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连消费者都已经知道纯电车的价格中,电池占了很大比重。
这其中的价格,动力电池系统现在价格在1300元kw/h左右,装车价格在1700元左右。其中,400元的差价是制造企业的利润价格。而一块动力电池的价格,占据了一台车的30%-40%左右。
在去年,国内的电池出货量,达到了655GWh,其中,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储能电池出货量130GWh,同比增长1.7倍(其中就得有充电、换电站用的)。这种势头,到了今年上半年还在持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52.1GWh,累计同比增长38.1%。放到电池企业这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赚麻了。
所以我们现在仍然能看到价格压不下来的新能源产品,普遍存在规模小、品牌成立时间短、没有造电池能力这些问题。
那么,不自己造电池的车企,是否都等于白忙活?
先看两家电池企业,上半年赚了多少钱。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净利润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亿纬锂能发布2023年半年报,亿纬锂能实现营收229.76亿元,同比增长53.93%,净利润21.51亿元,上半年,动力电池为亿纬锂能贡献了121.19亿元的营收。
简单分析一下宁德时代的半年财报。
毛利率方面,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业务的毛利率为20.35%,同比增长5.31%;储能电池系统的毛利率为21.32%,同比增长14.89%;但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的毛利率为16.95%,同比下滑3.77%;电池矿产资源业务的毛利率为11.93%,同比下滑8.24%。
上半年赚了207亿元的宁德时代,比造车的比亚迪赚的钱还要多(上半年比亚迪销售125万辆车,净利润105亿元)。当然,这两家企业不能作为直接对比,只是体现一下净利润之间的差距,而且比亚迪一直在扩张产能等,目前还不是盈利巅峰。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赚这么多?
这首先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发展。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另一方面,宁德时代的技术全面,产品稳定、品种也多。不管是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宁德时代都有产品,而且最近上市的麒麟电池能源密度高,甚至有的电池已经可以达到续航1000km,已经成为许多高端车的首选。
作为一家电池行业的头部供应商,它的产品多样性、出货品质稳定且出货量大,让它成为了行业里大多数厂商的选择。而且,上到三元锂,下到磷酸铁锂电池,覆盖了高价格到低价格区间市场。
综上所述,宁德时代能有高利润,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自研电池当做自身产品标签,这对车企啦说无疑是一个大卖点。但,过去了这么多年,真正能实现自研电池的车企,比亚迪算一个,长城汽车算一个,还有长城汽车。其他车企在这件事上,最终,也就是投投股份而已,实质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自制电池这事上。
首先,造电池很烧钱。
造电池,需要有一定的装车规模,要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种电池。电池装车,对于销量有着绝对大的需求,至少在电池打不开销路的时候可以自己消化;储能电池,配套自己的充电站设施使用,也是随着销量规模走的。
硬件层面,买矿先不说,太烧钱而且资本实力不够的话买矿绝对会拖慢节奏,而且现在矿山基本在2021-2022年的时候被大部分供应商抢夺差不多了。硬件设备,至少要50亿元以上,拿蔚来举例,投了50多亿元之后,放缓了电池工厂部分设备的采购,而且量产电池的时间也推迟了。还有,小鹏去年11月招募高级电池工程师,组建自己的电池团队,也没下文了。
自研电池,资本是最大的阻碍,其次就是技术难点。
如果是从0开始自研电池,需要面临热失控的抑制、锂枝晶的产生、电池制造安全管控等诸多难点,这里对工艺、环境、技术都提出了非常多的考验。自研电池没那么简单。
首先,热失控热失控是引发电池安全问题爆发的本质原因。例如热失控管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电池内部的短路,触发热失控之后,散发大量热量和有害气体,引发电池着火和爆炸。虽然现在行业内对热失控的发生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还没有完全形成非常周全的解决方案。
其次,锂枝晶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当它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刺破隔膜导致短路,或者还会不断消耗电解液,导致电池容量衰减。这就决定了一块电池,装车之后的使用寿命如何,而且锂枝晶的生长机理涉及复杂的化学问题,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也是需要反复尝试、升级才能缓解的问题,想要解决还很难。
最重要的,电池制造安全管控,这就是对于电池生产工厂的环境提出极高的要求。尤其是锂电池制造工艺复杂,工序繁多,需要严格管控好每一道制造工序;要尽可能的减少产品缺陷、实现毛刺控制,同时还要严格控制环境中的杂质、异物等。
以上,都是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才得出来的方案,而且需要时间和资本的投入。
车企造电池很难,几十亿、几百亿根本不够烧,而且现在电池厂商正在对新技术进行迭代、升级,宁德时代现在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甚至储能电池板块的发展上,都算得上全球领先级别。除非日后有部分车企,可以做到短期内、大资金投入研发到电池板块上,否则,达到电池行业头部水准的难度非常大。
当然,现在看到一些投资布局电池行业的车企出现,但问题就是不知能坚持多久?需要多久才能有电池产品投放自家品牌上?投放之后产品质量如何?这些都是问题。至少,目前看来包括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还要给电池厂“打工”。
专为皮卡开发!揭秘福特车顶敞篷新专利
未来追觅电视有望成为高端电视市场的领军者
蓝宝石作为AMD显卡的头部品牌,超白金系列一直是“堆料”的代名词。这次入手的AMD 7900 XT超白金OC,即便放在降价后的四千元档,依然保持着旗舰级的做工: 首先就是散热系统真的是堪称奢华,拿在手里的分量就知道,7根镀镍热管+真空腔均热板+三颗双滚珠轴承风扇,支持正反转设计......
血压计你选对了吗?实测町石tinx臂式无距血压计,测压快准稳
开放式耳机有什么优势?2025开放式蓝牙耳机科普推荐
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突变。钉科技注意到,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886万台,同比下降4.1%,结束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态势,但华为却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和约18%的市场份额,时隔四年重返中国市场榜首。
七月骄阳似火,中国两轮电动车市场同样热度不减。 钉科技注意到,最新出炉的数据描绘出一幅产销两旺的繁荣图景:奥维云网数据显示,7月全国产量攀升至748万台,同比增长30.6%;总销量也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24.3%。其中内销出货682万台,同比增长24.3%;出口量41.8万台......
英伟达“后门”风波再起,国产芯片机会来了
被手动冲洗折磨到崩溃?这款前置过滤器才是真懒人福音
近日,无人机领域的巨头大疆高调官宣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这一消息如巨石入水,在行业激起千层浪。有人惊慌地高呼“狼来了”,也有人悲观地预言市场竞争内卷将加剧。然而,在这场混战中,真正的狠角色——石头科技(688169.SH),却凭借技术降维打击+全球渠道收割的组合拳,展现出独特的发展......
西甲联盟正式开启2025/26赛季,并于西甲上海足球学院举办新赛季启幕交流会。此次活动由西甲联盟在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顶禾控股进行组织,活动在天马乡村俱乐部内的西甲上海足球学院接待中心举办,这里设有两片FIFA标准11人制天然草球场配套与一片室内五人制足球场,学院还配备了更衣室......
当“华为智选”在2025年华为开发者大会(HDC)上正式升级为“鸿蒙智选”,并宣告鸿蒙生态进入高阶产品新阶段时,一个全新的智能硬件合作范式已然开启。在这历史性时刻,MEIPONT作为首批27家荣膺“鸿蒙智选先行者”称号的品牌之一,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岚图重磅发布岚海智混技术,中国混动市场迎来“降维打击”
手机长时间玩游戏会发热,这会影响游戏体验。虽说散热背夹可以降温,但体验不是太好。为此,OPPO K13 Turbo Pro内置散热风扇,这是营销噱头,还是降温神器?本条视频告诉你答案。
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上车
锋行者140W笔记本电脑充电专家体验!充电真有一套,出差只需带它
80Gbps秒传!阿卡西斯用雷电5改写创作者的时间法则
岚海智混:重构混动逻辑
随着崛起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国产电视品牌在高端市场越来越有更多话语权。如今,追觅首款电视甩出王炸,更是凭借不堆参数、不玩噱头、不卷价格、只做“真实”画质、顶级观影体验优势,强势入局高端市场,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堪比影院级的视听盛宴。
百元头戴耳机都是垃圾?实测西圣H1 Pro:听歌游戏通话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