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理想纯电的角色转型 不成功便成仁

理想纯电的角色转型 不成功便成仁

电车研习社 2341浏览 2025-02-16 IP属地: 未知


   

2023年北京车展上,理想MEGA亮相,这款品牌的首款纯电车型标志着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历史性地转变,从专注增程式混动技术到全面布局纯电赛道。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款车型表现未能尽如人意,但翻看理想今年的新车目录,纯电车型仍被下重注。


  理想,纯电心不死


  自2015年成立以来,理想凭借“家庭用户”的精准定位和增程式技术路线,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开辟出独特生存空间。核心产品理想ONE及后续L系列车型销售持续火爆,多次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冠军,公司也成为新势力车企中极少见的现金大牛。

  

  新势力初期,在普遍不被看好的环境下,理想是唯一一家只做增程的车企,在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电池成本高企的过渡阶段,增程式方案既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又可规避纯电车型的续航短板。然而,随着技术演进和市场环境变化,增程式务实的窗口正在收窄。


  首先是政策导向的转变,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开始对插电混动车型上牌进行限制,纯电路线逐渐成为政策鼓励的主要方向。


  其次在于储能技术的发展,9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的突破,充电几分钟续航几百公里正在成为可能。而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正在量产,也正在有效缓解续航焦虑。

  最后则是市场结构的质变,特高压充电网络建设速度超出预期,快充桩和超充桩这些基础设施的铺设,也让车桩比进一步下降,消费者对纯电车型接受度也进一步上升。


  这些变量,共同集成了理想纯电转型的底层逻辑。


  理想做好准备了吗?


  理想汽车的纯电化转型并非仓促之举,其技术储备一直都和头部新势力一样,具备全栈的体系化特征,而且在关键目标上并不“虚胖”。


  电子电气架构方面,自主研发的XCU中央域控制器实现算力集中。


  动力系统方面,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5C超充电池配合自研碳化硅电驱系统,达成充电12分钟补能500公里。

  

  智能驾驶领域,搭载双英伟达Orin芯片的AD Max 3.0系统,已实现城市NOA功能的量产落地。


  而在产品矩阵规划方面,理想从来都刀法精准且有长期主义的眼光。MEGA车型切入60万元级豪华MPV市场,后续规划中的三款纯电SUV则将覆盖30-50万元主流区间。“高举高打”的产品策略,延续了理想的品牌调性。

  


  理想能否就此高枕无忧?


  在纯电赛道的转换中,理想面临的难度其实并不小。


  首先是品牌认知重塑,做了这么多年的增程,从“无里程焦虑”到“纯电专家”的形象转变需要市场教育成本。


  其次是补能体系建设,虽然规划2025年前建成3000个超充站,但相较同为头部的特斯拉超充和蔚来的充换电站规模仍有显著差距。

  

  再者是成本控制压力,纯电不同于增程的现在的完备体系,800V高压平台带来的供应链重构同样很需要规模和现金去支撑。


  而更为关键的底层逻辑在于场景的转换,当超长的纯电续航里程突破里程焦虑的临界点,“智能化”成为竞争赛道,全域自研能力、生态构建速度和用户运营深度的多维竞争,因此带来的商业模式的转化,也是理想要面临的大考。

  

  纵观理想品牌沿革,其开创性的"可油可电+智能空间“产品理念,已经重新定义高端新能源车的价值标准,如今”三排座椅+车载冰箱+后排影院“配置已经将高端家用移动生活空间的概念具象化,从”交通工具“到”数字生活终端"的转变就是一场范式革命,不信你看市面上谁不这样搞?

  

  业界普遍认为,2024-2025年将是高端纯电市场的决战窗口期,中国车组团拼智驾的决战之年。理想汽车若能保持现有产品节奏和务实创新,依托L系列积累的用户基盘,有望在继续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获取不错的份额。而若是延误MEGA的节奏策略,失败的教训也会异常深刻。


  版本之子理想纯电,不成功便成仁。

文章标签:
海选导购
 
相关推荐
电车研习社 574粉丝    178作品 关注 一份电车研习记录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