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工信部重拳整治智能驾驶:告别野蛮生长,安全与创新如何平衡?

工信部重拳整治智能驾驶:告别野蛮生长,安全与创新如何平衡?

极智动力 821浏览 2025-04-24 IP属地: 未知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成为汽车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然而,伴随技术普及的并非全是赞誉,而是越来越多的安全争议。2025年,多起涉及智能驾驶的交通事故引发舆论哗然,部分车企过度宣传、功能滥用等问题浮出水面。在此背景下,工信部近期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一系列新规,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正式进入“强监管”时代。

图片


新规核心:从宣传到技术,全面收紧

此次工信部的新规覆盖了智能驾驶的多个关键环节,核心目标在于消除误导性宣传、规范功能使用,并强化车企的安全主体责任。

宣传口径“去水分”

新规明确禁止车企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概念,必须采用“L2级辅助驾驶”等标准化表述。此外,“代客泊车”“一键召唤”等可能引发用户误解的功能描述也被禁用。这一调整直击行业乱象——部分车企为营销噱头,刻意模糊技术边界,导致消费者误判系统能力,进而放松警惕。

图片


技术层面的强制约束

新规要求车企必须通过技术手段确保驾驶员在使用智驾功能时保持注意力,例如人脸识别监测、禁止座椅放倒等。同时,L2级辅助驾驶不得宣传“脱手”“脱眼”等概念,强调驾驶员全程监控的责任。这些措施旨在防止功能滥用,避免类似“驾驶员睡觉导致事故”的极端案例再次发生。

OTA升级监管强化

过去,部分车企频繁推送未经充分验证的OTA升级,甚至以“公测”名义让用户充当测试员。新规要求OTA升级必须经过严格验证,紧急升级需按召回流程审批。这一调整将倒逼车企提升软件稳定性,减少“半成品”功能推向市场的风险。

新规发布后,车企迅速行动。2025年上海车展前夕,多家企业连夜修改宣传资料,部分原计划展示的“激进”功能被迫调整。资本市场反应迅速,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营销的新势力车企股价普遍承压,而传统车企因相对稳健的技术路线,反而获得投资者青睐。

图片

此次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发展”。但监管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推动技术进步。

未来,车企可能需要在以下方向寻求突破:更精准的人机交互:确保驾驶员清晰理解系统能力边界,避免过度依赖;更可靠的冗余设计:提升感知与决策系统的容错率,降低极端场景下的失效风险;更开放的行业协作:推动数据共享与标准统一,避免重复试错。

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是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而此次工信部的重拳整治,或许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极智动力 2192粉丝    2384作品 关注 业界领先的汽车科技媒体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