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明确表示华为将成立一家电动车智能零部件新公司,将目前车BU的技术、资金以及人员注入,华为自己将不再从事智能车业务,而长安则将入股该公司,后续也还会向更多车企开放。
这则新闻字数虽少,但对于中国车市的未来发展影响是极为深远的,那么华为为何选择在此刻将部分“车BU”项目剥离?鸿蒙智行与原有智选车将会有何区别?未来的中国汽车行业又将会走向何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说明。
亏损持续,双线并行才是最好模式
先回答华为为何选择在此刻将部分“车BU”项目剥离的问题。
这一点需要从华为车BU的经营现状看起,自2019年5月车BU成立以来,其便是华为进军汽车行业的最重要切入点,从其业务范畴来看,共有两种模式:一是给车企提供零部件,比如电机、电控等等;二是HI模式,为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阿维塔便是该模式最好的例子,但因为著名的“灵魂论”问题,该模式现仅有长安阿维塔一个品牌在使用。
也就是说,现在车BU能够盈利的仅有卖零件一项业务,但很明显,相较于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巨大研发投入,这部分收入只能算得上“九年一毛”,亏损就是现在车BU的主基调。
再有就是华为造车与否的路线之谜,今年3月问界宣传海报上出现的华为的logo,引起了不少华为要开始造车的猜想。但没过多久,华为董事长任正非便拍板华为不造车,再加上这段时间问界的销量低谷,由此华为的智选车业务便走向了迷茫期,当时就已经有车BU项目将被打包出售的消息。
直到新问界M7上市,车BU的命运才出现转机,且新车的成功对华为车BU的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问界M7的热销不仅证实了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市场接受度,更展示了其商业潜力,这为华为智选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验证,确定了其持续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则是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依旧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显示了与汽车制造商深度合作的潜力,原有的HI模式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作出了战略性调整,剥离部分车BU项目并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这家新公司将专注于智能汽车零部件和全栈集成解决方案,旨在减轻车BU的财务压力,同时继续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主要供应商。
通过这一策略,华为清晰地勾勒出了车BU项目的发展路径,采取了双线并行的战略。这种高效、聚焦的方式,无疑是适应智能汽车行业挑战、符合华为当前状况的最佳选择。
当裁判,也当选手
在了解为何拆分车BU后,来看华为究竟拿出了怎样的方案。
首先是华为与长安成立的合资公司,其实从双方签订的《投资合作备忘录》中能够发现,该公司其实是一个更包容、更开放的HI模式,仅专注于电动车智能零部件和全栈集成解决方案,而开放股权,愿意吸纳各大车企的股权,将“华为”这一标签抹去得更干净一些,打消不少车企为之担心的灵魂问题,彻底将华为“供应商”这一标签确定下来。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华为就是负责准备食材和粗加工的大师傅,将各项技术准备妥当,而各大车企将这些被粗加工后的“菜”买回去,但想吃还得自己“掌勺”,具体的火候、手法、调味、摆盘,华为并没有过多参与其中,还是各家风味。
从根本上来看,华为此举也是要将自己从棋手的身份中解脱出来,避免受既有规则限制而是自己准备棋盘,自己制定规则当裁判,再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重新开局。
而由智选车升级而来的“鸿蒙智行”则是与之完全相反,其依旧隶属华为旗下,由华为全权把握,而且相较于此前的智选车模式还有进一步的加强,比如鸿蒙智行兼顾了新车的交付、渠道等职能,这是此前所不具备的。
而且不同于合资公司中技术随意挑选的方式,鸿蒙智行的路线很明确,根据其命名也能看出来,那就是智能化,在华为的规划中,鸿蒙智行的产品是要将智能汽车行业从传统的“围绕发动机为核心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围绕智能驾驶为核心的载人计算机”,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鸿蒙智行依旧是华为的亲儿子,而且在新公司的比较下,问界、智界之流的华为标签则明显要更清晰了。
竞争依旧是主线剧情
随着华为新公司的成立,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会愈发激烈。如果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的电动化阶段和后期的智能化阶段,那么即便是在上半场很有竞争力的车企,在下半场也得需要智能化去加速发展,否则就只能等待被超越。
在这种背景下,华为的新公司无疑是给一众车企提供了新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拥有较大市场规模和完善供应链的传统车企,通过引入华为的智驾来补齐最后一块短板,无疑是最好的方案。
可以说,华为与长安的合资公司有望成为推动整个行业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激励其他车企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投资。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会吸引更多的技术公司和车企参与,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协作的行业生态系统。
不过,现在志得意满的华为大概得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各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就比如这次公布与长安的合作之后,赛力斯的股价直接跌停,只能紧急回应自己才是“正主”,并且表明自己也将加入合资公司之中。
或许,华为之后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吸引合作伙伴,而是如何让“后宫不失火”了。
写在最后
其实从华为的一系列动作中,不难发现华为的野心: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
而从现在华为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通过与长安汽车等重要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华为在商业模式和市场布局上又下一城。
最后,也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华为能够成为智能汽车时代业内T1的技术供应商,这既减少了自主阵营的内卷,也为中国品牌汽车走向世界市场提供了助力,就如同日系车、德系车背后的爱信、博世等技术供应商那般。
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还有哪些车企,即将加入华为的朋友圈。
新长安“央企转身”:撬动中国汽车的拐点时刻
2026款星途揽月正式上市,综合补贴最低15.99万元起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秦L DM-i、海豹06DM-i亏电油耗再降10%,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刷新至2.6L,并通过了权威机构认证,再创全球百公里亏电油耗新低。秦L DM-i和海豹06DM-i进化后,按照满油满电行驶2100公里来计算,每百公里节省0.3升油,总共可以省下......
瑞虎7系全球销量已超百万, 看高能版能否延续全球用户严选品质。
把“头等舱” 搬上新能源豪华MPV,会是什么体验? 全新GL8 陆尊,拉满全家人的“头等舱” 舒适与仪式感!
深蓝S09作为爱心接驳车,不仅有容纳六人七箱的大空间,更是设计了大床房模式。
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一次节油相关的技术升级如果能降低油耗2%-3%,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技术升级。那么比亚迪五代DM技术的再次进化所获得10%油耗降低的成果当真是一次很大的飞跃。 比亚迪五代DM技术的再次进化使得秦L DMi、海豹06DM-i在NEDC循环下的百公里馈电油耗......
潮音、改装、黑科技闪耀#长安潮改文化节 #长安汽车 真是太能打了#新央企新长安#笔笔空降长安舞台
横向整合供应链&纵向突破高端品牌,零跑汽车打响品牌升级战!
一般本田的入门配置,都会斋到爆炸,低配感十足的。本田P7就很另类,很多东西是跟我的中配近似,座舱是少了BOSE音响,电机和电池都一样,它是唯一配实体后视镜的配置。如果纯家用代步,本田车主买16万左右,它这价格会不会合理很多?
性能优化的 911 GT3 R 赛车将亮相 2026 赛季 助力保时捷客户车队
工信部第398批新车申报解读
理想道歉、中国汽研道歉,三方握手言和:活着才能谈“理想”!
极星“陨落”,不接地气的必然结果?
聚焦车主生活,BYD CLUB车主杯摄影大赛正式开启!
你的车会自己变得更省油。这不是传说,这就是比亚迪第五代DM正在做的事。不仅智驾和车机功能可以OTA,就连油耗也可以OTA,用技术进阶让用户出行更省。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
吉利银河A7正式上市,8.18万元起售,“五大颠覆”重新定义电混家轿新标准,2L级馈电油耗,2100+km超长续航,2845mm同级最长轴距,主流家轿新选择。
别家新车有可变避震,多数会让你走烂路试舒适性。但本田理科男的思维很直,就是给你一套坡道,让你知道什么叫做贴服+舒服。 当然,器械还是器械,冷冰冰不直观。今次我开本田P7,带你走中山路面最常见的飞坡,实战一次P7底盘的实力!
友商还在追2.9L?今年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又进化了,亏电油耗再降10%!直接来到了2.6L,国家认证的全球最低。媒体实测更狠,甚至能跑到1.8L?!技术进阶让用户出行更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