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固定充电位的前提下,电动汽车应该每天充电还是用完再充呢?
由于更换动力电池组的成本比较高,如何充电才能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成为车主们关心的话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比较长的,并非每一天都能开完;那么如果一天只是开了10%或20%的里程,回到家就充电算不算是好习惯?答案是肯定的。
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插混汽车,有条件就挂上充电枪吧。
有些观点认为尽量不要随时随地的充电,因为电池组充电到80%的时候就会降低充电功率;从80%到100%的过程被其称为“浮充。”然而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简而言之,锂电池没有浮充的概念。浮充指的是电池在充满后的状态下依然维持一定的充电电流,目的是维持电池的满电状态——浮充主要用于长期备用东风电源设备。电动汽车充满电的那一刻总能听到“嗒嗒嗒”的声音,此时电池组就已经不再充电了。
锂电池不具备浮充的特性,充电方式只是恒流、恒压和快充;恒流充电适合3C设备,也就是适合充电电流较小的锂电池。电动汽车的充电是恒压充电或快充。但是快充是会损伤动力电池的,一般情况下只要能慢充则不建议使用快充。
只是为何电动汽车充电到80%或90%的时候就会降低充电功率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其次是考虑到电池充电温度,再次就是避免电池热失控。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能,高热能不仅有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增加电池损耗和化学活性的衰减。所以充电到80%之后往往会降低充电功率,即便使用快充也会切换到恒压充电模式,充电功率会下降到3~7kW;然而这个标准可不是什么“浮充。”
反之,如果每一次都将电池容量开到几乎耗尽再去快充,这种用车习惯是一定会损伤电池的。
快充的电压高、电流大,充电过程会加速电池内部产生的热能;动力电池快速且大幅度的升温,电池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化学反应,锂离子很可能在应该嵌入时无法有效嵌入从而形成锂枝晶。过多的锂枝晶是有可能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起火的。所以电池还是不建议频繁使用快充,尤其不建议频繁过量消耗电池容量,之后再进行长时间的快充。
有条件还是慢充更好。
只是有些电动汽车用户认为每次都用10%或20%的电量,是否会只损伤那几节动力电池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动力电池组的关键是“组”而不是节,并联扩容、串联升压,所有电芯都要同时工作;并不是只有10%或20%的电量就只会针对某几节动力电池,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成立的。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讲一讲:
充电的时候能不能在车里使用电子设备?
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充电的时候可以正常使用车辆。有些电动汽车用户担心“电池边充边放”会影响充电效率或充电安全,这是不存在的——电池不能一边充电一边放电!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或放电都是化学反应,是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或从负极到正极的脱嵌和嵌入,怎么能同步进行呢?真实情况是只要车辆接上充电桩,此时就是充电桩一边给动力电池组充电、一边在变压后给车辆电子设备供电!充电时用的电不来自电池组而来自充电桩。
手机充电、电脑充电都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一边玩手机一边充电也没有关系,因为手机的电源不是电池而是充电器了;至于有些手机用了错误的充电器导致边充边玩的过程中掉电,原因也只是充电器选错,使用设备的过程中电池也去放电而已。
至于边充边玩的过程中感觉设备发热也很正常,因为像手机这样的设备是没有散热系统的,电池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能,发热当然不奇怪。不过电动汽车完全不用担心,因其智能系统会随时监测动力电池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就一定会自动启动散热系统;所以有些电动汽车在充电时才会有明显的噪音,实际是水泵和散热风扇运行时产生的声音。
总而言之,电动汽车不建议频繁深度充放电,因为最好避免频繁地长时间的高电压、大电流充电;反而是频繁地短时间低电流充电对于电池组更好。锂电池不用担心所谓的“浮充。”电池组充满之后就会断电。
聚央企之势,长安启源底气拉满,稳了!
这实实在在的结果,正是奥迪Q6L e-tron电池安全性的有力证明。
座座都是头等座!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全新上市
新央企成立,长安汽车集团要迈进全球前十,2030年目标能实现吗?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比亚迪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霸主地位凸显
2025年过半,上半年比亚迪销量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综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有了成效。一路向前,期待未来更多的精彩时刻。
从军工品质到全球布局,长安启源用户30万销量印证信赖根基。
岚图汽车7月的销量表现,是其产品力、品牌力、战略定力和用户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当2025年车市半程战报揭晓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登上了造车新势力榜首: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的交付量,终结了理想连续两年的统治。这家被戏称为“半价理想”的品牌,很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逆袭。那么,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当行业陷入参数内卷、安全标准模糊的迷局,北京现代以一场全球首个厂商对媒体开放的“真”实测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质力”造车。这不是浮夸的营销口号,而是以全球标准为尺、以真实数据为证的硬核宣言。
深蓝汽车发布未来新布局!未来将推30款全新车,将改变新能源市场
天生抵御红紫外线?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防晒大横评!硬实力如何?
如何实现品牌跃升?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从技术实证、信用构建、极限验证,为汽车品牌长期发展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清晰路径。
实际体验+门店专访,一条视频告诉你,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到底靠不靠谱。真赔?真负责?看完你就知道了。
自动驾驶规模落地&L2安全拷问:智能驾驶的冰与火之歌!
焕新不加价 全新博越9.19万元起预售发布 冲击10万级家用SUV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