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汽场汽车APP 5浏览 2019-11-08 IP属地: 未知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近期汽场收到长城汽车邀请,前往保定参加一个主题为:“探ME欧拉·芯技术”的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探秘欧拉R1的电池技术和实际试驾欧拉R1车型。

接到邀请后,我第一时间就同意前往,其实我早有买一辆小巧可爱的纯电小车作为代步的打算,而欧拉R1因为外型呆萌,一直也是我关注的车型之一。但碍于没机会,一直没能亲自体验到这款车型,这次既然机会主动送上门来,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既然是给自己挑车,所以马虎不得,在参加活动之前,我先给自己定下三个小目标:
一、搞清欧拉R1的技术实力怎么样,到底有没有真功夫。
二、通过实际试驾体验,实测这款车的续航水平如何。
三、看看欧拉R1空间够不够大。已年过23岁的我,多年前喜得一女友,爱好散步逛街,所以空间大一点最好。

探秘电池技术,把安全做到了极致:

大家都知道,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是由其旗下控股公司蜂巢能源所提供的,而此次活动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蜂巢能源技术研发总部,在这里我将亲眼看到欧拉R1的电池是怎么被制造完成的。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首先从电池的正负极原材料制作开始。
正极材料主要是NCM(镍钴锰)三种,首先是对收购的三种原材料进行烧结去杂质,但烧结后的原材料呈块状,所以第二步是粉碎均匀,粉碎后的原材料会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形成正极材料,例如:NCM 523三元锂电池就是按照镍钴锰5:2:3的比例来混合。
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石墨的处理方式相对简单。
正负极原材料制作完成后的下一步就是电池正负极极片制作。
首先是将混合好的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将分别加入粘稠剂和粘结剂,制作为流体状,等待喷涂机将其喷涂到铝箔和铜箔上,形成最基础的电池正负极片。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承载喷涂的基体是铝箔和铜箔,其是延展性很好的金属薄膜,其中铝被做为正极材料,铜为做为负极材料。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喷涂工艺中最重要的是要均匀,喷涂到基片上的正负极原材料必须要均匀而且够薄。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喷涂后的正负极材料带有一定的水分,需要通过长达15米的烘干机进行烘干,这样能够使用的正负极片就是算制作完成了。
接下来,制作好的正负极片被送往叠片车间,在这里将通过机器制作出最原始且不带电的电芯,主要方法是通过正极铝箔、隔膜、负极铜箔依次叠片。

在叠片工艺方面,蜂巢能源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其采用了先进的方形碟片工艺,与传统的圆形绕卷工艺不同的是,其安全性更高,同时也能达到空间最大化利用,单体能量密度更高。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叠片达到规定层数之后就需要进行封装,封装完成后,一块最基础的电芯就算制作完成了。
图中是正在进行充放电测试的电芯: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制作好的电芯需要通过注入电解液进行激活带电,而带电的电芯通过串联组成模组。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多个模组组合起来,再加上BMS电池管理系统,温控系统等等,最后经过封装,就成为我们在车上看到的电池包了。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由于电池制造内容太长,这里我只做基础解读,而关于蜂巢能源的技术解析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汽场,留言点赞,后续还会另砌一篇。)
看完上面的内容,再回到我们此次试驾的欧拉R1车型,其共采用了90块NCM 523三元锂电池电芯,其中6块电芯串联组成一个模组,单一模组的重量为11.3kg,总能量为2.26kWh,整包电池共有15个模组,总带电量33kWh,能量密度达到了160Wh/kg。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整体来看,我认为,长城汽车蜂巢能源在电池方面的投入做到了全方位布局,从原材料开始布局产业链,直至电池包装载到整车上,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研发制造,而这种布局方式有着巨大的优势,其中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节约成本。
而除了强大的产业布局和技术优势之外,蜂巢能源在电池安全测试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结合用车场景,制定测试方案:
在现场,蜂巢能源技术部同事介绍到:“安全一直是我们最注重的一个方面,首先我们的电池满足国标GB/T 31467.3中规定的机械冲击、温度冲击、海水浸泡、高海拔、模拟碰撞、跌落、翻转、挤压、外部火烧、过温保护、盐雾等15项试验标准。但是我们实际上做的还不止这些,我们认为只有深入场景,才把能把电池做到极致安全。
举个例子,一般国家要求电池的机械冲击只有28g,但是我们从实际的整车碰撞分解测试中得到,电池包的受力为60g、45MS,所以我们就把测试标准提高到60g。
当然这只是我们结合场景测试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模拟碰撞+碰撞后翻滚测试、底部球击、踩踏、长时间浸水、可靠耐久、强化腐蚀等等。”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综合来看,我认为,长城汽车和蜂巢能源的配合,通过对实际用车场景分析,把电池包的安全测试做到了全方位。其在满足国标的基础上,深入场景,通过实际测试,制定了一套独有且更加符合日常驾驶场景的测试体系,真的把安全测试做到了极致,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续航实测:(严格控制变量,实现结果可复制)

研发技术是为了打造出好产品,所以下午我们的目标就是去实测长城欧拉R1的续航表现如何。

测试前准备:我们测试的车型是欧拉R1的351公里续航版本,其搭载了35千瓦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扭矩125牛·米。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试驾路线规划:从蜂巢能源技术中心出发,行驶至朝阳南大街,然后途径14公里的城市道路,和剩余11公里的快速路到民主路,最后行驶到长城汽车试验场休息片刻,然后原路返回,全程共52公里左右。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除了试驾车辆介绍和规划试驾路线之外,最后就是出发前的准备了。

我试驾的欧拉R1,试驾全程承载3人,其中我和一位同行体重在120斤左右,剩下一位我的同事、身材魁梧,保守估计有150斤左右,整体来说,本次的测试车辆负载偏高。

车辆设置方面,我们对前后的胎压进行了调整,(标准胎压)、出发时外界气温7摄氏度、车辆全程采用能量回收高和ECO模式,车机和空调正常使用。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最后我认为,严格的控制测试变量是为了实现测试结果可复制,能体现汽场测车结果的可信度。
但不得不说,在当前进行纯电车型续航测试,真不是个好时机,现在已入深秋、保定的气温低,加之测试全程负载重、测试路况以城市拥堵道路居多,所以整个续航测试对欧拉R1来说充满了挑战。

实测结果出人意料,续航越开越长:

测试前我记录了数据,仪表显示车辆剩余续航为341公里,仪表显示小计里程25公里。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行驶完全部测试路线后,再次记录数据,仪表显示剩余续航303公里,仪表显示小计里程79公里。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本次测试车辆仪表显示消耗续航38公里,但实际行驶里程却达到了54公里,实际行驶里程与仪表消耗里程比竟然达到了140%。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电耗方面,经过计算,长城欧拉R1的百公里电耗低至9kWh/100km,要知道在之前测试过的众多车型中,大多数维持在80%—90%左右,最高的一款车型也只达到了110%左右,而能达到140%的真的是头一次见。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通过这个实测,可以充分的说明长城欧拉R1的续航能力过硬,电耗也够低。但碍于时间原因,本次测试没有把所有电用尽,后期我还会针对这款车型进行光电测试,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关注汽场。
空间够大,173cm的汉子无压力:

首先是乘坐空间方面,体验者身高173cm,调整好前排坐姿后,后排腿部距离两拳有余,头部距离3指,整体表现不错,相比与比亚迪e1和奇瑞小蚂蚁来说空间上有明显优势。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除了乘坐空间表现不错之外,装载空间也够用,后备箱在不放倒的情况下放个登机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想运载大件行李物品,后排座椅还支持放倒,可以进一步拓展空间,实用性不错。

欧拉R1:如何从源头把控、打造一款市场“刚需”的纯电小车?


写在最后:

宝马前高管曾在公开场合说过,电动车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电动车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车企没有造出能打动消费者的车型。

首先是车企不注重技术研发,虽然国家发展新能源时间已久,但前期观望着居多,更不乏薅政策羊毛者,所以当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型很难与燃油车正面竞争。

其次是不善于细分场景,上来就造大车。
举个例子,如果造7座中大型纯电SUV就很难卖出去。第一,成本摆在那里,注定价格不会低;第二,市场群体小,7座SUV的销量相比紧凑型和轿车等等来说,其市场份额不算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纯电7座SUV不符合这个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7座SUV的定位是给家庭成员比较多的用户,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第一台车,其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能够满足各个出行场景,包括长途出行,电动车在当前来说还不能胜任。
所以我认为,车企如果从小车市场切入,更容易打造出用户刚需的纯电车型,原因有四个。
首先是价格可控;第二是,可以作为家庭的第二台车,用户敢于尝新;第三,有固定的出行场景,补电方便,所以不存在续航焦虑问题;最后一个就是外型可以做的呆萌个性一些,迎合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的需求。
所以说,如何打造出一款用户真正刚需的电动车,需要从源头开始,注重技术投入、注重安全验证和提高产品力、而从此次的试驾来看,欧拉R1正亦如此。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汽场汽车APP 3773粉丝    3996作品 关注 汽场汽车APP,一个专注于看新车的汽车APP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