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车企忙着发布销量海报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政府也加急公布了汽车制造业的好消息。
5月2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了4月汽车销量,全美4月汽车销量为150.41万辆,同比增长10.8%,延续了3月以来的快速增长,更带动前4个月销量同比大涨6.2%。
从结果来看,川普上台后的政策似乎起到了推动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对等关税政策宣布的3月份来,美国汽车销量增长迅速,连续两个月销量在150万辆以上。
更重要的是,即使有关税的影响,美国汽车制造业依然表现强劲,3月轻型卡车(包含SUV)国产销量为101万辆,同比大涨30%,4月也维持在95万辆的销量高点。
然而,在美的汽车企业却不断向市场泼冷水,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在内的多家车企都纷纷撤回了此前公布的2025年销量目标,并称将会面临重大损失。
这种反直觉的现象正是美国汽车市场面临的现状,在普通人看来,这些车企好像是邪恶的“资本家”,不断欺骗消费者。
难熬的本土车企
当众多美国车企纷纷控诉川普新政将造成恶劣影响下,目前来看受伤的美国车企只有和川普走得最近的马斯克和特斯拉。
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都交出了一份最好的一季度财报,实现从2024年底以来的首个销量增长月,向美国汽车制造业迈进了一大步。
根据通用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一季度净收入高达440亿美元,净利润28亿美元,其中特别提到,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提升到17.2%,电动车销量更是近乎翻倍,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美国市场亚军。
通用在财报中称,根据目前的关税政策影响,将下调2025年预期收益,预计关税造成的损失将超过50亿美元。
福特汽车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虽然有着16%的销量增长,但是关税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产生作用,一季度净利润下滑60%,仅有4.73亿美元。
福特表示,更糟糕的情况将在第二季度开始显现,虽然在第一季度实现了10亿美元的利润,但是关税还是将造成15亿美元的损失。
这背后是通用和福特不同的工厂布局,通用汽车的多款热销车型都不是在美国本土生产,例如在美国销量第二的雪佛兰探界者,2024年售出超20.7万辆,却是在墨西哥制造的。
福特虽然也在墨西哥生产汽车,更多是像猛禽EV和Mustang Mach-E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主销的燃油车还是在美国本土生产。
为了应对关税冲击,福特在一季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工厂调整,包括位于肯塔基周的汽车工厂。
福特高管强调,在美国有多个制造基地将会是未来经营的优势,虽然5月3日,汽车零部件25%的关税已经生效,但是零部件供应将能维持到7月,这将减少福特面临的关税损失。
当然,最难受的还应该是特斯拉,在CEO马斯克资助川普上台后,特斯拉在美国本土的销量就开始出现下滑,一季度仅在美国市场交付12.8万辆新车,同比下滑8.6%,另一方面,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也从51%下滑到44%。
同时,特斯拉虽然工厂都在美国,但是零部件并不是100%美国产,根据统计特斯拉有20%-25%的零部件来自墨西哥,依然面临25%的关税制裁。
面对如此严重的经营问题,有消息称特斯拉董事会在考虑寻求新的CEO人选来顶替马斯克,减少特斯拉与川普政府的绑定,缓解舆论压力。
可以说在川普政策的影响下,美国本土的汽车公司正在面临最严峻的挑战,短暂的销量增长只是最后的狂欢,长期影响已经开显现,市场将会迎来寒冬。
日韩同行,欧洲裁员
与通用、福特这样的美国本土车企不同,各怀心思的外资车企在面对川普的关税制裁下,表现各有不同。
销量上,外资车企与美国本土企业的近况相同,从3月份开始,销量发生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日韩车企,销量增长明显,丰田3月份同步增长7.5%,热销车型RAV4甚至一车难求,本田、斯巴鲁和马自达更是出现了两位数的销量增长。
韩国车企也是在美国吃到政策红利,现代和起亚都保持13%的销量增速,并且连续6个月刷新月度销量记录,成为美国市场增长下最受益的车企。
反观欧洲汽车,则是完全缺乏竞争力,仅大众保持了2.8%的正向增长,奔驰、宝马、奥迪和沃尔沃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同时,应对政策也各有不同,Stellantis集团从4月3日开始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工厂的生产,并在美国的五家工厂临时裁员900人,选择了硬钢美国政府。
另一方面,Stellantis集团CFO Douglas Ostermann表示,凭借58%国内装配率以及80%零部件本地或USMCA来源比例,Stellantis有望在未来受益于关税保护。
日本车企在面对美国市场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三菱汽车从4月初开始停止像美国经销商出口汽车。
但是更多的车企选择了在美国扩大生产,丰田计划将在美国生产新款RAV4,本田则计划将90%的美国销量本地化,同时还将增产30%,并且将生产重心从加拿大、墨西哥转移至美国。
韩国车企的选择就更为明确,加大在美国的投资金额,现代汽车宣布将投资超210亿美元在美国扩大生产,甚至还成立了美国关税政策特别工作组来负责产能转移到美国的具体方案。
可以说,在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外资车企多数按照川普设想的路线开始制造回流美国,并且宣布了不少投资计划,让川普感受到美国制造的未来可期。
但是,现实困境却是,多数的美国热销车型都还是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短时间内还是难以回流到美国制造,美国消费者只能承受汽车价格的上涨。
根据多家机构预测,关税将导致美国新车价格上涨3000美元以上,美国消费者最喜欢的皮卡车型将至少上涨9000美元,同时保险协会预计,2025年汽车保险费用将上涨8%。
如果一名美国消费者计划在2025年购买新车,那么预算将不得不增加到4万美元以上,因为多数售价在3万美元的车型都是从海外进口,在25%的关税下,售价将超过4万美元。
这也导致美国市场新车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4.8万美元,甚至7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成为了购车的正常操作。
面对关税的影响,调查机构给美国消费者的唯一忠告就是,有买车意愿的消费者尽早购买。
在此影响下,美国汽车市场迎来了最为疯狂的3月和4月,销量快速增长,经销商的库存容量极具下滑,营造出一片市场热销的太平盛世。
但从长远来看,美国汽车市场将会在疯狂之后迎来寒冬,考克斯汽车咨询公司将2025年美国全年汽车销量预期从1630万辆下调至1560万辆,甚至表示如果有更多的关税调整,全面销量可能下滑到1500万辆以下。
更重要的是,在不确定的关税影响下,不少美国车企已经延缓了新车型的发布,这将限制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让本就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上慢于全球市场的美国车企继续减速。
只能说,川普的关税政策下确实在短时间能营造了成功的态势,汽车销量增长,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但是美国车企并不感谢川普制造的机遇。
这种“短期繁荣、长期隐忧”的复杂局面,将会给美国车市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尽管政策前抢购推高销量,但成本上涨、产业链动荡及全球贸易摩擦将长期制约行业发展。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外卖小哥闯大祸:机动车道逆行碰撞迈巴赫,头插入引擎盖缝隙里
15万预算买轿车?领克07 EM-P成年轻人的不二之选
18年前,我在深圳工作的时候捡到一包证件,失主原来是老师,后来我联系到学校,得知老师已经离职了,学校也联系不上他。这里回答一下网友疑问,为什么没交给警察。我也有去问过警察叔叔,但当时系统还没联网找一个人不容易,让我把证件先保留着,他们找到再让我寄过去。 时至今日,我也算完成这个......
知嘹汽车最近听了不少新能源车用户的反馈,大家都表示自己的爱车怎么只开了一两年,车机就卡到不行?
全家人出行的中大型智能SUV来了 海狮07DM-i带着全家玩
车身超5米的大型SUV常因转弯半径大、灵活性差,让新手在窄路掉头、出地库时频频剐蹭。
宝马X3通过“空间越级+驾驶乐趣+科技升级”的组合拳,持续巩固其豪华中型SUV标杆地位。尽管面临新能源转型与竞品压力,但其品牌底蕴、产品迭代速度及用户忠诚度,仍为其传奇续写提供坚实基础。
5月11日,2025年长城汽车智慧工厂马拉松将在保定徐水长城汽车智慧工厂举行,恰逢母亲节,让我们一起,在长城汽车智慧工厂的赛道上为爱奔跑吧。
理想AI Talk第二季访谈感想。
宝马M4纽博格林官方限量版是宝马M部门为致敬纽博格林赛道传奇而推出的高性能特别版车型,旨在将赛道基因与公路驾驶体验深度融合。
今年2月14日,林肯正是正式宣布启动星火燎原计划。继4月15日青岛融星林肯中心开业后,5月6日至7日,三家全新的林肯用户中心盛大开业。快跟阿冰一起看看林肯“星火燎原”计划是怎么一回事吧!
当代青年反卷宣言:逃离空调房,瑞虎8 PLUS带你去当山涧野王
14.58万起开启有车生活,领克07 EM-P是靠谱的选择,出行无焦虑
滴滴、快递和外卖从业者的焦虑和抱怨来自哪里,责任在于谁?
2025款起亚K5:家庭用户出行的品质之选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全球多市场登顶,风靡各界名流
同样是5m2长的大型SUV,腾势N9转向为何如此优秀?
各位新能源车主有没有发现,车辆的保险比燃油车要贵不少,而且在售后和保养方面,也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这背后的原因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中国重汽HOWO新能源轻卡地库王——地库精英已上线!
藏东最难的垭口:楚拉山垭口,他的窗口期是6-10月,其他月份基本都大雪封山,因为海拔非常高,对人车都是挑战,但如果山上雪大,就没有翻越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