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米汽车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截至目前,小米SU7全年交付量超过13万辆,提前完成全年所有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汽车今年多次调整全年交付目标,从最初的7.6万辆,调整到10万辆,最后调整为13万辆。
小米首款车型SU7在3月份上市交付,到现在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3万辆的交付量。我们再往前溯源,雷军2021年宣布造车到2024年SU7上市,经历了三年。客观地说,小米三年时间筹备造车,自建小米工厂,需要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几乎是从零开始。这样的速度不算慢。
小米汽车取得亮眼成绩的同时,它的资金投入也成了车圈津津乐道的事情。小米汽车一周年成绩单显示,小米汽车目前研发投入超130亿元,专利授权超1000项。
花了130亿,在9个月的时间内收获了13万辆的成绩。这和近期暴雷的极越形成了鲜明对比。极越是百度和吉利合资的企业,百度投了50亿元,吉利投了30亿元,合计80亿元。极越不仅花完了这80亿,又欠了70亿元外债无法偿还。简单计算,极越至少烧了150亿元。再看极越的销量,截至2024年11月份,其年内累计销量约为1.3万辆。
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前,大家都知道造车很烧钱,可具体烧多少钱,大家的认知很模糊,包括投资人在内。现在小米汽车这个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大家心里都有了一杆秤。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汽车无疑是搅动行业的第二条鲶鱼。
销量增加,成本摊薄
小米集团三季报显示,小米SU7自2024年3月28日正式发布后,在过去半年多贡献了近百亿元的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10.27%。毛利率更是达到了17.1%。
相对比,零跑汽车2024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8.1%,小鹏汽车为15.3%,蔚来汽车为10.7%,极氪汽车为16%。有机构认为,小米汽车毛利率表现出色,主要原因系核心零部件价格降低及销量增加摊薄单位制造成本。
零部件价格下降肯定不止出现在小米汽车一家,对于小米汽车来说,更重要的原因是后者,产销规模上来了。据了解,从2024年4月3日SU7启动交付,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汽车已交付67157辆新车。
由于销量的增加,相比第二季度,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各项经营数据有了显著进步,经调整净亏损15亿元,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62亿元,净亏损18亿元。第三季度,小米SU7交付39790辆,也就是说,卖一辆车小米要亏大约3.7万元,相较于二季度的6万元减少2.3万元。
也就是说,随着产销规模的扩大,小米汽车的成本将会得到进一步摊薄,边际效应进一步得到降低。
同时,雷军的超强营销也给小米汽车省了不少钱。小米SU7上市当天,从发布会开始到结束,相关话题一直居高不下,喜提多条微博热搜。随后,这种高关注度转化为了实际的销售成绩,上市不到半个小时,就接到超过5万个订单,首日订单量接近9万辆。
10月24日,雷军发布视频回顾2024年的工作,一共拍了151条短视频,收获了1.3亿个点赞,其中办了三场发布会,五场直播,抖音粉丝就从1000万增长至接近3000万。
可以说,雷军对于小米汽车来说的影响无可估量的。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具体数据支撑的话,有网友曾评价,雷军凭实力为小米省下了几亿元广告宣传费。
2024年2月,周鸿祎曾坦言,“相对于成为另一个俞敏洪,他的羡慕对象是马斯克、雷军和余承东,想将自己打造为网红,为360集团节省数十亿的广告费用。”
不管是几亿还是几十亿,雷军躬身入局对小米汽车的助力不可估量。这一点,余承东、李想和李斌都是不可比拟的,就更不用说夏一平等其他人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李斌此前曾说,新创企业想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元以上的资金准备。事实情况是,从2016年以来,蔚来平均每年亏损超过百亿元。2023年蔚来销量16万辆,净亏损211.5亿元,每辆车净亏损13.22万元。211.5亿元的亏损已经创下蔚来单年度亏损之最。
迄今为止,蔚来累计亏掉的钱超过了960亿。
蔚来之所以亏损严重,和其涉足多个领域有一定关系。包括生产手机、自研电池、自研激光雷达芯片以及建设换电站等。截至2024年11月底,蔚来在全国已累计布局了2714座换电站,蔚来第一代换电站光建设成本就要300万元,仅换电站一项就烧掉近百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鹏汽车累计亏损384.3亿元。小鹏汽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成本结构和薄利模式。二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达14.7亿元,同比增加7.3%;同期,小鹏汽车的汽车毛利率为14%,低于理想汽车的21.5%、极氪汽车的16%以及小米汽车的17.1%。
此外,小鹏汽车此前曾因为G9上市“翻车”,G6新车上市,因为产能不足,错过了刚上市时的流量高峰,这些意外因素都打断了小鹏汽车的上升势头。
应该说,正是蔚来和小鹏的巨额亏损,给后来的入局者一个固化的印象——造车很烧钱,而且烧得不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造车。
我们看恒大旗下的恒驰汽车,许家印投入了1000亿元。如此看来,高合烧了100亿,极越三年砸了150亿,似乎也没有那么离谱。
还是那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了小米这130亿摆在面前,撕掉了新势力造车的遮羞布——原来不用那么多钱也能把车造出来,还能卖得这么好。
小米汽车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有其不可复制性,比如雷军的超强能力,能够亲自抓品控以及由此带来的超高话题性,还有把钱都实打实花到刀刃上,最后一条尤为重要。
虽说如此,但是小米汽车还是给市场指明了一条可实现的路径——在造车这件事上,有人在玩票,有人是真的造车。
在这里说一下蔚来和小鹏,尽管它们一直都是亏损大户,但它们确实在认真造车。只不过因为是先行者,市场需要培育,经验需要摸索,所以走了弯路,踩了大坑。这个可以理解。
对于认真的人和事,我们给予尊重。
百姓评车
从前,总是有人说雷军事必躬亲,天天带着小米汽车上热搜,各种跨界各种梗,不像一个CEO,现在来看,当初的努力全部转化成闪亮的订单,让同行看得眼热。往后,随着小米汽车的产销规模增加,其照妖镜属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那些非头部品牌,要小心了。
2025上海车展|东风猛士科技焕新出发:让越野更智能,让定制更奢华!
宝马集团再度深化本土AI生态布局,宣布接入DeepSeek
2025上海车展,Momenta、DeepSeek为何成了合资车最优选?
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在上海车展够火,赵今麦开它去冒险
2025年4月22日,比亚迪第四艘专业新能源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在江苏仪征正式交付,标志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销售及供应链体系的布局再上新台阶。该船以“深圳”命名,寓意着比亚迪扎根创新之城、引领全球绿色交通的决心,也彰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制造到技术、从产......
技术扶贫?从上海车展开始
大众汽车品牌在2025年上海车展“众进·向新”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的媒体日上,上汽商用车发布全新战略,引领商用车行业转型升级。上汽大通以“年轻创富・美好生活”为主题,带着华为乾崑等生态伙伴和多款创富新车亮相,并启动10亿创富基金回馈用户!
上汽大众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全球首秀
长安猎手K50上市!全球首款超级大增程皮卡,到底有多强?
4月23日,智己汽车于上海车展正式发布 “线控数字底盘技术”,为行业划出智能汽车进化新坐标。该技术以全线控架构革新底层逻辑,实现全域数字化控制与 “大小脑” 智能中枢深度融合,补齐智能汽车迈向“具身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为用户带来全场景都好开、全场景更安全的颠覆性体验。
第21届上海国际车展开幕,智享百变 旗舰大六座SUV领克900 2.0T探索版首次亮相。领克900自3月25日预售以来,凭借百变智能生活舱、悦享极致驾控、传承领克基因的全域安全理念与都市旭日美学设计,深受用户喜爱,预售订单已突破4万台,新车将于4月28日正式上市。
直击上海车展!极狐新阿尔法S5,要做最踏实的高性能纯电轿跑?
没想到国产车已经这么顶了,今年上海车展上仰望U8L直接把我看呆了,黑科技+国潮设计,颜值实力双在线,还能玩互动。谁说豪车只能是外国独秀?这波国产硬核实力炸裂,百万级别也能打,真的值得点赞!
靠增程车续命?只能说你还没看懂上汽大众!
(2025年4月23日)在今日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丰田首款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全球首发亮相。新车搭载鸿蒙座舱、带激光雷达的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等先进智能装备,车长超5米,是广汽丰田铂智品牌旗下全新纯电旗舰车型。3月刚上市的铂智3X和凯美瑞、汉兰达、赛那三大全球......
女士首选高颜值神车 东风奕派eπ007仅11.99万元起
2025年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onda)联合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Honda)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Honda)携最新电动化和智能化成果,共同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6.2号......
这台仰望U7能否建立起“技术豪华”认知,这场中国技术派与欧洲百年豪门的对决,让我们拭目以待。
祺友聚焦向往S9:广汽传祺 华为乾崑 宁德时代“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