民企/合资车企员工生存状态对比:不是被卷死就是在被卷死的路上

民企/合资车企员工生存状态对比:不是被卷死就是在被卷死的路上

驾仕派 6943浏览 2023-08-21 IP属地: 四川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看过该系列的上篇,不确定大家是否认同,但我猜测应该很多人觉得没什么用:“半干不湿的东西,通篇大道理,谁不会……”,而事实上,上篇是我自认为工作这么久以来总结的最有用的东西,也就是“方法论”。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适用程度肯定会有差异性,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就会更实际一点——如何挑选“新手村”。

● 不想卷,去外企?

丑话说在前头,就目前国内的职场来看,无论你是去国企还是私企,结果都是差不多的,国企不一定会比私企轻松,只是或许体系和流程更完善,制度更严谨,但其实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卷,只是卷的花样和频率稍有不同而已。按地域来划分,南方的车企相对来说会多一些,例如上海有上汽,武汉有东风,重庆有长安,广州有广汽,北方的则是“老大哥”长春一汽、北京的北汽等,所以如果老家是南方的同学,通常会更容易适应,机会也更多。

而国企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优势,是岗位相对来说更稳定,裁员的几率比较小,所以在这类公司内部看到老工程师的概率更高,40-50岁及以上的工程师比比皆是,但毕竟不像电力、烟草、石油等单位,汽车的消费属性决定了竞争者不会是少数,所以当效益比较差的时候,还是会存在一定几率的“裁员潮”,只是相对于私企来说,哪怕被裁员也相对更有保障一些。

在工作时间上,据我所知以及亲身体验来说,国企基本上都能够按时上下班,偶尔在项目比较忙的阶段,例如过节点、做评审、开总结会等,会稍微有加班的情况外,其余时间基本是完成任务了就可以下班,不会太强制要求必须加班。

但是,这几年由于疫情的缘故以及市场变化速度比较快,国企们也逐步开始了“追赶”的脚步,事实上更多是有“被迫”的意味在内,否则很有可能被友商们甩在后头,而这其中并不一定是因为技术更新频率高,而是产品更新频率变高——以往“3年小改5年中改7年大改”的车型,现在已经发展到了“1年小改3年大改”,更有甚者希望通过车海战术占领市场,刷存在感拉曝光度,车型级别的距离被拉近,价格重叠区间多,尤其集中在10-25万以内。为了不被拉开差距,国企们也纷纷跟进,陷入到对手的节奏当中。

你来我往之下,那种疯狂“加班”现象就被传递开来了,但相信我,国企的人比你更不希望过上这种节奏,大多都是被逼无奈罢了。

私企的话,国内就比较多了,而且还相当顶尖,例如T0级别“三巨头”比亚迪、吉利、长城,T1级别的理想、小鹏等,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属于“三巨头”旗下的一些子品牌,例如极氪、腾势等。要论卷的话,私企无疑是最用力的那个。

而这不仅存在于汽车行业,只要是产品更新迭代速度较快、受众范围广、技术先进且成熟、前景广阔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种现象,这是资本趋利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不加以限制,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但很可惜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单位会为此负责,甚至还包含有“鼓励”的意味在内,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也都知道,这里就不展开了。

工作时间上,相比于其他性质的企业,私企可以说是时长最长、要求最严格的,相信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某D厂的图片很多人也有所耳闻。除此之外,在我经历过的某G厂研发中心,也是同样的节奏,甚至还会出现所谓的“亮灯率”来约束员工工作时间,也就是到了晚上某时间点后,会有“监管小组”对各个办公室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不达标的情况则进行全院通告,同时整个公司内部各处,从大到公司正门,小到楼梯踏步、厕所小便器上,统统张贴着诸如“努力奋斗”之类标语,无处不在的洗脑文化让我无所适从,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这种“卷”跟工作效率是否有直接的关联性,我相信大家都是清楚的。但事实上,好像也正是这帮人开始卷之后,国内的汽车工业才出现了爆发式进步,所以从大体的结局来看,“卷”似乎真的可以让我们的工业水平更进一步。然而这种进步,牺牲的不仅是员工个人的时间,还有家庭、金钱、身体等,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对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来讲也是非常致命的。

另外,国内的企业,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基本上内部多少都会存在“帮派”、“站队”、“阿谀奉承”、“流程繁琐多余”等现象,领导和你是绝对的上下级区分,往往不会尊重你的私人时间,除了布置工作基本上跟你没话说,大领导在群里发了什么东西,下面基本都是清一色复制粘贴的恭维话术、 表情等,可以说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并非我崇洋媚外,而这些就是我的亲身经历,相信和我有共鸣的人不在少数。

说多了,回到正题。除了上述提到的两大性质企业之外,还有一种企业相对来说是比较特殊的——“合资”企业,它们有些是民营与外资合资,也有些是国营与外资合资,还有的是三方都有参与。

这些公司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我们所有人从儿童到成人对汽车品牌的认知,比较经典的有:一汽/上汽大众、一汽/广汽丰田、广汽/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等。这些公司的优势是:国企外企双掌门,福利保障基本与国企持平,待遇上大多都比较好,流程体系用的都是外企的那一套,工作时间绝大多数也比较稳定,加班的情况比较少,按时按点完成交付物就行了。

偶尔会出现加班的情况,不过一般也都是在过节点前的那几天。

最后是外企,也就是纯外资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2000年之后才陆续允许独资进来的,典型的有上海特斯拉、标致雪铁龙集团、南京福特、广州本田技研等。这类公司除了特斯拉是独立拥有生产线之外,其余基本上都是为中国的合资公司服务,相当于外资在国内开设的分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对产品从研发端进行重新设计或修改,对特定的环境和用户行为进行重新标定或修改等。

这类公司的工作强度,相对来说会轻松些,以我在PSA时期的经历来看,上班不需要打卡,大家也基本都会按时到,稍微有个几分钟迟到或有事情早点下班也是常事,只要你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那就没屁事。同时由于外国员工居多,所以英语交流是必备技能——不需要你有专八的水平,够工作交流就行,词汇量基本也就是那一两百个专业词汇就够,毕竟不是所有老外的母语都是英语。

当然如果是英美外资企业等本身国家语言是英语的,那么交流起来会轻松些,但如果像法国、德国这些,就会带有比较重的口音,尤其是老工程师,年轻人相对好一些。

而福利上会参差不齐,目前的外企,大多数都会用第三方的资源,也就是第三方雇佣公司——你的同事虽然跟你同在一个办公楼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很可能给你两发钱的不是同一个老板,所以待遇、保障、福利等都存在差异。如果你很幸运能进到外企本部内,那相对来说,上述几个方面都要好不少,万一这家企业在国内混不下去了,裁员的时候发放的赔偿和补贴也相应更有保障。最近的南京福特和丰田就是个例子,这是企业性质和政策所导致的根本性差异。

另外,如果你的上司碰巧是个外国人,尤其是欧洲人,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那么大概率你的日子会比较舒坦,他们有非常完善的培养新人的流程,step by step,让你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都很轻松且扎实。同时,他们对于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非常尊重,区分明显,下班后你基本上接不到他们的信息,如果有,那很可能是找你聊天或者喝酒。

我很幸运当年遇到了这样的领导,如今他已经退休但依然经常唠嗑,当然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其中也有概率问题。

小结

所以如果你学的是汽车专业/从事汽车制造行业,我建议在校时间或者工作前三年的时候,尽可能多学英语,尤其口语训练方面,真的不需要你有非常强的语法基础才能玩得转——但一定要敢说,有些词汇一下想不起来现场有道也不是不行。

这是你能否进外企工作的一个基础条件,同时汽车作为舶来品,很多权威知识都是全英文的,专业英语词汇熟记才能看懂更多文献,帮助学习理解。当然,外企里一般也都有资料库,学会英语能让你接触到书里都没有的知识和经验。

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只是建立在常规基础上,具体“你卷不卷”、或者说“你被不被卷”,还要看你的上司是怎样的人,很多时候的卷,并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管理者的能力差,或者他“不当人”,经常朝令夕改等;另外还有可能是你的岗位问题,碰到销量爆炸、生产繁忙阶段,由不得你不卷,所以下篇我打算讲讲具体的岗位差异。

相关阅读:

给汽车专业毕业生一些启发(上):去“新手村”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文|莫逸龙

图|网络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206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