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极客汽车 1483浏览 2024-06-28 IP属地: 广东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图片来源:AI)

一直以来,马斯克有一个很强的人设:吹过的牛都实现了。

从造电动车,到发射火箭,再到全身不锈钢的 Cybertruck(参数|询价),不管你是不是马斯克的拥趸,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在 4680 电池上,马斯克的「不败金身」恐怕要被打破了。

最近有消息称,特斯拉可能考虑放弃 4680 电池生产,转向外部供应商采购。

这并不是空闲来风,4680 的生产一路上都比较坎坷:

原计划 2022 年投产,最终 2023 年正式开始生产;

原计划 2022 年产能达到 100GWh,截至今年一季度,4680 今年的年产能约 7GWh;

原计划供给 Cybertruck、Semi、Model Y(参数|询价) 等车型使用,按目前的产能,每周约够 1000 辆 Cybertruck 使用;

原计划,4680 能在传统电池基础上降本 50%,到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每周成本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给出的目标是「年底前击败镍基电池的供应商成本」。

随着特斯拉准备外部采购 4680 消息的传出,连这个目标可能也有点渺茫了。

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成本优化降不下来,一向在创新技术上有点「魔力」的特斯拉,怎么在 4680 电池上屡屡受挫?是什么让 4680 卡住了马斯克的「脖子」呢?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梦的开始:电池革命

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4680 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还是 2020 年的特斯拉电池日:把圆柱电池的尺寸从直径 21 毫米、长 70 毫米提升至直径 46 毫米、长 80 毫米,这种由特斯拉提出的大圆柱电池缩写成「4680」。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之所以要从「2170」小圆柱电池改成「4680」,简单来说是为了「皮薄馅儿大」,单个电池中的能量物质占比提高了,电池间排列的间隙少了,能量密度也就提高了。当然尺寸越大,对制造工艺、安全性的要求越高,能量密度的提升反而放缓,所以直径 46mm 就成了主流的选择,比如特斯拉的 4680 电池,宝马的大圆柱电池 4695 等。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4680 电池在当年看来绝对算是「电池革命」,不仅尺寸更大,也用了不少特斯拉的创新技术,比如:

大圆柱的尺寸,单体容量高,电池排列缝隙小,空间利用率高,能量密度自然更高。

无极耳(全极耳)设计,降低了电池内阻,电池充放电倍率高、散热性好;跟 2170 电池的单极耳设计相比,电阻从 23mΩ降低到 2mΩ,电芯内部消耗从 2W 降低到 0.2W。

硅基负极技术,硅基负极理论容量高,能提升能量密度,且稳定性和安全性高;

干法电极工艺,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制造成本降低 20%,设备投资降低 35%,占地面积减少 70%。

这一系列创新技术综合起来,当时 4680 电池展示出的效果是:相比于 2170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5 倍,续航历程提升 16%,整体生产成本降低 56%。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这一系列性能优势,对于锂电价格处于高位的 2020~2021 年来看就是一场电池革命;但相应地,4680 用到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大圆柱电池、无极耳、硅电极、干法电极等,也都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用。

所以,从 2020 年至今这四年里,特斯拉就被困在了如何把逆天的 4680 从理论走到落地,再从实验室走到大规模量产。

噩梦的电池:制造难题

完美的产品亮相后,艰难的生产制造开始了。

4680 电池的创新技术中,最被关注、也对电池生产线改动最大的就是干法电极技术。

目前市场主流采用湿法电极:把湿的电极浆料涂在电机薄膜上,干燥、压制、分切成电极,最后再真空干燥;

特斯拉的设想是:既然湿的电极浆料还要干燥,那就直接用干的电极材料涂抹,这样不仅能减少干燥和真空干燥的步骤,也减少了这两道最占地方的工序;简化工艺,降低生产升本,还能降低生产线成本。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湿式电极法 vs 干式电极法)

但问题是:湿润的膏体涂抹起来可以又快又均匀,让干燥的电机材料附着在电极薄膜上就难了,附着力弱,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粘合剂颗粒太大,导致电机材料分布不均匀。

从特斯拉申请的专利上能看到,特斯拉在电极粘合剂材料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发明了一种 PTFE 粘合剂,在压力下能从粒子变成纤维把电极材料粘住,但是粘附性的效果不理想;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能还要提前加一道底漆涂层工艺。原本干式电极是为了简化工艺,反而要增加工艺,这显然有点违背老马的「第一性原理」。

除了材料问题,在生产工艺上问题也不少。为了解决干式电极的问题,在 4680 电池发布前,特斯拉专门收购了一家公司 Maxwell Technologies,为了就是能把它们的干电极制程(DBE)技术用在 4680 电池上。

在双方的合作下,选择了轧辊铣的干涂层工艺,使用两个轧辊轧机制造独立电极薄膜,以节省成本的电极生产。但是,这种工艺力的设定对粘结剂颗粒尺度很敏感,容易出现薄膜破裂、膨胀和边缘变形。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特斯拉采用的轧辊铣干涂层工艺)

从材料到生产线,全套流程下来的结果是;目前为止生产的 4680 电池上,还没有用上干式电极;在 2019 年被特斯拉收购的 Maxwell Technologies,也在 2021 年被出售了。要知道干式电极工艺是 4680 的降本法宝:能降低 20%制造成本,减少 70%的生产线占地面积。如今这项工艺没投产,4680 的成本优势就被砍掉了一大半。

除了干式电极,早期宣传的硅电极工艺目前也没有用在量产的 4680 上。相比于目前主流的石墨负极,硅基负极的理论容量高,能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不过,根据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Manuel Ank 等人对第一批生产的 4680 电池的拆解:正极采用了 NMC(镍锰钴)作为活性物质,跟目前主流的三元锂电池一致;负极材料则为纯石墨。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这也间接导致,目前德州产的 4680 电池理论能量密度 300Wh/kg,但标称能量密度只有 244Wh/kg;要知道目前上海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用的 LG 生产的 2170 电池,标称能量密度 252Wh/kg。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这样来看,4680 最有竞争力的能量密度优势和成本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而就算暂时放弃了干式电极和硅基电极,目前特斯拉得州工厂电池生产线的挑战也并不少。据了解,2024 年初,特斯拉生产 4680 的良品率为 95%,相比之下,早已大规模量产的 2170 电池良品率是 99%。受良品率和生产效率的限制,目前 4680 的产能和成本优化都有限。

供应商们的大圆柱电池,准备好了么?

一直以来,特斯拉有个魔力,就是能带动新技术的趋势:比如智能驾驶中的 BEV、OCC,比如汽车制造中的大型一体压铸技术,4680 大圆柱电池也不例外。

自从特斯拉在 2020 年亮相 4680 电池以来,大圆柱电池也成了行业里的新趋势。比如,在特斯拉 4680 亮相 2 个月后,松下就传出过在特斯拉「强烈要求下」研发 4680 电池的消息;去年在美国堪萨斯州新建的电池工厂中,也被传增加 4680 生产线。

这次特斯拉传出转向供应商采购 4680 电池,跟这个传闻最接近的则是 LG 新能源。预计今年 8 月 LG 新能源就可以在韩国奥昌工厂大规模生产 4680 电池,这样看来 LG 新能源生产的供应商版 4680 很快就能面世了。

除了 LG 和松下,国内电池供应商们也将在未来 1~2 年内迎来自己的大圆柱电池。

比如,宝马在 2025 年亮相的新世代车型上就将采用大圆柱电池(4695),将由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生产。宁德时代将在中国和德国两座工厂为宝马生产大圆柱电池,每座工厂年产能 20GWh。亿纬锂能之前展示过 4695 电芯,能量型 4695 的电芯能量密度 280Wh/kg,功率型 260Wh/kg。

难产的 4680,马斯克的心头病

从这些电池供应商的动作来看,尽管特斯拉目前被 4680 卡脖子了,不过电池制造商们的步伐还挺快。不过, 特斯拉的前车之鉴也告诉我们,4680 落地的过程可能还将遇到不少难题。

最后

在过去的几年里,4680 一度被看作特斯拉提高毛利率的大杀器:对于占了电动车成本三成以上的动力电池来说,能把成本降 50%,无疑是降本利器。

不过,从目前来看,不论是特斯拉继续自己钻研,还是转投供应商,4680 电池短期内能带来的降本空间和性能提升似乎并没有那么大。更关键的是,在经历了被 4680 困住的四年后,如今的特斯拉需要更能刺激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产品,比如新车型、FSD、AI。

这样来看,转向供应商采购 4680,也许能帮特斯拉释放出更多乘胜追击的经历。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极客汽车 7.4万粉丝    800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智能化、人机交互、自动驾驶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宋文婷 关注
汽车博主,可能是上海滩最接地气的女车评人
酷Car 关注
一起走进酷Car的世界
车市谈 关注
关注汽车行业动态,发布最新资讯。
第一新车 关注
第一新车是一家专注新车报道的汽车资讯网站
苏老师说车 关注
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生活,服务最广大网友!侃车、聊车、用车!
车霸霸说车 关注
一个有态度的汽车自媒体
非车评 关注
由汽车媒体人蛋朝主持的汽车节目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