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车产业出现的新技术,大部分是围绕电气化在性能、智驾和算法的集中爆发,而在2025年,新技术的比拼,又会回到底盘这一传统硬件上。已经诞生的智能底盘,有华为的途灵底盘,智己的灵蜥数字底盘,星途的飞鱼底盘,蔚来的天行底盘,理想的魔毯底盘,以及比亚迪的全套云辇,这里面有主动式,也有被动式,但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用路面数据,改变悬架效果,提高有别于传统减振器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而要实现提前分析路况,提前修改悬架软硬高低,空气悬架和CDC阻尼减振系统便成了刚需,问题是,这套组合已经是智能底盘的上限吗?或者说,没有空气悬架,就不算好的底盘吗?答案肯定不是,而且,随着电磁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空气悬架,很有可能会从今年开始,逐渐退为二线技术,甚至还有机会让整车价格再降一些。
利用磁场调节更快,电磁底盘将淘汰传统空簧?
要把悬架聊透,必须得从基础结构入手。弹性元件、减震器和传力装置,这三部分组成悬架缺一不可,所谓的弹性元件,其实就是起到承重和传递垂直荷载的缓冲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减振弹簧,其中乘用车多用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钢板弹簧多用于货车,减振器主要是用来限制弹簧的运动,传力装置则是把悬架和车身连接的各种连杆,所以,这三部分之间的相互组合,正是最考验主机厂调教水平的地方。
那,有没有能跳过调教玄学,直接拉满舒适性的办法?有,取代了金属弹簧的空气悬架就能实现。由于只需要对储气罐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和释放,优点就是能同时调整悬架行程和刚度,甚至还衍生了性能更强的多腔空簧,但缺点也很直接,一旦气泵失效或弹簧筒漏气,不仅影响驾驶,日常维护的成本也更高一些,而且频繁的压缩运行,本质上也会加速高精设备的老化,更何况,作为城市SUV,配空簧的意义更多的也是在舒适性上做文章,而非强调通过性,那,有没有能在成本和效果上可替换的方案呢?
就目前来看,技术成熟且性能稳定,更好的选择会是磁流变技术。从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来,这是一套利用电磁感应的悬架系统,再准确来讲,其实和电磁阀阻尼悬架有非常接近的关系,只不过,电磁阀改变的是油液压力或阻尼对流孔大小,而磁流变的思路,是把桶内的介质换成了磁流变液和电磁线圈,其中磁流变液带有对磁场敏感的材料微颗粒,不通电时,油液更像是牛顿流体,此时的阻尼处于最小状态,即悬架最“软”,而通电之后电磁线圈会产生磁场,使油液当中的电感颗粒变的链条化,也就是具备了粘塑性,从而获得更大的阻尼效果。
所以,磁流变悬架的阻尼调节逻辑,是和电流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电流越大,磁场越强,阻尼便会越大,和电磁阀阻尼减振器相比,磁流变悬架不需要再通过底部的传感器收集数据,交给ECU控制单元,再传给电磁阀开关来控制对流孔大小或油液压力,电流的微弱变化,10-15毫秒就能调节减震器阻尼的强度,而且在不同的车型上也能做到通用化,最关键的,还在于整个设备的生产一致性和供应链上游成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磁流变悬架的价格,甚至有机会比传统电磁阀更低,在成本上直接取代传统空簧形式。
双阀CDC和悬浮电机之后,智能汽车价格会降2万?
简单总结磁流变悬架,就是利用电磁反应原理,用掺金属粒子的特殊变液取代传统油液作为介质,优势是响应速度比电磁阀或者多腔空簧更快,动态调节范围也更大,在不同工况瞬间就有不同的阻尼硬度,到这,可能有人会说,让底盘实现高低调节,至少需要具备在Z轴的主动控制能力,磁流变仅仅是实现了快速改阻尼,而且还不能取消传统的金属弹簧,难不成,没空悬还真做不了主动智能底盘了?
其实不然,还是利用电磁原理,也同样不用金属弹簧,把液压减震器换成悬浮电机,套在双叉臂悬挂的两侧,利用大量的电磁组件实现磁通量的快速调节,也就是磁力互斥后产生的效果,从而在XYZ三个轴方向都能做到主打可调,甚至还能实现能量回收,给电池充电,调节速度同样是是在10毫秒级别,这也就是已经在仰望U7上搭载的云辇-Z技术。所以说,能在Z轴主动运行的,不一定非得是空气悬架,因此,也算是再一次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按照京西集团的最新消息,第四代磁流变悬架的零部件和制造能力,已完全落地国产化,上下游供应链的成本已经降到了和传统电磁阀减振器一个水平,这释放的信号就是,磁流变将取代两个传统悬架,一个是单一结构的空气悬架,另一个就是电磁阀减震器了,而眼下主机厂使用最多的空簧+CDC组合,大概率会下放到中低段价格市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一方面,是上面已经提到的悬浮电机技术,由于结构比多腔空簧来的更复杂,制造难度不亚于多腔空簧的密封性,这意味着造价和维护成本会更高,但通过电磁反应得到的毫秒级调节效果,却是和空簧截然不同的,另一方面,即便不用工艺更复杂的悬浮电机,靠双阀CDC的逻辑也能做主动调节底盘,甚至还有延展48V高宽带线控化技术的潜力,所谓48V线控化,就是CAN以太网总线运行会到千兆位,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这是实现线控转向和线控底盘的关键,而调教底盘最重要的也是响应速度,尽管没有电流改变磁场来的更快,但给一个能在Z轴产生推力的泵,是不是就解决了?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汽车的这套双阀CDC技术,依然算是一套阻尼减振系统,而聊到阻尼减振又离不开金属避震弹簧,似乎又变相锁死了悬架在Z轴的运动能力,所以,新的方案就变成了不用任何弹性元件,在阻尼避震筒内再增加一个电磁阀,再给下支臂和避震筒相连的地方,安装一个功率有4.6kW的动力泵,这个电动泵会施加压力影响筒内的上下腔油压,同时ECU也会控制阻尼对流孔的大小,由此获得140mm的Z轴运动范围,这个调节也远比多腔闭式空簧来的更极限,速度也更快,明显更符合下一代融合智驾做跨域执行的智能底盘。
如此一来,主动调节的效果和空簧类似,但又多了超过4万牛的举升力,连续原地起跳,化解俯仰侧倾,甚至不用三电机或四电机,也能实现原地掉头或圆规掉头,不出意外,甚至还有类似摩托车压弯的反向侧倾效果,所以,空簧和CDC的组合,今后大概率会出现在20万以下的车型中,毕竟,有满血途灵的智界R7,已经卖到了24.98万,智己LS6更是不到23万,在新一轮技术加速竞争下,一旦新技术触及30万级,届时配空簧的豪华车,车价至少会有2万的下浮空间。
上汽大众签约“科技共创”合作伙伴 构建智能新生态
看到极氪的无人区极限救援,不得不服
4月25日,2025首届云南会泽“金布多”摩托车越野赛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冠军车手齐聚素有“钱王之乡”美誉的会泽县,展开为期三天的速度与激情之战。赛事以“峡谷竞速·钱城新韵”为主题,通过竞技、文旅、科技多维度融合,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澎湃活力。
长安马自达EZ-60惊艳首秀,仅需10元预订抢先体验
从赛场冠军到街头爆款,徐梦桃与银河L6EM-i的双向奔赴
管智驾是好事,大大的好事。
硬核SUV还能这么玩?吉利车展展车自带“不撞墙”黑科技
看007GT有点心动
2025上海国际车展魏牌发布会盛大开幕,魏牌以为用户而改变为核心主题,携焕新车色的全新蓝山、包含福祉版在内的全新高山等重磅车型以及多项智能化技术集中亮相,并在车展现场打造咖啡馆,场景化展示魏牌所带来的品质生活。
硬核SUV还能这么玩?吉利车展展车自带“不撞墙”黑科技
4月24日,荣威紧扣“中国家庭对美好出行的想象”这一时代命题,携约瑟夫·卡班亲自操刀的全新概念车、头部合作伙伴豆包AI,以“体面、超值、信赖”为三大核心价值,开启品牌发展新篇章。此次品牌焕新,是荣威“为中国家庭造国民好车”这一初心的新实践,更是荣威向中国家庭用户递呈的新答卷。
上汽奥迪携手中国顶尖科技伙伴,共创智能出行新纪元。
硬核SUV还能这么玩?吉利车展展车自带“不撞墙”黑科技
在2025上海车展上,布雷博凭借其在制动系统领域深耕数十年的经验,展示了极具革新意义的最新创新成果——Greentell套件。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全面提速,企业正式迈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新阶段。
“公路坦氪”神话续写!
就在大家还在各个展台间“流连忘返”的时候,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高管居然“偷偷”同框了!“南北大众定终身”搞出大动静,这绝对算得上车展首日的一个名场面。情况究竟如如何?咱们就搬好小板凳一同探究。
看到极氪的无人区极限救援,不得不服
亿纬锂能亮相2025上海车展,大圆柱电池“原位升级”定义新能源汽车最优解
奇瑞首款增程车,居然还是旗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