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iCAR V23流量背后:情绪、取舍与口碑

iCAR V23流量背后:情绪、取舍与口碑

驾仕派 2432浏览 2024-12-31 IP属地: 未知

12月8日,雷军发微博纪念小米空气净化器发布十周年,第二天当驾仕派采访智米科技CEO苏峻博士时提到了这件事,他笑得相当腼腆,很是怀旧,似乎回忆一下把他拉回到十年前。晚上他转发雷军微博,写到“十年前,追随雷总创业,实现了做感动人心的好产品的梦想。”不仅如此他还发了一张十年前与雷军的合影,网友评论他现在更年轻,苏峻幽默地回复到“创业使人年轻”。

确实如此,当天下午的他正在为一周之后的iCAR V23上市发布会做准备。这款车是苏峻在成功打造了小米空气净化器的整整十年之后,带领智米内部孵化的一个独立团队推出的一个比当初小米空气净化器都更加复杂100倍、价格要贵上100倍的产品。

一周之后的12月16日,苏峻站在舞台中央,介绍他设计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款作品——iCAR V23的产品卖点。

由于过于激动,苏峻在发布会上的演讲内容有些“超纲”。第二天,用户反馈发布会冗长。苏峻在微博表示歉意,并宣布对用户权益进行全面升级。根据苏峻的微博内容了解到,所有小订用户原本享有的行李架和车衣权益,将转换为5万积分,并且每位用户还将额外获得5万积分,总计可达10万积分。这些积分不仅可用于0元换购科技舒适包,还能在商城中任意兑换精品商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针对用户关心的交付问题,苏峻也给出了明确的承诺。如果因交付延迟导致用户无法享受国家补贴,公司将为大定用户办理全额退款,确保用户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苏峻现在除了依然是智米科技CEO之外,他还是iCAR首席产品官,也是iCAR最佳CP之一,另一位是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章红玉。苏峻所带领的智米造车团队现在已经和原本的iCAR品牌进行了融合。

所有人都很好奇,苏峻造车团队如何和奇瑞合作,怎么突然就打造出一款让年轻人欣喜若狂的电动车。

回到iCAR V23上市前一周的那个下午,苏峻在结束了很长的全员会之后又接受了驾仕派在内的几家媒体长达两个小时的专访。过程中他始终表达着对这款车的高度热情、讲述着如何用“用户思维”秘密打造这款极具风格的电动车、也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国新能源产品需求的深度思考。

在采访中展露出他是“小米方法论”的坚定信徒,从他本人的角色,从他们团队的组成,都是原来在小米的生态链中深度参与的,他们自然在打造iCAR V23的过程中遵循了小米的爆品方法论。

“小米方法论我们总结4个点叫单款、精品、海量、长周期。”

苏峻说,这次造车目标就是为用户打造一款目前市场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风格越野SUV。

01

引爆iCAR V23:一款极具情绪价值的产品

尽管车市竞争激烈,但一线城市中仍有一群追求个性、审美的年轻人,他们渴望买到让自己心动的车。iCAR V23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生,成功切中了年轻人的喜好。

在苏峻看来,虽然中国车市已经高度内卷,但团队发现,一线城市中有一群有知识、有审美的年轻人,他们在买新能源车时有一个痛点——他们可以买到价格和实用性都不错的车,但买不到让他们发自内心喜欢的车。

“我们就说市场上大量的这些新能源汽车长得都像路人甲。年轻人其实买车的时候,他是想买点情绪的,我愿意多看几眼的,应该是有这么一个需求的,但是这个产品就一直没有。”苏峻认为iCAR V23给年轻人提供了不一样的选择,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拨动了年轻人的心弦。

苏峻和团队发现整个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上个性化、风格化的产品太少了。

“大部分都是比较低趴的造型,比较细长的眼睛,封闭式的前脸,反正所有的车厂都差不多。我在马路上看到这些车如果不看LOGO,真的分不出来是哪家的了。现在比如说这个时候我们又推出个重磅新车,消费者很期待,一看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好像是原来一些要素又重新凑了一下。”他认为新能源车市场路人甲太多,跟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这样的样式,这也就给了iCAR V23成功的机会。

于是他们决定为这群“产品极客”造车。苏峻认为,之前这些年轻用户的需求一直被忽视了,现在忽然有人给他们做了,这些用户看到就会很兴奋。“而且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是从自身出发,也让这些同年龄段、同文化程度、同审美鉴赏力的人一起参与打造的这个东西。”

他认为,iCAR V23的逻辑跟当年的初代小米手机和生态链的产品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颜值很高,而且产品定义很实用,然后价格也很有性价比。“一个是产品很漂亮,颜值一看就会吸引住你;第二个,空间很好很实用,一开很好开,再一问价格很棒,就买了!”

“这个逻辑就很像小米刚创业的逻辑,就是要用很好的产品、有性价比的产品,有情绪价值的产品,就给这些年轻人做产品,然后形成一个原始的原点爆发。”

02

好产品不是堆料

“性价比”其实是横陈在“打造好产品”这个意愿面前最大的障碍,但价格往往又是决定产品销量最大的因素。

对此苏峻给出了一个观点:

好产品不需要堆料,不堆料就可以很有性价比,有了性价比就有海量规模,这会进一步降低产品的价格、让更多消费者购买。

他说自己过去也参加过汽车的用户调研,但他发现,在这种调研中用户往往是有些敷衍的,只想快点结束,所以所有“所需功能”都打勾,但你如果真按照这个调研结果去打造产品,用户又不买账了。

“用户真的很讨厌堆料的产品。我实话讲,为什么当年小米能够率先在理工男中间打透,原因是什么?就是理工男太懂产品了,他们太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了。”苏峻对目前汽车行业的堆料行为并不认同。他认为,恰到好处比“十全大补丸”更好,毕竟堆料也意味着用户要付出更多成本,为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非必要性功能买单。

“堆料才能打成功产品,我认为是行业缺乏用户思维的典型表现,就是没有用户思维。因为有用户思维的话,你一定会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用户最想要的地方上,你为什么要让用户浪费他的钱,大家挣钱都不容易。”

怎么算是“用户思维”造车?苏峻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我觉得核心还是那句话,就是说这台车做出来你买不买?”

某种程度来说,iCAR V23其实是在为自己造车,团队成员高度符合造车锚定的核心用户画像:25岁到35岁之间、有知识、有文化、有审美、在一线城市。这类人的生活状态都比较年轻,而且暂时没有太重家庭的责任,很多空闲的时候还喜欢和朋友出去玩。

观察和思考目标人群的生活状态,是智米这边团队做产品定义的出发点。苏峻表示,基于这个点去考虑,那产品使用的场景和需求就有了大概的界定:比如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10~15万的价格带比较合理;再比如这台车首先应该很帅,同时要好用,驾驶和空间都要很舒服等。

有了人群画像、有了价位、也有了功能的优先级,接下来打造iCAR V23就相对清晰了。

比如在iCAR V23有一个细节是它没有设计后排出风口,这是因为他们借鉴了福特烈马的气流导向形式,福特烈马也没有做后排出风口,但是气流导向可以使得后排的温度非常舒服,在炎热的夏季一点问题都没有。

此外,团队在空间上花了很多的心思,空间、座椅、舒适度,包括机械旋钮的保留,也有高通8155的芯片、15.4英寸的2.5K屏幕、支持苹果的无线CarPlay……所有那些设计和功能都要满足“好用”的要求。

同样,整个产品的驾驶设定就不是性能取向,但是据苏峻透露,在三电和底盘上,他们不遗余力让iCAR V23的操控性做到非常好,在同级要最好。这或许和苏峻本身就是一个汽车爱好者有关系,他非常强调驾驶的愉悦感,“每一次驾驶、每打一次方向,你都觉得很愉悦,这种感受特别好,所以我们就把资源全力地放在这种方向上。”

iCAR V23团队里有特别优秀的底盘专家,有一拨是德系的(来自奥迪跟欧宝的团队),他们对于操控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同时,因为整个团队对驾驶的偏好倾向于大众品牌的产品,他们就深入地去研究德系车怎么做,后来团队找到全球最大的独立赛车和车辆技术服务厂商之一的普罗迪夫(Prodrive)来负责调校,也是因为觉得他们在这方面是专业的。

“SU7 Ultra原型车的工程也找的是普罗迪夫,英雄所见略同了,最后要求也是要做出一台驾驶非常愉悦、有乐趣的车。”苏峻表示,“进一步解释就是把所有的资源聚焦在用户的显性价值上,显性价值就是用户的核心价值。”

最后的一个结果是,iCAR V23出来以后团队成员购买率极高,这也坚定了苏峻认为这款车会被用户认可的信心。

03

窄缝不窄、小众破圈

可能最让人意外的一点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苏峻从来没有认为iCAR V23是一款小众产品,他始终在纠正外界对iCAR V23风格局限了销量的观点。

苏峻很认同理想汽车的理念,一款车能不能卖好,首先是找准空白市场。他说:“我们对消费品的理解,始终应该是做空白区,最好的竞争应该是不竞争”,他说iCAR V23不是一个上甘岭战役抢山头,而是重新建一个山头。

苏峻分享了自己对汽车行业的观察与思考,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的个性化产品、独特化车型依然存在“供给匮乏”的情况,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一些出位的产品,比如极氪、阿维塔、小米SU7等,但对于中国车市的市场规模还远远不够。

与此同时,苏峻表示,iCAR V23和市场其他同类型的“方盒子”产品也有所区隔,既没跟坦克去比越野,也没跟方程豹比动力,是一种全新的风格和品类,他将其称之为“风格越野SUV”。

从产品层面来看,iCAR V23 就是一台好看、好用、好开、好玩的车,它的特点在于,既有硬派的造型,展现出强烈的未来感和赛博朋克风格,又在不大的尺寸上实现了优秀的空间表现,而且高姿态的造型就像一台架高的卡丁车,再加上大尺寸轮胎及偏德系的调校,特别灵活和好开。

因此 ,即便在高度内卷的中国车市,也能创造出iCAR V23 的销量空间。

所以苏峻强调,iCAR V23不会是一个小众车,而是一台未来的大品类。他将iCAR的打法定义为“窄缝不窄、小众破圈”。

“我们这台车,它是个SUV,它的空间又好,长得又酷又好看,怎么不能吃主流市场?”苏峻很有信心。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逻辑就是苏峻总结的小米爆款方法论中的“流量飞轮”。

苏峻解释说,把第一款产品做到爆款后,通过口碑和用户自发传播营销,就可以为下一款产品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下一款产品的爆款,最终形成一个双轮。

所以,苏峻透露,iCAR品牌的后续车型都已经在规划中。在奇瑞体系能力支撑下,iCAR相比新势力一年一台车,在产品落地节奏上有着更高的效率。同时,现在iCAR V23还具备两方面的优势:一个是生产制造的弹性得到大幅提升,不会陷入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产能地狱’;第二个是奇瑞大厂的背书,直接就获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此外,奇瑞的技术、经销商网络等体系力的赋能,也能让iCAR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产品本身。

04

驾仕总结

采访的最后不免谈及苏峻对iCAR V23的销量预期。苏峻以一种既谦逊又充满信心的态度回应:“我们最关注的是把产品做到极致,只要产品足够好,市场自然会给出回应。销量很难精确预测或管理,它往往超乎你的想象。”

他回忆起在小米空气净化器项目中的宝贵经验:“就像当初我们做小米空气净化器时,原本预期一年能卖20万台,结果第一年就突破了100万台,单个产品最终销量达到了500万台。这告诉我们,市场的反应往往超出我们的预设,好的产品会自己‘走路’。”

对iCAR V23的销量,苏峻展现务实的态度:“只要我们持续专注于产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市场会给予我们正面的反馈。

(END)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驾仕派 26.8万粉丝    8763作品 关注 有趣、有用、有品。中国汽车行业坚持原创传播的代表。
推荐作者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