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一个标志性事件:小鹏汽车以月销3.6万辆跻身新势力销量榜第四。事情并未止步于此,2025年1月,小鹏汽车又以月销30350辆夺得新势力销量冠军。
支撑这一数据的,是一款定价11.98万元起的紧凑型轿车M03。
这款源自滴滴造车项目的车型,上市52分钟订单破万,48小时突破3万,成为小鹏历史上最快爆款。
价格带的下沉,本质是一场“生存革命”。
从市场大势来看,2023年,售价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份额从12.5%降至10%,10万元以下经济型市场从19.8%升至22.7%;
在此背景下,小鹏汽车也开始了战略转向,分别以小鹏M03和P7+分别切入10万到15万元、18万到2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比亚迪秦PLUS EV、汉等车型;
为此,小鹏汽车付出了惨重的财务代价:M03单车毛利率不足5%,前三季度累计亏损29亿元,但销量同比增幅达94.6%。
这一策略的背后,是小鹏对市场格局的重新认知。
理想CEO李想曾断言:“20万元以下市场是比亚迪的天下。”但小鹏选择正面迎战,其底气在于两点:
供应链重构:M03电池采购“去宁德化”,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二线厂商占比超99%,成本下降15%;
智驾技术平权:Max版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和XNGP智驾系统,将高阶智驾首次下放至15万元车型。
低价策略的代价显而易见——2023年小鹏股东权益从125亿元缩水至105亿元。但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的算盘却是,用亏损换规模,以规模换未来。若2025年销量突破50万辆,边际成本下降可能扭转亏损困局。
供应链革新:王凤英的“长城基因”与小鹏的制造革命
2023年5月,王凤英的丈夫张利出任小鹏生产制造负责人,其女婿江子杨负责战略规划。这位长城系“铁娘子”的到来,标志着小鹏从“技术驱动”向“制造驱动”的转型。此次改变小鹏汽车命运的供应链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大抓手:
成本管控:大众曾指出G9零部件采购成本高出行业15%-25%,王凤英上任后,小鹏供应链成本下降20%;
产能爬坡:M03上市后三次扩产,月产能从1万辆提至2.5万辆,交付周期缩短至30天;
渠道变革:推行“木星计划”,引入全国TOP100经销商集团,门店数从500家增至639家,销售费用率压降至8%。
这一系列动作,本质是将长城的“制造业基因”注入小鹏。王凤英曾坦言:“汽车业的竞争,最后拼的是成本和效率。”
2024年,王凤英改革大获成效:
2024年三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回升至8.6%,创历史新高;
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50%,G6激光雷达缺货问题彻底解决;
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28天,资金效率提升38%。
尽管捷报频传,但隐忧仍在:低价车型占比过高,可能稀释品牌溢价。2024年10月,G6、P7等原主力车型销量环比下降30%,暴露出“新车吃老本”的风险。
智驾技术突围:从对标特斯拉到定义AI汽车
小鹏曾以“中国版特斯拉”自居,G9搭载的XNGP系统一度被视为FSD最强对手。但2023年G6的失利证明:单纯的智驾技术根本无法赢得市场。
对此,小鹏汽车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思路是从功能堆砌到场景创新。拆解来看是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下沉:M03 Max版支持城市NGP,将智驾门槛拉低至15万元;
第二,体验升级:P7+首发“AI代驾”功能,可自主学习用户驾驶习惯;
第三,生态开放:与大众合作研发EEA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授权收入占比升至12%。
这一转型的背后,是小鹏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捕捉。2025年,中国L2+级智驾渗透率预计突破60%,但消费者需求从“炫技”转向“实用”。小鹏的解法是:让智驾成为普惠技术,而非高端专属。
终于,在2024年,小鹏智驾研发投入占比维持18%,高于行业平均的12%;XNGP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从22分钟提升至45分钟,高速场景接管率下降至0.1次/千公里;智驾软件付费率从5%跃升至25%,用户平均收入增加300元。
尽管改革初见成效,但挑战同样严峻:华为ADS 3.0、比亚迪天神之眼等竞品加速迭代,小鹏的“技术代差”窗口期可能不足2年。
2025终局猜想:
百万销量梦与生死红线
何小鹏为2025年设定的目标是:销量50万辆,冲刺百万规模;毛利率提升至15%,实现盈亏平衡。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清晰却险峻:
在2025年,决定小鹏汽车命运的,是两大决胜战场:
规模之战:若M03和P7+年销分别达18万辆、10万辆,小鹏将占据30%的10万元到20万元智驾市场份额;
成本之战:王凤英加大改革力度,单车制造成本有望再降10%,毛利率突破12%;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紧盯小鹏汽车的两条生死红线。
现金流警戒线:当前92亿元现金储备仅够支撑两年,若2025年销量低于40万辆,融资压力陡增;
技术迭代线:若智驾体验未能拉开与比亚迪、华为的差距,品牌可能陷入“低价陷阱”。
小鹏汽车在2025年的命运转折,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层变革:
首先,是市场分层固化,头部效应加剧,中部品牌面临“不上则下”的生死抉择;
其次,技术竞争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数据与算法成为新护城河;
最后,全球化从“产品出口”升级为“产业链输出”,输出地本土化能力决定海外成败。
小鹏的选择,是一场豪赌,更是一次涅槃。其低价策略、供应链革新与智驾突围,本质上是在红海中开辟新蓝海。但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家企业能靠亏损实现长期统治。
总结来看,2025年,小鹏或将面临终极拷问:
当比亚迪将智驾下放至10万元车型,小鹏的性价比优势如何维持?
若华为、小米以生态优势横扫市场,小鹏的“技术信仰”能否守住城池?
当资本耐心耗尽,持续亏损的小鹏如何说服投资者为梦想续费?
所有的答案,或许藏在《海边的卡夫卡》的一句话中:“穿过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46.5%热效+15000km保养,L6混动账本让2万人惊了
制动系统作为汽车安全的终极防线,直接关乎驾乘安全。随着智能化进程加速,传统液压制动系统在响应速度、能量回收及空间布局上的局限性愈发凸显,线控制动技术成为行业变革的核心方向。其中,EMB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线控”方案,凭借彻底摒弃液压管路、实现毫秒级响应、高度集成化等优势,被视为线......
2025年4月26日,成功汽车以“汇聚五洲,成功领航”为主题,在贵州遵义隆重召开海外合作伙伴大会。遵义市政府领导、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合作伙伴、供应商代表及国内核心合作伙伴共300余位来宾齐聚遵义工厂,共同见证成功汽车海外战略的全面升级。此次大会不仅是对企业国际化历程......
五款全球首秀、首款自研ADAS方案 大众汽车打响在华最强智能网联攻势
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舞台上,东风风行星海S7增程版正式上市,新车的售价为12.99万元起。作为一款定位中大型的增程式轿车,它承载着东风风行在新能源领域的新期望,试图在竞争白热化的增程市场中闯出一片天地。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新福特F-150猛禽、福特烈马复古特别版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正式首发亮相,引燃车展“最野看点”。
上海车展人气收割机 A5L Sportback让你心动只需0.5秒
海底24小时+钢针穿刺,L6神盾电池让2万家庭闭眼冲
汽车
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荣威品牌以一场极具前瞻性的发布会向外界传递了其品牌焕新的核心战略。围绕“信赖、超值、体面”三大关键词,深度解析了荣威的造车理念与未来方向。
长安马自达重磅推出EZ-60,10元盲订让梦想触手可及
为中国车企的智能化突围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时代匠心,全球共赢
华为联合11家车企发安全倡议,L3级自动驾驶能放心用吗? #华为 #智能驾驶 #辅助驾驶 #行车安全
国车出海想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要靠智能化的软实力。
一季度盈利超预期,上汽通用推逍遥架构重构技术护城河。
比亚迪持续打击黑公关,一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极狐,留给人们的,将是无限的想像。
10元预订!长安马自达EZ-60电动化绽放,全新智能座舱科技大放异彩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权威奖项“2025世界汽车大奖”(World Car Awards)在纽约国际车展举行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