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广汽滴滴Robotaxi首次亮相,中国自动驾驶加速领跑新赛道

广汽滴滴Robotaxi首次亮相,中国自动驾驶加速领跑新赛道

HiEV大蒜粒车研所 1263浏览 2025-04-16 IP属地: 未知

作者 | 张马也

编辑 | 德新

广汽滴滴Robotaxi首次亮相,中国自动驾驶加速领跑新赛道

4月12日,在广汽科技日上,广汽与滴滴合作的前装量产Robotaxi首次正式亮相。

这款车基于广汽埃安的纯电平台打造,搭载了滴滴自动驾驶的全套软硬件方案。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的硬件平台, 包含激光雷达、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红外相机、声音传感器等;以及全栈自研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虎鲸, GPU算力超过2000 TOPS。并采用了多维度安全冗余体系,大幅提升安全性与稳定性。

我们了解到,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车规级验证,预计将在今年内产线交付,未来将同时布局国内及海外市场。

这可能是业内首款瞄准「全球化适配」的L4级前装量产车。随着车辆下线,广汽将在明年与滴滴联合实现「AI+智造+运营」L4 Robotaxi生态闭环。

特斯拉在2024年发布了Robotaxi的原型车CyberCab,CyberCab有较大概率也将在2026年量产。而Waymo与极氪合作的前装量产车Zeekr RT,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量产部署。

明年我们将有可能见证,来自中国的出行巨头,与美国汽车巨头以及互联网巨头的跨界交锋。

之所以,滴滴x广汽、特斯拉、Waymo都将Robotaxi量产部署的时间选在了2026年,这反映了当前自动驾驶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折点上

技术层面,端到端大模型以及VLA等新架构,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对复杂场景的博弈能力和安全性;L2级智能驾驶的大规模量产,大幅降低了智驾系统的硬件成本。

而在政策层面,中美都已经在各自重点城市开启无人驾驶车辆的试点运营;年内中国的L3法规也即将出台。

广汽滴滴项目的合作计划,标志着L4级别自动驾驶,开始了从「技术试验」向「产品化落地」的实质跨越。


一、Robotaxi突围的新范式:滴滴AI + 广汽智造

除了特斯拉全栈把控Robotaxi的车辆、软件以及运营平台之外,「出行科技公司 + 车企」的合作模式,正在成为Robotaxi行业的经典范式。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的合作开始于2021年。当时,滴滴作为全球头部的出行平台以全栈的L4技术研发以及出行运营经验进入Robotaxi赛道,而广汽埃安则是当时国内头部的新能源整车品牌。

双方最初的战略合作就奔着共同开发「可规模化应用」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广汽提供纯电平台和车规级验证能力,滴滴则贡献自动驾驶算法和运营经验。

2023年5月,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更加明确的新阶段,滴滴广汽联合发布「AIDI计划」,明确将推出一款L4级前装量产车型,并成立合资公司「安滴科技」。

2024年4月,安滴科技正式获批工商执照,首款车型完成产品定义;同年10月,滴滴自动驾驶完成由广汽领投,滴滴参与的2.98亿美元C轮融资,量产进程全面提速。

在前装量产阶段,滴滴深度合作的广汽属于兼具大车企集团的造车底蕴,也在新能源车上具备大规模量产的经验验证。

在全新的Robotaxi上,广汽提供高端纯电平台、星灵电子电气架构等能力,滴滴则输出了城市泛化引擎、虎鲸三域融合计算平台等核心技术,并结合多年网约车运营积累的复杂场景数据,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打磨迭代。


二、Robotaxi下半场比拼体系化能力

Robotaxi发展的下半场不是技术demo的比拼,而是对运营效率、体验以及安全性的极致综合考验。

前装设计的车辆与自动驾驶系统深度整合,既能大幅提高整车和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也能面向出行服务对整车的运行效率、空间进行优化,在同等成本下,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的体验。

滴滴在非常早期阶段就将安全确立为其核心基石之一。滴滴初期,投放的自动驾驶车队,基于沃尔沃XC90打造。滴滴为车辆设计了「双子星」系统,可在核心高性能传感器、车载自动驾驶系统、远程协助系统和车型深度兼容四个方面实现多层冗余。

广汽滴滴Robotaxi首次亮相,中国自动驾驶加速领跑新赛道

围绕安全的设计和方法论,也更加深入地延续到了广汽-滴滴合作的Robotaxi上。

新的Robotaxi搭载的全新一代硬件平台,传感器总数量达33个,采用多传感器异构探测与前融合的方式,能实现360°全场景、全工况的感知识别。

其中,通过的最新雷达芯片技术,4D毫米波雷达性能较上一代提升4倍,能高效应对雨雪雾恶劣天气;红外相机则能大幅提升夜间低光照下行人的识别,此外还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全固态补盲激光雷达上车量产。

除了感知和计算的冗余,新车的自动驾驶系统还拥有算法冗余、软件冗余和硬件多层冗余。

广汽滴滴Robotaxi首次亮相,中国自动驾驶加速领跑新赛道

其中,算法冗余层部署独立的碰撞风险检测模块,软件冗余设计多场景 MRC(最小风险状态)策略,能针对不同故障等级定义安全响应,通过L1 Fallback进行安全处理。而硬件冗余则通过设计L2 Fallback系统,能在硬件出现问题时实现安全靠边停车或道内停车。

在整车上,这款车基于广汽埃安纯电专属平台和可支持L4自动驾驶的全球化安全冗余平台正向开发,搭载广汽埃安弹匣电池,满足中欧双五星安全标准,能提供制动、转向、通讯、电源等多重冗余。

另外,自动驾驶商业化所需的运营能力,也是滴滴的主场。

不同于其他Robotaxi公司,需要新建运营平台吸引用户,滴滴本身就具有落地的场景,车辆可直接接入现有出行网络。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日均订单量达4600万单,拥有超6亿活跃用户。这为其Robotaxi业务提供了两大核心资源:

真实场景:通过混合派单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覆盖复杂城市路况和用户行为,提供了持续的真实路况数据流。滴滴自动驾驶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示范区域内混合派单,连续安全运营超过1700天。

用户洞察:针对出行场景的车辆设计(如后排空间优化、智能交互系统)直接来源于平台用户反馈,减少了产品与市场的错位风险。

2023年推出的慧桔港项目,是滴滴作为出行平台在Robotaxi运营上思考的集中体现。

慧桔港,也是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它通过业务中心、安全中心、支持中心、用户中心、运维中心五大模块的设计,实现了90%运维流程的自动化

整套体系支持车辆自动出车、接单、回港,配合滴滴出行App的混合派单算法,能够支持Robotaxi车队实现7 × 24小时连续运营。

广汽滴滴Robotaxi首次亮相,中国自动驾驶加速领跑新赛道

安全、AI与运营能力,加上与广汽合作的前装车,构建起滴滴在Robotaxi商业上全面的拼图。


三、中国自动驾驶加速迈向全球领跑者

Robotaxi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存在于小说和电影中的科学畅想,但随着滴滴、Waymo、特斯拉等公司的推进,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2024年10月,特斯拉发布了Cybercab双门Robotaxi,马斯克将Robotaxi定位为「城市移动服务机器人」,与Optimus人形机器人共同构成未来智能社会的基石。

马斯克希望让特斯拉成为「 出行平台服务商」,重塑城市交通网络,甚至认为Robotaxi是比SpaceX更重要的项目。

从自动驾驶技术、前装车辆的进度以及法规的推进看,中美的自动驾驶你追我赶、不遑多让,广汽滴滴的自动驾驶量产车将在短期落地,加速推动中国自动驾驶在全球竞赛中领跑。

一旦Robotaxi实现成熟运营,将成为出行市场的重要补充,为共享出行领域带来新的增量。可以说,滴滴布局Robotaxi的本质,是用 AI驱动未来的交通运力,所做的正是成为Robotaxi领域,具有全链路整合能力的「六边形战士」,冲破技术、成本与规模的三重桎梏,稳步实现发展正循环。

未来,其能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落地与认可,将决定下一个十年出行市场的格局。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HiEV大蒜粒车研所 0粉丝    67作品 关注 新一代智能汽车创新研究平台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