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正在迎来新势力有史以来最强力的围剿。
今年,新势力至少推出了3款要在能耗上挑战特斯拉的车型:小米SU7、乐道L60以及小鹏P7+。
挑战特斯拉并不新鲜,关键在于新势力在续航能力上集体重大技术路线转变。
01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作为本土车企新车发布会上的常客,特斯拉是被拿出来鞭打最多次的车企,可能没有之一。
特斯拉的Model系列几款车在车内空间、NVH、行车舒适性、主动安全、智驾能力的对比中经常敬陪末座,独独在能耗水平的对比中基本没输过。
在CLTC工况百公里电耗指标上,Model 3和Model Y遥遥领先,在实际续航达成率测试上,特斯拉依然一骑绝尘。
特斯拉之所以能做到电耗水平的遥遥领先,是因为它早早地就摒弃了堆电池这种“技术水平最低的手段”。
在友商们采用80度、100度大电池包推高续航的时候,特斯拉一如其FSD在纯视觉技术路线上的倔强,始终坚持小电池包+死磕能耗水平的技术路线。
标准答案摆在面前,想要抄作业却并不简单。
过去几年,本土车企自营超充桩数量少的可怜,而公共充电桩充电功率普遍较低导致单次补能需要过长的时间。
再加上有些本土电动车企出现过续航严重虚标的事件,导致消费者对所有本土纯电动汽车的CLTC续航里程抱有偏见。
好在发展可以治愈一切,随着充电桩网络日益完善和单次充电时间不断缩短带来的里程焦虑缓解,慢慢解开心结的用户对单次充电续航里程的要求出现下降,使得本土车企有机会选择小电池,将精力集中在提升能耗水平上面了。
充电桩网络日益完善、充电速度日益加快导致消费者心态的转变,推动着本土车企从堆电池到竭尽全力提高整车能耗管理水平的研发思路的转变。
此外,大电池的成本压力也是车企们死磕能耗管理水平的驱动力。
不过,在“想做”和“做到”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天堑,要想在小电池包上达成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求的续航,需要花心思整活。
02
天底下没有魔法,整车能耗管理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银子弹”。
经常被按在新车发布会现场摩擦的特斯拉,能把整车能耗管理做到友商集体diss的地步,其实也没有什么不传之秘。
蔚来、小鹏、小米也可以遵循第一性原理,将能耗水平一点一点地提高上去。所差者,不过是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造成而已。
在小鹏汽车宣布加入增程阵营之后,作为纯电阵营里硕果仅存的换电车企,蔚来在乐道L60上面展示了精准的能耗控制刀法:高效高压架构、高效集成整车、智能低压架构、超低风阻设计。
小鹏争夺能耗管理最出色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标签的四大武器是:领先设计与制造、高效三电管理、智能热管理、精准驾驶控制。
打算在三年内追上特斯拉能耗管理水平的小米,它的超低能耗方法论则是:在造型、轻量化、碳化硅、热管理、轮毂轮胎上面发力。
蔚来、小鹏、小米的方法论有相同的地方。
展开举例,小鹏的“领先设计”指的是设计团队通过反复调整,在风阻系数和外观造型上取得合适的平衡,与蔚来的“超低风阻设计”和小米的“造型”不谋而合。
“领先制造”主要是通过一体化压铸降低车重,和蔚来的“高效集成整车”和小米的“轻量化”同曲同工。
小鹏的“高效三电管理”主要是指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等价于蔚来的“高效高压架构”、小米的“碳化硅”。
他们的三板斧也有不同的地方。
蔚来的智能低压架构的背后是其在整车全域操作系统加持之下的先进电子电气架构;小鹏的精准驾驶控制则体现了小鹏出色的AI实力;这些都是起步较晚、实力尚不足的小米暂时可望而不可即的。
03
坊间有一个说法,人工智能的尽头是大模型,大模型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这个逻辑链条意味着整个社会AI能力的提升会推高整体电力需求,但它并不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同等的智能水平会消耗同样多的电力。
相反,智能水平的进步会降低同等算力下电力的消耗。智能电动汽车这个大号移动智能终端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智能助力,帮助节省电力。
在传统的低压供电架构中,低压电子零部件的供电是粗放式的,无法实现供电的精确到户,在很多场景下无需通电的ECU也会被上电,白白浪费电量。
在蔚来汽车的智能低压架构里,可以根据场景需求独立控制ECU供电的开通与关断,实现低压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小鹏的AI智能配电大概也基于同样的机制,通过对场景的智能分析及时休眠或断电那些确实无需工作的低压ECU,按需供电,按需下电,及时唤醒,及时休眠,才能节约低压系统的电耗。
另外一个体现智能助力电能、AI助力节省电力的系统是自动驾驶系统。
在谈到自动驾驶的价值时,大家想到的大概是节约时间、提升安全,其实,智能驾驶还有一个作用是省油或省电。
智驾系统的感知系统可以判断道路的坡度、路段的限速、车流的情况,经过综合判断之后,寻找最佳的省电车道,或者进行全程的速度规划,降低不必要的加速和刹车。
此外,电驱动的智能化可以实现优于人类司机的脚法。
人类的反应时间大概在几百毫秒,而智能化的电驱动系统可以做到微秒级感知、毫秒级响应、毫秒级完成扭矩调整。
有例为证,华为的iTrack扭矩控制系统可以将续航里程提升两个百分点。
三年前,特斯拉示范了通过小电池包+极致能耗管理水平满足用户续航需求的做法,本土车企现在也将这个路线成功地落地到了自家车型上。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三方多赢,车企不再堆电池,降低了成本压力,消费者降低了出行成本,大到整个社会,节能降耗不是更容易实现碳中和大业吗?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座座都是头等座!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全新上市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比亚迪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霸主地位凸显
2025年过半,上半年比亚迪销量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综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有了成效。一路向前,期待未来更多的精彩时刻。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当2025年车市半程战报揭晓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登上了造车新势力榜首: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的交付量,终结了理想连续两年的统治。这家被戏称为“半价理想”的品牌,很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逆袭。那么,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当行业陷入参数内卷、安全标准模糊的迷局,北京现代以一场全球首个厂商对媒体开放的“真”实测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质力”造车。这不是浮夸的营销口号,而是以全球标准为尺、以真实数据为证的硬核宣言。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天生抵御红紫外线?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防晒大横评!硬实力如何?
如何实现品牌跃升?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从技术实证、信用构建、极限验证,为汽车品牌长期发展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清晰路径。
实际体验+门店专访,一条视频告诉你,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到底靠不靠谱。真赔?真负责?看完你就知道了。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焕新不加价 全新博越9.19万元起预售发布 冲击10万级家用SUV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