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补贴退潮、技术迭代、价格战白热化,行业从“狂飙突进”转向“加速淘汰”。
在这一背景下,理想汽车交出了一份“市场普遍不看好”的财报:
全年销量突破50万辆,总收入达1445亿元,现金储备1128亿元,但毛利率承压、市场竞争加剧的隐忧亦浮出水面。市场对此反应激烈,股价持续震荡。
然而,若以更长远的视角审视,理想汽车的财报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智能出行产业的未来图景——它不仅是财报数字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信仰、战略定力与全球化野心的对话。
透过这份财报,我们或许能解码理想汽车如何以“危机意识”为锚,在逆周期中构筑护城河,并锚定下一个十年的增长极。
守正出奇,
理想汽车在高端市场的“韧性攻防”
2024年,理想汽车以15.3%的市占率稳居2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中国品牌销量冠军。这一成绩的含金量在于:在问界、智界、小米等竞品围猎下,理想L系列以“家庭智能SUV”的精准定位,守住了高端市场的基本盘。
尽管财报显示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下滑1.2个百分点至19.7%,但单车毛利仍维持在5.3万元,均价(税后27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数据背后,是理想对高端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卖车不是卖参数,而是卖生活方式”。
短期来看,增程赛道竞争加剧、纯电市场突破艰难,似乎让理想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但若细究其战略布局,可见理想正以“守正出奇”之策应对挑战:
首先是L系列持续迭代。
2025年,理想L9中改款将直面问界M8的冲击,而L8/L7通过智驾硬件升级(如激光雷达算力提升)巩固技术壁垒。财报提及的“供应商年降不及预期”,实则是短期产能调整的阵痛,随着下半年纯电车型上市,规模效应将逐步释放。
其次是纯电i系列破局。
7月发布的理想i8与下半年亮相的i6,标志着理想正式进军纯电赛道。尽管市场对高端纯电的“爆款潜力”存疑,但理想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i8定位“AI时代的空间机器人”,搭载VLA(视觉-语言-行动)架构,将车内空间从“驾驶工具”重构为“第三生活场景”。
这一理念与特斯拉Cybertruck的“未来感”形成鲜明对比,更贴近中国家庭用户对实用性与科技感的平衡需求。
尽管外界对理想纯电i系列未来发展存疑,但我认为,高端市场的竞争本质是用户心智的争夺。
根据第三方机构调研,理想L9用户净推荐值(NPS)为72分,高于问界M8的65分与蔚来ES8的68分。这一差距的关键在于,理想用户对“场景功能实用性”的满意度高达89%,而竞品用户更关注“技术先进性”(占比53%)。显然,理想已成功将竞争维度从“参数对比”升维至“生活方式定义”。
可见,理想以“家庭”为支点,在增程市场建立了难以复制的品牌认知;而纯电i系列的推出,则是从“场景定义产品”向“技术定义场景”的跃迁。若能在智能化体验上形成代际差,理想有望在2025年复制L系列的成功路径。
在智能化方面,理想汽车有很大优势。
理想汽车的VLA(视觉-语言-行动)架构,常被外界简化为“多模态大模型上车”,但其真正野心在于打造一个“闭环生态”。以计划于7月发布的纯电SUV i8为例,其技术路径透露出三大创新:
首先是,传统智驾系统过度依赖视觉算法,而理想的VLA架构引入了跨模态融合机制。
例如,当车辆识别到雨雪天气时,系统会同步调用语音助手提醒用户“开启雪地模式”,并自动调整空调风向以避免玻璃起雾。这种“感知-决策-交互”一体化设计,大幅降低了用户学习成本。
其次是,商业模式方面。理想并未盲目推行“软件收费”,而是采用“基础功能免费+高阶服务订阅”策略。
例如,i8将标配L2+级智驾,而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场景引擎”,如自动泊车+充电桩预约联动则需按月付费。财报显示,2024年理想软件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40%,达18亿元,尽管基数较低,但用户付费率已从5%提升至12%。
最后是生态协同方面。
理想与小米、华为等企业的一个关键差异,在于其拒绝卷入“生态联盟”的内耗,而是聚焦自有生态的闭环打造。
例如,i8的车机系统可直接控制理想自研的家用充电桩,未来还将接入其规划中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这种“车-家-桩”一体化生态,有望形成用户迁移的高壁垒。
技术长跑:L4时代的换道超车
财报中,理想汽车对自动驾驶的布局着墨颇多。
管理层明确表示:“L4将催生汽车从工具向AI空间机器人的质变。”这一判断直指行业核心矛盾——当下新能源车的竞争仍聚焦于续航、配置等硬件维度,而L4级自动驾驶的成熟将彻底重构产业价值链条。
理想的应对策略可概括为“双轮驱动”:
首先是硬件预埋,为L4时代铺路。
理想下一代车型将标配超高清激光雷达、Orin-X芯片和5G通信模块,算力冗余设计确保车辆可通过OTA持续升级。财报披露的1128亿元现金储备,为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资金。
其次是软件定义:探索商业模式革命。
理想的VLA架构并非简单的“多模态大模型”,而是将视觉感知、自然语言交互与车辆控制深度融合。
例如,i8可通过语音指令自动规划行程、识别路况并调整驾驶模式,甚至根据用户情绪推荐音乐。这种“类人交互”体验,为软件订阅服务(如高阶智驾包、个性化场景模式)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并未盲目追逐“全自动驾驶”的噱头。李想清醒地指出:“L3仍是辅助工具,L4才是颠覆起点。”这种务实态度为将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理想对L4的布局,实则是以“技术长跑”避开价格战的泥潭。一旦其VLA架构形成生态闭环,软件服务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毛利率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大出海:开辟第二战场
2025年1月,理想汽车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开业;同期,哈萨克斯坦、迪拜、乌兹别克斯坦的直营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理想正式启动全球化战略。尽管财报未披露具体海外销量,但其“先基建、后卖车”的打法颇具深意。
理想的全球化路径呈现两大特征:
高端切入,规避低端内卷。与比亚迪、奇瑞主攻东南亚、拉美市场不同,理想首选德国(汽车工业腹地)和中东(高净值用户集中)作为出海首站,延续其高端定位。
本地化研发,尊重区域差异。慕尼黑研发中心将聚焦欧洲用户的驾驶习惯(如高速不限速场景)、数据合规要求,避免“一刀切”的产品移植。
短期看,全球化投入可能拖累利润率;但长期而言,海外市场的高溢价,要知道,欧洲新能源车均价超4万欧元,这将为理想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新能源车的全球化,不应止于“产能输出”,而应升维至“技术标准与品牌价值输出”。理想的海外布局,暗合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端制造的国际势能。若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其品牌溢价将反哺国内基本盘。
尾声
2025年,理想汽车注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增程赛道护城河遭受冲击、纯电车型爬坡压力、全球化投入的财务成本……但财报中的两组数据揭示了其韧性所在:
一是15.3%的高端市场份额,证明其产品力未被竞品稀释;
二是1128亿元现金储备,为其技术研发与全球化提供了充足缓冲。
历史经验表明,伟大企业的诞生往往伴随周期的阵痛,危机感是企业生存的永恒主题。
理想的财报,恰似一份“危机宣言”——它不掩饰短期的困境,却以清晰的战略路线图,昭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仰。在智能出行这场马拉松中,理想已迈过电动化的起跑线,正以技术、全球化与用户洞察为三驾马车,驶向无人区。
或许,2024年的理想正如2012年的华为:在质疑声中蓄力,在寒冬里等待春天。而春天,终将属于那些敢于在逆周期中播种的人。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309亿元
半年“砸”了309亿搞研发,比亚迪蝉联A股“研发之王”
21.99万元把“变形金刚”开回家?长安启源E07五大焕新
近日,随着蔚来公布今年二季度财务数据,“蔚小理零小”这五家造车新势力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成绩单悉数出炉。
润滑油被称为汽车的“血液”,对发动机寿命、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7月一汽红旗车机问题集中爆发以来,红旗HS5和红旗H5的投诉量便呈现出上升态势。但到了8月,有关这两款车型车机的投诉又进一步演变出分化的新趋势。
广汽埃安打出C端增长范本,示范车企如何“换道超车”。
车企冲刺全年目标:1-8 月最新销量完成率分化 新能源成核心竞争力
9月6日,2025中国·叶城新藏公路汽车集结赛暨4+1新藏公路汽车拉力赛在新疆叶城县西夜迷城景区正式拉开帷幕。
2025年8月29日,恰值情人节,成都车展如期而至。作为中国新豪华汽车代表品牌,问界携问界M9 2025款、问界M8、全新问界M7及问界新M5 Ultra等全系车型亮相成都车展,持续探索新能源汽车智慧新境,为用户打造更卓越的新豪华出行体验。问界展台人潮涌动,十分火爆。 ......
博主探馆智博会,被长安展台硬控,纷纷为长安的硬核科技点赞!
成都车展全新深蓝S07首秀登场,作为央企新能源销量冠军,深蓝这次真的“卷”得明明白白,诚意满满!
新央企的首次“科技大秀”,长安汽车只办了三件事
长期亏损却又执迷烧钱,朱江的离开,意味着建议者消失,捷尼赛思的困局不止是退出中国。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为了深入了解消费者心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北方新媒体汽车联盟于9月5日在辽宁省盘锦市,盛大启动“2025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口碑调研暨中国北方车市总评榜”活动。
长安启源A06全球首秀 四大超配跨级对标迈巴赫
长安启源A06首秀 让20万级纯电家轿进入“全配时代”
8月份,比亚迪共销售了373626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基本处于持平状态。但海外出口的数据相当亮眼,达到了80464辆。
零跑汽车8月交付量达到了惊人的57066辆,同比增长超88%,再次卫冕新势力月销冠军。
过去百万豪车才有的空气悬架,下放到了20万以内的车型上。电动车车主体会到了豪车的烦恼:空气悬架实在太脆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