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制造”+“创新”,两条医药长期主线机会正在酝酿

“制造”+“创新”,两条医药长期主线机会正在酝酿

证券市场周刊 1078浏览 2024-12-24 IP属地: 未知

文丨张泉  编辑丨张桔

2024年医药板块走势波澜不惊,2025年两条医药长期主线浮出水面:左手制造、右手创新。

2024年临近收官,医药板块年内收益率仍然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的倒数第一位。回眸今年医药产业基本面的情况,医保控费叠加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等因素影响,压制相关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和市场表现。

不过,“制造”+“创新”两条长期主线性机会正在酝酿中。展望2025年二级市场医药投资,我们看好医药制造、医药消费、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四大细分板块,此外并购重组等主题性机会也值得关注。

“制造”+“创新”,两条医药长期主线机会正在酝酿

基本面承压导致“跑输”

日本经验增强中国药企信心

截至2024年12月18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年内下跌10.75%,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倒数第一位。究其原因,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EPS对股价的拖累超过了PE下降的影响因素。

对2024年医药行业来说,高基数效应随着特殊时期结束已经消除,且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医药需求确定性强并保持快速增长。然而,今年以来医保控费进一步趋严,导致相关医药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实际上,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仿制药价格显著高于美国、日本,有进一步降价空间——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原来很多“躺”在制度红利上赚钱的公司,将面临业绩和转型压力。

整体而言,中国医药产业未来前景依然光明,医保控费影响主要是结构性的;因为中国当下有上万家药企,大概率将迎来一场并购重组。对比来看,以老龄化程度严重的日本为例,20多年前有一千多家家药企,正是通过类似集采控价的手段,完成了行业洗牌、集中和升级的过程——如今只剩下三百家左右的药企。

观察日本股市可以发现,医药板块是过去20年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甚至有不少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实现成功“出海”。比如2023财年,日本大型药企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均超过60%,武田仅有约10%收入来自日本本土市场,主要由于通过自研与海外大药企开展合作,同时并购海外优质药企加速推进海外扩张。

因此,中国真正具有制造能力的药企,未来将通过整合仿制药行业,发挥出显著规模效应,满足保障整体基础医疗市场需求,这也是医保费用将大力支持的方向,患者也有望从中受益。

 

左手创新右手制造

两条长期主线机会浮出水面

具体来看,2024年乃至未来,医药板块有两条长期主线性机会正在酝酿:一条是制造;一条是创新。

就制造而言,有制造能力的药企通过整合市场,保障社会的基本医疗需求,并从医保中获得一块“蛋糕”。医保提到的“腾笼换鸟”,虽然“腾”了仿制药的空间去支持创新药,但还将有一部分基础费用会投入在仿制药上。

就创新而言,其仍处于从0到1阶段,具有新质生产力属性。中国医药行业多年来都在做产业升级,从医保角度也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去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未来没有核心竞争力的me-too创新药会逐步从医保资金中被挤出去,真正疗效好、保障基础民生的药品会获得国家支持。

以创新药发展过程为例,2024年行业中的一些公司已经正式步入良性循环。中国的药企自2015年转型做创新药开始,直到今年,一些大的药企在创新药领域度过了“只投入不产出”时期,步入兑现收入、利润的阶段,并且收入开始超过仿制药,这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至此,创新药企业完成了商业化销售,拥有了“自我造血”能力;此外,有的药企成功实现“出海”,通过专利授权把海外的权益授权给大型跨国药企,可以回笼一部分资金继续支持创新药研究。

对板块投资而言,意味着无论成长还是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都可以在创新药中找到适合的投资标的。因此,创新药步入良性循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看好医药制造等细分板块

挖掘并购重组主题机会

2024年,一方面医药制造领域的存量市场在加速出清,市场结构得到优化,行业格局更加清晰,通过“腾笼换鸟”,一些真正具备制造优势的药企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存活下来的企业将在竞争压力下朝着创新升级方向努力。新一年,医药行业格局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展望2025年,一方面,医保控费背景下,一些存量产品、竞争较为充分的产品,比如院端的检测费用下降等,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上市企业利润端修复进程,拉长企业盈利改善的时间空间,进而影响投资者参与板块的热情与信心。

另一方面,在财政兜底预期下,医疗需求作为基本民生有望得到保障,因此医药需求端仍将保持一定增速。更为重要的是,板块有望伴随着宏观基本面的修复迎来真正反转。预计到下半年或者四季度可以看到经济数据改善,股价往往会提前反映市场预期——政策发力、经济修复有助于带动医药基本面改善和股价上涨。

具体而言,我们看好四大细分板块以及一个主题性机会:

医药制造 医药制造业仍然是一个中线向上的板块,2025年依然会有相对较好的表现,除了原料药、仿制药、院内药品等外,创新产业链以及生命科学上游板块中的一些细分子赛道已经出清,基本面开始从底部重新上行,存在较多投资机会。这也是医药制造领域相较于2024年的一些新变化。

医药消费领域 医药消费领域过去两年承压,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眼科消费、医美、院外OTC中药等子板块,有望随着大消费复苏逻辑而得到修复。

创新药 创新药在2024年取得进展的基础上,成为新的期待和亮点,一方面寻找药品产业化节点上的药企,也即正处于上市后开始兑现利润节点上的公司;另一方面,挖掘产品研发中走到关键数据读出节点的公司。整体而言,要去挖掘完成商业化、有业绩可以兑现,已经步入良性循环的上市药企,投资确定性会更高。

医疗器械 2025年,治疗性的耗材与设备复苏存在机会。一方面,手术量将迎来复苏;另一方面,2024年因医药行业集中整治等因素影响导致招采暂停,明年将得到恢复且叠加设备以旧换新国家政策推动,相关细分方向存在触底反弹逻辑,应留意个股分化的情况。相对而言,对检测板块应保持谨慎,过度检测叠加管控,会导致这一细分方向业绩承压。

此外,2025年还有并购重组等主题性机会值得把握,行业将从良莠不齐的现状中进一步走向并购重组、龙头集中。有些管线不清、做不出产品的公司,慢慢会因资金问题而倒闭或淘汰,而有些公司赚到钱后,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去收购小的创新管线,做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的整合——在行业最艰难时期做并购重组更具性价比! 

“制造”+“创新”,两条医药长期主线机会正在酝酿“制造”+“创新”,两条医药长期主线机会正在酝酿

(作者系湘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本文刊发于12月21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证券市场周刊 9粉丝    561作品 关注 职业投资人之选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