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突飞猛进,智能驾驶已经成为了很多新车着重宣传的卖点,这其中自动泊车更是被很多车企玩出了新高度。
不过就在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小米SU7标准版车主在网上称自己在11月14日晚间遭遇到了惊魂一刻。自己的爱车在开启自动泊车功能后直接变身碰碰车,在泊车时发生了多起剐蹭和碰撞事故。这些车主来自北京、天津等多个城市,并自发组建了一个名为“小米SU7标准版事故车主群”的社群。其中很多车主都在短视频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事故视频和照片。
小米“花钱消灾”
早在小米SU7上市之初,自动泊车就是其智能驾驶主要宣传的卖点功能之一。根据宣传,小米SU7车型的智能泊车功能不受网络信号限制,即便在信号缺失的地下车库也能自如运作。该功能依托全车搭载的智驾芯片进行运算,能实现最高23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并精准识别车道与障碍物,自主完成避让动作。
然而,近期爆发的大规模自动泊车故障,让小米汽车的这一智驾功能饱受诟病。小米汽车官方承认故障源于系统内部bug,但具体原因未予公开。为弥补过失,小米汽车承诺将承担所有事故车辆的维修费用,并提供每日1500小米积分(等值150元)作为赔偿补贴。
尽管如此,此补偿方案并未完全平息车主怒火。部分车主认为小米汽车就是“花钱消灾”,缺乏诚意。部分车主担忧车辆维修后的车辆贬损,认为所提供的积分补偿远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更有车主指出,积分补偿显得缺乏诚意,未能真诚考量车主的实际困境。另外有大批小米SU7车主担忧碰撞后可能遗留的安全隐患,针对小米汽车至今未给出有效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小米汽车的品牌信任度。
此外,有车主反馈说此次事件的补偿标准也并不统一。部分遭遇碰撞事故的车主获得了高达1万积分(等值1000元)的补贴,而其他车主则相对较少。这种差异化的补偿策略,让车主们质疑小米汽车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公平与公正,进一步加剧了不满情绪。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小米汽车在产品质量控制上的疏漏,也凸显了其在售后服务与危机应对方面的不足。
安全是智驾底线
小米SU7自动泊车功能的集体“失控”,凸显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安全性与可靠性上的严峻挑战。此事件非个例,而是波及全国多地、涉及数十辆汽车的系统性问题,暴露出设计、测试、验证等环节的潜在缺陷。车主反馈显示,事故中车辆安全机制未能有效启动,加剧了碰撞的损失,这反映出系统设计上的安全漏洞,对用户安全构成威胁。
此次小米SU7事件不过是智能驾驶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此次问题庆幸是出现在自动泊车场景中,普遍危害不大。如果是出现在高速领航工况下,那可不是简单的修车就可以弥补的看。随着智能汽车普及,智能驾驶相关事故频发,这也引发公众担忧。目前智能驾驶依然停留在L2阶段,并非自动驾驶,安全与可靠性仍需不断打磨。厂商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必须将安全置于首位,加大技术研发与测试力度,确保产品质量与用户安全。监管部门也应强化监管,制定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面临复杂挑战。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能提升驾驶效率与安全性,但在复杂道路环境与突发状况下,其可靠性仍有待提升。这要求厂商投入更多资源于技术研发与测试,加强与用户沟通,及时收集反馈,不断完善系统。消费者在选择智能汽车时,亦需保持理性,充分认识自动驾驶技术的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警惕,共同助力智能汽车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