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丧尸爆发,逃亡时你会选择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这问题想想都刺激,就像电影里那样,整个世界没剩下几个人,到处都是丧尸。这种情况下开哪种车生存概率更高呢?
我认为在那种情况下,燃油车会比新能源车更好用,如果能找到一台使用老式化油器发动机的汽车,那就更可靠了。
为什么说燃油车好用呢?理由如下:
首先末日来临,虽然炼油厂不可能再生产了,但是路边有大量的废弃车辆,加油站的油罐里肯定也有没用完的汽油,有些工厂企业仓库里也有汽油储备,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油收集储藏起来供长期使用。
而新能源车要充电,发电厂停机后供电也随之切断了,所以想充电的话就只有两个方法比较有效:一个是用太阳能板,另一个就是找一些医院、企业,里面一般都能找到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如果你有相关技术的话还可以把快充桩拆下来与大功率发电机连起来,这样就可以使用快充了。
但是相比较来说寻找汽油并把这些汽油收集起来加到油箱里显然更容易做到,而且操作起来动静更小、速度更快。
但是用太阳能板发电的充电效率太低,找大型发电机难度会大,而且实现起来需要一定技术,况且那些发电机运行时动静很大,不利于隐蔽。
所以从补能的角度来说,燃油车更占优势。
其次是车辆稳定性问题,这一点还是燃油车更占优势。
因为燃油车结构相对新能源车要简单一些,这里说的不是单纯物理结构,而是从运行层面来说的。
燃油车虽然有发动机、变速箱,但这些硬件的东西轻易不会坏。唯一复杂的就是各种电脑控制板。但是发动机电脑和变速箱电脑工作电压低,驱动的负载都是各种传感器或者电磁阀之类的部件,功耗极小,所以这种电脑板轻易是很难损坏的。
而新能源车虽然看似结构更简单,只有电池、电机、电控。但电控系统里面都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驱动的是大功率的电动机,工作温度高,可靠性肯定没办法和燃油车的电脑板相比。
而且就算发动机真出现故障,普通的硬件故障一般不至于让发动机彻底歇菜,比如烧机油、抖动、怠速不稳甚至缺缸拉缸,此时发动机性能会受到影响,但还能继续运行。就算真运行不下去了,由于燃油车保有量极大,我们找到替代零件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但是新能源车就不同了,它的很多系统都是高度集成的模块化设计,一旦出现故障你很难只更换个别零件就能解决问题,基本都得整个模块一起换。而想找到匹配的模块恐怕就只能到4S店或者厂家的仓库里去寻找了。
所以我认为如果真的出现了假设中的情况,燃油车的可靠性还是比新能源车更高的。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焦点车型层出不穷。近期,小米YU7开启交付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不少预订小米SU7的用户却仍在焦急地等待提车时刻。
作为本次活动的官方指定用车,比亚迪旗下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将为全媒体采访团护航,以“中国智造”之力赋能丝路文明对话,共绘上合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焦点车型层出不穷。近期,小米YU7开启交付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不少预订小米SU7的用户却仍在焦急地等待提车时刻。
海南封关后个人买进口车将非常便宜?没有的事
近日,来自君迪J.D.Power研究机构的一则报告公布了关于2025年中国新能源新车质量研究的数据。在2025年中,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平均新车质量为每百辆226个问题,相比去年增加了16个。
开空调耗油,暖风不耗油:为何冬天油耗仍然比夏天高?
海外经销商解密,江淮皮卡的十年“出海方法论” 走遍世界!海外经销商眼中的江淮皮卡破局之道
200万用户肯定,67年智造沉淀!红旗天工之夜“圈粉”Z世代
比亚迪与“中国足球小将”达成合作,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焦点车型层出不穷。近期,小米YU7开启交付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不少预订小米SU7的用户却仍在焦急地等待提车时刻。
海外市场又被“区别对待”!中国新能源出海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最近体验了腾势N9的OTA升级,让全能驾控再进化,真是让人惊喜!新功能“路面预瞄2.0”,加上“雨雪路面增稳防滑”,还有无感解锁和智能泊车,这些升级不仅让驾驶更舒适,还让人倍感安心。腾势真的是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值得关注!#腾势OTA智能豪华再进化#
别一直盯着小米了,从小开到大的上汽大众,才是你的SUV舒适区
郑州日产ZNA LAB:32年越野经验,用实在技术适配全场景
比亚迪全球化再进阶!2025年7月21日,当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在阿皮亚诺真蒂莱训练中心升起蓝黑战旗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正式成为这支意甲豪门的新晋豪门座驾。
探店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无框车门+激光雷达隐形设计!
号外!一汽奥迪A5L即将开启豪华燃油车智能新征程
少年强则国强,比亚迪携手中国足球小将征战“2034杯”
纯电接驳+青训支持,比亚迪借国米深耕欧洲文化圈层?
技术狂飙、新车扎堆、格局重塑……2025上半年的中国车市,仿佛被按下了十倍速快进键。国补+地方补贴双管齐下,消费数据一路高歌猛进,表面风光无限。但掀开这层红布,行业内部早已是“价格血战” 与 “生死整合” 的修罗场,碰撞的火花和深刻的思考,才是这半年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