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波帆说车 2055浏览 2024-11-25 IP属地: 重庆

“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即便我们所有财产,包括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这是比亚迪成立30周年、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之际,王传福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再次展现了比亚迪“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的品牌理念。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那么比亚迪的技术创新到底有哪些实质性的体现?其实在其每个“百万辆”所对应的具体车型上,就能窥见答案。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100万辆——首搭“刀片电池”的汉EV

从第1辆到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比亚迪花了整整15年,这已经是当时中国车企达成这项成就的最速纪录。如今比亚迪仅需2个月就能卖出100万辆新能源车,这是为什么?

答案是消费环境的改变,曾经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存有各种疑虑,而今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超50%,大多数人都不再质疑新能源车,甚至购买热情十分高涨。这其中,比亚迪“刀片电池”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比亚迪“刀片电池”将电池寿命从此前行业主流的1200次充放电循环,提升到了3000次以上,还能扛住“针刺试验”做到不自燃,直接打消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最大的顾虑,即耐用性和安全性。

比亚迪第1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车,正是首次搭载“刀片电池”的汉EV。对汽车行业有所关注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比亚迪的大爆发,其实就是从2020年上市的汉EV开始的。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200万辆——首搭“超级混动”的秦PLUS DM-i

比亚迪下线的第200万辆新能源车是哪款或许有些朋友并不知道,因为当时比亚迪正在开足马力促产量,并没有举行公开的新车下线仪式。

实际上这款车就是秦PLUS DM-i,之所以比亚迪当时全力保产量,就是因为这款车现象级的热销,而其热销的原因,就在于这款车首次搭载了革命性的技术——比亚迪“超级混动”。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充电行驶0油耗,馈电行驶油耗也仅为同级燃油车的1/2,而且安静、平顺,车价也不比同级合资燃油车贵,还不用缴纳购置税,不限行,好处都让用户占全了。所以“快、省、静、顺、绿”一炮打响,掀起了新能源车的消费狂潮。

毫不夸张的说,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崛起,有一半的功劳都来自比亚迪“超级混动”。是这项技术让新能源插电混动车具备了彻底平替燃油车的能力,而不存在任何“副作用”,市场格局由此改变。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300万辆——集“e平台3.0”技术之大成的海豹EV

比亚迪下线的第300万辆新能源车,是集“e平台3.0”技术之大成的海豹EV。该平台采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电池既是车辆的储能元件,又是车辆的结构元件。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如此,也就让海豹EV拥有了新能源三厢轿车中难得的低趴形态,做到了0.219Cd的超低风阻系数。加上更合理的车身布局及高能量密度的刀片电池,就带来了最长700公里的续航,极大程度上缓解了阻碍纯电车成为主力车型的续航焦虑问题。

而全球首创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则为海豹EV带来了高效的动力,四驱性能版车型的零百加速仅需3.8秒,加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高级悬架和更平衡的前后配重比,使其驾控表现一流,既能满足家用又能纵享激情。

此外,“e平台3.0”还为海豹带来了全球首创的-30°—60°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使其在低温环境中用电、充电更高效,又一次为民众购买高价值纯电车扫清了阻碍。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500万辆——在普通直流桩上实现“超充”的腾势N7

或许是因为中国文化对“4”这个数字的避讳,比亚迪也没有在其第4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时举行公开的仪式,个人也确实不知道具体下线的车型是哪款。所以我们直接跳到比亚迪第5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车——腾势N7。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这是一款首搭了比亚迪多项创新技术的纯电中型猎跑SUV,碍于篇幅在此说就说两项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首先就是集创意和实用于一体的“双枪超充技术”,从名称上看有的朋友就能猜到该技术的大致概念。

即可用两把直流快充枪同时为腾势N7进行充电,可让其最大充电功率提升至230kW。那么即便是在普通充电站,只要有相邻的两个普通直流快充桩,就能让腾势N7实现“超充”的充电速率。15分钟内就能将电池电量从20%充到80%,而且不挑桩,这也大大缓解了续航焦虑。

另外就是电池包电磁脉冲自加热技术,能让腾势N7的动力电池在充电时快速升温至充电最高效的温度,进而提升低温环境中的充电速率。这也进一步提升了纯电车的地域使用范围,提升了民众入手高价值纯电车的信心。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600万辆——用DMO平台和云辇-P扩圈的方程豹豹5

比亚迪第6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车,是插混硬派SUV——方程豹豹5,这款车最大的技术创新,就是其采用的DMO电驱越野插混平台。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配备一台1.5T纵置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CTC大梁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采用P1、P3+P4电机分布,以电驱动为主。颠覆了此前插混硬派SUV多采用的P2电机结构、以发动机变速箱输出为主的驱动方式。

4.8秒破百的动力且馈电差异很小,馈电油耗7.8L/100km,满油满电NEDC综合续航可达1200公里,让硬派SUV也实现了“快省静顺绿”的特点。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还有就是方程豹豹5云辇版车型,获得了百万级豪华硬派SUV仰望U8下放而来的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使其可以实现悬架行程和阻尼的自由调节,以此在越野路况下获得更大的接近角、离去角和离地间隙,在铺装道路上获得更好的操控表现和滤震舒适性。

更能在露营时,让四个独立的避震机构实现不同程度的支撑,在不平整路面上做到车身的水平。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让原本适用条件相对有限的硬派SUV具备了泛用化基础,变得越来越大众化。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700万辆——升级双腔空悬云辇-A的全新腾势N7

比亚迪第7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车,是全新腾势N7。这款车不但继承了腾势N7的所有黑科技,并且将腾势N7采用的单腔空气弹簧悬架云辇-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升级为了双腔空气弹簧悬架版本的云辇-A系统。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相比单腔空气弹簧悬架,双腔空气弹簧悬架能通过对独立腔室内的气压进行调节,实现不同载荷、不同车速、不同道路环境下更精准的悬架阻尼调节,从而获得更佳的滤震效果和更适宜的支撑效果,提升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驾驶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800万辆——用“e平台3.0”实现全球化的海豚

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车比较特别,是比亚迪位于泰国罗勇府全新投产的工厂所生产的精品纯电两厢车——海豚。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虽说在比亚迪达成8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2024年7月,海豚在国内已经不算是新车了,但这款车在国内首次上市时表现出来的技术特点可是相当领先的。并且对于中国车企都跃跃欲试的全球市场来说,海豚的技术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海豚是一款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所打造的精品纯电两厢车,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高集成八合一电动力总成,以及中心化的电子电器架构,使其长度仅4米1出头的车身拥有了整整2米7的轴距。车内乘坐空间可比肩中级车,而行驶起来又足够小巧灵活,这在比亚迪海豚初次上市的2021年,可是相当领先的。

更关键的是,像海豚这种车身小巧灵活车内空间却十分实用精品纯电两厢车,其实是相当适合国内城市家庭当作日常用车的。而在欧洲、亚洲一些道路偏窄的国家和地区,海豚的技术特性也十分有优势,是一款较为理想的全球化新能源车型,可以说海豚加速了比亚迪和中国车的全球化进程。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900万辆——易四方配云辇-X的旗舰超跑仰望U9

比亚迪第9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车,是其高端豪华品牌仰望打造的纯电旗舰超跑——仰望U9,其技术革新足以颠覆行业对超跑的认知。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仰望U9基于易四方平台打造,由四个240千瓦、420牛米的电机分别控制4个车轮,不仅有2.69秒破百的加速,更能精准控制每个车轮的扭矩输出,从而实现更好的操控。

此外,仰望U9还配备了云辇-X智能主动式液压悬架系统,该系统由双阀减振器、主动式防倾杆、空气弹簧及摄像头等传感器组成,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对悬架行程和阻尼的自主调节,以此让车辆更好地做到贴地行驶,做到高速过弯不侧倾、加速刹车不俯仰。

同时,云辇-X系统还能让仰望U9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车轮做到最大超1吨的举升力,以此让车辆实现“弹跳”的功能及三轮行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让超跑正常行驶。

因为易四方平台和云辇-X的加持,仰望U9在德国ATP赛道创造了391.94km/h的极速纪录,在“纽北”跑出了7分17秒900的圈速,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跑出的7:25:231圈速快了7秒669之多,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第1000万辆——用“天神之眼”决胜“下半场”的腾势Z9

比亚迪是一家不服输的车企,工程师的执拗在其技术精进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它底盘功底不行,它就立马大面积换装更高级的悬架,并研发出了一系列的云辇车身控制系统予以回应。有人质疑它只擅长电动化不擅长智能化,它也拿出了相应的动作为自己正名。

比亚迪下线的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就是展现其拿下智电时代“下半场”决心的腾势Z9,这款车就搭载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该系统采用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的方案,具备高速NOA、城市NOA和智能待客泊车的能力,能实现端到端的全程高阶智驾。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根据波帆此前在深圳的实际体验,腾势Z9 GT城市领航CNOA功能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能精准识别信号灯,做到相应的刹停或通过,起步或转向;侦测到行人和摩托车也会视情况选择让行。前方道路出现占道施工等阻碍时,腾势Z9会和旁道的车辆进行博弈后完成变道;遇上突然插入前方的车辆或突然窜出的行人,也会快速避让规避事故,综合表现不输行业头部的智驾系统。

更关键的是,以比亚迪当前的保有量来说,其对智能驾驶数据库所需的数据收集,相比其他车企品牌无疑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也能让其更好、更快地优化自驾的智能驾驶技术,为拿下“下半场”赋能。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结语:从第100万辆到第1000万辆,比亚迪每个“百万辆新能源车下线”都对应了一种或多种技术的革新,要不就是将此前运用在高端车型上的智电技术进行一个下放。这也充分说明了“技术为王 创新为本”绝非一句口号,而是深入比亚迪骨血的“工程师之魂”。敢想、敢干、敢坚持,并且有意识地拉低先进技术的获得门槛,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利好。如此实力和格局,也就是比亚迪为什么能站上智电时代引领者之位,不断突破自我刷新中国汽车纪录的原因所在。

从100万到1000万,“新”车下线串联起了比亚迪的技术创新路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波帆说车”删除)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波帆说车 5.7万粉丝    4604作品 关注 在这里,听波帆为你读懂汽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