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官网发布了一则“车辆传播经理”(Vehicle Communications Manager)的招聘信息,主要负责协调与特斯拉车辆项目相关的外部媒体沟通工作,包括与技术团队合作,确保车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并审批官网内容,推动外部媒体对产品的评价。
此外,该职位还需参与新产品目标设定,评估项目进展。
这是特斯拉四年前解散公关团队,马斯克冲在第一线进行品牌宣传后的一个重大变化。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随着特斯拉的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快速成长,很多负面消息也随之而来,单靠马斯克一个人和几个高管在社交平台上冲锋陷阵,是没有办法做到四处灭火。
特斯拉此举,也给一向跟随的中国新能源品牌一个信号:CEO不是万能的,社交媒体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干。
特斯拉销量增长无力
特斯拉目前的销量表现并不是很乐观。截至11月,特斯拉全球累计销量为157万辆,距离2024年180万辆的销售目标还有23万辆。2024年前11个月,特斯拉全球销量最高的月份出现在6月,为20.3万辆。另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数据,2023年12月,特斯拉全球销量为19.53万辆。
无论是参考去年同期销量,还是回顾年内的月度销量数据,特斯拉要想在12月份完成23万辆的目标,难度相当大。
回过头看比亚迪,前11个月累计销量已达3740930辆,同比增长67%。至此,比亚迪已提前一个月完成了2024年20%增长的销量目标。比亚迪在10月和11月销量均超50万辆,按照这个表现,比亚迪2024年销量极有可能超过400万辆。
客观地说,特斯拉即使完不成年度销量目标,但也是接近完成,说不上太差。但是在比亚迪更出色的表现下,特斯拉销量增速放缓的问题愈发突出。
应该说特斯拉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它也在2024年多次调整价格,特别是在中国市场,又是零息购车,又在年初和4月份频繁降价,取得了一定效果。11月销量达到7.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2%,环比激增82%。
但是在其他市场,特斯拉的表现就差点意思。
在美国本土市场,特斯拉11月交付48000辆,同比下降了8.9%。需要注意的是,11月份美国汽车市场出现了恢复式增长,同比涨幅超过9.8%,多个品牌的销量创下了年度最好记录。而特斯拉就是在众人皆涨的情况下,完成了我独降的战绩——确实有些不好看。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多种原因,北美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强度相对来说并不激烈,与中国和欧洲市场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特斯拉在美国可以说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局面下,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首次下滑到50%之下。
这其中有产品的原因,特斯拉目前的主销车型Model 3和Model Y缺乏市场竞争力;也有用车成本方面的原因,因为汽油的价格并没有那么高,而北美市场的充电设施也没有那么密集和完善;还有竞争对手想要进步的意愿和能力都很强,通用、福特、丰田、大众都是如此。
诸多因素作用下,业界认为,特斯拉已经进入增长瓶颈期。再加上频繁出现各种问题,特斯拉成立专业的公关团队,而不是指望高管灭火,就成了现阶段特斯拉的必然选择。
中国同行一直在学习
国内新势力品牌高管们一向以特斯拉为风向标。此前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创立之初,其创始人李斌、李想、何小鹏就深受马斯克的影响。之后,品牌宣传路径上,大家都是在模仿特斯拉、学习马斯克,甚至超越马斯克。
此前,马斯克经常通过社交媒体直接与用户互动,或者通过创新的产品设计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用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做传播,经常凭一己之力搅动市场风起云涌。
国内新势力的创始人和高管也是有样学样。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那些以往高高在上的董事长、CEO们纷纷躬身入局,在社交媒体上贡献出数不清的金句和名梗。
比如李斌,就曾说出“如果蔚来接下来还是每个月1万销量的话,我和秦力洪都要去找工作了”,“我不理解为什么还有人在买燃油车”,“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过江淮蔚来的工厂”等诸多话语,至今还时不时被人挖出来。
余承东更是被称为余大嘴,一句遥遥领先,不仅在汽车圈和科技圈如雷贯耳,甚至在整个互联网都是流传甚广。此外,余承东还善于和别人吵架,去年与何小鹏也展开了关于AEB的争论,收获了一波流量。
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雷军。小米汽车从开始筹备之初一直到现在,流量从来没有缺过。据不完全统计,自小米造车梦提出后,雷军登上热搜高达709次,其中大部分是在小米造车过程中生成的热搜。就连余承东都对小米汽车的市场流量表示了无奈与感慨。
也正是在雷军的带动下,传统汽车大厂的董事长们不顾年龄的限制,也投身短视频和社交平台,频繁地和用户进行互动。
追根溯源,这一切的缘起都是马斯克带的头。我们从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当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创始人所有的事情自然是亲力亲为,当业务上了规模,自己的精力不足以全面覆盖,或者是某一领域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自然要找专职人员来做。这是正常的逻辑。
可以说,特斯拉和马斯克就处在这样的阶段。
我们看李想和余承东最近一段时间很少发声就能初见端倪,当销量盘子大到一定程度,CEO们就不用频繁站台扯旗了。换句话说,随着中国车市淘汰赛的深入,大浪淘沙之后,参与竞争的品牌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精,想再看到CEO们出来站台营销也就越来越难了。
百姓评车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天有日出日落不停,一个人也是早晚状态不同。车企也不能例外,特斯拉如此,理想汽车如此,其他的新老车企也同样如此。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发展阶段不同,打法自然要发生变化。
当我们看清了这背后的规律,对CEO们身上出现的各种“怪相”,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央视“汽车风云盛典”,被誉为中国汽车界的“奥斯卡”。由央视总台联合五大行业权威机构联合评选。深蓝G318成功脱颖而出,成为“推荐入围车型”。
小米SU7推出新手保护模式,限制新车最高时速和动力,防止新手驾驶事故,确保驾驶安全,顺应行业趋势。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业界大佬们钦点为高阶智驾元年!有一说一,这年头,没点儿智能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车的。这不,各大品牌都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拼尽全力也要在智驾领域占个C位。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看看哪些品牌已经悄悄坐上了高阶智驾第一梯队的宝座!
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令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车企的实力,毕竟谁也不想“自己买的车还在,但生产车的厂家黄了”,在此背景下,“钱”成为证明企业生存能力的关键指标。
在地球的北纬50°,东经122°,有一片被誉为“冰雪之都”的神秘之地——牙克石。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中脊中段,以其极寒的环境成为了汽车高寒性能测试的绝佳试炼场。2025年1月25日,长安汽车携旗下三品牌五品序数智新汽车以及革命性的黑科技天衡分布式电驱,齐聚牙克石冬季汽车试验场,共同展......
战略合作再上新台阶!江淮钇为与时代智能签署滑板底盘技术合作协议
吉利银河星舰7 EM-i,可盐、可甜,用高颜值为美好生活提案; 出场即出圈,原生架构,原生美学,和油味say bye bye!
零下30℃下,表现让人惊叹!长安数智新车如何颠覆冰雪驾驶体验?
小鹏汽车公关负责人回应济南一小区地库火灾事件:车辆有改装现象
新能源汽车投保难等问题将得到解决,车主也需养成良好驾驶习惯
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当智能化与新能源浪潮汹涌而来,各大车企纷纷投身变革,力求在这场科技角逐中抢占先机。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以其坚定的创新步伐和卓越的技术实力,在数智化转型的道路上一骑绝尘。2025年1月25日,长安汽车携......
在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的反复验证后,小米终于还是决定对小米SU7进行召回了。
历经四个月极寒测试,都有啥项目?哪款国产车表现抢眼?
刚刚结束的“冬季越野路况及城市驾驶油耗测试”直播挑战中,BJ30表现惊艳,百公里油耗仅4.67升,同时拥有超大空间、超强通过性能,无惧路途遥远,复杂路况。过年开BJ30回家,省钱又省心。
智驾第一梯队,到底得有什么实力才能这么叫?
韩国人如何看待仰望U9?
五大品牌齐聚,奇瑞“硬菜”登场
1月12日,领克汽车在哈尔滨市区松花江冰雪嘉年华的领克冰雪游乐园内,举办了“CO:TALK 领克冰雪游乐场”试驾体验活动,领克EM-P家族车型在冰天雪地中展示出卓越实力。
订单传闻凸显换电模式竞争力,车企护城河应当是技术而非营销
1月魏牌蓝山销量对比12月或将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