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蜂巢能源:从“另辟蹊径”到领跑市场,叠片热复合助力第四季度订单爆满

蜂巢能源:从“另辟蹊径”到领跑市场,叠片热复合助力第四季度订单爆满

车解读 2132浏览 2024-12-17 IP属地: 未知

想要在格局稳固的动力电池行业突出重围,必须要靠制造工艺的创新。

2020年,特斯拉提出大圆柱电池的畅想,引来一众电池公司跟随,这是为数不多的,改变市场格局的机会,但四年过去了,市场热潮已然无声,大圆柱几近流产。

与特斯拉同时,市场还有另外一种技术路线,只不过当时非常微弱,四年后的今天才有一定声量,那就是做叠片,做短刀叠片电池。

动力电池的制造只有卷绕和叠片两种工艺,不同于宁德时代使用的成熟的卷绕工艺,叠片是新兴的,难度更大的制造方式,但制造出来的电池性能也更好。

同时,短刀形状的电池规格也颠覆了宁德时代固有的方形尺寸,甚至如今方壳电池标准化的规格,也越来越倾向于短刀形状。

选择短刀叠片电池的,便是蜂巢能源。这是一条极具风险的道路,但蜂巢能源没有停下过脚步。在公司常州总部的大楼上,因创新而前进的Slogan贴在最中央,不管是员工、客户、供应商都能一眼看到。

过去几年,蜂巢能源因“另辟蹊径”产生过巨大的支出,经历过扩张、亏损、换血,但一直没有放弃。终于,蜂巢能源开始迎来收获期。

四季度开始,蜂巢能源订单爆满,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两个月位居国内第5名。这是其短刀叠片电池的厚积薄发。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电池企业开始意识到,若只在卷绕上努力,只能追随宁德时代的脚步。如果想做出新的成绩,只能换道超车,叠片工艺也开始被更多的电池厂商所选择,而蜂巢能源显然走在了最前端。

稳居TOP5,商品策略的厚积薄发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蜂巢能源在国内市场装机量2.34GWh,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23.16%,同比增长68.35%,蝉联国内装机量排行榜第5名。如果只看三元市场,蜂巢能源10月装车量甚至做到了国内前三。

蜂巢能源:从“另辟蹊径”到领跑市场,叠片热复合助力第四季度订单爆满

在行业回暖后装机量迅速攀升,并能坐稳国内TOP5,要得益于蜂巢能源精准的商品战略。

2023年一季度,蜂巢能源就喊出了押注PHEV赛道的口号。彼时,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7.60%后,终端销量突然下滑,市场一片混沌,不管是纯电、还是增混车型,表现都不尽人意。

然而,蜂巢能源坚定地押注PHEV赛道,也就是增程和混动市场,并为此开拓产线,研发新品。

蜂巢能源的短刀产品也天生适合PHEV车型,在车辆内部设计中,短刀不仅可以避开排气管,同时可以做到高集成、高电量。这也是蜂巢能源在PHEV市场的产品优势所在。

2023年二季度开始,PHEV车型市场增速开始爆发,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全年,PHEV车型销量为280.4万辆,同比增长84.7%,是纯电24.6%增速的3.4倍。

2024年以来,PHEV市场依旧火热,纯电车型也开始奋起直追,新能源车渗透率再次回到飙升模式。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新能源车单月零售渗透率甚至达到了52.9%。

在市场整体回暖后,蜂巢能源的装机量也迅速攀升。近日,蜂巢能源盐城基地进入满产状态,八条短刀产线全力投入生产,确保订单的顺利交付。

蜂巢能源:从“另辟蹊径”到领跑市场,叠片热复合助力第四季度订单爆满

在具体订单上看,蜂巢能源第四季度整车订单达到了22万辆,相比第三季度的12万辆,环比增加了83%。同时,第四季度总订单量也攀升至12.66GWh,与第三季度的6.62GWh相比,环比增长了91%。

从细分车型来看,蜂巢能源装机的岚图梦想家、Free、追光,领克08,吉利银河L6、L7,长城坦克系列,以及理想部分车型的销量表现都十分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蜂巢能源的1-11月海外客户共出货116097台车,达到了5.8GWh,1-11月海外出货占比26.77%。在国内市场内卷加剧的情况下,海外客户是获取利润和增长速度的最佳机会,蜂巢能源也在把握。

蜂巢能源副总裁王志坤在高工锂电年会上还公开表示,预计公司2025年锂电订单比2024年增长一倍至48GWh。

当然,蜂巢能源还在持续探索,其下一个目标是新能源越野赛道。前不久杨红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跟明年的重点,蜂巢能源要打造越野专属电池,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者。

12月3日,坦克500Hi4-Z正式开启预售,搭载的就是蜂巢能源为其独家定制的大电量增混电池,电池包电量高达59.05KWh,峰值充电倍率超过3C。

蜂巢能源正在开拓新的市场,短刀电池也正在更多的车型上搭载。吉利、比亚迪、小米、小鹏、蔚来等众多车企开始使用这一品类。

杨红新十分欢迎,他很有信心,“如果大家都做短刀,我肯定做得更好。”他的底气便来自于蜂巢能源始终坚持的飞叠制造工艺。

制造取胜,做叠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

电池在生产制造时,可以分为两个工艺路线,一种是卷绕,一种是叠片。

相对于电池行业已经使用十数年,非常成熟的卷绕工艺来讲,叠片工艺在2018年,也就是蜂巢能源成立的同年,才逐渐在动力电池行业应用。

叠片工艺做出来的电芯虽然性能更好,但工艺难度更大,因此甚少有企业对这一工艺大手笔投入。直到蜂巢能源提出短刀电池,并“all in”叠片工艺,这种技术才开始从边缘走向大众视野。

当然,叠片技术也并不统一,行业内最常见的为Z叠与切叠,蜂巢采用的则是热复合飞叠技术。

Z叠和切叠属于叠片技术中的传统路线,很多软包电池生产商都采用这两种工艺,稳定性高,但生产效率低。

这两种叠片上设备多以三工位、四工位为主,想要提高产线效率,只能通过增加机器来实现,但这样又提高了成本,得不偿失。

而蜂巢能源的飞叠工艺,一台机器可以容纳八个工位同时叠片,第三代产线的叠片效率做到了0.125秒一片,生产效率几乎堪比行业内常规的卷绕工艺,这是叠片工艺上巨大的突破。

蜂巢能源:从“另辟蹊径”到领跑市场,叠片热复合助力第四季度订单爆满

为了研发热复合飞叠工艺技术,蜂巢能源做了大量的创新,不仅涉及到电芯设计、制造工艺、产线算法,甚至原材料也要调整,是整个生产链条的颠覆。

以隔膜为例,想要契合热复合工艺,隔膜需要可以快速粘黏,还得做到加热固化,不掉粉,并保证注液后的吸液跟保液性能。光隔膜的研发,蜂巢能源就投入了一年的时间。

在蜂巢能源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下,其第3代飞叠产线已经在盐城等基地满产运转。在蜂巢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新车开始使用短刀叠片电池,中创新航、正力新能等电池企业都在探索叠片工艺。

但在叠片工艺的探索上,蜂巢能源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杨红新认为,飞叠产线领先行业最少一、两年的时间,一旦其他企业做到了蜂巢第3代飞叠机的制造效率,那么蜂巢的下一代产线也已经投入使用。

他近期还披露了新的的产线消息,蜂巢能源的3.5代飞叠机,比现有的效率还能提高17%,第4代飞叠产线研发已经定型,第4代机器可以做到一分钟800片,相当于0.075秒一片。这样的叠片机,一台就足以支撑1GWh的产量。

蜂巢能源在叠片工艺上的制造领先性,正如宁德时代早期在卷绕工艺上的探索一样。如今,宁德时代最新的卷绕产线已经迭代到了第八代,效率可以做到60PPM,即每分钟下线60个电芯。蜂巢能源也正在朝第四代产线转变。

依靠飞叠的效率和性能优势,蜂巢能源短刀电池量产客户项目达到了84个,其中3个海外项目量产,并有多个项目在研,短刀电池出货量已经达到20万套。

越来越多的订单可以产生更多的利润,用利润投入研发,研发带来的制造优势可以获取更多的订单。蜂巢能源已经形成这样的正向循环。

未来,随着更多的电池厂商开始使用叠片技术,蜂巢能源也将一直站在工艺革新的潮头,始终领先行业一步。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车解读 587粉丝    309作品 关注 带来专业的汽车解读,独到的汽车资讯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