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后,中国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AI狂欢:吉利、比亚迪、东风等20余家车企密集官宣接入DeepSeek大模型,资本市场股价应声上涨,社交媒体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这场风暴背后,是车企对智能化话语权的争夺——特斯拉用FSD V12证明端到端智驾的可行性,比亚迪璇玑架构将AI贯穿研发到服务全链条,传统车企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现实:智能汽车的竞争规则,正从“硬件堆料”转向“算法迭代”。
DeepSeek的横空出世,恰似为这场竞赛提供了“低成本入场券”。但喧嚣之下,车企究竟在如何部署AI?是营销噱头还是技术革命?
车企接入图谱:从语音助手到全链重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2月23日,已有20余家车企宣布与DeepSeek合作。
技术分野清晰可见,头部车企选择“模型融合”路径,通过蒸馏训练将DeepSeek-R1的推理能力注入自研系统。例如吉利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后,可调用2000个车载接口实现模糊指令解析,比亚迪则直接将DeepSeek接入璇玑架构,推动智驾系统开发周期进一步缩短。反观部分品牌,仅通过API调用实现语音助手升级,本质其实仍是通用能力移植。
成本差异也显得格外悬殊,据沃达福研究中心测算,模型融合方案的单车研发成本约80万元,而API调用成本不足其1/10。这种“技术分层”恰好解释了为何吉利股价飙升26%,而部分跟风车企涨幅不足5%。值得注意的是,奇瑞通过将DeepSeek部署至机器人云平台,实现了跨领域的技术复用,其墨甲机器人可基于车辆数据优化服务流程,形成“车-机器人”协同生态。而广汽的ADiGO SENSE系统与DeepSeek融合后,不仅能理解用户指令,还能根据天气、路况预测需求,例如在暴雨前自动关闭天窗并推荐避雨路线。
技术路径之争:噱头与革命的分水岭
在这场AI竞赛中,两类技术路线正在分野。多数车企将DeepSeek定位为“智能座舱升级工具”,例如东风猛士917通过接入API实现语音错误率从12%降至3%,但其本质仍是优化现有交互逻辑,未触及车辆控制核心。更典型的案例是智己汽车构建的“插拔式AI矩阵”——表面引入DeepSeek、豆包、通义千问等多模型,实则缺乏深度融合,被网友评价为“技术缝合怪”。这类方案虽能快速推出“AI卖点”,却难以形成技术壁垒。上汽通用作为首家接入DeepSeek的合资车企,其智能座舱仅实现基础问答和娱乐推荐,与自主品牌的深度整合形成鲜明对比。
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发生在少数技术派。吉利通过蒸馏训练将DeepSeek-R1的推理能力注入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使AI能基于雨量传感器数据自动关闭天窗,甚至根据用户日程提前预热电池。比亚迪在璇玑架构中部署DeepSeek-R1,实现智驾系统开发周期大幅缩短,电池包迭代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宝骏的“双模部署”架构,让DeepSeek与中枢大模型根据网络状态动态切换——在4G环境下调用本地精简模型(延迟<300ms),5G环境下启用云端完整版,流量成本也得到降低。
DeepSeek开源特性使其具备独特优势,相比特斯拉FSD每年的高额研发投入,通过模型蒸馏可以将智能座舱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还能实现同等交互体验。这种“低成本智能化”正在改写游戏规则——正如地平线余凯所言:“2025年后,没有AI原生架构的车企将失去参赛资格。”
市场重构:从资本狂欢到智驾平权
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只是序幕,更深层的变革正在发生。以比亚迪为例,在比亚迪以“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掀起全民智驾平权浪潮后,其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战略决策,正在为这场技术革命注入更深层的进化动力。这场融合不仅是对现有智驾能力的升级,更是一场从底层架构到用户体验的智能化跃迁。
DeepSeek的强推理能力让比亚迪的璇玑架构实现了从“机械应答”到“心智共鸣”的跨越。传统车机依赖预设指令的桎梏被打破,系统能通过多模态感知(如语音语调、面部表情、环境数据)主动预判需求:当用户说出“有点闷”时,座舱会同步开启通风、调低温度并推送附近公园导航;长途驾驶中,AI能结合实时路况与用户生物特征,主动建议休息区并预约咖啡。这种“类人思维”的交互模式,让比亚迪的智能座舱从工具进化为“出行伙伴”。
在云端,DeepSeek的VLM多模态大模型正重构比亚迪的数据训练体系。通过自动化生成高价值场景数据,原本需要数月标注的极端路况(如断头路、罕见交通标志)处理效率提升80%,加速突破长尾场景瓶颈。车端模型则借助知识蒸馏技术,将云端大模型的认知能力压缩至低算力芯片,使10万级车型也能实现媲美高端车的博弈变道能力。这种“云端进化-车端克隆”的双循环模式,让比亚迪智驾系统以每周迭代的速度持续进化。
当然,AI的接入还有一层更深远的影响——数据资产。当AI大模型如DeepSeek深度嵌入汽车产业,数据资产的价值链正经历着颠覆性重构。传统车企积累的行驶轨迹、用户交互日志等海量数据,在AI的催化下从沉睡的"数据矿藏"进化为可编程的智能资产。通过联邦学习技术,车企能在保障隐私的前提下实现跨车型数据协同,将分散的电池工况、电机控制参数等工业数据转化为优化核心系统的战略资源。
数据资产的觉醒反过来重塑着AI进化的底层逻辑,车企日均产生的20-50GB多维数据,通过大模型的时空关联建模,正在构建起"越用越聪明"的生态闭环。当用户说出"找家适合商务会谈的餐厅",系统不仅能解析地理位置需求,更能结合血糖数据、日程安排生成包含停车方案的全套解决方案,这种预见性服务的数据养料,正来自座舱摄像头捕捉的微表情、语音交互的语调变化等非结构化数据的深度挖掘。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开源生态的渗透,DeepSeek的算法效率突破,使12万元级车型也能承载多模态交互,彻底打破数据应用的成本壁垒。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数据资产既是AI进化的燃料,更是重构产业竞争规则的密钥,那些掌握高质量垂直领域数据的企业,正在定义智能出行时代的估值坐标系。
结语
真正的“灵魂”既非封闭系统的技术霸权,也不是拿来主义的表面繁荣,而是车企对“算法-数据-场景”三位一体进化能力的掌控。当比亚迪日均7200万公里的行驶数据通过学习反哺模型迭代,当吉利星睿大模型在蒸馏训练中形成独特认知范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路径的分野,更是智能时代车企核心竞争力的基因重组。
回望这场DeepSeek上车潮,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汽车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构竞赛。短期看,部分车企的“AI包装术”或能收割流量红利;但长期而言,唯有将AI深度融入车辆基因,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索尼首次亮相2025上海车展,70年音频技术持续赋能沉浸式车载娱乐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去年整车出口全国领跑的奇瑞又要给来自全世界的经销商和媒体们,带来怎样的小震撼?
捷途纵横以 “心所向 自纵横” 为主题,携全系产品 —— 纵横 G700、纵横 G900、纵横 F700、纵横 G600 等,于独立展台全球首发亮相
腾势最强科技豪华阵容震撼上海车展!腾势Z概念跑车首发亮相
4月23日,上海车展,长安汽车以“智慧全球 共赢未来”为主题,携旗下三大品牌三大序列重磅车型及最新数智成果亮相,以全球领先的数智新汽车、全球顶尖的硬核新科技,生动演绎未来智慧出行新场景,向世界展示中国汽车的卓越实力与创新魅力。
10.98万元起!五菱星光2025款开启预售,携手《和平精英》打造年轻人的智能实战利器!
上海车展里,本田拼了,关于最好开,最有乐趣的驾驶DNA释放,而它也开始重新定义安全、高效、智能、温暖与极致。
押注新世代,与中国同频,宝马技术“亮剑”创新先行。
料理、大厨、中央厨房
汽车观察家拍到了一只机器狗,不仅能为主人买可乐饮料,还能跳舞。这还不是最为令人惊叹的,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这狗肯定通人性,还能和老外握手打招呼,把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发挥到淋漓尽致!
岚图汽车为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保驾护航
在2025年上海车展这一全球汽车产业的盛会上,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了最耀眼的主角。随着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在3月达到51.1%,再度反超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正持续释放,行业发展迈入全新阶段。
日产汽车以全新新能源车型矩阵点亮2025上海国际车展
五菱的“人民经济学”
在上海车展这个汽车行业的盛会现场,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深入分享了日产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产品规划以及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展现出日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深耕决心。
4 月 23 日,作为全球车企及出行科技企业的合作伙伴,法雷奥将携众多创新解决方案亮相 2025 年上海国际车展,描绘未来出行的新图景。
主持人:这A股指数很坚定啊,至今都没出现过大的波动。且热点板块持续性都不错。泛舟有没有发现,唯一美中不足的还是老问题,两市成交量较小。
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技术供应商伟世通与字节跳动旗下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在2025上海车展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基于AI大模型的下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重庆嘉瑞奇诚开业
广汽集团上海车展重磅发布星灵AI全景图及四款新车,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汽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