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福耀系”诞生200亿IPO,曹德旺要抢曾毓群的生意

“福耀系”诞生200亿IPO,曹德旺要抢曾毓群的生意

汽车公社 1854浏览 2025-04-15 IP属地: 未知

曹德旺家族,又收获一个IPO。


4月14日,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200亿港元。该公司董事长曹芳女士,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胞妹,退休后才启动创业,切换赛道进军新能源领域。


正力新能注册于江苏常熟,成立于2019年。曹芳和合伙人陈继程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带领公司成为江苏省的超级独角兽,一举冲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排名前十,备受业界关注。



胞兄曹德旺,则间接参股了正力新能,他用自己的资本运作和资源人脉,在背后为妹妹保驾护航。企查查显示,由曹德旺实际控制的福建耀华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目前持有正力新能约2.52%股份。


正力新能勇闯IPO,不仅书写了曹芳年过六旬的创业神话,更关乎其家族企业的协同效应和产业野心——


一方面,动力电池市场已是赢家通吃且血红一片,后来者很难虎口夺食,正力新能从宁德时代等巨头的铁幕之下撕出一道口子,“福耀系”的智慧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曹德旺家族以“玻璃+电池”的思路布局汽车产链,眼光超前,胃口不小,且更为广阔的目标还在酝酿。



01曹氏破局,不只一个电池梦

女性的60岁,意味着什么?


含饴弄孙,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答案。曹芳却以逆袭的姿态,从玻璃赛道转战电池新能源,硬生生从最卷的动力电池领域捧出一家新的IPO。


早在2014年,曹芳因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标准,正式退出福耀玻璃管理层,这家公司,她曾服务了三十余年。曹芳1987年参与了福耀玻璃的创业阶段,后于1994年担任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成为福耀玻璃薪酬待遇最为优厚的成员之一。


从薪资待遇可以看出,曹德旺对这位胞妹十分倚重。可退休两年之后,曹芳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盯准了新能源市场的巨大市场,选择与前同事陈继程共同创业。后者在福耀玻璃担任过副总经理和董事,且擅长技术,与曹芳一拍即合,两人合计控制正力新能64.6%的股权。



2019年,正力新能正式成立,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与制造。2021年左右,该公司完成高达24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成为常熟市第一家独角兽企业,2024年的B轮融资后,正力新能估值已高达182亿元人民币。


2022年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曹芳都在为上市做准备,包括在2023年收购新中源丰田50%的股权,进一步整合了公司资源。曹芳曾于2024年第一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但遗憾失败了,直到半年后的2025年2月,再次提交招股书,终于成功登录港股。


从公司成立到IPO,正力新能只用了不到六年时间。曹德旺家族背景、资源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都为这家公司提供了相关助力,成为其它初创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可掌门人曹芳强调的一句话,亦道出正力新能异军突起的关键所在——


“制造电池与生产玻璃,本质上是相同的。成败关键,其实在于成本控制和技术精度的细微差距。”



招股书可以看出,正力新能在2021至2024年实现了持续增长,营收从14.99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32.90亿元和2023年的41.62亿元。2024年,正力新能营业收入达51.3亿元,同比增长23.35。这一年的净利润虽然只有9101万元,但和过去几年相比,已实现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IPO,有两层意义。


一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们长期垄断的动力电池市场,“黑马”搅局不是不可能,后来者依旧可以虎口夺食。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前十名中,正力新能是除了此前撤回科创板IPO申请的蜂巢能源外,最后一个冲击资本市场的动力电池厂商。


二是,“福耀系”企业正在为更广阔的野心而努力,当家族的商业版图被推向新的高峰,面对汽车产业的行业洗牌和转型,曹德旺嗅到了商机,家族野心也远超玻璃和电池赛道的双重部署。


02IPO背后的压力

如今登陆港股,江湖上全是女英雄驰骋半生的传说,但读者们可能已经知道,曹芳和掌舵的正力新能也经历过至暗时刻。


2022年,作为正力新能第一大客户的威马汽车经营不善,频繁传出降薪、停产和经销商大面积退网等消息,取消了采购自正力新能的电池订单。正力新能因此受到重创,不得不为4.22亿元的存货减值亏损买单,严重影响了毛利率以及整体的经营业绩。



聚光灯下,正力新能依旧面临挑战。


招股书里显示,在2021至2024年,正力新能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37亿元、29.73亿元、32.38亿元和45.30亿元,分别占各年度总营收的89%、90%、77%和88%。和几年前一样,正力新能客户结构高度集中,依旧存在高度依赖大客户的问题。


与此同时,该公司毛利率远低于竞争对手,这和过去几年“以价换量”的策略不无关系。2021年至2024年,正力新能销售毛利率长期在10%左右徘徊,和宁德时代(约20%)、比亚迪(约18%)和亿纬锂能(约17%)等企业相比,低毛利率是可持续的瓶颈之一。



业内专家告诉《汽车公社》,动力电池赛道高手林立,且竞争也进入创新驱动的下半场,电池材料、产品矩阵、智能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十分重要。


正力新能之所以跑赢上半场,重要原因是家族资本与产业资源优越,但下半场更强调技术层面的创新与迭代——


2021至2023年间,正力新能研发投入分别为2.21亿元、3.29亿元和4.24亿元,虽然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想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破局下半场,这样的研发投入明显是不够的。


仅看国内动力电池第二梯队的亿纬锂能,其研发投入2020至2023年间分别为7.23亿元、13.79亿元、22.61亿元和28.71亿元;蜂巢能源2020至2022年间研发投入分别为3.8亿元、7.2亿元和11.4亿元(2023年资料暂缺),同样远超正力新能。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研发端和生产端均有优势,最近几年技术迭代快,且已形成规模效应和产能优势。信息显示,正力新能目前还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等问题,规模经济还未到来,且前两年陆续关掉南京和东莞的两家生产基地——


南京基地此前主要服务大客户威马汽车,失去核心订单后只能关停;东莞基地则只运营了一年多时间,关停的原因是初期规划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可见生产布局已有内耗,产能调整并不顺利。


IPO不是突破困局的万能良药,特别是在价格战持续加剧且头部企业强者恒强的汽车新能源赛道。登陆港股之后,正力新能想要在动力电池红海中突围,还要在技术竞争、客户结构和产能优化等方面直面挑战,这不仅考验曹氏家族的智慧,也关乎整个公司团队的创新。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509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