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在日产与本田传出合并传闻之后,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这位最懂日产的人,同时也是最熟悉日产的管理人,接受了彭博社等媒体的视频采访。
“我不看好两家公司的合并!”
面对镜头,戈恩的回答斩钉截铁。和其他业界人士的观点相反,戈恩不相信日产最终会与本田结盟,并从商业价值、企业文化、日本政府扮演的角色以及产链逻辑等视角做了详细分析。
戈恩的预言,或一语成谶。
2月5日,因为诸多条件无法达成一致,日产决定撤回与本田关于业务整合的基本协议。知情人士透露,两家公司后续可能再次启动合并事宜的谈判,也许只针对部分电动车型进行合作。
时光仿佛回到多年前,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启动组建工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是戈恩的强势手腕,把它们维系在一起。如今的日产-本田-三菱再次整合,依旧面临控制权分配、业务板块分工等问题,不同的是,谈判很快出现巨大裂痕。
在其中阻挠的,还有另一只手。
一向狼性的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早早瞄准了现金流困难且经营不善的日产,暗地里打着自己的算盘。只是在日本政府的介入下,风浪中的日产本田紧紧相拥,让鸿海的计划无法实施。在幕后等待时机,如今的鸿海再次找到染指日产的机会。
谈判崩裂
伏笔早已埋下。
在合并协议还未正式官宣前,曾有日本媒体透露,日产与本田的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日本政府有意撮合,但本田表现出非常强势的一面,且给日产提出了较为严苛的条件,也给对方抛出非常清晰的谈判时间表。
实力悬殊,这是阻力的根本。
我们可以想象,当日产处于寻找合作伙伴和现金流的自救时刻,若不是日本政府力挺,以及考虑到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协同效应,本田不会站在救助日产的谈判桌上。毕竟,正值转型关键期的本田,也面临自己的困境。
日产撤回协议,谈判困境也公开化了。
《日本经济新闻》透露,日本和本田此前签署的经营统合意愿协议书,是具有排他性的。如果其中一家企业放弃整合,与第三方企业有同属性的合作或并购,需要向对方支付1000亿日元的毁约费用。由此可以推测,两家企业必定是遭遇了巨大的分歧,才导致谈判无法继续进行。
那么,矛盾究竟集中在哪里?
据悉,本田曾提出让日产成为其子公司的方案,这明显背离了最初平等合并的契约精神,让日产很难接受。一旦谈判内容深入股权比例和资产估值,这一冲突逐渐加剧,谈判出现僵局。
本质上,还是控制权之争。日本NHK报道,本田目前的立场是,除非日产成为其子公司,否则不会接受整合。
这笔账,本田算得很清楚。
占据实力上风的本田,不愿意单方面“扶贫”。本田曾在今年1月表示,提升日产的收益,是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进的前提,只有日产在2026财年营业利润至少增长三倍,才有可能顺利完成计划的整合。
对于急需现金流“输血”、正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的日产,这一条件是较为苛刻的,且从本田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基本上没有妥协的余地。正如戈恩在采访时分析——
本田是极度独立的,这家公司在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真正的联盟,多年来也一直吹嘘自己特立独行,甚至试图与日本老大哥丰田抗衡。要让这样一家企业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对方一定会提出自己的条件。
鸿海,机会来了
鸿海早就盯上日产了。
去年,鸿海瞄准了法国雷诺存放在信托银行的日产股票。因为在2023年,日产与雷诺的资本关系重新调整,雷诺降低出资比例,各相互出资15%的形式。与此同时,雷诺为了将其持有的部分日产股份分阶段出售,暂时转移至法国的信托银行。
日媒透露,目前雷诺依旧有22.8%的日产股份存放在信托银行,鸿海认为,只要收购这些股份,就可以插手日产的经营。
一旦鸿海计划得逞,日本汽车产业的损失就大了,无论是日产,还是本田,都对鸿海的一举一动格外警惕。对于本田来说,该公司此前和日产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这是放眼长远的技术协作主路线,鸿海搅局,合作计划就会回到原点。
日本政府也察觉到鸿海的这一举动,在私底下讨论反收购的对策。才有后面的故事走向,即风浪中的本田与日产,选择紧紧拥抱在一起,避免鸿海等企业借机染指日产的经营。
在日产与本田签署合并协议之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选择适时进退。接近鸿海的知情人士透露,一方面,是刘扬伟不想与日本方面发生摩擦,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日产本田的协议具有排他性,这给试图搅局的鸿海增加了不少难度。
如今,鸿海再次嗅到了机会。
《日本经济新闻》分析,鸿海的日产野心,可能通过两种路径实现。第一种,是灵活观察,按兵不动,直到时机成熟;另一种,则是强调速度,赶在日产与本田启动新一轮谈判之前行动。
无论采取何种路径,刘扬伟介入日产的野心,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他甚至为日产做了极大的功课。
早在2024年秋季,鸿海就启动了针对日产的一系列行动,包括与日产相关银行的密切联系。时间轴再往前推,从2023年夏天开始,刘扬伟几乎每个月都要留在日本,一面推进子公司夏普的管理改革,一方面则为日本产业寻找新的增量。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鸿海与美国的商业前景又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日本和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时候,拿下日产,顺利推进收购,搭建更强大的亚洲电动汽车产业链,成了鸿海稳固业务基本盘、实现造车梦的绝佳机会。
不过,鸿海收购日产的阻碍,不只有本田一个。日产是根据《外汇法》对外资投资进行预先筛选的公司之一,审议程序复杂,且该公司一直对外部控制有强烈的“过敏症”,日本政府也对鸿海的接管持谨慎态度——
基于这些,日本业界分析,最大的可能性,是日产被迫接受本田的合作条件,或是对部分核心条件进行妥协。更何况,是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动了本田与日产的谈判,日本政府在背后扮演了重要角色。
丰田章男的上海行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亚迪2024年销量创纪录,全年销量427万辆,成功登上全球销量三冠王宝座。比亚迪凭借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一步步走向成功。其成功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更是整个民族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方面的突破。
东风猛士科技以高端定制及高阶产品矩阵引领中国豪华电动越野新征程,打造高端定制服务。2024年,猛士品牌圈粉一批明星和企业家车主,展现中国豪华越野市场的影响力。
比亚迪位列第五,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十强出炉
比亚迪斩获全球新能源“三冠王” ,两大法宝铸就无敌金身
2025 年伊始,各大车企纷纷亮出 2024 年的销量成绩单。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以耀眼的成绩再次震撼全球汽车市场,一举斩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 “三冠王”。
极氪001、极氪001FR、极氪7X、极氪007等车型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标杆,为活动赋予“冠军配冠军”的深刻含义
比亚迪在2024年依靠产品和技术造就了中国销冠,同时还实现了全球销量三冠王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强劲实力和技术领先。而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比亚迪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和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巩固了其在行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将精致发挥到极致,沃尔沃EX30用实力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2025 年伊始,各大车企纷纷亮出 2024 年的销量成绩单。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以耀眼的成绩再次震撼全球汽车市场,一举斩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 “三冠王”。
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三冠王 彰显新能源汽车领军实力
比亚迪 2024 年全球销量三冠王,彰显新能源汽车领军实力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以耀眼的成绩再次震撼全球汽车市场,一举斩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 “三冠王”
2025年年初,各大车企纷纷公布 2024 年的销量成绩,比亚迪以耀眼的表现震撼全球汽车市场,一举拿下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 “三冠王”。
智驾下探至10万级,比亚迪将于2月10日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日系车神话在新能源时代还能延续吗?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者,以耀眼的成绩再次震撼全球汽车市场,一举斩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 “三冠王”。
2024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车企表现强劲,合资车企面临挑战,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明晰,销量向以比亚迪为首的头部新能源车企聚集。2024年,比亚迪以全年累计销量427万辆的惊人成绩,一举斩获“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和“全球......
万万没想到,2025年刚开年,比亚迪就贴脸开大,让友商直接傻眼了!单是去年就直接拿下三冠王:“中国车企销量王、国产品牌销量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王”,说它是车界灭霸,没人反对吧?
产品和技术造就了中国销冠,比亚迪拿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以及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冠军。比亚迪用427万的销量荣膺销量“三冠王”,这就是国产汽车、国产新能源在2024年展现出来的统治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