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在各个品牌疯狂促销刷业绩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新的突破。
据中汽协统计,去年12月新能源汽车共卖出去119.1万辆,是中国有史以来电动车卖得最多的一个月。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经过年底大促之后,1月份的车市往往十分冷清。
毕竟车企为了年底冲个好业绩,几乎拼得弹尽粮绝了。年初养精蓄锐休息一波,这很合理吧?
然而谁能想到,2024年刚开年,车圈就演了场“开幕雷击”,价格战瞬间引爆。那场面,比疯狂星期四还疯狂!
先是特斯拉在1月2号官方降价,Model 3最高官降1.55万,Model Y最高官降0.75万,其中Model Y后驱版降到了史上最低,非常炸裂!
特斯拉降价早就不算稀奇了,但这次降价却有所不同。
以往特斯拉都是趁着夜深人静,悄默声地把官网价格一改,然后等着第一家发现的媒体爆料,生怕被老车主声讨堵门拉“韭菜”横幅。
然而,这次特斯拉不但降幅不小,降价竟然还后第一时间宣传了官方海报,生怕别人不知道。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学过的《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
特斯拉:友商们1月份该优惠优惠完了,这时我特斯拉突然一降价,必然能杀个片甲不留!
但让特斯拉没想到的是,在降价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几乎整个行业都不约而同的官宣跟进降价了,降价力度非常之大。
就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传着一张蔚来全系降幅2.4-3.2万元的图,现车已经跟展车一个价了:
同时传着的还有理想的价格表,表里显示,L7/L8/L9不仅延续了去年3万多元的优惠力度,选购MAX版还送air轮毂和积分:
去年狂卖300万辆的“迪王”也当仁不让,秦PLUS、宋PLUS/宋Pro、汉、海豚、海豹等主销车型,也降了从5000到上万元不等。
就连声称几乎贴着成本卖车的零跑,也一咬牙一跺脚开始降价了,全系降了1.7万元,降价后的零跑T03入门版竟然只卖4.99万元,梦回2020年。
除此之外,还有小鹏、智己、哪吒、别克、哈弗、欧拉、合创等等,有改款增配的,有限时优惠的,各种利好政策五花八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01. 清库存?或许只是借口!
不得不说,即使到了2024年,特斯拉依然是车圈最称职的“鲶鱼”角色。又一次凭一己之力带动全行业来了一波大降价,降幅已经堪比2023年年初那波了。
但,这波降价多多少少有些“不科学”。明明车企的降价牌应该在年底用完了才对,怎么到了年初还有底牌可出?
我们先来看蔚来和理想。
前段时间,这两家新势力都进行了官方回应,话术也比较相似——2024年将对部分车型进行改款升级,而这次降价是针对2023年老车型的限时优惠。
表面上看,这次降价就是为了在新老交替的时候清库存!
但像别克、哈弗这些传统品牌,却并不像是急于清仓的样子。
更不用说哪吒、零跑这种主打性价比的新势力了,卖一辆车就赚不了多少钱,甚至有几个季度都是负毛利。
他们哪来的底气凑热闹,投身到这场价格战中呢?
另外必须要注意的是,这次降价跟去年那波有所不同。敢于和电动车价格“共进退”的燃油车,这次完全不见踪影了。
理论上来说,如果整个汽车市场库存压力大到扛不住的时候,燃油车也会“狗急跳墙”,干出像去年雪铁龙C6降价甩、丰田买一送一的疯狂事。
综合上述表象推断,此次电动车大降价,清库存仅仅是表象,不是重点。
02. 电池价格,崩盘了!
众所周知,电动汽车的价格,和动力电池价格紧密相连,毕竟它一直以来都是整辆车里最贵的零部件。
2022年11月份的时候,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在中国汽车论坛的重磅场合中公开吐槽:“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了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那我们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当时,电池价格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围绕着贵金属镍,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顶级商战。详情请戳:“妖镍”爆雷,特斯拉涨价,新能源大跌!国际资本巨头围剿中企,被反杀?|视频
电池最基础的原材料——碳酸锂,仅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就从30万元/吨涨到了60万元/吨以上:
而在这一年时间里,电动车也连续经历了两次大涨。就连宣誓过“打死都不涨”的李斌最后也没能扛住成本的压力无奈涨价,影响力可见一斑。
另一边,电池回收行业同样陷入了疯狂。
无论是“正规军”还是“小作坊”,都在市场上大肆扫荡废旧电池,而且一个比一个价格高。图的就是拆解后把原材料筛出来、再转手卖个高价,赚个盆满钵满。
电池当时之所以涨价,究其原因是全球范围内的产能不足。
一方面,很多电池厂低估了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当时全球还没从新冠疫情里走出来,很多电池厂、乃至前端的开采都被迫停产。
不过随着2023年逐步放开,电池价格逐渐开始向下回落了。
这也让李斌在去年年中财报会时,即便蔚来大额亏损,对投资人仍然底气十足:“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碳酸锂的价格会降到20万元/吨,到时候成本压力肯定会比现在小很多。”
现在来看,李斌的预测出现了巨大的偏差。但并不是因为碳酸锂价格没降,而是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据近期上海有色金属网报价,电池级碳酸锂的原材料价格已经跌破10万元/吨,一度低至9.3万元/吨了。
更可怕的是,碳酸锂价格仍在下跌,丝毫没有任何触底的态势。
原材料大幅下跌,也带动下游电池包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
就拿目前最主流的方形磷酸铁锂电芯来说,22年12月份的价格高达0.83元/Wh,现在已经下探到0.36元/Wh了,比腰斩还多。
这也就相当于车企采购一块80度的动力电池,2年前要花7万块钱,现在只需要3万出头。整车至少省下3万块钱的成本,而且电池越大,省的越多!
03. 一年间,从产能不足到严重过剩!
明明去年电动汽车卖的这么火,为什么电池价格还能持续下跌呢?
这个问题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商品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无论是2022年的电池大涨价,还是如今的电池价格大跳水,都逃不开这条定律。
同样还是引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一句话,不过是在去年年中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说的:“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预计1000GWh,但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这到底是为什么?
22年底电池卖的最贵的时候,恰好也是动力电池产能最紧缺的时候,几乎所有电池厂都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于是开始大肆宣布扩产计划。
比如2022年宁德时代只有274GWh产能,提出了到2025年扩产900GWh的计划,相当于翻了整整3倍多,项目总投资额高达600亿元。
其他厂家,比如比亚迪、蜂巢能源2025年的计划产能600GWh,中创新航、欣旺达、500GWh,国轩、远景300GWh。
假设这些产能全部能如期顺利投产的话,每家电池厂都能化为“宁王”。
制表:财经十一人
连极氪、宝马、长安这种车企,都开始建投资大手笔建设独立电芯厂了,一投就是几千个亿下去,丝毫没有手软。
他们心里想的也很简单:只有自产电池,才能防止自己沦为电池厂的打工人。
现在,1年的时间过去了,当时投产的电池厂该建完都建完了。从统计数据上来看,2023年底国内电池产能超过了1627GWh,相比2022年底高出了50%。
不过,动力电池的实际装车量,远远没有达到产能消纳的规模。
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去年1-12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仅为387.7GWh。
这相当于,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粗略估算只有不到25%,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04. 电池厂大洗牌即将来临!
尽管去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空前繁荣,渗透率已经飙到了33%,但这仍然承受不住动力电池厂们扩产赚钱的野心。
早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危机就已经初步显现端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创新航解约2000多名应届生,“荣获”热搜刷屏。
此外,不少二线级以下电池厂,都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停产停工,甚至裁员的情况。
以往为了降电池成本而被大肆宣传的“钠电池”,现在也基本上没声了。
在发现“情况不对”之后,不少电池厂果断选择终止了扩产计划。
比如去年12月,寒锐钴业一口气终止了“6万金属吨镍高压浸出项目”、“26000吨/年三元前驱体项目”两个锂电项目。
去年6月,多氟多在A股为“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扩产募集资金的规模,从原计划的募资44亿元的缩减至仅募资15亿元。
同时,协鑫能科也对行可转债方案进行调整,拟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45亿元调整为26.49亿元,并删除了“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大家甚至没听过的品牌无法经营,游走在破产倒闭的边缘。
而当实力更强的品牌犹豫要不要伸出橄榄枝时,却发现由于对方技术的落后,导致产线根本无法收购,改造的成本远大于自己重建产线。
而当年那些震撼人心的产能数字,终究也就只成了一纸数字。
不过另一边,却是另一番景象。
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一二线头部电池企业,似乎并没有因所谓的产能过剩而终止扩产计划,仍然在大肆扩张自己的版图。
为了供货小米汽车和理想汽车,宁德时代甚至不遗余力,获得了在北京开设电池工厂的权利。
一边在收手减产,一边仍然在扩产,也就意味着,属于动力电池行业的一轮大洗牌即将到来,马上就会有玩家被淘汰出局。
说实话,电池企业出现大洗牌,属于意料之中的事。
虽然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但这个赛道小企业还是很多的,近4年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数量基本没怎么变。
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车企经历了好几轮生死大考,相比之下,电池厂的小日子简直不要太好过!
面对电池企业从未经历过“生死大考”,到底谁能活下来呢?
借鉴一下当年光伏产业所经历的,越是有魄力逆势扩产的,活下来的可能性越大。
只有“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把扛不住的同行都卷死,才能站稳脚跟。
这也是为什么,宁德时代这两年在宣传口,逐渐从to B开始转向to C了。要知道,以往宁德时代发布新电池,都是CTP2.0之类抽象的字母数字组合;但现在发布的电池,每一块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最近大火的麒麟电池,以及神行超充电池、巧克力电池块等等,都希望呈现出“用了宁德家的电池就能牛逼”的效果。
只有卷成这样,才有机会“挟用户以令车企”,拿到更多车企的电池订单。
另外,在电池进一步扩产之后,即使国内市场消化不掉这么大的电池产能,我们也仍然有机会通过加强出口,应对电池产能过剩问题。
可喜的是,现在不仅是传统车企,包括蔚来、小鹏、哪吒、零跑在内的新势力,也在积极地“走出去”。
去年我国汽车出口了522.1万辆,位居全球首位。但相信全球市场的广阔远不止于此,除了欧美之外,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都蕴藏着极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
05. 等等党大胜利?
在文章最后,还是要感谢一波特斯拉。
在电池成本大幅下降之后,恰恰需要这样一双“推动多米诺骨牌”的手。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电动车,还会不会接着降价?
从我认识的几个业内从业者判断,电池产能仍然在扩大。除非出现黑天鹅事件,否则电池价格大概率会接着降,所以电动车价,也大概率会跟着降。
至少2024年,新能源汽车是逃不开价格战的。
第二个问题:现在适不适合下手买车?
虽说“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这个大道理依然适用,但如果是我的话,大概率会选择再等等
(其实也是因为手头没钱)。
毕竟,在电池厂生存博弈的过程中,不仅车价会降,很可能还会催生出比现在更强大的动力电池,甚至是更强的三电技术。届时充电续航的体验,肯定会比现在还好。
在这种大趋势下,最惨的当属燃油车。因为除了BBA等豪华品牌之外,其他的利润已经被压榨的很厉害了,基本上很难再跟进新能源降价。
总之,燃油车已经被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了,而电动车还存在很大降本和进化空间。
留给燃油车的好日子,所剩不多了呀!
2025上半年比亚迪领跑全球多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上汽7月销量发布
博世高管呼吁高阶智驾收费,企业生存与用户体验的博弈
新央企新长安成立
上半年港股受基本面及资金面共同推动领涨全球,原因在于业绩增长、南向资金流入和政策利好驱动。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20%,恒生科技指数上半年涨幅19%,从背后原因来看,港股今年上涨主要来源于业绩增长,基本面改善为其核心支撑。分板块来看,医药、科技AI、汽车消费和红利高股息领涨。&nbs......
上汽7月销量发布
2025上半年比亚迪领跑全球多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长安汽车独立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一级央企。
近日,宇通客车在巴基斯坦拉合尔举行了技术发布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技术DMT和YEA,并展示H9、H12、E9、E12PRO四大主力车型。活动现场,宇通与当地合作伙伴WIL公司签署400台纯电动巴士采购协议。此订单成为巴基斯坦迄今最大单笔新能源公交订单、最大公交细分市场订单及最大商用......
“撞赢”卡车后,理想汽车再次回应,态度变
近日,在公认的汽车市场销售淡季,北京现代却再传捷报。据北京现代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继6月份实现逆势增长后,7月份累计销售达到17761辆,同比增长41.5%。销量持续向好,进一步表明北京现代的“品质功底”在竞争中,正在被更多用户接受、认可和信赖。
随着汽车电气架构日益复杂,以及智能化、网联化用电设备的不断增加,起动电池在整车系统中的重要性持续提升。过去,12 V / 24 V 铅酸电池凭借成本和成熟度占据主流。
从年内的调研情况看,食品饮料的恢复尚需时日,汇川技术意外“问鼎”。
神州租车将引进10万辆宁德时代换电车型,电动车产业发展方向要变
铂智3X发起了一场车圈冰桶挑战——要在全国挑战200个魔鬼停车位!
奇瑞集团7月销售汽车22.44万辆,同比增长14.7%
2025年7月,蔚来公司交付新车21,017台,前七个月同比增长25.2%。
8月1日晚间,藏格矿业对外发布2025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在与新控股股东紫金矿业的战略协同下,公司秉持“控本、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稳步推进经营计划,实现了氯化钾、碳酸锂和铜矿的多线并进;同时,公司以资源开发、产能布局、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等多方面为抓手持续发力,推动经营质效不......
接下来50万市场会变成,增程看问界,纯电看蔚来?
势不可挡 北京现代7月销量同比增长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