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风日产N7以11.99万元至14.99万元价格上市,业内不少人对这款车的市场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当然,这款车最终能否帮助东风日产重新支棱起来,价格仅仅是一个方面,还需要由许多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今天仅从我个人相对擅长的领域——座舱设计(乘坐舒适性)来谈谈这款新车。
其实我在两年前就专门写过日产在中国的首款高端新能源SUV——《日产艾睿雅,合资新能源中的一股清流》,虽然艾睿雅没有帮日产在新能源赛道上掀起任何声浪,甚至我在路上没有碰到过任何艾睿雅的车主,但我依然认为艾睿雅的座舱设计是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很多借鉴思路的,比如滑动Console,比如带有触摸调节的装饰条,比如前排打断的Console布置已经被很多友商搬上了自己的车。
又过了三年,日产卷土重来,这次把宝押在了风险更大的纯电轿车上。了解中国新能源市场人的都知道,纯电SUV的销量要优于纯电轿车,纯电A0级车的销量要优于纯电B级车的销量。
目前在中国纯电B级轿车这个市场上,唯二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只有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其余的纯电轿车销量高的要么是A0级的车,要么就是遍大街的网约车,所以东风日产N7从市场定位这个角度来说,处于很大的一个压力圈中,如果没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很难去破圈。
所以你会看到东风日产N7在上市前很早就把它的局部特征——座椅拿出来宣传了。当然座椅的确是目前新能源市场竞争的重点之一,拿座椅来宣传的车型很多,但是几乎只宣传座椅的就很少见,这可能跟日产向来就有“舒适大沙发”的传统是有一定关系的。
包括去年小鹏P7+上市前突然冲了个热搜,说小鹏的座椅为啥那么舒适,是因为小鹏去挖了日产的一个座椅团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日产的座椅工程能力是在行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的,那东风日产当然不能放过这个卖点,从这一点来说,传统车企也是学会了新能源的营销方式。
之前网络上出现了日产N7和奔驰E级的座椅拆解对比,作为兴趣爱好,我只是发送了几个潦草的评价,并没有任何赞扬,没有想到接连得到东风日产高层的互动,还有人专门来要联系方式询问具体细节。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东风日产的管理层也是非常重视新形势下社交媒体营销的应用,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如果东风日产N7还是只做一个普通的舒适性大沙发,那也就不存在现在这些宣传点。毕竟从新势力里面去挑选任何一个车型出来,它都会告诉你用了多大面积的Napa真皮,用了多少层的舒适性材料,用了多环保材料,用了多少点的按摩,用了多少秒就可以升温或者降温的通风加热,如果日产也只是宣传这些,那就显得太普通了,在一众更擅长宣传的新势力玩家面前很难杀一条血路。
其实东风日产N7这次座椅的杀手锏,在于一整套的智能传感器布置在座椅中,可让驾乘时人的肢体语言通过埋在座椅内的诸多精密传感器,来给到车机一个输入,再通过高速的计算,通过气袋充气量的变化,不断调整气袋的高度,给驾乘者提供一个可以随时变化的支撑感,让身体随时处于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这套硬件和软件的东西应该是行业首批应用在商品车上,跟MEGA或者ET9那种通过路面或悬架的反馈实时调节坐垫气袋软硬的功能,其实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妙。日产的巧妙之处在于给这套系统取了一个带“AI”的名字,既符合当前的潮流趋势,又显得更有科技感,还会让你在驾乘时多几分乐趣。
因为我没有拆解过这台座椅,甚至都没有多少机会去接触到这台实车,也只是通过几个视频片段浅看了一下,所以没法对座椅的结构和优势来做更多的剖析。而且这台座椅应该也是要通过更多的驾驶动态才能体验到更多的舒适性。
那我们通过静态能看到什么呢?
在静态的展车模式下,当你坐在驾驶位置的座椅上时,座椅能自动识别到你的身材大小,通过侧翼的气袋充放气,调节坐垫和靠背侧翼的位置,来给你更充分的包裹。如果你觉得感受还是不太明显,当你在座位上时,刻意把身体肋部往靠背侧翼上靠或者去挤压,去侧向拿取其他座位的东西时,就能感受到侧翼有一个明显的夹紧力瞬间变化固定住你的身体,当你保持这个姿态几秒钟时,侧翼又会往回稍微松开一点点,这说明它的智能传感器非常灵敏,只要你一调整姿态就会有反应,那为啥又会往回调整一些呢,这说明传感器非常聪明,刚开始的调整一步到位,让你固定住身体,后面识别到你保持住这个姿态后,会根据松紧做一些适当的优化,不会让你长时间保持压迫感而觉得不舒服。
总之这个AI的加入,让整个座椅更智能,更有科技感,更有趣味。
这跟智界S7、小米SU7、腾势Z9那种在驾驶时的主动侧翼的调整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种运动取向轿车的侧翼调整,是根据路面侧倾和悬架压缩带来的反馈再给到座椅一个指令去夹紧身体,不会在静态下有动作。
就像陈震老师测评小米SU7时说道“这个感觉不是那么强烈,甚至没有……”,因为它有一些时间滞后性,也不是像日产N7完全是通过座椅的传感器来识别身体姿态的原理一样,所以带来的直观感受是有差别的,而且N7的传感器遍布靠背和坐垫,多达49个,这也是其他带主动侧翼的车型是不能比拟的——传统车型在座椅里面最多也就10点SBR传感器感应,这个感应也只能帮助汽车识别有人在座位上了、提醒系安全带,所以安全带报警提示音就是通过SBR传感器识别来的。
通过日产N7和奔驰E级座椅对比的镜头,我们也能看到N7的传感器有点类似SBR的传感器,它的原理是什么呢?就是小凸点代表一个传感器,传感器背后有一个很小的微孔,里面有一个电阻,人一旦靠压到发泡上时,通过人的重量挤压排出微孔的空气,让传感器里面的印刷线路导通,当人身体离开,空气重新进入微孔,电阻增大,印刷线路断开,通过这个导通和断开的不断变化,将指令传递给控制器,再通过芯片系统的计算,实时传递给气泵充气放气的指令,就能调节气袋的高低了,转化给人的感觉就是夹紧或者放松了。
那么传感器除了自身本身比较精密外,对发泡的要求比较高,发泡软硬度要保证稳定性,不能缺料空洞凸点塌陷,否则就不能让传感器更“精密”,就会乱发指令。
据参加了东风日产N7座椅宣讲会的小伙伴透露,这套传感器系统来源于一个广东的供应商,其实这个供应商我接触了快四年,前段时间还见他们的销售在朋友圈发日产N7的宣传资料。
而这家供应商实际上是做风扇起家的,在座椅上先从通风系统入手,他家的理念很好,虽然不做整椅,但是挖了一大帮整椅的技术专家来研发,按照他们的说法是:要想把整椅零部件做好,先要懂整椅是怎么做出来的,先要把整椅的布置原理搞懂。他们一直抱着这个理念在潜心研发,能做出这个系统,我一点也不吃惊,并且他们的配合态度相当好,即使有些时候不是供应商的问题,他们也会全程来配合服务,或者来搞懂里面的原理,这是我遇到最配合的供应商,所以印象非常深。
而且东风日产这次非常会营销,在日产N7上市之前很早就先是给广大汽车媒体/博主送了一批用老的日产座椅改造而成的办公座椅,然后紧跟形势,加班加点把日产N7的AI云毯座椅的文创产品开发出来,又给汽车媒体/博主们送了一批,感觉汽车媒体圈里谁没有收到东风日产送座椅谁就没有份量似的。我倒希望这次N7和N7的这个文创产品在销量上都能双丰收,对日产来说既是一个不错的收益,也是东山再起的机会。
如果你觉得东风日产N7这次只重点宣传了前排座椅,只有前排座椅有特点,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理解的传统纯电轿车,都是底盘受电池抬高影响,顶部高度又不能变,后排座椅很多都是“小板凳”,对膝弯不能进行有效支撑……那么N7完全不是这种感觉,不但坐垫在X向上很长,同时在坐垫前端的Z向倾角也做得很好,绝对没有让你坐小板凳的烦恼。
这一点也可以通过扶手与坐垫的搭配看出。N7的后排扶手并不完全算全尺寸大扶手,一般的全尺寸大扶手都要把头枕跟扶手做成一体式,放倒后与坐垫宽度一致(比如Model 3)。如果做成非全尺寸扶手的话,扶手都是悬空的,不会与坐垫接触,但是N7的非全尺寸大扶手是与坐垫接触的,说明坐垫的高度、宽度和倾角结合得很好,否则不可能与非全尺寸大扶手底部接触。
当然这个非全尺寸大扶手本身在自己的厚度和长度上也做了一些优化,比一般的非全尺寸大扶手更厚更长,能带来更好的舒适感。杯托的横向布置也不会像小米SU7那样减少手肘的支撑面积。
但是日产N7这个扶手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想保证支撑的软带来的舒适感,发泡特别厚特别软,用手长时间按压后,表皮不容易恢复。
后排坐垫有没有加长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从坐垫底部结构与坐垫宽度的差异对比,可以大概看出坐垫的宽度。那么再同时对比一下同级别的SU7和Model3,就大概能看出端倪。而且通过这个角度对比,你会发现日产N7的后排坐垫厚度明显优于小米SU7,而整个坐垫宽度也都是一致的,不会像小米SU7在中间位置会减短。
同样从这个角度对比来看,正是因为日产N7后排坐垫下方有一个更大的空间,习惯于乘坐时把脚后跟放进椅子下方的乘客就有了放脚的空间,Model3显然是不能这样操作的。而这样的好处是,当你久坐时,可以改变一下坐姿,不用一直把腿向前,可以收放自如。
那么类似小米SU7的后排坐垫,为啥中间要短一块,那是因为小米SU7的Console后端会倾占中间乘客的放脚空间。那么日产N7为啥能齐平,则是因为它在Console这里偷了空间,脚可以放到Console下面去。小米SU7虽然也偷了一点空间,但是底部有一个外露的储物盒布置会有一些干扰。
新势力现在卖车都是讲究“冰箱彩电大沙发”,日产的“大沙发”是祖传配方,那冰箱和彩电也要跟上形势。不过N7的冰箱受轿车Console高度的影响,只能在前排上面单侧开启,会影响后排和副驾驶的使用便利性,如果能做成前排双侧使用就更好了。
Console为了提高手肘依靠舒适性,把面积全部留给了软包,这也是我在轿车中见过最平整、面积最大的Console扶手表面。
冰箱的控制全部在车机里面,而为了让你知道怎么开启这个冰箱,一打开冰箱调节界面,在右侧有一个醒目的蓝色示意图提示你,让你不必到处乱掰,车机显示屏上还有一个能与用户互动的“小精灵”,东风日产也是学到了新势力的这些精髓。
在座舱内,除了后排座椅宽大、前排Console扶手宽大外,门板上的扶手支撑面积也是同级别里面最宽大最舒适的,关键是还不侵占座舱Y向空间。
通常,轿车的后备箱空间不算太好,而N7因为后排坐垫比较宽,所以在后备箱内也可以尽量的往坐垫下偷空间,这让它的后备箱看起来比同级别要大。
其实从天籁、轩逸、逍客的换代车型开始,日产在设计层面已经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再不是过去老掉牙的款式。日产N7继续在这方面进行升华,加上座舱静态的悬浮式大屏、怀挡、大平层Console、贯穿式出风口、升降式杯托、隐藏式门把手、电动门锁按钮、拨动式玻璃升降按键、巨型天幕……
很多人都在说,如果把N7车标蒙住没多少有人能看出这是一台日产,说它是小鹏、极越都有人相信,甚至整体风格比比亚迪的更简洁和时尚。
当然,也有人怀疑这是不是东风奕派的换壳?但这么说吧,把同样的预算给到东风奕派的团队,他们做不出同样质感和完成度这样高的一台新车型来。就我个人来说,我可能不太喜欢前脸那个獠牙的大灯造型——则让整个风格太有“攻击性”了,毕竟日产的风格还是普遍偏中庸一点。但是,如果又都设计成千篇一律的眯眯眼,那也没法能让人记得住你的特点……
也许在新能源破局的道路上,日产正是需要这种“凶狠”来逼自己一把。
这车唯一不像新势力特征就是这化妆镜的外壳做成了纯塑料的,这一点倒很像日本车的做法。
最后还是要挑几个刺:
这扶手拉带设计得有些随意,除了拉动鼓包外,还把后排靠背顶了个坑——
扶手位置的遮羞帘与盖板的搭界方式也许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案——
后排安全带锁扣没有完全露出来,对使用有些许影响——
前排座椅背板与面套的搭配交界位置,看起来有一些造型设计问题——
最后cue一下本田,当丰田铂智3X和日产N7都开始在中国新能源赛道上发力时,Honda你该怎么办?
(END)
《极速车坛》实测体验——腾势N9全面OTA升级,这三种泊车方式挺好用,带你上车一一体验
全面支撑,舒适驾驶,8H腰靠头枕轻松改造驾驶舱
广汽昊铂HL增程版纯电350公里是增程2.0时代的最优解,日常能当电车开,同时没有里程焦虑,而且它还是超低油耗不挑油品,92/95都能用,周末出游、家庭旅行的新选择。
8月19日,“广汽星源增程技术暨昊铂HL增程版上市发布会”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盛大举行。
这一次我们来到武汉,对已经开启预售的全新MG4进行体验。说实话,在国内的山路上,能这样刺激畅快的跑山,还是头一次,这么一台前驱电车,上坡毫不费力,让我有一种中国拓海的驾驶体验。
33.9万的特斯拉Model Y L,尺寸加长配置增加,对六座SUV有何冲击?
月销量持续跌至三位数的雪佛兰能否扭转局面,需要如何重振品牌?
知音不想卖了吗?
沃尔沃XC60作为沃尔沃品牌的销量担当,近期刚完成中期改款,今天就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这次升级有哪些改变?另外,我们也搜集了一些网友关心的问题,看看它的表现如何。
试驾传祺向往S9乾崑系列:入门版给的太多,让顶配车型怎么卖?
这辆小米SU7 Ultra从静态体验来说,是一款充满情绪价值的车。无论是前后扰流包围、超大碳纤维尾翼、电动车尾扰流板、碳纤维方向盘、运动座椅。总之,从外表看上去,这就是一辆纯电高性能车,情绪价值拉到峰值!
8 月 16 日,郑州赛车场热闹非凡。方程豹汽车两周年盛典暨首届“豹友大会”圆满落幕。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一个新品牌来说,这已经是一段足以载入史册的旅程。尤其是对方程豹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品牌的生日,更像是一次“热爱”的集结,一群“豹友”的狂欢。 “好人有好......
越野车有没有必要上智能科技,专访华为靳玉志,能得到怎样的答案?
炎炎夏日,当消费者仍在为找不到一款清凉舒适的座驾而烦恼时,中汽中心最新发布的年度夏测结果,或许能提供极具价值的购车参考。在堪称地狱级测试环境的吐鲁番,地表温度突破60℃的极端条件下,问界M8以稳定从容的表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轻松解决新能源车高温环境下的“三大痛点”——续航......
最近比亚迪官宣将推出史上最大规模的OTA,涵盖了所有配备天神之眼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让天神之眼辅助驾驶车型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提升,那么升级后到底能力怎么样?今天我们来试试。
智能魔术师阿维塔06,用类人绕障、闪电泊出、致命预判,定义了辅助驾驶的新高度!新央企、新技术加身,长安集团实力背书,这样的阿维塔 06,你怎能不爱?#阿维塔辅助驾驶再进化 #低矮障碍物绕障
这一次参加全新一代林肯领航员的试驾活动。听说啊,还安排了穿越体验,要知道领航员这款车型在很多人印象中都是美式豪华的巅峰代表,那开着这么豪的车去到这么复杂的路况中,合适吗? 看完你就知道咯
高原极境穿越要面对峡谷、沙漠、碎石、戈壁等复杂险峻路况,不仅是对进取者无畏精神的充分考验,更是奥迪Q家族全能王者实力的极致验证。 #开阔人生无畏前行
10万级比亚迪海豹EV的天神之眼B方案到底如何?我们来小试牛刀!
国民家轿再迭代!试驾长安第四代逸动,驾控竟成了优势?