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要接受在4S店里维保,否则就会失去车辆的终身质保或者影响常规质保方案。
为何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要捆绑车辆售后业务,如此捆绑下去又会给传统汽修店带来怎样的冲击?
相信这两个问题是一众新能源汽车用户和汽修人都会关心的。
那么咱们就来讲一讲有关车辆售后捆绑的问题;简而言之,车企是无利不早起的,但车辆捆绑售后并不是单纯考虑到盈利。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车辆售后问题的话,不让车主自由选择第三方维修厂可以给车企减少许多麻烦;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是非常复杂的,其不仅需要维修机构具备基础的机动车维修资质和经验,同时还要掌握高压电路知识和电子相关知识。这些车辆的动力系统基本都是“高压电。”虽然真正的高压电定义是在交流电压1000伏以上,可是家用电只是220伏,一般超过500伏的电压在生活中就会被视为高压电了;而这些车辆的电压动辄七八百伏!所以这些车辆不是一般的维修厂可以随意检修的。反之,如果可以任由车主自由选择维修厂的话,在维修过程中则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事故;甚至有些车主有可能会自己尝试车辆的拆修。
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可以说是很难想象的。
可是不论责任在于谁,只要发生类似的维修事故则难免会给车企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后续需要的危机公关需要很大的投入;关键在于即便成功危机公关也难免会影响到品牌和销量。所以限制汽车维保的选择面可以帮助车企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除第一因素以外,售后带来的利润也是不容小觑的。
看似许多新能源汽车都有终身质保,限制车辆维保选项似乎并不明智;不如让车主随意去选择维修厂,这至少能一定程度减轻车企的负担。实际不然,这些车辆的终身质保往往都有条件限制,比如限制年行驶里程;或者限制电池的更换标准,就像是非自然衰减不予更换。于是汽车制造商实际需要负担的硬件成本并非很高。那么在整个车辆的使用周期内捆绑售后,通过成本极低的检测去获得维保费用,售后产值和利润就是可想而知的了。虽然经销商门店的售后盈利不属于车企,但门店赚了钱才能去更多的批发汽车;直营店当然是西瓜和芝麻都不会浪费。
有些观点认为还有一个因素:
防止第三方维修厂发现潜在的问题。
以电池为参考,通过技术手段可以“锁电。”可以让已经出现一定问题的电池不被用户发现有问题。可是这些问题在第三方维修厂里很容易被发现。结果又会给车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个因素存在吗?曾经有一些读者提过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只能说不做评论。
传统汽修店的未来
传统汽修店没有未来。
答案就是这样。
新能源汽车一定能捆绑售后,尤其是在车辆实现智能网联之后;究其原因是没有完善的第三方维修体系。而新能源汽车自普及开始又在压制第三方维修机构的成长。所以传统汽修店就算完成技术转型也没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
与之相反,现在的汽修店之所以能有大约90万家;原因正是燃油车无法捆绑住车主。燃油车不需要终身质保,内燃机和变速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必然会磨损与老化,所以车企无法给予其终身质保。这就有了第三方维修厂的生存空间。
同时传统汽修人也很难实现转型。
90万家左右的汽修厂(含小门店)里有多少专业人员是科班出身?
肯定有但也肯定不多。从汽修到钣金,许多年轻的维修工都是以“师带徒”的模式从业的。说白了就是十几岁辍学后进入汽修行业,当个三五年学徒,边看、边学;其掌握的所有技能都只是技能,是基本没有理论支持的,或者说这些汽修人真的很会修车,但可能完全不知道其中的理论——毕竟知识储备太少,大都是学不懂理论的。
让这些诶汽修人去学习电力和电子知识,这不是开玩笑又是什么。至于科班出身的汽修人,门店就能消化完了。
假设不考虑上述因素,超保后的新能源汽车还能无法支持第三方维修厂吗?
笔者认为依然很难支持。
原因在于“终身质保”的成本实际是企业可以承担的,于是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大都会提供这样的质保方案。就算是依然有一些车辆的电池没有这项保障。可是2018年12月31日之前登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是可以拿去报废并置换新车的,如果置换新能源汽车的话,补贴最高可以达到2万元。现在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最低质保时间周期是8年。
是不是有些“时间重叠”的感受?
传统汽修店输在传统。新能源汽车改变的上、中、下游,身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难独善其身。
福特CEO吉姆·法利称:我们被疫情困住的时候,中国悄悄领先了。
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车企除了降价促销之外,积极推动车型推陈出新也是重要战略,近期易车网发布了2024年全新车系的累计销量排行榜
在汽车这个重资产行业,投资与研发需要大量资金,这使得车企普遍背负较高债务。通过分析 2023 年数据,能更清晰地了解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负债状况。
一直以来,奇瑞汽车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全球汽车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更连续22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
上汽大众40年横向观察-舍弗勒 张艺林:德国很多一些大公司,他们技术部门都流行一句话,搞新要到中国去。他们确实在这样做了。这个良性的互动,对双方都非常好。我相信大众一定将来是在德国企业里面做的最好的一个,因为他们的管理层非常的开放,而且很支持这样的双向学习。
再卷也不能牺牲质量,对质量的坚守确保长期发展
2月7日,东风汽车宣布,已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工作,猛士、奕派、风神、纳米等自主品牌车型将于近期陆续搭载应用。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标志着东风汽车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更将革新用户与汽车的交互方式——从“被动执行指令”到“主动理解需求”,让汽车真正成为“会思考”的......
了解的网友应该都知道,近段时间咱们国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一经亮相便引发了业内外的巨大关注,不仅短时间内就登顶了APP下载榜榜首,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ChatGPT,还凭借着“物美价廉”的特性引发了海内外开发者社区的轰动,特别是极低的训练成本直接震撼了美国硅谷,导致美......
车圈又卷起来了!奇瑞与吉利两大品牌强势出击
2025年伊始,各大车企纷纷亮出2024年的销量成绩单。比亚迪2024年累计销量达到 427 万余辆,同比增长 41.26%。海外销量同样表现出色,达到 417204 辆,同比增长 71.9%。
雷克萨斯国产,希望依旧渺茫
捷途也来放大招,多款新车一口价,最低6.99万起
从全球第四、全球第二,看中国汽车全球发展趋势
是时候科普一下汽车行业常识了!客观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
2024全球车企销量:丰田第一无悬念,两家中国车企进前十
小鹏工厂机器人上岗,并初步开始试行商用。
跑好新年“第一棒” 上汽大众1月热销近10万辆
全球车市竞争日益激烈,众车企纷纷采取“以价换量”等策略,力图稳住阵脚。
三星电池出现隐患引发多品牌新能源汽车召回,此次召回值得深思
张艺林:大众跟上汽集团的合作,由过去的单方面大众向上汽转移技术,现在反向了。大众现在跟上汽集团下一代的电车的合作,我觉得就非常好,他们也很认可我们中方做出的努力。同时有些领先的地方,相互进行技术上的补充,这是个非常好的开端。在舍弗勒内部,我们也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中国团队如果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