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中国汽车公司的合作并不是因为德国制造商开始离开我们,而是因为中国开始生产比欧洲更好、更便宜的产品。我们认为,欧洲和其他市场采取的打击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措施是绝对不正确的,而且对全球汽车工业有害。”
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以上言论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2月5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安东·阿利哈诺夫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审查。
阿利哈诺夫同样有一套言辞:“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渗透我们的市场,为了恢复平衡,工贸部正在逐步调整回收费,但这还不够,需要更严格的认证工作,尤其是在检查汽车合规性方面。”
为此,阿利哈诺夫还举了一个例子。“工贸部已经对卡车进行了适当分析,发现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严重缺陷,这些汽车根本不允许上路”
虽然在会议上并没有点明具体品牌,但2月11日,俄罗斯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局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该局根据检查结果已决定暂停对中国汕德卡SX3258卡车的车辆型号批准,并暂停在俄销售。
据了解,该局已向制造商的官方代表发出指示,要求制定车辆召回计划,并暂停销售这些卡车。
一连串事件猝不及防,俄罗斯也已对中国汽车“开刀”了。
进击的中国汽车
众所周知,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曾在俄罗斯汽车乘用车市场群雄逐鹿的韩系、日系、欧系等外资车企均匆忙撤退,俄罗斯的市场体量随之也一落千丈。然而,瞅准时机的中国汽车把握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快速涌入,紧紧咬住了这块潜力巨大的肥肉。
中国汽车没有看错,2024 年俄罗斯新乘用车销量达 157.1 万辆,同比增长 48.4%。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 585.9 万辆,同比增速达 19.3%,与2023年的 491 万辆相比增长了近百万辆,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其中,俄罗斯功不可没。
俄罗斯不仅是我国2024年出口增量最大的国家,也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增长了30.5%,达到115.8万辆,占据了近20%的出口份额。
据计算,2024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已飙升至62%,远超2023年的47%。在俄罗斯销量的前十名品牌中,有9家来自中国。
具体来看,俄罗斯本地汽车品牌拉达以43.61万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同比增长34.4%。增长虽快,但拉达的市场占有率已跌破30%。
反观中国品牌,大有势不可挡之势。2024年,哈弗销量增长70.6%,占据12.1%的市场份额,跃居俄罗斯市场第二位。奇瑞销量增长32%,以1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如果将捷途、欧萌达、星途、捷途、杰酷、凯翼、Xcite等品牌销量相加,奇瑞销量将接近30万辆。
吉利、长安在俄销量同样表现优异,二者分别占据9.5%和6.8%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Belgee和坦克等新晋品牌增长尤为迅猛。
中国汽车危险了?
在中国汽车来势汹汹吞下大半市场之际,阿利哈诺夫所称的对来自中国的汽车实施更严格的认证和审查,是对本土产业的一种保护?中国汽车是不是危险了?
是,但并不全是。
不可否认,俄罗斯本土汽车产业在面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强劲冲击时,处境艰难。有媒体报道显示,尽管销量大幅上升,但在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的情况下,拉达部分工厂甚至面临停产危机。
“为了让市场平衡些,工贸部正慢慢调整回收费,但这还不够,得在认证这块儿更严格,特别是检查成批汽车是不是合规。”正如阿利哈诺夫所言,俄罗斯政府为了重振本土汽车产业,正通过加强对中国汽车的审查力度,为本土企业创造缓冲空间。
早在2023年取消中国汽车平行进口税优惠之际,俄罗斯就有增加中国汽车成本,减弱其市场竞争力之意。此后,俄罗斯还宣布对所有通过中亚转口的中国汽车征收“历史关税”,甚至将进口车辆的报废税率提高70%至85%,并于每年1月进行10%~20%的调整,直至2030年。
影响最为直接的是,俄罗斯海关于2025年1月提高了外国进口汽车的关税,税率区间高达20%~38%。受此影响,拉达1月份其份额重新攀升至30%,吉利、欧萌达、坦克销量有所下滑。
行业分析认为,除了有保护本土品牌之意,俄罗斯种种提高进口汽车贸易壁垒、收紧审查政策之举,更多是为了倒逼中国车企加强本土化生产,如建厂、提升供应链本地化率等,提升带动本地就业和技术转移,而非全面排斥中国品牌。
一方面,在西方车企退出俄罗斯市场后,遗留下大量的闲置产能,仅靠当地的汽车品牌难以完全释放。
另一方面,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实际上已经成为雷诺集团的资产之一,新车型大多依托于雷诺-日产联盟的平台进行开发,定位于经济型市场,成为廉价轿车的代表,这也限制了其在技术方面的突破。
2022年,伴随雷诺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并将AvtoVAZ的所有股份转让至中央汽车研究院,拉达再度彻底归国家管控。在西方制裁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拉达面临着如何保持生产供应链稳定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自主研发方面。此外,新车型的开发和技术创新也变得更加困难。
俄罗斯自然迫切希望中国品牌能在本地建造工厂,拉动就业的同时还能完善本地供应链,增强其自主研发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024年在俄罗斯卖得最好的哈弗,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莫斯科南部的图拉地区生产自家SUV。而在今年,长城汽车还将其在俄罗斯的装配线产能扩大至20万辆,以寻求扩大其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有长期跟踪俄罗斯汽车市场的观察人士认为,俄罗斯政策收紧更像是贸易博弈的手段,软作用大于硬作用,并不会直接威胁中国汽车攻城拔寨的步伐。
与之相反,中国车企间激烈的厮杀,恐怕反倒可能对中国汽车在俄的生存构成威胁。
俄罗斯汽车行业专家奥列格-莫谢耶夫曾向媒体透露,2025年,国内外汽车制造商计划在俄罗斯销售160万辆汽车。根据他的预测,另有10万辆汽车将通过平行进口运抵俄罗斯。因此,他估计今年汽车公司和私人进口商的总销售计划为 170 万辆汽车。
而根据俄罗斯分析公司Autostat的报告显示,在乐观情况下,俄罗斯2025年乘用车销量预计将与2024年持平,达159万辆,而在悲观情况下,或将降至127万辆。
僧多粥少的结果,必然是抢不到粥的僧被饿死,竞争将变得恶化。而由此带来的更加猛烈的价格战,或将席卷俄罗斯市场。眼下,已有中国品牌做好了黯然离场的打算。
俄媒近日公开消息显示,中国品牌SWM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离开俄罗斯。俄罗斯代表处的营销活动早在2024年中期就已停止,广告公司对该汽车公司提起诉讼,索赔近 9000万卢布。现在,SWM正试图通过宣布最高达34%的空前折扣迅速清空仓库。
技术日产,已然在电驱化、智能化时代向新出发!
比亚迪回应“葡萄碎碎冰”散布谣言被拘留,强调尊重并接受监督,坚决采取法律手段打击黑公关。
央视报道,仰望销量破万 再起航 厉害了,同学们。仰望汽车上了央视了,央视《第一时间》报道了仰望品牌销量突破了一万台,第一万辆车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交车仪式,从23年11月开始交付,短短的17个月,仰望销量就突破10000台,可见大家对于仰望的认可
前几天,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全球对话在嵊州徐徐展开。来自欧洲、美洲、中亚等20多个国家的300余位国际嘉宾齐聚一堂,以“科技与文化”为纽带,共同见证比亚迪创新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
上海车展比亚迪展示的兆瓦闪充技术,引众人围观!
2025上海车展豹力全开, 方程豹583家族齐亮相。
一场关于山水与科技的奔赴,比亚迪带你看未来出行
2025年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比亚迪深圳”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保时捷称拟在华停售电车系误读,但不把小米汽车当对手是真的
辣椒汽车·车展关注:在乐道L90首发亮相现场,蔚来掌门人李斌和乐道汽车高管俞斌的钓鱼表演,几乎让所有在场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只见李斌和俞斌拿着钓鱼竿,并排坐在乐道L90前备箱里,嬉笑着展示钓鱼的乐趣。
智驾之争,为什么阿维塔07的激光雷达路线比特斯拉纯视觉更懂中国
鸿蒙智行:让安全成为智能驾驶辅助的“肌肉记忆”
领克900,88.2% 得房率的百变空间、双 8295 芯片的智能座舱、4.3 秒破百的性能实力,重新定义了 “全家人都满意” 的豪华标准。
比亚迪海洋几乎把家庭用车场景覆盖全了。
沃尔沃汽车品牌体验中心(中国)焕新启幕
比亚迪严厉反击黑公关,严惩不实信息传播者
左手硬派越野,右手华为乾崑 基于华为 Hi 模式打造却又超越 Hi 模式。
经常听人吹的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究竟什么样子?中国长安携旗下辰致科技、重庆青山等子公司核心技术,亮相2025上海车展。展台上,你能看到全线控技术的智能底盘,如今智能电动汽车想实现更多功能,离不开它。另外还有重庆青山带来的最新分布式电驱,体积小、密度高、最高转速22000转。
“战略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在江苏太仓装载超7000台比亚迪新能源车开启首次远洋航行驶往巴西。这是比亚迪国际化战略进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