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中国车市,只认价格

中国车市,只认价格

汽车公社 2297浏览 2025-04-01 IP属地: 未知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此刻2025年第一季度已然结束。


顺势回顾刚刚经历这90多天中国车市发生的点点滴滴,有突然掀起的全民智驾浪潮,有自主品牌的疯狂内卷,有合资品牌的奋起直追,还有弱势选手的关转并停。



反正,竞争强度之高,信息密度之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而作为一名入行六年的汽车小编,可以很负责任说:“从来没有这样目不暇接过,几乎每天一个大新闻。”


而今天的文章,更想借机聊聊我的一点思考与发现,那便是整个大盘的——“唯价格论”。


换言之,随着电动化转型的愈演愈烈,新能源车位于潜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主导地位,无论你营销端喊的多锣鼓喧天,产品配置本身卷的多面面俱到,只要没有祭出一份足够超预期的价格兜底,所有的努力都是白搭。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各家主机厂为了留在牌桌上,可谓绞尽脑汁,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


当然,“唯价格论”造成最直接的后果:一方面,继续助推着不断变得恶劣的“价格战”;另一方面,则是原有“价格体系”的崩塌,“定价权”渐渐掌握在了极少数领跑者的手中。


01停不下来的“价格战”

实际上,如果要为这两年的中国车市锚定一个关键词,“价格战”或许会是大多数读者的选择。至于引发的原因,答案直指迈入新能源车时代,无疑需要建立全新的秩序。 


那么,又是谁率先挑起的炮火?



关于这个问题,说法有很多种。而在我心中,坚定的认为特斯拉与比亚迪才是真正的从当初前者依托老款Model 3、Model Y的多次官降,到2023年、2024年后者分别推出冠军版与荣耀版,都成为了“价格战”一轮高过一轮的助燃剂。


经历了不断的大洗牌,身处其中的大部分参与者,早就显得疲惫不堪、叫苦连连。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车企,已经慢慢消失在了深渊之中。


但即便如此,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2025年,特斯拉迫不及待的针对焕新Model 3推出“五年免息”,比亚迪几乎全系车型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都能理解为“价格战”的变种。


殊不知,就在近日,后者再次官宣针对王朝网、海洋网旗下非智驾版车型,正式进行限时一口价活动。


其中,秦L DM-i起售价下调1万元至8.98万元,宋L DM-i下调1.6万元至11.98万元。反观2025款唐DM-i,最新起售价为16.98万元,汉DM-i为15.58万元。


宋PLUS DM-i下调1.6万元至11.98万元,海豹06 DM-i下调1万元至8.98万元,海豹07 DM-i下调1万元至12.98万元。



平心而论,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俨然又提升了中国车市厮杀的惨烈程度。


要知道,20万元以下的主流乘用车市场本就利润空间有限,对于2024年整车毛利率逼近24%的比亚迪,的确拥有游刃有余的操作空间。但对于其它竞争对手,试图跟进则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然,有声音认为,“比亚迪非智驾版车型的官降,其实是在清理库存。”而我更加觉得,“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尤其是伴随王传福剧透,年销550万辆将是这家新能源车巨头不懈追求的阶段性目标,完全能够预见到它会如何想尽办法的冲量。譬如,下半年的某个节点,王朝网、海洋网旗下的智驾版车型,集体再掀一次桌子。


届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杀招”。


由此以点概面,头部选手的出牌,势必会引发腰部、尾部梯队的连锁反应。虽然大多数主机厂嘴上对于“价格战”纷纷深恶痛绝、疯狂抵制,但心里都像明镜一般,“不主动参与,只剩死路一条。”


在格局尚未清晰与明朗之前,“价格战”永远会是中国车市的主旋律。为此,所有参与者都得咬牙坚持下去。


而天天把“抱怨”挂在嘴边,更像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与其这样,不如考虑一下怎样合理提效降本,把珍贵的子弹留给前沿阵地。


02遥不可及的“定价权”

文章开篇,我说整个大盘愈发的“唯价格论”,注定会引发一些不可避免的争议与反驳。对此,深表理解。



不过,客观公正的讲,进入2025年以来,参与了不下20场新车发布会。纵使前摇讲述的再过天花乱坠,大多数潜客关心的依旧是临近尾声那一锤子买卖,“价格到位,掌声雷动。价格乏味,鸦雀无声。”


你可以说这样的状态并不健康,但真实情况却谁都无法逆转。 


顺势,望向更深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还是“价格体系”的全盘崩塌。曾经,传统燃油车时代,一辆轿车、一辆SUV、一辆MPV,会根据A、B、C、D级别的不同,自然而然的纳入到相应的区间之中。


可如今的新能源车时代,一辆D级SUV,能够卖到与一辆B级SUV差不多便宜;一辆C级轿车,能够与一辆A级轿车同台竞技。往好听说,是技术普惠用户;往难听说,彻底乱成一锅粥。


身处“绞肉机”般的中国车市,从合资到自主,2025年为了多卖车,尤其是多卖电动车,各家主机厂几乎都掏出家底拼了。


而在此过程中,又衍生出一个新问题,“传统燃油车时代,每一个细分区间都或多或少存在掌握定价权的产品,那新能源车时代呢?”


展开论述之前,首先试图说清到底什么是“定价权”。



言简意赅,一辆新车卖多少钱,基本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无论卖多少钱,总有人愿意掏出真金白银买单。


而拿着上述标准,聚焦如今的整个大盘,赢者通吃、资源向头部梯队成员集中的架势,无疑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随着原有的“价格体系”被推翻,“级别”的概念渐渐模糊。


恰如本段的小标题所言,“定价权”对于大部分选手,正在变得遥不可及。而手中还握有这把利剑的品牌,可以说少之又少。


在我心中,自主阵营当中,20万元以下的主流市场,也就比亚迪的少量产品;20万元以上,也就“当红炸子鸡”的小米,特斯拉的Model Y以及拥有华为背书鸿蒙智行的几款SUV。反观合资阵营,也就BBA还有仅剩不多的存货。


除此之外,几乎无人拥有“定价权”。


不吹不黑,情况就是这般严峻。对于大多数品牌来说,能做的只有不断地跟随,“比它便宜还量足,才有机会分肉吃。”


眼下的中国车市,“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八个大字,成为了盘旋在每一位局中人头上的“闸刀”。稍有不慎,便会淘汰出局。


最后再抛出一段话:“经历了一季度的洗礼,如果你还抱有什么所谓的幻想,那么一定会挨一记重重的耳光。”


暗潮涌动之下,2025必然将会蔓延浓浓的血腥气息。不信,从本月拉开序幕的上海车展开始,去亲自看一看为了活下去,各家主机厂会多么的“穷凶极恶”,展现出多么“丧心病狂”的面貌。


总之,中国车市,一片红海,唯价格论,还会持续……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461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