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msu
王传福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的“梦想”会在雷军身上栽一个大跟头。
当比亚迪将2025年定义为“全民智驾元年”,把中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浪潮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之时,一场小米SU7的高速爆燃事故却为这场看似势不可挡的变革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位年轻生命的逝去,不仅撕开了新能源汽车智驾技术的安全裂口,而且更将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隐患、营销泡沫与标准缺失暴露于阳光之下。这场悲剧,恰似一记重锤,敲打在比亚迪“智驾平权”的理想主义叙事上。
技术狂欢下的安全盲区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L2级辅助驾驶及以上新车渗透率已达55.7%,具备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的新车渗透率更是攀升至11%。然而,与之相伴的却是智驾相关投诉的急剧增长。中国电子商会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该平台受理了4000余宗关于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及服务的有效投诉,其中智能驾驶成为投诉的重灾区。许多车主反映,购车时被宣传为“老司机代驾”的智驾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却如同“马路杀手”,紧急刹车失效、障碍物误判等问题频发,智能配置竟成了威胁车上人员安全的“催命符”。
以小米SU7事故为例,NOA系统在碰撞前几秒才发出警报,驾驶员接管时车速仍高达97km/h。这一数据揭示了L2级智驾的两大致命短板:感知系统的“认知盲区”和应急逻辑的“人性矛盾”。
众所周知,纯视觉方案依赖摄像头与算法,对于静态障碍物、极端光照条件及遮挡场景的识别能力存在局限,而激光雷达虽能提升精度,但根据行业测试,其对于施工路障的识别成功率也不足60%,而且其还因成本高昂难以普及。
在小米SU7的事故发生路段,施工隔离带的水泥桩本应被系统提前识别,却因感知算法漏洞成为“隐形杀手”,这无疑暴露了当前智驾系统对非常规障碍物的应对缺陷。
此外,根据小米披露的时间线,事故车辆在碰撞前约2秒识别到障碍物,1秒后驾驶员接管,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转为人驾状态,后1-3秒之间撞上水泥护栏。车速从116km/h降至97km/h,制动踏板开度从31%增至38%。这些数据引发了广泛争议:为何车辆系统仅留给驾驶员2秒避开障碍物?这2秒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忽视了人性弱点?毕竟,当驾驶员因疲劳或分心未及时反应时,2秒的时间显然不够用。而本应作为最后防线的AEB更因触发限制而形同虚设,无法承担起它的职责。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车企宣传时让用户信任智能化,但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又会因开启智驾而相互扯皮,导致“人机权责模糊”,事故责任界定不清晰,而这恰恰是L2级智驾最危险、最恼人的陷阱。
此外,小米事故中,车辆碰撞后瞬间爆燃、车门锁死无法打开也成为外界讨论的焦点。事实上,这并非孤立事件。此前的问界M7事故,就存在碰撞导致电源信号中断、门把手弹不开的问题,最后救援人员被迫破窗救人。这些案例暴露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矛盾:智能驾驶系统对电子器件的高度依赖,正在制造新的安全死角。
从技术架构看,智驾系统依赖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极端天气下性能可能会骤降,电池安全设计与智驾系统的协同优化亦是长期缺位。更危险的是,车企为追求功能迭代,往往忽视电子系统的冗余设计。当碰撞导致单一传感器失效时,整个智驾系统可能瞬间瘫痪,而车门解锁等逃生机制也同步失效。这种“电子脆弱性”在营销话术中却被美化为“科技进化”。比亚迪宣称“全民智驾”将让普通消费者享受高端智驾体验,但现实是,技术平权的前提应是安全平权。当年轻用户因信任智驾而放松警惕时,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技术缺陷,更是人性与机器逻辑的冲突。
营销泡沫、流量狂欢后的理性回归
现如今,车企的营销话术五花八门,诸如“AI代驾”“高阶智驾”“全国都能开”等宣传语层出不穷。但小米事故无疑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智驾技术的成熟度远低于营销话术的渲染。当下,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通常提前安装硬件却延迟功能落地。用户花费高价购买的“智驾版”车型,本质上只是搭载了未来功能的“期货”。这种策略不仅转嫁了研发风险,更让用户成为测试阶段的“小白鼠”。小米SU7虽未过度营销智驾,但其用户群体对技术的天然信任,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功能缺陷可能会导致的风险。
此外,众所周知,小米汽车的崛起是流量时代的典型样本。雷军亲自带货、米粉社群运营,让小米SU7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粉丝对于雷军近乎狂热的追捧,也加剧了用户对于其汽车产品非理性的信任。在此次事故中,驾驶员母亲就坦言,自己的女儿对智驾系统存在“盲目信任”,而这份“盲目”正是营销和流量经济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
因此,小米SU7的车祸事件也引发了另一个思考:车圈流量该降降温了。
自从雷军作为老板亲自为小米汽车带货制造了不少流量之后,车圈就掀起了高官翻身做网红的热潮。近些年,各家车企的老板和高管,无论高矮胖瘦、话多话少,都被“架到”荧幕前不停开账号、发视频、搞直播,誓要将流量玩转到底。但事到如今,我们也必须承认,没有哪位老板的个人号召力可以超越雷军,包括之前活跃的李斌、李想。
然而,老板为新车代言带货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无可否认,老板活跃于社交网络、亲身为车型产品代言,想证明其品质过硬,这确实是一种信心的传达。但是,老板个人真的能为产品负全责吗?这个逻辑和请明星做代言人一样,个人形象、言论其实不能和品质划等号。更何况是汽车这种结构复杂的商品,即便老板再懂技术再有责任感,也不可能把控各项产品细节。
所以,既然无法复制雷军的流量密码,销量也并未因老板的出镜而翻倍增长,车企又何必执着于老板带货、发视频呢?让老板和高管回归幕后,腾出更多精力去处理关键决策,切切实实把精力放在产品上,把车做好才是硬道理。
甚至于经过此次事故,或许雷军自己都应该重新思考“流量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了。流量固然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可观的销量成绩,但流量反噬所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凡事过犹不及,雷军及小米汽车或许已被“流量”带至了悬崖边缘,还需尽早勒马。
总之,这场由小米事故引发的行业震荡,或应成为技术理性的觉醒时刻。当比亚迪们高喊“全民智驾”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技术平权,不是让所有人用上智驾,而是让所有人安全地使用智驾。这需要行业以敬畏之心重构技术逻辑,让安全成为智驾革命不可逾越的底线。而用户也更应该破除“科技迷信”,对技术祛魅,智驾再先进,方向盘也应该始终在自己手上。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合资品牌普遍因“高溢价”饱受争议时,长安马自达EZ-6以补贴后9.98万元起的颠覆性价格横空出世,将B级新能源车的门槛拉至A级车区间,掀起了一场“油电同权”的消费革命。
4月12日,广汽科技日暨昊铂HL上市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了“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及12款车规级芯片产品矩阵
这车有点放飞自我了。
强化中国标签 进军欧洲腹地 腾势在下一盘国际大棋
合资汽车各大车系3月市场占有率排名出炉:德系汽车一骑绝尘
合并之后,长安仍需找到盈利新路径。
钛白粉价格在年内实现三连涨,这对相关上市公司降本提效提供了助力。
陆地游艇昊铂HL正式上市,重新定义家庭智能豪华出行标杆
生活新享法|比亚迪海狮05EV贵阳上市试驾会盛大启幕
腾势在下一盘国际大棋,腾势品牌进入欧洲,中国腾势向世界腾势
L3级自动驾驶,上市进入倒计时时间! 4月12日举行的“2025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首次公开“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此外,广汽发布了由12款车规级芯片构成的芯片产品矩阵,并正式发起“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广汽旗下高端品牌广汽昊铂全新旗舰车型——昊铂HL也于当日正式上......
别克,特斯拉,成为“对等关税”最大受害者!
平权驱动进阶,共创美好出行:2025上汽之夜的未来宣言
昊铂HL:高端梦,稀碎?
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及芯片产品矩阵首次公开 树立智能汽车安全新标杆
2025 年 4 月 12 日,长江汽车供应链生态伙伴年度交流会举行,促成多项合作,聚焦产业新生态与发展方向。
齐鲁车展探馆奇瑞风云T8,十万级混动市场搅局者!
以安全的名义,广汽集团公布了“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细节,同时发布由12款车规级芯片构成的芯片产品矩阵,并发起“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对消费市场有意义的新车昊铂HL宣告上市。
4月12日,“2025广汽科技日暨昊铂HL上市发布会”在广州盛大举行。广汽集团聚焦“安全”主题,首次公开“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在智能化时代以全链路的安全研发体系、全域安全技术和全时安全保障,树立智能汽车安全新标杆。此外,广汽发布了由12款车规级芯片构成的芯片产品矩阵,并正式发......
朱华荣首度公开回应长安与东风重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