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能源车市场中活跃的车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类是定价超过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包括理想L8、腾势D9等。一类是10万-20万级适合家用的车型,包括深蓝SL03、AION Y、零跑C11等。最后一类就是10万以下的电动小车,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哪吒AYA就是10万内比较有名气的电动小车。
(五菱缤果)
其实对想要买车的年轻人,或想要添置第二辆车的小家庭来说,7万~10万级的电动车是较为合适的选择,这类车型的入手难度不大,后续养车便宜,并且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不像5万以下的电动车那么小巧。也正因此,不少人会在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哪吒AYA中纠结,不知道应该怎么抉择才更合适。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来分析下这三款车型的差异。
(比亚迪海鸥)
(哪吒AYA)
先来看尺寸差异,这是国人在买车时会格外关注的方面,也决定了实际出行中乘客的出行体验。五菱缤果的车长和轴距分别为3950mm、2560mm,比亚迪海鸥的车长和轴距分别为3780mm、2500mm,哪吒AYA的车长和轴距则分别达到4070mm、2420mm。
如果只看车长,哪吒AYA优势最大,但是在轴距方面,五菱缤果要比哪吒AYA、比亚迪海鸥分别长了140mm和60mm。
(五菱缤果)
凭借轴距和车长带来的优势,五菱缤果的座舱内实际空间在三车中表现还是不错,能让身高180cm的乘客在后排自如活动,这也代表在多数常规场景中,五菱缤果的乘坐舒适度是比较高的,足以应对全家出行需求。关键和比亚迪海鸥、哪吒AYA比起来,五菱缤果还在后备厢花费了心思,采用独特的下沉式设计,可以通过挡板实现分层储物。对家里有娃的家庭来说,就能实现上层放衣服、下层放奶瓶奶粉等物品,彼此互不影响。
(比亚迪海鸥)
(哪吒AYA)
再说设计,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在选车时都很难忽略车辆的颜值。五菱缤果和其他同级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并没有采用过分激进的设计,而是选择复古风格,圆润的车身轮廓搭配椭圆灯组,实现整车造型老少皆宜,比其他两台车更加耐看。同时,新款五菱缤果又自带朝霞粉、浅湾绿、清风蓝这三款由用户投票选出的配色,足以保证自身的个性程度。
(五菱缤果)
反观比亚迪海鸥,整体造型风格是偏向犀利的,凌厉的棱角和灯组造型,搭配上扬的整车线条,都提升了整车的运动风格,带来更运动的视觉效果,这种设计年轻人应该比较喜欢,却不太能讨女性和中年消费者的欢心。
哪吒AYA的设计就没那么多讲究了,尽管在哪吒V的基础上有一定优化,但整车的设计不够协调,配色方面也不算亮眼。
(比亚迪海鸥)
(哪吒AYA)
再来分析下配置,同样是顶配的五菱缤果410km灵犀尊享版、哪吒AYA 401和比亚迪海鸥飞翔版,在功能性配置方面也表现得较为接近,都提供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自动驻车、ESC车身稳定控制等功能,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都有保障。五菱缤果还要多出自动雨刮,在夏季多雨或冬季降温天气,自动雨刮都能提升出行安全。
关键五菱缤果410km灵犀尊享版也才定价8.88万,面对比亚迪海鸥飞翔版时还有1000元的价格优势,综合性价比很高,也是三车中最值得大家考虑的车型。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第四代博越L破界智能平权:15万级的AI进化
20年图纸蛰伏+30年蓄水养鱼:比亚迪从追赶者蜕变颠覆者!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探店传祺向往M8乾崑系列,这是一款非常适合睡觉的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
一手抓减碳 一手促固碳 “润泽湿地,循环共生”科普展山城启幕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合资公司 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最近车企资产负债率成了车圈热门话题,但我看到不少人对这个指标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负债数字越大风险就会越高,但其实并不能这么简单的判断。因为汽车行业属于重资产领域,前期建厂、研发投入大,企业规模越大、营收越高,负债自然也会增加,所以车企负债率高其实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