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天和Auto 2328浏览 2024-12-05 IP属地: 安徽

关于汽车检测和M站的话题在近期讨论较为激烈,线上、线下均是一般。在上个月的时候曾经深度讲解过有关车辆OBD检测的话题,但并未对I/M模式进行分析,于是有汽车爱好者留言希望讲解其中的模式。

其实I/M模式并不难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双站协同。”

具体为:

  • I为inspect的首字母,意为“检查”

  • M为maintenance的首字母,意为“维修”

I/M模式就是检测发现故障之后可以立即维修,维修合格之后再返回检测,维修之后总是能通过检测的。印象中在多年前刚刚提到汽车尾气检测升级时,笔者就预测过检测和维修会合并;因为从车主的角度来分析的话,这是一个有利于车主的方案,发现问题、现场维修,这样可以帮助车主省下时间成本,同时社会化经营的汽车检测站也能多出一个盈利项目,所以这是必然的模式,理论上也是可以双赢的。

但是不能强制,一旦强制去M站就变味了。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M站是否垄断

竞争是一定要存在的,在汽车年检的过程中,车辆发现故障可现场维修确实方便;但是也得收费合理才行,如果一个用两三百元就能解决好的故障在M站要一两千元的话,那么凡正常的车主都不会去选择M站维修车辆。

燃油车尤其如此。

因为会影响汽车尾气排放数据的硬件是非常有限的,比如:

  1. 发动机火花塞、点火线圈、氧传感器、喷油嘴等

  2. 排气系统三元催化器、颗粒物捕捉器等

如果因为硬件老化导致发动机燃烧充分性降低,那就去清洗或更换上述硬件即可;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客观来说,这些零部件的拆装就是让普通车主看上三五遍势再实操一两次,都能学会。所以燃油车的维修成本其实是不高的,如果不换件只维修的话,实际成本就是工时成本;一般就是一两百元或两三百元,当然高端车辆由于维修过程中的风险成本较高,所以工时成本也会高一些,但纯工时超过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多。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M站呢?

听说有简单维修就要一两千元的案例,这有些垄断的感觉了;而且M站本应该是一个“选项”可现在成为了“必须。”都让车主选了,那不就是垄断吗?——但是理论上的M站并不会产生垄断。

因为有这样一个解释:

M站是采用自愿原则,符合条件的维修企业都可以申报成为M站。

这句话不难理解,也就是M站并不是相关机构制定谁来开,又要制定开多少家;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维修企业都能去申报,只要通过就能成为M站。所以M站的基础实际为维修企业,指定必须到M站维修实际也只是制定到这些有资质的维修企业而已——M站之间也存在竞争,存在合理竞争就不存在垄断——结论就是M站不存在垄断。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垄不垄断撇开不谈,就算认可不垄断的结论。

“小病大治”有没有问题?

假设有一个人肚子不舒服,医生看了之后说是吃坏了东西导致有些腹泻。然后病人自己到小药房或小诊所五块钱买一板氟哌酸,上午吃了下午就好了。问题得以解决。这不好吗?

而现在蹦出来一个家伙说必须用I/M模式去治腹泻,检测环节不变,但是解决腹泻必须到规模医院再挂号、专家门诊再看一遍、详细检测之后给出解决方案:来一板氟哌酸,结果是一样的,流程复杂了,由于规模医院运营成本高,最终收费五十元。

都知道一般腹泻吃点氟哌酸就行了,小诊所两分钟、五块钱可以搞定的事情,到了M站需要两小时、五十块去解决相同的问题。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燃油车的维修很简单,所以才会有许多路边店,这些路边店就像是小诊所一样。一般车主和一般故障只需要去这样的维修店。而I/M制度就是典型的“小病大治。”重点是符合其M站标准的维修车企在建造M站的时候一定会投入很大,所以收费必然很高;于是谁去申报M站以及M站有没有垄断和车主一点点关系都没有,就算都认可M站不垄断,但是车主客观上根本不需要它。

排放系统和内燃机的检测维修像治腹泻一样简单,有必要搞一个看起来无比专业,让一大群专业人士去治拉肚子的事情吗?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M站在笔者看来就像是“三级甲等窜稀专业医院。”

用很大的投入去解决屁大的问题,这种荒唐的站点就不应该出现。

小问题就让小门店去维修,M站想要获得这一份额也应该低收费,解决简单的问题没有高收费的合理理由。

再不济,汽车品牌售后往往会更专业,一个M站能比主机厂培训出来的、专门面向自己品牌的维修人员专业吗?M站在具备申报资格的维修企业里没垄断,但对于一般小维修店就不好评价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你们M站自己垄不垄断和车主没有关系,强制车主必须到M站消费的做法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的相关保护法规才值得思考。

I/M汽车检测模式概念清晰、逻辑合理,但却错误演变为“小病大治”
 
相关推荐
天和Auto 57粉丝    4250作品 关注 已入驻十大平台,该账号为天和MCN,天和Auto唯一爱咖号。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