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个问题:下课铃响的时候是一个人下课,还是全班下课?
曾一度高呼“爆单了,订单已经爆了”的乐道汽车这回估计是真得爆了,二月份交付数据披露和爆单了有不小差距。
乐道总裁艾铁成曾表示,争取一月份交付量达到1.5万辆,一月份同冠再往上爬就往15000爬,那二月份应该是过15000啊,三月份就是2万,做不到的话只能下课。
可现实却无比残酷,1 月实际交付量仅 5912 辆,到了 2 月不升反降,只有 4049 辆。这与当初吹下的 “牛皮” 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记耳光抽得够响!
懂事的同学已经抱好西瓜准备开啃了,毕竟下课铃快响了,麻烦旁边同学跟铁成说下:做人要讲信用,且看三月销量是不是下课(狗头)。
(1)营销翻车:从传单到绯闻
21世纪都快过去四分之一,没想到居然还有一家汽车公司选择用发传单的方式拓展客源。
乐道的宣传策略堪称“复古”:销售团队在特斯拉、理想门店外发传单,甚至被消费者吐槽“像健身房推销”。这种“人海战术”不仅拉低品牌调性,更暴露了用户触达效率的低下,无法精准定位潜在客户群体。
自交付起,乐道就深陷舆论漩涡。订单交付混乱、大电池供应不足,员工购车订单造假传闻频出,二手平台还出现大量低价新车。此前,蔚来与乐道销售渠道合并传闻也引发热议。对这些,乐道虽极力辟谣,却适得其反。
相较于苍白的辟谣,实打实地交付数据,才是给乐道注入市场信心的 “强心针” 。
(2)竞品碾压,乐道所谓"性价比"已成伪命题
如果说今年1月是因为春节假期、工厂放假、焕新Model Y亮相等原因受到一些影响,那在二月市场都逐渐恢复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销量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其市场定位本是下沉市场,想凭借低价策略打开销路,可事与愿违。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那叫一个白热化,各大品牌都在绞尽脑汁争夺份额。小米、小鹏、理想、问界等品牌在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反观乐道,在1和2月的榜单上都处于垫底位置。
原本在蔚来的战略中,乐道承担着开拓主流市场、促进销量增长的任务,目前来看,不止没有完成既定目标,甚至表现还不及蔚来主品牌。
焕新Model Y降价狙击、小米SU7 Ultra都锁单量破万、小鹏连续4个月交付超3万辆,新款G6在3月份上市……乐道若不能在三周内扭转口碑,即便降价促销,也难逃“陪跑”命运,乐道所谓"性价比"已成伪命题。
当宁德时代开始对低销量品牌收紧供应,乐道引以为傲的BaaS模式反而成了供应链定时炸弹。销售门店紧急加贴"蔚来旗下品牌"标签,恰恰暴露品牌定位的尴尬——既想借势母品牌,又怕拖累高端形象。
(3)从“等补贴”到“等退单”等问题频出
乐道L60上市初期因产能问题交付延迟,部分用户因担忧错过国补而退单。销售坦言:“10%的客户因为等不起,转头买了现车品牌”。交付周期长、供应链管理混乱,直接导致用户流失。
当然无外乎还有乐道所能使用的换电站有限、资本市场失去信心、乐道L60与蔚来ET5用户重叠率高达30%,价格区间仅差5万元,导致蔚来主品牌销量反被分流等等。
某汽车行业从业者分析乐道困境时指出:子品牌过度分流主品牌价值,且未形成品牌协同效应,反而削弱了主品牌市场定位。其核心质疑在于:方电站等重资产投入能否回本?是否会拖累主品牌产线运营?此外,乐道依托头条独立宣发体系未融入蔚来整体品牌战略。
直接体现就在一个月前,乐道店里是几乎看不到蔚来的logo的,导致乐道销量增长与主品牌滞销形成悖论,加剧了内部对品牌战略的质疑。
最终导致的市场结果就是乐道,乐道卖出去,未来现在不好卖,然后营销中心里面大家也一片唱衰。
因此上层领导急了,就说“这个车那么好,为什么卖不动?”
我也想说,为什么不多找找自己原因呢?
艾铁成将宝押在三季度上市的乐道L90(大五座SUV)上,但远水难救近火。若3月无法兑现“2万交付”的承诺,等待他的不仅是“下课”,更是蔚来战略溃败的连锁反应。
翻盘可能性分析:
优势:换电网络+政策红利
蔚来近期密集布局换电站,25年初已完成3000座换电站的落地,2月提供超170万次换电服务,80%集中在高速公路。
还有随着在3月1日,《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正式实施,动力电池检测成为必检项目,“车电分离”的BaaS模式及换电服务,让用户无需承担电池所有权。
“建设换电站对销量的带动效应非常显著。”蔚来创始人李斌公开表示,随着换电网络完善及政策红利释放,品牌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但还是那些原因分析的话,乐道挖的坑太大,换电和政策的红利所起的成效也估计也只是杯水车薪。
“十年亏千亿”的蔚来有“乐道依赖症”?
除了铁成,老板李斌自然也有立下目标:希望实现2025年销量44万台、Q4季度实现盈利。
然而,前两月旗下9款车型仅交付2.7万辆,不足小鹏汽车2月单月交付量的90%,继续位列头部新势力末位。若要完成全年目标,蔚来需在剩余10个月内月均交付4.17万辆,而其品牌历史最高月交付量也才仅为2024年12月的3.1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李斌透露乐道品牌需月销23万辆才能实现盈亏平衡,长期目标为单车型5万辆规模。
然而,对于十年亏损超千亿的蔚来而言,全资子品牌乐道被视为其"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从某种程度上说,乐道的成败直接关乎蔚来存亡,毕竟两者并非合作关系,而是同一家公司旗下的品牌。
另外,第三品牌换电小车萤火虫并非走量车型,而第二款车型L90计划于三季度上市,在当前销量压力下能否破局仍是未知数。
叮叮叮~下课铃为谁而鸣?
乐道的困境,本质是蔚来“高端化”与“走量”矛盾的缩影。当艾铁成在销量发布会上高呼“爆单”时,市场却在用脚投票——数据不会说谎,Flag不能当饭吃,资本和观众更是可以用脚投票。
3月销量发布在即,若乐道再交不出及格卷,恐怕李斌要思考的不仅是“换帅”,更是“换剧本”了。
毕竟,新能源战场从不同情“嘴硬”的玩家,“总裁保卫战”你觉得胜算如何呢?
小鹏G7重新定义20万级智能SUV的标杆
2025年上半年收官,腾势D9以六月9848辆的销量登顶,豪取半年度销冠,实现六连冠。值得关注的是,不但各界名流纷纷成为其车主,在海外市场,它还横扫东南亚,超越丰田埃尔法,在马来西亚、印尼等多国登顶豪华MPV销量榜榜首。从中国MPV冠军到世界新能源MPV冠军,腾势D9用技术创新重......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上市,售价19.58万元起,比小米YU7更值?
当国内车企还在各种内卷的时候,比亚迪的出海计划已经再次取得了大成果,巴西工厂首辆电动车下线于2025年7月1日正式下线。从建厂,到首台车下线,仅仅用了15个月,比亚迪速度又一次让海内外小小吃惊了一下! 这辆车的下线,意味着比亚迪巴西工厂已经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将会大大缓解比亚迪海......
比亚迪在巴西投资的乘用车工厂,首批车型在工厂举办了下线仪式,巴西巴伊亚州州长、卡马萨里市市长和比亚迪执行副总裁等人出席了下线仪式,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比亚迪在巴西首辆汽车下线
比亚迪海外再落一子,巴西工厂首车下线,背后竟隐藏这些秘密!
统一低碳精耕UTTO为丰收的喜悦增添一份保障
[独家科普解析]快 3的全面计划
提车等一年!小米YU7来了!真的值得你等待吗?
19.58万元起售,跨时代的AI汽车小鹏G7正式上市
名街展新颜 经典聚鎏光 车韵沁全城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比亚迪天神之眼B正式实现ETC通行,这也完成了城区和高速的智驾全链路贯通。
今天咱们聊聊比亚迪的一件大事儿——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正式下线。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咱们用数据看看这家中国车企在巴西到底发展得怎么样。
腾势D9车主,冠军教练王皓体验腾势N9后表示:让人非常满意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从官宣到建成仅2年
最近有张电动车充电功率的“天梯图”挺火,咱们今天就着这个图,聊聊现在电动车的充电技术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
7月4日,全球首款超混旅行车——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格为10.98万元-12.98万元。新车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采用标准旅行车造型,既保留了轿车的灵动驾控基因又有SUV级的大空间,以颜值、空间、操控、智能、舒享五大维度优势及超70项全系标配,为主......
当新势力还在吹嘘“智能大彩电”的时候,消费者用投诉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