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空气悬架不再高级?国产车换电磁底盘,豪华车会降2万?

空气悬架不再高级?国产车换电磁底盘,豪华车会降2万?

路咖汽车 1309浏览 2025-01-16 IP属地: 未知


2024年,汽车产业出现的新技术,大部分是围绕电气化在性能、智驾和算法的集中爆发,而在2025年,新技术的比拼,又会回到底盘这一传统硬件上。已经诞生的智能底盘,有华为的途灵底盘,智己的灵蜥数字底盘,星途的飞鱼底盘,蔚来的天行底盘,理想的魔毯底盘,以及比亚迪的全套云辇,这里面有主动式,也有被动式,但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用路面数据,改变悬架效果,提高有别于传统减振器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而要实现提前分析路况,提前修改悬架软硬高低,空气悬架和CDC阻尼减振系统便成了刚需,问题是,这套组合已经是智能底盘的上限吗?或者说,没有空气悬架,就不算好的底盘吗?答案肯定不是,而且,随着电磁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空气悬架,很有可能会从今年开始,逐渐退为二线技术,甚至还有机会让整车价格再降一些。

利用磁场调节更快,电磁底盘将淘汰传统空簧?

要把悬架聊透,必须得从基础结构入手。弹性元件、减震器和传力装置,这三部分组成悬架缺一不可,所谓的弹性元件,其实就是起到承重和传递垂直荷载的缓冲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减振弹簧,其中乘用车多用螺旋弹簧或空气弹簧,钢板弹簧多用于货车,减振器主要是用来限制弹簧的运动,传力装置则是把悬架和车身连接的各种连杆,所以,这三部分之间的相互组合,正是最考验主机厂调教水平的地方。

那,有没有能跳过调教玄学,直接拉满舒适性的办法?有,取代了金属弹簧的空气悬架就能实现。由于只需要对储气罐内的空气进行压缩和释放,优点就是能同时调整悬架行程和刚度,甚至还衍生了性能更强的多腔空簧,但缺点也很直接,一旦气泵失效或弹簧筒漏气,不仅影响驾驶,日常维护的成本也更高一些,而且频繁的压缩运行,本质上也会加速高精设备的老化,更何况,作为城市SUV,配空簧的意义更多的也是在舒适性上做文章,而非强调通过性,那,有没有能在成本和效果上可替换的方案呢?

就目前来看,技术成熟且性能稳定,更好的选择会是磁流变技术。从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来,这是一套利用电磁感应的悬架系统,再准确来讲,其实和电磁阀阻尼悬架有非常接近的关系,只不过,电磁阀改变的是油液压力或阻尼对流孔大小,而磁流变的思路,是把桶内的介质换成了磁流变液和电磁线圈,其中磁流变液带有对磁场敏感的材料微颗粒,不通电时,油液更像是牛顿流体,此时的阻尼处于最小状态,即悬架最“软”,而通电之后电磁线圈会产生磁场,使油液当中的电感颗粒变的链条化,也就是具备了粘塑性,从而获得更大的阻尼效果。

所以,磁流变悬架的阻尼调节逻辑,是和电流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电流越大,磁场越强,阻尼便会越大,和电磁阀阻尼减振器相比,磁流变悬架不需要再通过底部的传感器收集数据,交给ECU控制单元,再传给电磁阀开关来控制对流孔大小或油液压力,电流的微弱变化,10-15毫秒就能调节减震器阻尼的强度,而且在不同的车型上也能做到通用化,最关键的,还在于整个设备的生产一致性和供应链上游成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磁流变悬架的价格,甚至有机会比传统电磁阀更低,在成本上直接取代传统空簧形式。

双阀CDC和悬浮电机之后,智能汽车价格会降2万?

简单总结磁流变悬架,就是利用电磁反应原理,用掺金属粒子的特殊变液取代传统油液作为介质,优势是响应速度比电磁阀或者多腔空簧更快,动态调节范围也更大,在不同工况瞬间就有不同的阻尼硬度,到这,可能有人会说,让底盘实现高低调节,至少需要具备在Z轴的主动控制能力,磁流变仅仅是实现了快速改阻尼,而且还不能取消传统的金属弹簧,难不成,没空悬还真做不了主动智能底盘了?

其实不然,还是利用电磁原理,也同样不用金属弹簧,把液压减震器换成悬浮电机,套在双叉臂悬挂的两侧,利用大量的电磁组件实现磁通量的快速调节,也就是磁力互斥后产生的效果,从而在XYZ三个轴方向都能做到主打可调,甚至还能实现能量回收,给电池充电,调节速度同样是是在10毫秒级别,这也就是已经在仰望U7上搭载的云辇-Z技术。所以说,能在Z轴主动运行的,不一定非得是空气悬架,因此,也算是再一次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按照京西集团的最新消息,第四代磁流变悬架的零部件和制造能力,已完全落地国产化,上下游供应链的成本已经降到了和传统电磁阀减振器一个水平,这释放的信号就是,磁流变将取代两个传统悬架,一个是单一结构的空气悬架,另一个就是电磁阀减震器了,而眼下主机厂使用最多的空簧+CDC组合,大概率会下放到中低段价格市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一方面,是上面已经提到的悬浮电机技术,由于结构比多腔空簧来的更复杂,制造难度不亚于多腔空簧的密封性,这意味着造价和维护成本会更高,但通过电磁反应得到的毫秒级调节效果,却是和空簧截然不同的,另一方面,即便不用工艺更复杂的悬浮电机,靠双阀CDC的逻辑也能做主动调节底盘,甚至还有延展48V高宽带线控化技术的潜力,所谓48V线控化,就是CAN以太网总线运行会到千兆位,数据传输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这是实现线控转向和线控底盘的关键,而调教底盘最重要的也是响应速度,尽管没有电流改变磁场来的更快,但给一个能在Z轴产生推力的泵,是不是就解决了?

从结构上来看,小米汽车的这套双阀CDC技术,依然算是一套阻尼减振系统,而聊到阻尼减振又离不开金属避震弹簧,似乎又变相锁死了悬架在Z轴的运动能力,所以,新的方案就变成了不用任何弹性元件,在阻尼避震筒内再增加一个电磁阀,再给下支臂和避震筒相连的地方,安装一个功率有4.6kW的动力泵,这个电动泵会施加压力影响筒内的上下腔油压,同时ECU也会控制阻尼对流孔的大小,由此获得140mm的Z轴运动范围,这个调节也远比多腔闭式空簧来的更极限,速度也更快,明显更符合下一代融合智驾做跨域执行的智能底盘。

如此一来,主动调节的效果和空簧类似,但又多了超过4万牛的举升力,连续原地起跳,化解俯仰侧倾,甚至不用三电机或四电机,也能实现原地掉头或圆规掉头,不出意外,甚至还有类似摩托车压弯的反向侧倾效果,所以,空簧和CDC的组合,今后大概率会出现在20万以下的车型中,毕竟,有满血途灵的智界R7,已经卖到了24.98万,智己LS6更是不到23万,在新一轮技术加速竞争下,一旦新技术触及30万级,届时配空簧的豪华车,车价至少会有2万的下浮空间。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