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看到了一个案例,期望能够进行讲解和分析。
案例是两个中学生骑一辆车,A骑车时遇到B,A出于好意骑车带着B;可是在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B在摔车过程中脸部受伤并导致部分牙齿断裂,治疗费用和伤残赔偿金共计约38万元。
由于两人均为未成年人,于是A的监护人垫付了一部分医疗费;可是与最终费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于是B的监护人将A与其监护人诉至法院。
上述案例确实曾报道过,目前依然可查。
那么最终结果会如何呢?
从情理上来看待这个案例不应该让A与其监护人承担过多的责任,毕竟A是出于好意才骑车带着B同学;并且发生交通事故并非主观意图;甚至可以认为如果没有B同学乘坐车辆的话,交通事故也不见得会发生。但是最终结果是A与其监护人承担60%的责任,B与其监护人承担40%的责任,好意带人却承担了主要责任。
在这个案例里的关键词是“好意同乘。”
意思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是出于善意的、顺路的、无偿的携带他人乘车的行为;比如放学的时候骑车带着同学,下班的时候骑车带着同事,或者顺路遇到有人拦车、顺路捎带一段都属于好意同乘的范围。有一些情况不符合好意同乘的标准,比如超市、楼盘或者其他经营场所为人提供的免费班车,虽然乘车没有产生费用,但提供车辆的初衷是为了经营;同理,4S店提供的试驾车也在不这个范围内,因其提供试驾车的目的只是为了展示商品的特性,是有目的性的提供免费乘车,依然属于盈利性质,这是要区分开来的。
“好意同乘”依然要承担起责任,责任划分并不以“好意与否”作为绝对判定标准。
简而言之,如果进行了“好意同乘”但因为自己的原因引发交通事故,比如驾驶技术不娴熟、疲劳驾驶、驾驶分神等情况造成与其他车辆或行人的碰撞——被搭乘人在乘车过程中没有干扰驾驶人的行为,那么被搭乘人就是没有责任的,车辆的损失应由搭乘人自行承担。
此时如果交通事故造成被搭乘人伤亡,此时搭乘人(司机或车主)必然要承担责任。
原因在于被搭乘人的伤亡和搭乘人的“好意”是一件事,好意同乘此时已成为客观事实。搭乘人导致交通事故并造成被搭乘人伤亡是另一件事,除非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好意同乘”——也就是说被搭乘人干扰了搭乘人的驾驶行为才需要担责,反之则没有责任。
相信讲到这里已经能明白了,“好意同乘”之后出现交通事故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并不取决于搭乘是否出于善意,而是取决于由谁造成交通事故。
搭乘人有过错,被搭乘人无过错,前者承担责任
搭乘人无过错,被搭乘人有过错,后者承担责任
两方都有过错,视具体情况决定承担责任的比例
这就是准确答案。
再举个例子:
假设A和B两人是同学,放学之后A好意搭乘B骑车回家。A骑车时走神导致摔车并造成两人受伤,A则要承担自己和B同学的损失。但是如果骑行过程中B同学主动和A打闹导致摔车,A明确拒绝并发出警示,后果则要B同学自己承担。但是如果在骑行过程中A和B主观上的、互动式的打闹,那么两方就都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不过第一种情况是可以酌情降低承担责任比例的,毕竟A作为搭乘人不是因为主观因素导致B的损失;如果这种情况也要A承担全部责任的话,情理上确实说不通,必定会起到负面作用,以后也没有人敢于做好人好事了。
所以类似的案例一般会酌情降低担责比例,只是一旦涉及到人员伤亡,后果依然偏严重。
从“好意同乘”的责任承担层面分析,撇开所有情感上的因素不谈,结论就是这样;反之,如果加上情感因素则难以分析,因为情感是没有定式的,不同人必定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所以也才需要明晰的法条,否则只会有吵不完的架。
类似的案例时有发生,多出现于同学和同事之间。
所以是否还要“好意同乘”就要自己斟酌了,在经济损失面前,人往往会把情感丢得一干二净;尤其是所谓的同学和同事之间的,完全没有真正情感羁绊的关系。
价格战没有阻止高端化,上海车展,自主品牌依旧选择集体冲击高端SUV市场。
浩思动力闪耀上海车展,勾勒绿色出行新蓝图
除醛玻璃(APG-TiO₂ )黑科技来了
2899元起,小屏旗舰新标杆,一加13T震撼发布
4月23日,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哈弗品牌正式发布“开启新能源四驱时代”的战略宣言,宣布全面聚焦新能源四驱技术研发,未来哈弗新能源只做四驱。
2025上海车展期间,地平线带来了全新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三个版本,满足了从普惠到全场景、极致性能的各种辅助驾驶需求。此外,还有弹夹系统,为车辆软硬件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4月24日,盖世汽车正式发布“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致力于为汽车企业破解出海系统性难题,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浩思动力两项技术,开启混动“全优”时代
海信、TCL、索尼、三星等中外全球电视头部品牌,华为等电视领域新兴品牌,都在加码包括回音壁在内的音响产品。洛图科技数据显示,曾经典型小众的回音壁产品,2024年在国内的销量为89万台,预计2025年销量达到93万台,增长近5%,向百万冲关。这一定程度上,正是由电视大厂们推动的。
浩思动力亮相上海车展:多路径奔赴零碳出行新时代
国产发动机不行,进口发动机可以!
上海车展:浩思动力超混概念车,闯出新能源转型新路
2899起,一加13T价格曝光,全场高呼真香
浩思动力沪上车展:零碳愿景下的多元动力布局与实践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采用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WEWA架构),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目前,缺乏难例下的驾驶数据,已成为行业瓶颈。位于云端的乾崑智驾世界引擎,可利用AI生成难例扩散模型,所提供的高质量、高密......
作为最专注于汽车行业的AI公司,商汤绝影全面展示了生成式智驾R-UniAD技术方案,并发布近实时在线交互的4D世界模型“绝影开悟2.0”,打造智能驾驶的新路标。同时,绝影厚积薄发,全力推进辅助驾驶方案的量产交付。
如何少花钱,买到高性价比的2T固态硬盘,一次全讲清
当全球气候危机与ESG浪潮交织,企业竞争已从技术迭代转向价值重构。2025年4月23日,京东方以“ONE”之名,将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升维为品牌战略,成为中国显示行业首个提出系统性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破局者。
不仅修补漏洞,还解锁超能力,极空间NAS,月月用新机
浩思动力“黑科技”:混动技术迎来全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