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路咖汽车 5317浏览 2024-06-17 IP属地: 北京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大到汽车抛锚、“刹车故障”,小到一颗螺丝钉、一块座椅污渍。小米SU7上市至今,几乎都是被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在关注着。流量的力量,被小米SU7展示得淋漓尽致。以至于智己汽车在“蹭流量”时,因为误将小米SU7的前电机标注为非SiC碳化硅,而引来群嘲。但有关SiC碳化硅在小米汽车上的使用争议,却并没有消停。近期,又有关于小米SU7所使用的SiC碳化硅芯片良品率低,导致车辆安全隐患的消息被曝出。如果真是如此,为其背锅的应该是小米汽车,还是供应商体系呢?

驱动系统是核心矛盾,“锅”扣不到供应商头上?

从网传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矛盾较为集中在小米SU7的驱动系统部分。正如5月份,福建某车友购入的小米SU7,在表显里程仅39km的情况下,遭遇驱动系统故障的案例。由于SiC碳化硅材料在击穿电压、开关频率以及热特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在纯电动车高压平台上,已经开始普及SiC碳化硅芯片的使用。甚至即便不是800V级别的高压平台,但为了提高驱动系统的效率,并降低能耗,诸如小米、特斯拉等等,也会在400V电压平台车型上使用SiC碳化硅芯片。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那么“锅”会来自SiC碳化硅芯片的供应商吗?根据已知信息,小米SU7的顶配双电机版,采用的是英飞凌的SiC碳化硅芯片产品,而单电机版本,则是使用来自联合汽车电子的方案。英飞凌自然是SiC碳化硅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乍听起来,矛头似乎要指向联合汽车电子?问题是网曝的信息,恰好是优先将矛头指向小米SU7的顶配双电机版。至于单电机版的SiC碳化硅芯片,反倒成了“次要矛盾”。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当然,这还可以有另一个解释。众所周知,小米SU7只有顶配双电机四驱版是采用的高压平台。而所有的单电机后驱版,都是采用的400V电压平台。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高电压导致英飞凌的SiC碳化硅芯片更为不稳定?但正如前面所说,英飞凌的SiC碳化硅芯片产品,属于行业领先地位。不仅采购车企众多,且800V高压平台眼下也不是什么新鲜物。如果其产品优良率明显低于车规级需求,那问题不应该留到小米SU7才被曝出。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照此逻辑推算,问题的矛盾点又回到小米汽车本身。比如车辆MCU调校能力,也可以类比为电脑的主板和BIOS调校出了问题。如此,也就怪不到芯片本身上来。但在所谓下结论之前,另一个案例,也许可以提供更多参考。

特斯拉前车之鉴,“病根”在性能太激进?

早在2022年,特斯拉就一次性在国内备案了涉及超过12.7万辆Model 3(参数|询价)车型的召回计划。覆盖了从2019年初,至2022年初的部分进口,以及国产相关车型。彼时特斯拉给出的原因是,车辆后电机逆变器功率半导体元件,可能存在微小的制造差异,造成逆变器不能正常控制电流,可能造成车辆无法启动,或在行驶时失去动力。该解释直指后电机部分,彼时特斯拉的后电机就是率先采用了SiC碳化硅芯片,而前电机则是采用常规的IGBT半导体元件。所以,特斯拉当年虽未明说,但业内还是将矛头指向SiC碳化硅芯片的一致性问题。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有意思的是,这一轮小米汽车身上涉及的英飞凌,正是与意法半导体一起,作为特斯拉SiC碳化硅半导体供应商的两大巨头之一。当然,这也同样不意味着要把矛头指回英飞凌一家。当年没把这件事捋清楚,很大程度上也是受限于彼时全球半导体材料产能困难。显然不是特斯拉与供应商之间互相推锅的时候。但时至今日,如果还浮现出相关安全隐患的端倪,那就不得不把事情掰扯清楚。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最简单的逻辑,通过反向控制变量思路。既然驱动系统芯片供应商、电压平台等,在两个“案例”中,都非固定值。再刨去小米与特斯拉,相互时隔2年多,在MCU调校上,犯下类似错误的可能性。剩下两者的共同点,其实就是用上SiC材料的驱动电机。再具体一点,特斯拉与小米,在事件曝光的时间段,都是超高转速电机的行业佼佼者。如此推算下来,大约可以概括为,超高转速电机+SiC碳化硅芯片=不稳定,这样一个粗略的方程式。我们还可以再往下拆解一步,在直流电机以及相对固定电压背景下,高转速工况也就可以等同于高电流需求。那么,最终的答案就应该是,超高转速(超高电流)+SiC碳化硅芯片=不稳定。

OTA能缓解,根除还要等供应商给力

那这个问题要如何解决呢?我们可以先参考一下特斯拉当年是怎么做的。彼时特斯拉采用的车企最喜闻乐见,同时消费者也相对省心的OTA解决方案。通过远程升级优化电机控制软件,并对其进行监控,从而在出现相关故障后,对后逆变器进行更换。很显然,所谓“优化电机控制软件”,换一个更熟悉一点的形容,也就是“降频”。当然,电机性能不可能像3C数码产品那样,涉及降频就“挥刀自宫”。但牺牲一定极限性能,以此延长SiC碳化硅芯片的寿命,显然是必须的。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回到小米SU7身上,如果也遭遇到类似问题,特斯拉当年的OTA办法,也是可以被抄作业的存在。但想要根除这一问题,还是得落回到另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提升SiC碳化硅芯片的良品率和质量。毕竟,高转速电机是纯电动车的必然发展方向。包括小米在内,已经把门槛提升至2万转以上。后续跟进的小米V8s电机,甚至可以将转速推高至27200rpm。既然驱动技术在进步,那么半导体技术也就只能选择跟上节奏。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问题是,身为业内巨头,同时也是小米高性能半导体材料供应商的英飞凌,从来就不是一家IDM企业。其实这也符合半导体食物链的一般操作,只是后起之秀Wolfspeed“不太守规矩”,覆盖了从原材料衬底,到芯片制造的全流程。回到英飞凌身上,既然自己不造衬底,身为行业巨头,那就得增加碳化硅晶圆的采购渠道,保证自己的出货量和成本。近年来,英飞凌丰富了包括多家中国供应商在内的衬底供应体系。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而英飞凌的一贯做法是,对所有衬底供应采取黑盒处理。也就是说,采购方无法得知自己的货源,到底是来自哪家的衬底供应。即便刨除不同供应商,在品质方面可能发生的波动。在眼下6英寸衬底还是绝对主流的情况下,车企得到的SiC碳化硅芯片,是否有可能来自加工良品率更高的8英寸衬底,都是模糊状态。

小米SU7被曝电机故障率高,是英飞凌的锅,还是特斯拉的旧伤?


不过,根据英飞凌留下的“后门”,核心客户还是有可能获得挑选衬底来源的优待。这对小米V8s电机而言,显然是个好消息。毕竟,根据装车节奏,该电机将会在明年(2025年)问世。而英飞凌此前披露的有关8英寸碳化硅晶圆的面世节奏,几乎与之同步。倒推回来,也很难说两家企业在这方面是否本身就存在默契。相较最终选择弱化SiC碳化硅应用的特斯拉,小米汽车看来是要在更高转速的驱动性能上,持续豪赌。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2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凹凸之道 关注
传播汽车圈内独立见解 聚焦新知识和文化和车界凹凸哥一起谈车
时尚车讯 关注
全网车型在线解读,为您解决一切购车烦恼
小李车评李建红 关注
爱汽车、爱驾驶、懂车、懂你!
潇湘车市 关注
为广大车友分享最新资讯和驾驶技巧!
玩车PlayCar 关注
更多玩车人 更多玩车事 紧跟玩车潮流 分享你的玩车故事 欢迎
汽车爆闻 关注
新品汽车独家爆料,用车试车开车体感分享
大众侃车 关注
新鲜的汽车资讯,专业的购车指导,真实的口碑报告。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