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燕波
2024年,长城汽车交出了一份反常识的财报,营收突破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暴涨80.73%。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新能源车型销量32.22万辆,海外销量45.41万辆,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字背后,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以用户为中心的精准战役。
当许多车企沉迷于“价格战”时,长城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用单车收入提升2.3万元、单车净利润增长0.46万元的实绩,证明“高价值”才是可持续增长的密码。这种逻辑看似反直觉,实则直击本质:消费者并非一味追求低价,而是愿意为品质、技术和服务买单。
1、技术普惠
全新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的横空出世,撕掉了四驱技术的贵族标签。这项将四驱能耗降至两驱水平的技术革命,在财报中具象为新能源车型25.65%的销量增长。当第二代Hi4电四驱完成28项优化,通过Hi4-Z架构(泛越野)和Hi4-T架构(强越野),覆盖从城市SUV到专业越野的全场景需求,技术普惠正在重构市场游戏规则。
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从未掩饰其野心。2024年,Coffee Pilot Ultra智驾系统实现“无高精地图全场景覆盖”,魏牌蓝山的用户智驾使用率高达96%,用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九州超算中心等底层技术,将高阶智能驾驶从“高端专属”变为“全民共享”。
更值得玩味的是其“AI平权”理念。当行业仍在争论“激光雷达与纯视觉路线孰优孰劣”时,长城已通过超900万公里实车测试和5000万公里仿真数据,让纯视觉AI智驾系统Coffee Pilot Plus“看得清、算得快、执行稳”。这种技术路径的选择,不仅是成本的考量,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真正的智能,应该无需依赖昂贵硬件,而是通过算法与数据的迭代,让每一辆车“越开越聪明”。
2、从“小众狂欢”到“大众信仰”
“中国每卖出两辆越野车,就有一辆来自长城。”这句话背后,是长城对越野市场的绝对统治力。从坦克300打破“硬派越野=高门槛”的认知,到Hi4-T混动架构实现“要劲有劲,要电有电”,长城用技术重新定义了越野的边界。
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长城让越野从“极限运动”变为“生活方式”。坦克700 Hi4-T在哈萨克斯坦上市,山海炮登陆澳洲、南非,这些动作不仅是市场扩张,更是文化输出。当海外用户通过长城产品体验中国越野的魅力时,这家企业已然成为“中国制造”的全球代言人。
越野是长城的基因,更是其打破市场壁垒的利刃。从产品到文化,长城正在书写新的全球规则。
3、从“出海”到“入心”
在泰国罗勇工厂的焊装车间,每 90 秒就有一辆哈弗 H6 下线;在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长城汽车首个海外全工艺工厂即将投产。这种 "研产供销服" 全链条的出海模式,使其在海外市场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海外营收802.59亿元(占比39.7%),45.41万辆海外销量、超1400家海外渠道、190万全球用户——长城的全球化战略已进入“生态出海”阶段。与早期“低价换市场”的策略不同,长城选择用高价值车型叩开国际市场:魏牌高山登陆欧洲,坦克500斩获澳洲ANCAP五星安全评级,欧拉好猫成为泰国首款本地化量产纯电车型。
这种“高价值出海”的背后,是对全球用户需求的尊重。在澳大利亚,2.4T长城炮精准匹配当地农矿运输场景;在东南亚,山海炮HEV以低油耗赢得“最佳混合动力皮卡”奖项。长城用“本土化研发+全球供应链”的模式证明:真正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复制产品,而是融入当地生态。
全球化不是数据的加法,而是品牌价值的乘法。长城的野心,是让“中国车”成为“世界车”。
4、利润与责任的“双螺旋”
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不仅在于数字本身,更在于长城如何分配利润。董事长魏建军曾说:“造车犹如长跑,关键是不盲目跟跑。”这句话在2024年得到验证:长城将利润投入研发(2.3万技术人员)、品质升级(徐水试验场等设施)、用户让利(如二代哈弗枭龙MAX 13.88万元起预售),形成“利润增长—技术迭代—用户回馈”的闭环。
这种“长期主义”的本质,是对产业规律的敬畏。当行业陷入“降价保销量”的焦虑时,长城用“高研发投入、高用户价值、高品牌溢价”的三角模型,证明了一条更可持续的路径:企业的成功,最终取决于能否与用户、社会共享价值。
利润是结果,责任才是初心。长城的“长期主义”,是一场关于信任的马拉松。
燕波观察
2024年的长城汽车,用数据、技术和战略,重新定义了“高质量增长”的内涵。从技术平权到越野破圈,从生态出海到利润反哺,其每一步都紧扣“用户价值”这一核心。
在浮躁的车市竞争中,长城选择做“慢生意”——用品质造车赢得信任,用技术普惠打破壁垒,用全球视野重塑格局。这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需要的答案:真正的成功,从不来自内卷,而是源于对用户、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与担当。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当下,昊铂汽车,作为广汽集团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却似乎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长城公布2024年年度报表,方显长城汽车有多强大的实力
凝聚瞬息之美劳斯莱斯高级定制孤品杰作幻影“春日花见”翩然问世
红旗天工05深度测评,15万级纯电轿车的新卷王?
近日,汽车门网公布了2025年3月份的投诉数据。
凝聚瞬息之美劳斯莱斯高级定制孤品杰作幻影“春日花见”翩然问世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程加快,多家公司透露新动态。
小米汽车又上热搜了。
用车无忧,换车更值钱:一汽丰田为用户打造全周期价值保障
把B级轿跑打成“A级价”!MG全国限时“一口价”10.99万元起
逆势而扬,一汽丰田3月销售新车7万台,同比增长22.3%
比亚迪比大众丰田销量还多?
中汽测评发布年度之星车型:问界、极狐等品牌登榜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高端化不应是单选题,而是动态平衡的战略艺术。
比亚迪3月销量断层领跑,秦L EV上市首月销量破万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智驾宁愿让客户多接管,安全放第一位
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百万,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59.8%,在中国市场保持断层式领先,同时也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驾撞车事故背后,还有更多连锁反应。
比亚迪隐藏“难以启齿”的秘密?
3月销售季收官,比亚迪再次交上完美答卷。 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达377420辆,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量超百万,达1000804辆,同比增长59.8%,在中国市场保持断层式领先,同时也为全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