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理想纯电SUV续航700km?可能和增程同价,性能超过小米YU7?

理想纯电SUV续航700km?可能和增程同价,性能超过小米YU7?

路咖汽车 1918浏览 2025-02-18 IP属地: 未知

理想汽车原计划在去年发布的三款纯电SUV,不出意外会在下个月发布。比较大的争议点,依然是设计理念和MEGA非常接近,尤其是车头和尾部的细节,比如贯穿灯带靠近前风挡,平直的窗线以及宽厚的D柱,这些都是和L系增程SUV明显的不同,类似MPV式的跨界思路,可以说完全就是奔着后排空间来的,短前悬和长后悬的车身,也能判断出这次理想纯电SUV依然会提供第三排,我们更关心的是,理想汽车第二次造的纯电车,三电层面可能会用到哪些技术?驾驶质感大概是什么水平?

5C麒麟电池不能少,入门续航700km左右?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理想纯电SUV的后半部车身,非要和MPV结构扯上一些关系?答案很简单,一个是为了营造更大的后排,一个是保持分割比例。对于纯电架构来说,由于占用前后桥空间资源的基本只有较大的电机,所以前后悬的长短设计,基本就脱离了传统增混车的构造思路,短前悬很好理解,即便是有内燃机,也能通过加宽轮距或加高机舱来调整,而后悬长度会直接关乎到第三排的布局空间,通常的做法,是避开后悬架的纵向受力方向,所以为了营造第三排的头部空间,就只能调整C柱和D柱的Y0线下滑角度,那腿部空间如何保证?

在L113尺寸确定后,最有效果的做法就是拉长轴距,尽管此次谍照中的具体车型还不能确定,但通过轮轴比这个概念,能发现和同框下的理想MEGA高度相似,所以基本能给一个小结论了,那就是结合跨界设计后,理想纯电SUV的舱内空间,会比同级别的传统SUV更富裕。对于纯电车型而言,更长的轴距,意味着底盘能容纳更长的电池包,对应的,是由电芯数量带来的纯电长续航能力,所以新的问题是,这次理想纯电SUV,会用上哪些三电技术?

相较于插混或增程,纯电车存在的问题,一个是续航稳定性,一个是充电效率,但综合来看,这俩其实说的是一件事,就是让动力电池变得更强。没有了内燃机做额外的补能源,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电池入手,站在技术的角度上看,可以理解理想汽车第一台纯电车型MEGA,直接用上充电倍率达到5C电池的意义,所以能给出的第二个判断,在新一轮纯电SUV产品上,理想汽车依然会选择5C电池,而且大概率会成为标配。

之前我们曾从技术的角度,解析过理想MEGA搭载的那块5C三元锂电池,所谓的5C,指的是电芯电流和电芯容量的比值,理论上讲,当这个比值越大,锂离子脱嵌的转移速度就会越快,也就是说电池能在更短的时间完成充电或者放电,在测试环境下,这块电池的峰值充电电流超过了700A,功率最高能达到520kW,这意味着在解决锂离子迁移速率后,提升倍率就得串联数量更多的电芯,也就是说5C电池的规格注定不会太小,我们推测,理想纯电SUV的入门车型,电池容量大概率也是在100kWh左右的,叠加可能会出现的单电机,以及800V高压架构,CLTC工况的纯电续航,很有可能也是奔着700km级的。

强化双电机性能,操控超过小米YU7?

除了三电,理想纯电SUV的驾驶质感,大概会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得从悬架硬件开始聊,而即便不用参考L系和MEGA的底盘结构,也能判断新车会使用双叉臂和五连杆。一方面原因,在于车顶的激光雷达,证明了理想魔毯悬挂出现的可能性,雷达等感知硬件提前预瞄,运算后交给底盘执行,所以少不了空气悬架的戏份,显然,前桥只有双叉臂更适合匹配空气弹簧,另一方面,就是双叉臂有高于传统麦弗逊的支撑刚性,叠加100kWh大电池包上车,整备质量必然不会太轻,上下A字臂结构除了能稳定车身之外,主要还在于能更好的化解横向应力,当然了,在虚拟主销的思路上还衍生了双球头双叉臂,对于理想纯电SUV来说,单球头双叉臂对操控的效果完全足够,这一点,能从车头的机舱细节看到答案。

把车头削尖,不单单是为了考虑降低车头的撞风面积,而是在于两侧翼子板有部分隆起,塔顶高度被确定之后的选择,这一点,特斯拉焕新Model Y和小米YU7都是一个思路。换句话说,理想纯电SUV的前悬架做了向前推的布局,实际上可以给前电机腾出更多的布局可能性,参考MEGA,其前电机基本处在A柱的后部,为了保留双叉臂悬架,办法只能是弱化前电机体积(代表功率更低),而回到SUV上,完全可以把悬挂和电机的位置做错位处理,再在Z轴上给予更多的空间,如此一来,不仅能平衡前后电机的功率,也能给底盘调教带来更多的冗余。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新车和MEGA的后视镜都在小三角窗的后连接处,这该怎么理解?其实这也是前悬架更靠前所带来的一个影响,按照两款车轮轴比接近的设计思路,驾驶舱从坐姿到视野,效果基本类似,但MEGA的后视镜与前轮之间,基本是处在前门轴线两侧,对比之下,纯电SUV明显更长一些,换句话说,拉长出来的轴距,其实绝大部分都给了前舱。

这个构造对于前悬挂,尤其是双叉臂而言,可以说是主动抵消了一部分主销后倾角,这会让转向变得更轻一些,加上相对靠前的后悬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灵活性,考虑到大电池对前后配重的影响,此时的空气弹簧也会发挥支撑和缓震的作用,所以大量的铝制摆臂也不会缺席,降低簧下质量之后,车辆的灵活性和转向,其实是不亚于体格更小的SUV。

至于价格,李想之前曾说过,除了自研并量产的碳化硅高压平台之外,在供应链和一些核心零部件上也进行了自制,电机等关键成本不再是较大的问题,再加上有利于风阻的造型,电池成本还可以再降一些,这意味着,接下来的纯电SUV已经有能力和L系增程实现同价位,若按照L系SKU逻辑,纯电入门SUV,不带空悬和激光雷达,但配5C三元锂电池后,不排除比售价最低的理想L6 Pro贵2万元。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