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竞争进入下半场,除了智能化以外,电池技术是各国车企的另一个重点角逐的领域。
新能源车的电池技术停留在液态锂上已经很久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液态锂电池存在三大缺点:
第一,容易因为过热、刺穿、短路等原因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第二,对高温和低温敏感,温度过高会导致电池寿命缩短,性能下降甚至发生过热、爆炸等风险,低温则影响电池的性能,导致续航能力明显减弱;
第三,容易受到充放电速率的影响,而且在充电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过电压的伤害,降低电池寿命。
固态电池由于其潜在的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和温度适应性等诸多优势,成为现在电池厂商重点攻关的技术。
固态电池可以轻松实现续航1000公里,充电时间最快可到10分钟。在循环寿命方面,也远超锂电池。
可以这么说,固态电池将可以彻底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顽疾。目前在新能源赛道处于落后的企业,如果能够在固态电池领域抢先发力,仍有可能实现反超。
电池技术目前从市场份额来看,主要将会是中日韩三国竞争。中国在上半场遥遥领先,目前全球动力电池份额中国独占六成,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前两名,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之中,有六家都是中国企业。
但在固态电池领域,中日韩三家谁能抢先胜出,仍是个未知数。根据公开资料,丰田、松下这类日韩企业自2008年就开始研发以硫化物为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
韩系车虽然在中国市场不受待见,但在全球其他地区表现不弱。2023年韩国现代汽车已位居全球第三名,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在电动技术上,韩系也有相当充分的储备。在欧美市场,韩系电动车的销量也排在前列。
最近,三星的固态电池就在汽车界掀起了不小的讨论度。根据韩国媒体报道,Samsung SDI于首尔举行的SNE Battery Day上透露,其电动车用的固态电池产品已经交付汽车原厂,并且已经进行了约6个月的测试验证。具体来看,测试车的满电续航里程可超过600英里(约966公里)的成绩,且在9分钟之内就能充满80%的电量,寿命可达20年。
一台燃油车的寿命一般在15-20年左右。我国的普通轿车报废年限就是15年。这意味着三星的这款固态电池可以让纯电动车的使用寿命赶上传统燃油车。
而且三星承诺将在2027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
日系虽然在新能源转型的上半场表现得非常迟钝,但是有着丰田这个全球汽车企业老大坐镇,而且截至目前,日本的固态电池上专利在全球占比仍然达到68%。
去年年中,媒体就透露日本政府将向丰田提供1200亿日元支持,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产业。随后丰田也公布了自家的固态电池技术,承诺将从2027-2028年开始大规模生产。今年4月日产也公布了固态电池计划,计划将在2025年3月起试生产固态电池,并在2028年实现每月100兆瓦时的产能。
相比之下,我国在固态电池的技术研发上迟于日韩,只是“卷”(发展)的速度更快。
今年我国计划投入约60亿元支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预计3-5年内追赶上日韩水平。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有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的行业项目。
此外,国内已经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宣布了全固态电池研发动态和量产时间表。比如长安汽车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广汽埃安将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装车,首发高端品牌昊铂;智己汽车目前已可量产半固态电池,全固态计划也会在2027年量产。
因此现在普遍认为,中日韩的固态电池在2027年必有一战。
这一战,第一就看谁最早量产,第二是看谁最早有能力大规模装车,这也就意味着要把价格打下来。因为即使2027年固态电池可以实现量产,但在良品率、成本等因素影响下,未必能够迅速普及和平价化。毕竟,如果装载固态电池的车型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的话,也很难会有好的销量。
所以中国汽车行业还酝酿了半固态电池这种技术,半固态电池既具备固态电池的部分特点,同时成本可控。很有可能会早于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量产。部分企业也会有意混淆半固态和全固态的概念,反正论打价格战和舆论战,中国企业还从来没输过。
日韩目前虽然有抢跑固态电池,实现弯道超车的计划,但中国企业也有截胡的手段。你觉得到2027年,哪家能够率先在固态电池上实现突破,不妨也来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领克900护航百人援疆越天山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长三角地区四大汽车经销商商会联名发函:敦请涉嫌违法主机厂自律
纳米06的第一口电 充电体验怎么样?
2025年7月3日,广汽昊铂宣布,昊铂HT/GT同步推新上市,2025款昊铂HT共推出4个版本,售价为18.99万-22.99万;2025款昊铂GT共推出2个版本,售价为17.39万-18.59万。聚焦纯电用户出行痛点,双车共迎四大产品升级,针对安全系统、颜值设计、座舱交互等维度......
2025年7月2日,坦克品牌正式发布销量数据:截至6月30日,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70万辆大关,成为最快且唯一实现70万销量成绩的中国越野品牌。
贵阳静态品鉴劳斯莱斯库里南,一场献给时代的奢华仪式
在大众汽车ID.3和ID.4的中期改款中,大众汽车将重新启用实体按键
奇瑞为什么卖不过吉利
玛莎拉蒂正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市场销量仅384辆,同比暴跌44%。电动化转型滞后、产品线断档和营销策略混乱是主要原因。母公司斯特兰蒂斯集团对其表现不满,可能将其剥离或削减资源。玛莎拉蒂亟需加速电动化、优化产品结构并重塑品牌形象,否则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7 月 1 日,巴西卡马萨里市,比亚迪巴西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在此举行,一辆崭新的比亚迪海鸥驶下生产线,这一时刻不仅是比亚迪全球化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预示着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扩张进入了全新阶段。
沃尔沃在吉利体系内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下滑8.2%,新能源车型占有率仅0.56%。电动化转型缓慢,技术优势丧失,定价与国产新势力重叠但智能化落后。吉利已多次减持沃尔沃股份,若无法通过2025年新车型实现突破,沃尔沃可能被列为“非核心资产”,面临资源缩减的风险。
7月1日,一汽丰田率先公布6月及整个上半年销售成绩;6月销售新车72209台,同比增长14%;1-6月累计销售新车377821台,同比增长16%;这是继连续两年成为正增长主流合资车企之后,一汽丰田再次创造的月度及半年增长新记录,成为当之无愧的“合资新力量”。
即将于7月12日-21日盛大启幕的长春汽博会,重磅打造了前瞻性十足的“未来出行展区”。这绝非普通的技术陈列,而是一场顶尖智慧汇聚、“含新量”爆棚的沉浸式科技盛宴。现场将描绘出一幅关于未来出行的壮丽画卷,观众也将提前感知智慧出行、移动生活的澎湃脉动。
7月1日,长安汽车发布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半年累计销量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
特斯拉6月销量实现双增长,新车型Model Y E80曝光
暗夜中的权力图腾:贵阳静态品鉴劳斯莱斯Black Badge古思特
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开启预售 限时26万起
车坛快报|超10家车企发布7月购车优惠,小米汽车2027年考虑出海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信息,6月份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3%,自主品牌、合资品牌、新势力品牌等多家车企销量创历史新高。CAR路里认为,除了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继续推动,新车效应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