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丰田 比亚迪 宁德时代 谁会第一个量产固态电池?

丰田 比亚迪 宁德时代 谁会第一个量产固态电池?

车文驿 1044浏览 2025-02-21 IP属地: 未知

汽车的新能源化似乎是不可逆的趋势,尤其是中国蓬勃的新能源汽车浪潮正在深度影响全球。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纯电动车出口达170万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出口量的85%。从2019年中国纯电动车出口不足25万辆,到2024年的170万辆,4年时间增长6倍多;国内市场,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5万辆,同比增长40%,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8%。

中国电动汽车在国际、国内表现强劲得益于中国新能源产业日益成熟及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带来了成本优势;但问题也随之凸显——技术与供应链的高度同质 化让电动汽车的竞争变得愈发内卷。去年6月,欧盟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同样是忌惮于极具性价比的中国电动汽车会对欧洲汽车产生冲击。

吊诡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厂商,除少数能够实现盈利外,大多数是负利润。尽管电动汽车盈利不容乐观,但汽车电动化已然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共识,在这种趋势下,国内各大厂商纷纷开始大手笔押宝可以改变电动车竞争规则的技术——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更加安全,而且体积更小,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传统液态锂电池在大电流下工作可能产生锂枝晶,锂枝晶可能会刺破隔膜导致短路,而电解液在高温下可能会出现燃烧现象,但固态电池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此外,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以上,充电10分钟、续航超1000公里成为现实。

业内人士表示,固态电池对技术路线、制造工艺的要求都很高,而且成本也非常高,规模量产的难度比较大,「技术与成本都能兼顾,至少要到2030年」。

不过,无论是聚焦汽车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还是比亚迪、长安、吉利、广汽等这些传统车企,均把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的时间节点选择在了2027年前后;其中长安、广汽更是激进地声称「预计2026年就可实现量产」。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在第二届中国全 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从目前全球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的情况来看,固态电池技术工艺还没有成熟,大体上2027年前后才能实现小批量生产之后,距离大规模的量产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苗圩进一步解释说,固态电池在技术和工艺的问题之外,成本也是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因素,固态电池在没有大规模量产的前提下,一个100度的电池包仅材料成本就超过20万元

去年4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全固态电池的成熟度指标,若用1-9数字表示,宁德时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目标到2027年到7-8的水平。

「2027年,宁德时代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机会很大,但受成本等因素制约,大规 模生产尚不能实现。」吴凯认为,未来动力电池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全固态电池,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液态锂电池还将占主导地位。

固态电池量产难度的关键在于固态电解质。目前,固态电解质主要有四条技术路线,分别为聚合物体系、氧化物体系、硫化物体系和卤化物体系,但这四条技术路线各有优劣。

不过,硫化物技术路线被认为是率先量产的可行性较大最大的路线,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都是该路线。而广汽则是两条开发路线,一是硫化物路线,另一条是聚合物路线

事实上,国内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丰田固态电池技术的启发。丰田自2006年开始固态电池研发工作,一直坚持硫化物路线,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300多项固态电池专利。

2月18日,丰田在华独资公司——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将于2027年在华投产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而这与此 前丰田方面对外宣称的全固态电池在2027年实现量产基本吻合。

未来,雷克萨斯搭载丰田量 产的固态电池的几率非常大:一是雷克萨斯具备更高的品牌溢价,能够cover住固态电池的高成本,二是充电10分钟就能行驶1200公里的「卓越性能」,与豪华品牌的形象更为匹配。

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首搭的将是高端车型,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在主流车企中,长安汽车投资的太蓝新能源在固态电池技术选择的是氧化物路线,这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广汽都不同,但太蓝新能源认为,这是目前最具量产前景的技术路线。

长安汽车董 事长朱华荣明确了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2025年底完成功能样件开发,2026年启动装车验证,2027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对固态电池,欣旺达方面的相关技术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一款电解质材料能够同时满足良好的加工性、低成本和高离子导电率等要求。

此前,蜂巢能源前沿技术研发总经理苗力孝则表示,公司固态电池预估将在2030年 后实现装车,现阶段,固态电池在材料开发、膜制备、电芯制造、系统设计、回 收利用方面均存在较大挑战,「硫化锂原材料成本过高,使用条件苛刻;硫化物卤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极差,批次稳定性控制难度大」。

写在后面:不完全统计,2027年前后将是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装车的关键年份,届时,电动汽车的竞争也将进入到更高维度、更高价值的竞争时代。但毋庸置疑的是,谁能够率先实现固态电池的规模装车,谁就将开启电动的2.0时代,谁就会牢牢握住建立竞争秩序的权杖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车文驿 130粉丝    235作品 关注 专注汽车行业报道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