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比亚迪秦L评测:“油耗之王”的真实产品力如何?

比亚迪秦L评测:“油耗之王”的真实产品力如何?

驾仕派 1571浏览 2024-07-22 IP属地: 四川
图片

关于秦L和海豹06两款DM 5.0系统首发车型的争议,一直都围绕在2.9L/100km的油耗,以及2100km的综合续航的数字上。然而我个人觉得,网络上关于这两点的声音,很多都不是站在车型产品力本身、甚至并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最近因为工作参加活动的关系,我有了一次短时间内接触秦L的机会,虽然上手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它的真实水平也算是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先谈谈静态。

单论秦L的外观,我觉得这是目前个人见过的比亚迪车型序列里,绝对可以排前五的水平。它最大的优点,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均衡”、“克制”。在以往出自比亚迪设计之手的车型上,你会感觉到非常浓烈的“中式风格”。

为了拉开视觉差异,提高辨识度,相比于比较主流的、高度模仿欧式立体化的风格,你在比亚迪车型上能够看到很多别的车型上找不到的,大量图腾式的线条,甚至有些细节已经到了“画蛇添足”的地步。

图片

但是在秦L上,这样的表达在保留了自己风格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秦L的“龙脸”,可以说是我目前见过的王朝网车型里最匀称、最耐看的,几乎没有之一。

更大的宽高比,给了这张“龙脸”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大灯被拉得更修长,镀铬散热口的形状也更扁平,和上方承载汉字车标的横条状面板比例更均衡。同时原本全镀铬材质的面板,被换成了黑色的钢琴烤漆+半边镀铬边框修饰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暴发户”的气质。

图片

车身做工方面,至少从缝隙观察来看,这台秦L的控制超过了合格线以上,两侧车窗外轮廓的镀铬装饰线都能做到对齐、前舱盖两侧的缝隙大小控制也做得不错。

而且大灯组下方和保险杠的表面是连续的,没有额外的过渡阶梯,说明比亚迪对于车身工艺的要求也提高了,能够支撑更加自由的造型细节表达。只是尾箱盖两侧的缝隙高度差略有差别,但是不仔细挑刺的话很难看得出来。

图片

它的车身尺寸为4830*1900*1495(mm),虽然轴距仅为2790mm,没有突破2800mm,但是车体已经基本迈入了B级车的门槛了。不过,考虑到如今关于车身尺寸的竞争维度已经越来越高,哪怕是雅阁这样的主流车型,车长都已经来到了4980mm的水平,即将逼近5米大关。

所以我个人认为,秦L在如今的市场上只能算是相当于两三年前A+级的定位。但这样的车身尺寸,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需要后排经常满载的家庭的要求了。

图片

门把手采用了非常传统的外露横拉式,而没有做成隐藏式,在我看来无比正确。一来它的定位非常主流化,尽可能降低绝大部分人的学习成本才是最重要的;二来依赖混动总成的车型,对于细节风阻的追求似乎并不需要如同纯电车型那般苛刻。

图片

标配NFC钥匙已经成为了比亚迪的一个主打特色,这对于入门级车型营造智能化的形象很有帮助,而且也免除了使用手机充当车钥匙时,每次都要自行打开APP的尴尬。

感应元件被安置在了后视镜的位置,并且带有明显的标识,个人觉得相比起布置在门把手或者B柱上的方案会更好,一方面显眼、学习成本低;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到车门的设计。

图片

内饰的设计手法也和以往的同门大相径庭。以往复杂的曲线被抛弃,换成了更加简单直接的平直线条,一道黑色的亮面饰板直接横贯了整个中控台,仪表屏用最直接的方式内嵌入了面板里,丝毫不纠结由此留下的大黑边,主打一个不内耗,既简洁又有辨识度。相比之下海豹06的内饰显得更富于变化、更有设计感。

做工方面算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用手按压中控台上沿,可以发现使用的是略微偏硬的搪塑工艺,但是基本没有异响和形变。中控台和两侧门板对接的地方的缝隙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门板上的塑料饰板,按压之下还是可以感觉到比较细微的旷量。整体观感来说,和真正比较优秀的B级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更像是A+级的水准。

图片

方向盘的设计相比同门也作出了优化,没有一味套用镀铬或者钢琴烤漆的面板,而是使用了与Console相同的磨砂材质表面,观感上会显得更新颖。同时传统的电子档杆被保留,而不是当下流行的怀挡方案。秦L的挡杆设计会更宽大,握持感更好,而海豹06的造型更小巧,视觉上更精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台纯电续航80km的超越型车款,是没有自适应巡航的,配备的是定速巡航。

图片

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在于,无论是秦L还是海豹06 DM-i,当前上市后使用的车机系统竟然不是最新的DiLink 5.0版本的UI,依然维持了4.0的设计,希望后续会进行OTA吧。

图片

车门内饰的软性仿皮包裹也没有缺席,该给到的门锁、后视镜等实体按键一个不少,另外门板上的按键后方专门做了靠手的位置,同时内侧是带有掏空的,但是下方做了封底的处理,手机、卡片等行车过程中不用的话可以放这里。

图片

人机方面的坐姿设计遵循了主流家轿的设定,不会过于低矮,因此可以十分完整地看到发动机舱盖和仪表台前方。前排座椅的柔软度适中,两翼包裹性还不错,不过这个配置没有座椅通风和加热,大夏天坐久了不免会觉得有些闷。

图片

我最早接触到秦L的时候,感觉后排的坐垫角度会显得有些平,虽然前排座椅下方依然有一定的空隙放脚,但是依然感觉撑不住大腿。同门的海豹06反而表现会好不少。

这一次再体验的时候,感觉坐垫的角度会更陡一些,虽然坐垫的长度表现一般,但是对大腿的支撑有明显的改善,不知道是不是早期试装车的问题在量产上调整解决了。靠背的角度适中,填充厚实而柔软,头部和腿部空间不算特别宽裕但是绝对够用。

图片

550L的后备箱容积已经足够宽大了,纵深很足,放三四个中小尺寸的拉杆箱不成问题。不过尾门的开口不算很大,尾厢的东西堆积多了,取放深处的物品会略有不便。

图片

接下来聊聊动态。

秦L的油门风格,并不是那种很灵敏的类型,和秦PLUS类似,从给油到动力系统响应,大体会有不超过0.5秒的延时,响应的延时是可以被感知的,但是响应速度相比秦Plus有明显的好转,不过和宋PLUS相比还是会有一点非常细微的差距。

动力输出像是一台1.8-2.0L排量的自然吸气机搭配CVT的风格,推背感不明显,但是动力的发放很线性,也不会给人有“肉”的感觉。

另外,哪怕是在SOC不足15%的馈电状态,小油门开度下的发动机介入也几乎没什么动静,只有大脚给油的时候发动机的噪音才会略微明显一些。

图片

在车机的系统设置项里,可以发现有一个叫“AI能耗管理”的功能,实际上是基于以前的“智能保电”调整得来的,加入了结合导航信息、根据当前规划的前方路况对SOC进行动态管理的功能。而HEV/EV的能量模式切换,则留在了Console的实体拨杆上,日常切换会更便利。

实际开下来会发现,这个模式下对于油耗的管理,更多的影响还是在于对功率需求的预判,另外在拥堵的路况下相对会更加依赖纯电驱动。

标称2.9L/100km的油耗,并非难以达到,但是对于驾驶者的“脚法”也是有要求的。

当你行驶一段时间里,平均的油门开度比较低的话,系统就会开始逐渐降低发动机的发电功率,让SOC值大致维持在当前水平的同时,油耗逐渐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足够省油的话,依然需要像以往开油车那样注重驾驶技巧。

日常的市区油耗,大致会在百公里3-4L左右,而在低SOC的馈电状态下高速驾驶的话,油耗会相应来到5-6L左右,虽然没有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夸张,但是这个水平依然是很出色的。

图片

但是,这台秦L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底盘和NVH上。

首先,转向的手感会偏重,这种重感和模拟传统液压转向的风格并不一样,随角度的阻尼感变化不明显,打起来就像是在地上推一块很重的厚橡胶,回正的力矩也不太自然。

更重要的是,这台车有着相对明显的向右侧跑偏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这不是扭力转向,就是在正常巡航中发生的问题,这对于一台量产车来说显然不是正常的现象,也不是通过OTA就能解决的软件问题。不过暂时无法确认到底是通病还是个别车辆的偶发问题。

刹车的前半段行程脚感有点虚,好在制动力还是充足的。悬架被调得很硬,如果在正常的铺装路面上行走还好,轧上一些比较细碎的路面小坑洼时,有着不错的紧绷感,然而经过一些相对比较高的减速带就会露馅,必须要将车速尽可能放慢,否则冲击会伴随着零碎的响声直接灌进你的身体里。过弯时的侧倾也比较明显,但是整体姿态还算控制得住,不至于很狼狈。

隔音水平和丰田两三年前的混动车型大致相当,动力总成的噪音其实控制得并不差,风噪的控制也中规中矩,主要问题在于环境噪音的隔绝上。前排并没有使用夹胶玻璃,对于诸如大货车喇叭声这样的外部噪音感知会很明显。

驾仕结语:

来到这里,可以给这台秦L大体来个盖棺定论了。它的产品力的确很强,但并没有“工业奇迹”那么夸张,只是因为它的成本控制、动力总成优化的工作过于出色,加上品牌光环和强势的宣传效应,给了一些人本不该有的幻想。它更像是曾经的本田,给人一种“买发动机送车”的感觉。

标称的NEDC油耗数字是非常真实且扎眼的亮点,相较之下65L的油箱刷出2000km的综合续航的争议,我觉得有些不足挂齿。

这套DM5.0系统,本身的目标就是用来争取以往的传统燃油车用户的,低油耗、大油箱带来的长续航显然是个很重要的利好,尤其对于那些选择80km版本的油车平替用户来说,少去几次加油站浪费时间,难道不好吗?

图片

这台秦L真正还可提升的地方,在于一般用户不太在意的机械素质上。它有着漂亮的外观、出色的低油耗、耐用的续航、可圈可点的空间表现,以及非常惊艳的价格。但是底盘和隔音的表现一般。

作为一个工具和商品,它非常优秀;但是作为一台工程作品,它不够均衡,表现喜忧参半。它的定位和表现,让我想起了当年韩系的两台特供车——现代名图和起亚K4,占据着A+级的定位,有着入门B级车的身段和性价比,和A级车的机械素质,只是它的长版更聚焦、优点更鲜明、吸引力更强罢了。

或许现在的比亚迪,比起甚嚣尘上的“舆论战”,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耐下心来去精心打磨。我个人希望他们还能更进一步,做出像海豹EV那样出色且均衡的车。能沉淀下来的东西,总归是有人感受得到的。

(END)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9320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