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42号车库 2415浏览 2024-06-14 IP属地: 上海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残酷战场中,到底该如何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固然是众多造车新势力们从诞生之日起就势必要面临的生死难题,但它同样也是燃油车时代的中国汽车巨头们也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锥心之问——实际上,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身为汽车巨头的吉利,也一直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寻找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而如今,伴随着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节点,这个答案的轮廓开始显出眉目。

5 月初,吉利汽车集团宣布,其 4 月份的新能源销量达到 51,428 辆,同比增长超 75%,远远跑赢大盘。接着,作为大吉利体系面向新能源布局的关键角色之一,扛起冲击高端纯电市场大旗的极氪,成功地在 5 月份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由此开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作为整个吉利汽车集团面向新能源进行整体转型的另一个关键抓手,吉利银河也在 5 月份宣布取得了 14,193 辆的成绩,连续 3 个月环比增长。

不仅如此,作为吉利银河「混动 + 纯电」产品布局的重要一员,采用 GEA 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的吉利银河 E5,也在 5 月份正式迎来了全球首秀。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可以说,在上述的一系列动态之下,吉利汽车集团面向新能源转型的战略和布局,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清晰。

实际上,对于吉利来说,要走到这一步,绝非容易之事——毕竟,在大约三年之前,当吉利下定决心开始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进行全面转型的时候,整个吉利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都还处于一片迷茫的混沌之中。

而吉利打破这个混沌的起点,要从它在 2021 年 3 月的一场人事变动说起。

面向新能源,开始求变

2021 年 3 月 25 日,吉利汽车集团迎来新一轮人事变动。

在这场人事变动中,曾经长期担任吉利汽车集团 CEO 兼总裁的安聪慧,改任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不再担任 CEO 一职。与此同时,原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兼采购公司总经理淦家阅,正式出任吉利汽车集团 CEO。

实际上,淦家阅其实是一名吉利体系的老员工,他从 2003 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吉利,历任吉利子公司财务经理、汽车集团财务管理部部长、经营管理高级总监、高级副总裁兼采购公司总经理等职务,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同时,淦家阅本人是一名 80 后,他在被任命为 CEO 时,刚刚 40 岁,属于典型的少壮派。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当然,这次人事变动的大背景是,在新能源即将爆发的大背景下,当时的吉利在新能源上已经掉队了。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重大转折点,特斯拉 Model 3(参数|询价)、五菱宏光(参数|询价) MINI EV 等车型受到普通消费者的大力追捧,整个市场由政策驱动阶段转向市场、产品双驱动阶段,私人消费占比大幅度提升到 70% 左右,而整体的销量也上涨了 14.6%。

然而,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吉利汽车在 2020 年的新能源表现却缺乏亮点。比如在 2020 年,在吉利汽车高达 132 万辆的总销量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 68,142 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仅为 5.2%。

在这样的背景下,吉利汽车开始积极寻求变革,并且在 2021 年推出「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个主攻智能的高端纯电动汽车,另一个主攻智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基于这个计划,吉利汽车在 2021 年 3 月成立一个新的新能源高端品牌极氪,由安聪慧亲自带领团队,投入体系内的众多资源,基于大吉利体系耗时数年打造的 SEA 架构来打造产品,并且全面在产品、智能化、用户体验等方面与新势力车企对标。

同时,由淦家阅以吉利汽车集团 CEO 的身份来掌舵整个吉利汽车集团的业务发展——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带领整个吉利汽车集团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的行业大趋势进行全方位的转型。

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在吉利汽车完成人事变革之后,它要面临的第一个关键任务是:如何在保持燃油车基本盘的情况下,对吉利汽车的新能源品牌和产品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当时,极氪品牌已经成立,并且要去开辟新能源的高端新战场。领克品牌自成体系,已经推出了基于插电混动的新能源产品。吉利品牌下也有一些新能源产品,但相对来说产品力不足,相应市场认知度并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纯电车型的几何品牌成为被重点审视的对象。

几何品牌于 2019 年 4 月在新加坡高调发布,这个品牌的定位是「高端纯电」。然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自从 2019 年首款车型推出之后,几何品牌的销量并不给力;尤其是在 2020 年,在两款产品在售的情况下,它的全年销量比 2019 年出现了下滑。

于是,吉利管理团队决定对几何品牌进行调整。

在 2021 年年中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大家得出一个结论,几何不能叫品牌,就是纳入吉利的一个系列,做的不好要承认,因为资源不聚焦,没有匹配上那么多资源,一定就是系列,「不能再在几何上浪费太多资源了」。大家也意识到,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减法。

从效果来看,在重新调整之后,几何系列在 2021 年的销售策略也发生大幅度转变,在继续面向 C 端消费者扩大销售网络和加大销售力度的同时,它也放下身段大面积进入到 B 端市场,并最终实现了接近于 150% 的年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不过,随着上述调整的发生,吉利管理团队也不得不面临一个关键抉择:吉利这个品牌本身,到底该如何面向新能源转型。

毕竟,这个抉择,将决定整个吉利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命运。

当时,从整个大吉利的角度来看,整个体系并不缺乏一个新的新能源品牌,再出一个品牌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几何作为一个品牌也已经被否定,而吉利品牌本身也已经在燃油车领域建立了足够的知名度,这个基本盘是不可能被放弃的。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现有的体系中为吉利品牌的新能源转型战略开辟出一片天地,同时又避免在品牌建设和资源匹配上重蹈几何品牌的覆辙,成为吉利管理层最为头疼的一个点。

而关于这个话题,公司管理层进行了反复讨论,各种观点争议不断,也有声音表示明确反对。对于反对声音,管理团队给出的回应是:

我们要明白一点,我们不是为了搞品牌而搞品牌。以前大家知道吉利燃油车做得好,我需要让大家知道吉利也能做好新能源,让大家更容易记住这一点。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大家一想到银河,就想到吉利新能源。

最终,在听取了一些公司内部的正反面意见之后,管理团队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推出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序列,这个系列归属于吉利品牌,但它又是吉利品牌面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排头兵式的代表。

当时,尽管当时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但关于推出这个新能源系列的决策,在「智能吉利 2025」战略发布前夕得到内部认可——而这个吉利新能源系列,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吉利银河。

「这笔钱还是得花」

对于吉利来说,「智能吉利 2025」战略的推出,是整个公司在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重要一战。

其实,当时全公司上下已经认识到,吉利汽车要想在新能源汽车战场占据一席之地,除了在电动化全面布局和发力之外,还需要在智能化方面跟上特斯拉和「蔚小理」等对手的步伐——对比来看,在电动化方面,吉利已经有所布局,包括浩瀚架构、三电等,这些与硬件相关的方面,吉利并不弱。

但问题是,在智能化相关领域,吉利汽车集团确实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方面,从内部团队的角度来看,在当时吉利汽车集团的内部研发人员中,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领域相关的人才占比很低;另一方面,从用户和产品端来看,当时吉利汽车集团推出的车型,无论是来自吉利品牌还是领克品牌,都在智能化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产品功能本身,也体现在智能能源、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等各个角度,因此,吉利也在「智能吉利 2025」中提到了「一网三体系」的整体战略。

战略定了之后,在执行层面,吉利汽车立即成立了一个软件定义汽车小组,由淦家阅本人担任组长,由长期在大吉利体系下负责推进智能化的沈子瑜担任副组长。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这个小组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建立归属于吉利自己的智能化基础设施平台,也就是后来的星睿智算中心。

实际上,吉利汽车一直都在客观上有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的需求,也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前瞻研究团队,但在 2021 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吉利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采取类似于租用公有云(类似于阿里云、华为云这样的云服务)的方式来维持数据和智能化体系的运行。

然而,到了 2021 年初,吉利内部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也看到了基于 Transformer 技术路线的大模型的潜在发展空间,并且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基于行业里已有的大模型做产品化落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大模型研究能力,增加专业纵深能力。

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再加上对于「智能吉利 2025」战略的总体考量,由淦家阅牵头的软件定义汽车小组决定:吉利要建立自己的智算中心。

不过,与采用租用公有云的方案相比,自建数据中心本身,是一个投入更大的重资产项目,尤其是它的成本相对更高,投资高达 10 个亿,风险也比较大。因此,这个项目提出之后,「集团一片反对之声」,而这个项目在公司内部的投资决策体系中,也因此「被否了好几次」。

但最终,管理团队觉得,「这笔钱还是得花,也必须敢花」。

最终,在管理团队的坚持和力推之下,这个项目终于通过,并在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推进下快速上马,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星睿智算中心。

除了自建数据中心之外,为了在产品端推进智能化的落地,在软件定义汽车小组的推动之下,吉利内部又在 2021 年底重新成立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几个相关的研发中心,并开始启动大规模的相关人才招聘工作。

除了组织调整,更重要的是,在与智能化产品的相关业务逻辑上,也发生了一些正向的改变。

比如说,以智能座舱为例,在软件定义汽车小组成立之前,吉利的智能座舱一直是以沈子瑜主导的亿咖通为主体来做的。不过,到了 2021 年,吉利内部已经意识到,整车团队还是要拥有智能座舱的产品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从整车的产品角度来把握用户的实际需求。

于是,在软件定义汽车小组的整体协调下,吉利汽车新成立的智能座舱团队,在保持与亿咖通以往合作的同时,开始从整车视角主导座舱的产品研发工作,包括与用户关系更加紧密的产品交互、应用落地等方面;与此同时,亿咖通则更多扮演技术赋能者的角色,包括在底层硬件、中间件等方面。

当然,这样的调整,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公司正在力推的吉利银河系列新品做准备。

做不到极致,就都别干了

对于淦家阅来说,吉利银河系列,是他作为 CEO 带领整个吉利汽车集团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之战——因此,无论是产品规划、产品定义,还是造型设计、智能化落地等方面,他都亲自抓。

其中产品定义上,淦家阅早在 2021 年 3 月 29 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这个新能源系列一定要采取纯电 + 混动双产品线的策略。当时行业里很多人都觉得,插电是过渡路线,但淦家阅坚持做双线。

原因是,在淦家阅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无疑是电动化,所以吉利新能源要做纯电。但是,对于大多数只有一个车位的中国家庭而言,在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首选还是能加油的车型——而且这个阶段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混动也是必须的。

当时在吉利内部,已经有两款插电混动车型(也就是后来发布的银河 L7 和银河 L6)在开发中;因此,从开发节奏的角度考量,淦家阅决定,以现有开发中的产品为基础,打造这一系列的第一批插电混动车型。

至于纯电动产品,淦家阅认为,这款纯电车型必须基于吉利体系下的浩瀚纯电架构进行从 0 到 1 的开发——而且,既然是纯电首发产品,这款车型就应该是整个吉利新能源系列的扛鼎之作,它必须集中体现吉利新能源的技术实力。

就这样,后来我们在 2023 年看到的银河 L7、L6 和 E8 三款车型,其实在 2021 年底就规划完毕。

不过,在产品大框架初步确立的同时,淦家阅也深刻意识到,既然是吉利新能源的「全面向新」,那么银河系列的所有产品也应该采用一套与燃油车时代完全不同的全新设计语言——这套设计语言不仅仅是要在外观上确立吉利银河系列的新能源属性,还要在功能上服务于它的性能等指标。

恰巧在 2022 年初,一个朋友找到淦家阅,向他推荐了一个汽车设计领域的大咖——陈政。

原来,当时陈政从长安汽车离职后,已经谈定了去一家新势力车企的 Offer;在这位朋友的建议下,淦家阅与陈政见了一面,两个人聊了两个小时,并且还在一个黑板上探讨彼此对于构建一套属于中国本土设计话语体系的看法,相谈甚欢。

聊完后,陈政当场决定,放弃已经到手的高薪 Offer,来到吉利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

2022 年中,在入职吉利之后,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团队磨合、统一思想和理念勾勒之后,陈政开始在淦家阅的要求下打造「光之涟漪」设计语言。与此同时,他很快接到了淦家阅布置的两个具体的任务。第一个,是帮助吉利新能源系列打造一个全新的标识。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关于这个标识,淦家阅提出了两个要求,首先是要求必须继承原有吉利汽车 logo 的整体设计元素(比如说 6 个色块),让消费者自然联想到原来的吉利;其次是要有轻奢属性,而且必须简洁,不能太复杂,拥有类似于苹果的设计风格。基于这个要求,陈政和他的团队给出了无数次的设计方案,并且经历了反复的修改。

最终,由淦家阅敲定了现有的吉利银河系列标识。

除了品牌标识,针对正在打造中的首款纯电动车,淦家阅也给陈政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他告诉陈政,这款车必须在造型上做到极致,核心指标就是风阻系数,「要是做不到极致,咱俩就都别干了」。

当时,市面上风阻系数最低的是奔驰的一款车,风阻系数为 0.203。为此,陈政就告诉淦家阅,吉利的纯电车也能够做到这个水平;但是淦家阅则强调说,必须要做到低于 0.2。为此淦家阅甚至还专门调出了之前吉利控股与航天科工合作的真空管道飞行列车项目相关资料,让陈政做参考和项目优化。

最终,经过数不清次数的设计方案方案调整和模拟试验,最终在我们如今看到的银河 E8 上,打造了一款风阻系数为 0.199 的量产车。

引入一个有力的外援

进入到 2022 年下半年,吉利银河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开始进入收尾阶段,比如说吉利银河这个系列的名称和全新标识,都已经在 10 月份定下来。

与此同时,在开发进度方面,无论是首发插混车型的雷神 8848 动力系统,还是用于这套系统的神盾电池,甚至包括这款车型本身,其实在开发进度上都还是比较符合预期,也能够赶上原定的进度。但唯一的问题是,智能座舱软件团队的开发,跟不上既定的节奏。

这个问题的出现,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是,吉利虽然在 2021 年底成立了智能座舱开发中心,但是这个团队的自身建设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团队也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和学习,才能够从整车角度对智能座舱的产品定义、交互界面和用户体验形成足够完整的概念——最终体现在开发进度上,就显得慢一些。

不过,从技术层面来说,则是因为出于对吉利银河系列的高度重视,淦家阅所领导的软件定义汽车小组对于智能座舱的软件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实际上,吉利早在 2021 年 7 月就推出了基于 GEEA 2.0 电子电气架构的星越(参数|询价) L,它所搭载的是全新的银河 OS 操作系统。尽管它拥有在动力底盘、娱乐系统、智能驾驶等模块进行 OTA 的能力,但是从实际的用户体验来看,当时的银河 OS 在交互层面无法达到用户的预期。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淦家阅带领整个吉利管理层进行教训总结和反思,并最终提出要求,要求新成立的智能座舱团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打造一个新版本的操作系统——这个新版本的操作系统,也就是后来的银河 N OS。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这个操作系统的核心要求是,它要更接近于人们常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体验和逻辑,并且要实现这些移动终端的系统更新和迭代能力,从而力图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这样一来,对座舱团队的软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拖慢了进度。

好在,在这种情况下,吉利座舱团队迎来了一个外部援手,也就是魅族。

2022 年 7 月,由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担任董事长的星纪时代,正式宣布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控制权。这意味着,魅族正式成为大吉利体系的一员,它不仅可以得到吉利体系的支持来继续进行智能手机业务,也能够从智能化和软件的角度为大吉利体系的座舱业务进行赋能。

于是,在软件定义汽车小组副组长沈子瑜的带领下,魅族开始基于以往的手机操作系统开发经验进行 Flyme Auto 车机系统的开发,并决定将 Flyme Auto 运行在亿咖通的安托拉 1000 Pro 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上。

在实际的落地层面,基于品牌调性和产品节奏的考量,软件定义汽车小组也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Flyme Auto 搭载在预定在 2023 年中上市的领克 08 车型上,包括账号体系、应用生态、手车互联等,双方的生态体系完全打通——对于这个决定,负责领克品牌的林杰也给予认可和充分的支持。

与此同时,出于赶进度的需求,魅族团队对于吉利的赋能,也延伸到吉利内部智能座舱开发中心负责的银河 N OS 项目上,经过双方数个月时间的协作后,基于高通骁龙 8155 计算平台的银河 N OS,不仅在开发效率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在交互逻辑、应用体验、开机速度上也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魅族团队的赋能,也延伸到了领克在 2023 年 3 月发布的 LYNK OS N 操作系统中;不仅如此,从 Flyme Auto 出发,开发团队还专门推出了一个底层软件支持板块 Flyme Auto Core。

推进渠道之变

2023 年 2 月 23 日晚间,淦家阅出现在杭州亚运会主场馆的舞台上,主讲了吉利银河新能源战略发布会和银河 L7 的全球首发活动;在台下,除了一众吉利员工和媒体之外,还有一批已经或者即将进入到吉利银河全新渠道的经销商伙伴,他们密切关注着吉利银河的产品战略和银河 L7 这款新品。

在这场发布会之后,他们愈发理解:为什么吉利单独为银河这个系列推出新的渠道模式。

实际上,早在 2022 年上半年,在关于吉利银河系列的渠道问题上,吉利内部就有多次的讨论,究竟是从现有的燃油车经销商体系中继续销售吉利银河这个新能源系列,还是采用新的销售模式。当时,吉利的销售团队去线下门店走访,发现消费者对于吉利燃油车是非常认可的,但是一提到吉利的新能源,消费者毫无认知——这让团队萌生做独立渠道的念头。

2022 年五一期间,在公司内部的复盘会上,吉利管理层的十几位同事坐在一起,再次谈到了吉利银河的渠道问题。这场复盘是开放式讨论,大家畅所欲言。

而大家的观点,也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吉利银河系列不应该采用以往的 4S 店模式,而是应该学习新势力,采用全新的渠道模式,这样才能够给用户带来完全不同的、基于新能源的购车体验;一派则认为,应该考虑现有经销商的利益,大家共同承担风险,让经销商跟随吉利一起转型。

有意思的是,在当天的上午复盘会,大家已经基本上就新渠道模式的推进似乎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然而到了下午,这个共识,又被其他同事以另一套逻辑推翻——其中一个反对的角度是:采用全新的渠道模式,意味着没有经销商作为缓冲地带,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风险。

双方各有理由,争执不下,这个事情也没有下定论。

到了 2022 年底,随着银河系列即将对外推出,管理层又针对当时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渠道变化进行了总体复盘,并最终得出结论:在在用户心中建立对于新能源的认知,渠道必须得变化了。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于是,整个团队也迅速下定决心,要在现有的经销商体系之外,重新建设专门的新能源销售渠道。在渠道变化的决定做出之后,吉利迅速带领销售团队确立了新渠道的具体运营策略。

从基本思路上说,吉利银河系列依旧选择与经销商合作,但合作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核心是要「直连」,而不是「直营」,也就是说用数字化手段打通用户购车的全链路环节,用户不需要议价,通过线上支付平台直接下定,并可视化追踪车辆状态。

同时,在全新的渠道标准下,所有的店面都是独立的,对于商圈也有一定的要求,logo 轻奢、很年轻化,店面形象、人员团队都是新的;同时,不管是加入的经销商,还是老经销商的升级,都要执行相同的标准。在考核逻辑上,以前是强调订单,如今要看驾驶体验感和线索的来源,包括体验人数,体验反馈,这样跟经销商提要求,完全按照新能源的模式来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渠道变化,吉利管理层也专门跑了很多门店,一个个车看,问题一个个问,销售顾问要是不满足要求,就要整改——正是在这样的强力推动下,2023 年 6 月 5 日,在银河 L7 正式上市数天后,全国 225 家吉利银河专属门店才得以在全国各地同步开业。

一个难得的共识

2023 年 8 月,在吉利银河 L7 上市两个月后,它的销量达到 11,117 辆,创下了上市以来月销量的新高度;同时,伴随着这一成绩,吉利汽车集团也成功跻身 8 月份新能源销量榜单的第三名——显然,这样的成绩,是吉利银河在技术、产品、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综合努力的成果。

然而,针对这个看起来旗开得胜的成绩,吉利银河背后的研发团队,却忙得没有任何时间来庆贺。

比如说,对于智能座舱团队而言,它不仅需要继续推进银河 L7 的座舱软件后续更新,还需要承担银河即将发布的银河 L6 的智能座舱软件调试和验证工作。更重要的是,原计划在 2023 底发布的银河 E8 采用的是高通新一代的骁龙 8295 芯片,它需要基于新的硬件基础来进行软件应用的开发,对于团队来说,这是更加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而对于智能驾驶团队来说,尽管银河 L7 本身并不强调智能驾驶,但是公司已经决定好发布银河 L7 的亚运星舰版,这个版本的重大更新点就是搭载高速 NOA 功能;实际上,这个功能也需要团队进行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工作,因此必须要在 8 月内完成。

处于高度忙碌状态的,还有吉利的大模型团队。

毕竟,在 ChatGPT 横空出世之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在拥抱大模型,吉利也已经在大模型领域投入很久,并且得益于星睿智算中心的加持,能够快速取得成果,并向车端进行产品落地。在当时已经确定的产品规划中,银河 L6 需要上线一个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 AI 产品 —— Wow 壁纸,所以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团队也必须做好产品随车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银河 L7 和 L6 两款车型之外,吉利大模型团队也需要就吉利银河首款纯电车型银河 E8 的 AI 功能进行研发和产品交付的工作。

当然,从实际的消费者体验来说,银河 L7 和银河 L6 所搭载的银河 N OS 也相对于以往的银河 OS,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变得更加接近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的体验,更加流畅,也能够很好地支持 OTA ——从行业的角度横向来看,其表现已经不属于同级别的竞争对手。

尽管如此,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吉利团队并不满足于此。

实际上,在吉利银河从 0 到 1 构建的首款纯电车型银河 E8 车型上,搭载的是性能更加强大的高通骁龙 8295 芯片。因此,在团队看来,这款车在车机软件上也应该更比银河 N OS 更进一步,而且应该与大吉利体系下的魅族手机形成更加紧密的手车互联功能。

于是,2024 年 1 月初发布的银河 E8,最终搭载的是银河 N OS 无界版,并且接入了 Flyme Link 手车互联,可以实现手机导航、音乐、应用跨界等手车互联功能——显然,在银河 E8 上,吉利银河的座舱软件生态,得到了魅族的进一步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吉利银河最新公布的一款纯电车型银河 E5 上,官方已经宣布,它将搭载吉利体系自研的龙鹰一号算力平台和基于该平台的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系统,从而实现零延时交互、Flyme Link 无界互联、四屏联动、毫秒级语音唤醒等功能。

可以说,在银河 E5 上,吉利银河已经开始完全拥抱魅族 Flyme Auto —— 不仅如此,根据官方的最新规划,吉利银河的全新车型,都将搭载银河 Flyme Auto 智能座舱系统。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吉利银河自身对电动化、智能化的积极拥抱,它在新能源时代不断求变、追求更好用户体验的决心,以及由此而来对于智能化相关团队的大力投入。

实际上,从人员规模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吉利已经建立了将近一千人的智能座舱团队,并且得到了魅族的强力加持;同时,在智能驾驶方面,则投入了更大数量的员工来进行一系列的研发工作——而在吉利的人工智能前瞻研究团队也达到了将近 200 人的规模。

一个令人难以忽略的数据是,在经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之后,吉利的整体研发团队中,与智能化相关的团队成员已经接近一半,这意味着,「智能吉利 2025」的战略在组织层面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当然,随着吉利银河系列的层层推进,整个团队也与越来越深刻地形成这样一个难得的共识: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交付给用户的那一刻,不再是一个产品周期的结束,而是一个产品周期的开始。

吉利银河,就是吉利新能源

用了三年的时间,吉利汽车集团打造出了一个属于吉利品牌自己的新能源子系列,也就是刚刚诞生一年零三个月的吉利银河——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它已经初步形成矩阵;而从行业认知的角度,它也在努力构建用户对于吉利新能源的认知。

当然,吉利银河还在以「吉利新能源」的代表之作,继续进化。

尤其是在 2024 年北京车展上,吉利又展示了「银河星舰」原型车,并且首次向外界展示了 GEA 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银河 11 合 1 智能电驱、AI 数字底盘、银河 AI 数字精灵等一系列技术成果——与实际发布的产品相比,这更像是吉利汽车集团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一场技术大秀。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而吉利银河,无疑已经是这场大秀的绝对主角。

其实,站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吉利银河诞生的时间并不算长,其实更接近于一个新人的角色,它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独特技术和产品标签——这个过程绝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更多的勇气、决心、坚持和努力,也需要更多的时间。

但是,对于整个吉利汽车集团来说,从它已经建立重大优势的燃油车战场切换到新能源的赛道中,绝非一件容易之事,这是对它变革决心、变革勇气、组织能力、执行能力的重大挑战。在努力保持固有燃油车发展优势的情况下,推进整个吉利体系在电动化、智能化上有所作为,其难度无异于「在高速上换引擎」。

如今,在百舸争流的新能源汽车大海中,成立一年多的吉利银河,已经开始担任起带领整个吉利品牌面向新能源转型的有力抓手,它将与吉利几何系列、中国星系列一起,承担起吉利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销量任务,并由此成为吉利汽车集团的新能源销量担当。

当然,在吉利银河系列从规划、到定义、到推出的过程中,它不仅仅在带动产品体系的变化,它也在组织、渠道、供应链等方面改变着整个吉利体系,甚至也在推动整个吉利汽车集团在紧紧拥抱智能化、电动化的行业大潮。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吉利银河系列,实际上也在一直扮演「智能吉利 2025 战略」的排头兵角色。

当然,目前的吉利银河还远远算不上成功,它才刚刚起步——但很明显,通过它,整个大吉利体系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等重大科技趋势进行全面转型的飞轮引擎已经启动,而吉利汽车集团也将借助这一引擎,一往无前地卷入到新能源汽车的下一轮残酷战争中。

历史转折中的吉利新能源:一边跑高速,一边换引擎

文章标签:
新能源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42号车库 33.6万粉丝    1260作品 关注 42HOW 微信群,添加V:G63J63
推荐作者
智选车 关注
资深汽车产品经理团队,帮你找到值得买的车!
JeeperTV 关注
专注Jeep的事情
迷彩驴越野讲堂 关注
分享自驾越野经验技巧,开车谁都会,玩得好才牛逼!
逗斗车 关注
一档有情节、笑点多的汽车节目~
四万说车 关注
《四万说车》说品牌历史、评赛道英雄、聊业内八卦、论文化传承。
车艺志 关注
非凡视界,解读汽车
路咖汽车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乌鲁木齐慧声 关注
聊聊汽车音响改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