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价格调整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此前在欧美市场的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却采取了连续的降价策略。连媒体都调侃特斯拉这一行为是“割外国韭菜补贴中国”,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巨大压力下的特斯拉中国只好宣布,Model Y售价即将于4月1日起上调5000元。
据了解,特斯拉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涨价,主要是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增加以及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此前在微博上明确表示,特斯拉的价格调整是基于无数的工程创新,并坚持以成本定价的原则。因此,面对成本上涨的压力,特斯拉不得不在欧美市场提高了产品的售价。具体涨价方案为:自3月22日起,Model Y在部分欧洲国家上涨约2000欧元;自4月1日起,美国Model Y上涨1000美元。
然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却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据了解,自今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已经连续三次降价。1月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与Model Y最高优惠额度达2.3万元,两周后的1月12日,特斯拉Model 3/Y的后轮驱动版及长续航版再下调6500元~15500元。3月份,中国消费者购买特斯拉还能享受8000元的保险补贴和6000元~10000元的车漆补贴。
海外投资者的不满情绪很快通过股价的涨跌反映了出来。当地时间3月19日,特斯拉(TSLA)报收171.32美元/股,总市值5456.18亿美元,跌1.43%。
对于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降价策略,有观察人士认为,这可能是特斯拉在应对现金流压力的一种方式。据特斯拉2023年财报显示,该年度特斯拉的毛利率下降较快,不利于经营活动的稳定。同时,特斯拉近期的资本支出也在不断加大,这都对现金流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通过在中国市场降价来刺激销量,可能有助于特斯拉缓解现金流压力。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降价策略可能会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长期以来,特斯拉一直以高端品牌的形象示人,其产品价格也相对较高。然而,频繁的降价可能会让消费者对特斯拉的产品定位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其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尽管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采取了降价策略,其销量并未出现大幅增长。据数据显示,特斯拉2月在中国的批发销量为60365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8.9%,与上月相比也下滑了15.5%。这表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特斯拉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月起特斯拉Model Y上调5000元的行为,或许是车企对市场的再一次试探。
写在后面
4月1日上调5000元看似不多,但实际不少。毕竟8000元的保险补贴政策以及最高10000元的车漆减免政策都是限时优惠。3月一过,这两项优惠都没了。一进一出,算下来在3月31日之后购买特斯拉的消费者“损失”或高达2.3万元。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图片皆来源于网络综合,本文旨在为广大汽车爱好者和网友提供更多信息参考,并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有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沟通和删除!
买车,别再当北欧的韭菜啦
“让速不让道”驾驶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认知,又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本次合作包括比亚迪冠名乐高®城市主题区驾驶学校项目。作为上海乐高乐园的标志性项目之一,驾驶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有趣的驾驶初体验环境,孩子们不仅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还可以驾驶带有“BYD”标识的驾驶学校定制车辆,体验驾驶的乐趣,考取人生第一张“驾驶证”。......
极狐汽车:全球供应链加持,品质与服务并重
被甩几条街!欧洲电动车碎片化摆烂,自吞苦果?
7月6日,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比亚迪正式宣布与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乐高乐园在全球合作的首个中国汽车品牌。双方将围绕绿色出行与沉浸式驾驶体验展开战略合作,开启无限想象之旅,启发儿童对汽车的兴趣。
只管面子选四个圈,面子里子都要选飞行家!
Hi4的优势不止于功能叠加,更体现在对全场景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掌控。
美式豪华给德系套路上了一课,花拳绣腿别来沾边
在乐高城市主题区驾驶学校举行的战略合作官宣仪式上,双方领导共同出席,乐高人仔“搭搭”惊喜亮相,在大家的见证下,双方领导与儿童代表一同揭幕4台带有“BYD”标识的驾驶学校定制车辆,正式拉开驾驶学校的合作帷幕。
比亚迪携手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用科技与创新启迪下一代
林肯飞行家拒绝了「浴皇大帝」递来的“糊弄论”鸡汤
4名未成年人盗开一辆凯迪拉克轿车酿成事故,车损达到15万元
无论是漫画,还是电影,《头文字D》给我们留下的印记,至今都无法磨灭。2025年,在这条‘神之山路’上,代表中国性能家轿出战的,是奇瑞艾瑞泽8 PRO!
奥迪Q7车主:如何假装听不见风噪?
性价比或高配置,谁才是美式豪华的终极答案
纵置后驱吊打前驱买菜车,“豪华”究竟该如何定义
买标送车 VS 买车送享受 你选谁?
20万买硬派越野,奇瑞iCAR V27性能出色
网友们对原兵装集团剥离的汽车业务如何处理?谁将担任“新央企、新长安”一把手?等问题十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